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考点(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考点(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B、生物体都能够由小长大;
C、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D、能生殖;
E、能遗传和变异;
F、具有应激性;
G、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

3.生物的类群:
A、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B、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C、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

4.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5.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6.生态因素的判断:蛇晒太阳----温度,潮湿温暖地区比干旱地区生物多----水分,苹果树不宜在南方栽种——温度。

7.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8.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工业、
医药卫生和环保工作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
1.显微镜:
⑴反光镜:反射光线,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⑵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⑶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
⑷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因此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⑸粗准焦螺旋:粗略调节,找到物象;
⑹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物象更清晰。

2.临时玻片的制作过程:擦玻片→中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为动物细胞滴0.9﹪的生理盐水)→取材料→放水中,且展平→盖盖玻片→染色、吸水(染色用稀碘液)。

3.实际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4.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d”。

5.怎样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像偏什么方位,就把玻片向什么方位移(如从显微镜中看到物像在左上方,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6.显微镜中污点的找寻(转动目镜,污点动,在目镜上;或者移动标
本,污点动,在玻片上;或者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7.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应换大光圈、凹面镜。

8.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让光线能透过。

9.科学探究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即实验变量是唯一的)。

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是全透性的。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围墙和门卫”。

)3)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4)细胞核:(贮存并传递遗传信息。

——“管理和调控部门”)。

5)叶绿体:(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即光合作用的场所——“生产车间”,是能量转换器)。

6)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把有机物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是能量转换器)。

7)液泡:(内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关,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

)
2.动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不同点: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

4、细胞核: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
1.细胞分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分裂,最后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

3.细胞分化: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4.植物体组织: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如茎的顶端、根的尖端)、保护组织(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基本组织(有营养作用,如叶肉、果肉)、输导组织(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如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

5.动物体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功能,如皮肤的表皮层)、结缔组织(具有营养、连接、支持、保护功能,如血液和骨)、肌肉组织(运动功能,如肌肉)、神经组织(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功能,如脑和脊髓)。

6.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组织。

7.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8.系统:动物或人体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叫做系统。

9.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0.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个体。

11.人体是一个统一体:人体的消化、吸收、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2.单细胞生物:
(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是它们能独立地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2)有草履虫、变形虫、甲藻等。

13.草履虫:生活在有机物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一只草履虫每天吃4.3万个细菌,所以它能净化污水。

14.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
表膜:呼吸排泄功能;纤毛:依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伸缩泡:排泄功能;食物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15.草履虫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如草履虫的趋利避害行为(如草履虫能趋向肉汤,避开盐水)。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1.种皮(保护)
种子结构子叶(贮存营养);
胚胚芽─→发育为茎和叶;
胚轴─→发育为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为根;
胚乳(贮存营养),只有单子叶植物有。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接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
⑴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⑵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4.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这一段。

5.根尖的结构成熟区─→细胞体积较大,外有根毛,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使根尖伸长
分生区─→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分裂产生新细胞根
冠──→保护
6.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最关键的部位是分生区。

7.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8.根的生长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

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是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10.根吸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是直接影响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⑴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⑵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如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

11.植物生活需要量大的无机盐:含氮无机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无机盐(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种子成熟,使硕果累累)、含钾无机盐(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12.枝芽发育成茎,花芽发育为花。

13.芽的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14.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树皮:(内侧部分是韧皮部,有筛管,从上往下
运输有机养料的功能);形成层:(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木质部:(内有导管,从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有很强的支持力);髓:(有贮藏营养的作用)。

15.草本植物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草本植物茎中无形成层。

16.花的结构:花瓣
花托
花萼
雄蕊花药:产生花粉
花丝:支持花药
雌蕊柱头:接受花粉,萌发产生花粉管
花柱:花粉管穿过
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
17.雄蕊、雌蕊是一朵花中的主要部分。

18.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受精卵——胚,珠被——种皮。

小麦、玉米子粒是果实,葵花子、西瓜、葡萄、黄瓜是果实,蚕豆、绿豆、西瓜子、杏仁芝麻是种子。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
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2.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生长主要物质是水。

3.普利斯特莱的(小鼠、蜡烛、植物)实验说明: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更新空气。

X|k|B|1.c|O|m
4.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如韭黄的形成。

5.表皮:分上下表皮,外壁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表皮上有保卫细胞形成的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且表皮中只有保卫细胞有叶绿体。

叶片叶肉栅栏层:靠近上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含叶绿体多
海绵层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叶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还有支持叶片功能。

6.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表示式:二氧化碳+水光有机物+氧气
原料:二氧化碳、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氧气;条件:光。

7.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暗处理→选叶部分遮光→照光→摘下,酒精脱色→冲洗,滴加碘液显色→冲洗后,观察颜色变化。

8.暗处理:目的消耗掉有机物;选叶部分遮光:目的进行对照;酒精脱色:目的脱去叶绿素。

观察.结果:光照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9.结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同时需要光。

(原理淀粉遇碘变蓝)
10.将金鱼藻或黑藻放在阳光下光照,观察:金鱼藻不断释放出小气泡,收集该气体,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

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11.呼吸作用:生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表示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实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1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温度越高、湿度越大、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13.光合作用的应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施有机肥、或直接施放二氧化碳),塑料大棚白天适当升温,夜间适当降温等,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植物细胞含水量等,温度越高、氧气浓度越高、植物细胞含水量越高呼吸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15.农作物及时松土,促进根部氧气供应,根呼吸作用旺盛,利于根的生长和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16.塑料大棚中适当降低夜间的温度,能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达到增产目的。

17.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方法延长种子、果实、蔬菜的贮藏
时间。

18.北方的苹果比南方甜、新疆的瓜特别甜,原因是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远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使得果实中营养物质含量比较高。

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参与生物圈中的氧循环);(2)人、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3)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叶中散发出去的过程(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

意义:(1)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2)是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动力;(3)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3.生物圈的氧循环:生物呼吸、煤石油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4.植物还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5.森林的作用:提供丰富资源,参与了氧循环和水循环,吸收毒气、降低噪音强光对人体的伤害,动物栖息的家园。

3月12日为植树节。

6.环保树种:法国梧桐、海桐、女贞、槐树。

7.草坪植物:高羊茅、榨浆草、狗牙根,前两种为用于观赏,狗牙根
用于球场。

第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
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阴囊、阴茎组成。

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

3、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胚胎着床位置是在子宫,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胎盘。

4、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5、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6、卵细胞成熟由卵巢排出后进入输卵管与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沿输卵管往子宫移动(已经开始分裂,形成最初胚胎),植入子宫后,胚胎继续分裂并发生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系统(形成胎儿)。

7、胚胎在子宫发育需养料、氧气,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产生废物也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

8、胚胎母体子宫发育280天左右。

9、青春期的发育发育特点:(1)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男生开始有遗精,女生开始有月经。

(2)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出现第二性征。

(3)人体器官功能发育显著,心脏收缩能力提高,肺活量增大,脑调节功能增强。

10、第二性征:男性: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女性: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

11、人体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运动和保护)、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送氧气和养料、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体内多余的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男女生殖系统。

12、人体的组织:上皮组织(如皮肤的表皮等)、结缔组织(如血液和骨等)、肌肉组织(各种肌肉)、神经组织(如脑和脊髓等)。

13、骨的成分包括无机物(约三分之二)和有机物(约三分之一),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

这两种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

14、骨的煅烧实验:将一段鱼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待骨变成灰白色后,敲打时则易碎,这说明骨中含有无机物,使骨具有硬脆的特性。

15、骨的脱钙实验:将一段鱼骨浸泡在稀盐酸中约15分钟后,骨变得柔软,容易弯曲,说明骨中含有有机物。

使骨变得柔韧。

16、儿童和青少年骨内无机物不足2∕3,有机物超过1∕3,所以骨柔韧、易变形。

17、成年人骨内无机物约2∕3,有机物约1∕3,所以骨弹性好硬度大。

18、老年人骨内无机物超过2∕3,有机物不足1∕3,所以骨硬脆、易骨折。

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

2、糖类、脂肪、蛋白质三者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3、糖类是人体的重要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主要的贮能物质。

4、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占体重的60%—70%,参与人体各项生理活。

5、缺含钙无机盐时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含铁无机盐时患缺铁性贫血;缺含碘无机盐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缺含锌无机盐时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6、维生素:需要量很小,但对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如缺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缺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维生素B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缺维生素C时引起坏血病;纤维素:长期缺乏时肠癌、结石、高血脂等发病率会提高。

7、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8、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9、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10、功能: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

咽和食道:基本无消化作用。

11、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在部分,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对食物蠕动和搅拌。

12、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
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所以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

13、肝脏:分泌胆汁,无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是最大的消化腺。

14、食物的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胃肠的蠕动)和化学性消化(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如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

15、化学性消化的场所:口腔(初步消化淀粉),胃(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消化的主要场所,如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

16、食物的化学性消化:(1)淀粉→麦芽糖→葡萄糖;(2)蛋白质→氨基酸;(3)脂肪→甘油+脂肪酸。

17、胃:吸收部分水和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大部分甘油、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外,其余都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18、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场所。

19、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1)取两只试管标记为A和B;(2)各加入等量的面粉;(3)A中加入2毫升唾液,B中加入2毫升水,都放在37°水浴加热;(4)各加入等量的碘液;(5)现象:A中不变色,B中变蓝。

(6)结论:口腔内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即口腔内发生了化学性消化。

20、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也称生物催化剂。

21、青少年应食用足够的糖类,适量的蛋白质,一定量的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

22、一日三餐,早餐、午餐、晚餐一天的热能比依次为30﹪、40﹪、30﹪。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2、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红细胞: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4、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数量较少,有细胞核,吞噬病菌,起防御保护作用。

5、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促进止血、加血液凝固的作用。

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

6、柠檬酸钠是抗凝剂,能防止血液凝固。

7、血液分层现象:上面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下面部分是红细胞,呈红色;上下两部分交界处,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的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8、血红蛋白特性: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

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9、动脉血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

10、贫血指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11、如果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病。

如果人
体某部位发炎或者患白血病时,会引起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能出现炎症)。

血小板
数量过少,不能止血凝血。

12、输血: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死亡,所以输血前要鉴定血型。

13、输血原则:输同型血。

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即O型
血可以输感给各类血型的人(A型、B型、AB型、O型),AB型血的病人可接受任何血型
的血液(如A型、B型、AB型、O型血)。

14、人体有3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出血在近心端包扎止血,静脉出血包扎
在远心端。

人体内能够出现脉搏现象的血管只有动脉。

15、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大多在身体的较深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
管内血流速度快。

15、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到心脏的血管,有的分布较深、有的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16、毛细血管:连通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管腔很细、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所以它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7、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是血液循环的动力。

右心房左心房
右心室左心室
18、心脏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房室瓣)存在,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19、判断心脏左右的依据:①上房下室,左右相反②心壁较厚的一侧为左
半部分,较薄的一侧为右半部分。

20、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向:动→毛→静;血液在血管和心脏内的流向:
室→动→毛→静→房。

2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动脉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包括舒张压(8—12千帕)和收缩压(12—18.7千帕)。

表示:收缩压∕舒张压。

22、心率:心脏在单位时间(1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范围:60次
/分—100次/分,成年人的平均值75次/分。

23、脉搏: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

24、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意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网与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运来的氧气和养料供给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使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

25、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意义: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排出二氧化碳而获得氧气。

使暗红色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色的动脉血。

26、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鼻腔、咽、喉、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

27、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28、肺泡利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个肺泡的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

29、呼吸运动: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

30、肺活量: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能反映肺的呼吸功能,正常值:成人大约是2500毫升—4000毫升。

取最大值,不求平均值。

31、体内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为动脉
血)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32、实验:A、取甲乙两只大小相等的烧杯,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B、甲中通入呼出的气体,同时乙中通入空气。

C、现象:甲中变浑浊,乙中几乎无变化。

(4)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大。

33、测量体温的位置:腋窝(36.8)、口腔(37.2)、直肠(37.5),发热对人体既有利又有害,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身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但是体温过高或长期发热,会危及生命。

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2、肾脏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肾皮质(颜色较浅)肾髓质(颜色较深)肾盂(下端连输尿管)。

3、肾单位: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每个肾包括100多万个肾单位。

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4、尿的形成:包括(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6、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

7、排尿的意义:(1)排出体内代谢的废物(2)调节体内水、无机盐的含量(3)维持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