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
(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
沈明臣
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向藜羹。
注释:•藜羹:(lí gēng )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请解释诗句“问归难有声”中“归”的意思:________
(2)“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说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4.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5.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6.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________,下阕写梅花的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具体说说。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分别解释加点的“涵虚”和“端居”的意思。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空,“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品味“蒸”和“撼”的妙处。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隐喻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
《诗经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10.古诗阅读
从军行
[唐]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①海:湖泊
(1)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②,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丁卯桥:地名。
②紫蒲:紫色的蒲草;水槛:临水的栏杆。
(1)诗人描写了夜归时看到的明月、、__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流露出之情。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歌的颔联(第二联)进行赏析。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
13.古诗赏析。
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晚秋
(宋)刘克庄
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1)这首诗写的是晚秋初冬的景象,可以从秋声作威、________、________等处看出。
(2)参照颈联“叶浮嫩绿”的注解,给“橙切香黄”写一条注解。
叶浮嫩绿:新酒的酒色像嫩绿的竹叶浮在上面那样鲜绿清亮。
橙切香黄:________。
(3)这首诗透露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16.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7.古诗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B. “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D. “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2)请对下阕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18.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苏轼)
落日绣卷帘,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②上,欹枕江南烟
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③语:“山色有无中。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④,未解庄生⑤天籁⑥,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
苏轼贬黄州后,与张怀民心境相同,为张怀民的亭台取名“快哉亭”,并以此词相赠。
②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年间修建。
③醉翁:指欧阳修。
④兰台公子:指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宋玉。
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时,曾将风分为“雄风”与“雌风”以讽谏楚王。
⑤庄生: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⑥天籁:《庄子·齐物论》中曾有“天籁”“地籁”“人籁”的议论。
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知君为我新作”两句,是说知道你为接待我而修建了这座亭台,亭台窗户涂抹了青色和红色的油漆。
“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B.“长记平山堂上”三句,描写曾在扬州平山堂观赏过的江南山色,旨在表现作者对江南生活的深深怀恋。
C.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不在“快哉亭”本身,其着眼点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D.这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简要赏析。
19.古诗阅读
(甲)渭川①田家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
②墟落:村庄。
③雉雊:野鸡鸣叫。
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乙)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
20.古诗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1)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描绘出环境的风雨凄迷,营造出寒凉凄清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悲凉。
(2)借问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贬谪途中的愁苦孤寂,对前途的茫然或怅惘。
2.(1)歧路;岔路。
(2)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感情。
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解析】【分析】(1)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从题目来看,诗人送别友人去蜀州赴任,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岔路口,要和朋友分别了。
据此答题即可。
(2)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
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
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
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歧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送。
⑵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感情。
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整首诗的大意,然后根据诗歌大意去推测词语的意思。
第二空要在理解词语之后再从题目中找到能和词语意思匹配的字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
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3.(1)回家
(2)景物描写烘托凄冷萧瑟的气氛,突出与母亲离别的伤感。
(3)不忍离开病中的母亲的痛苦心情和对母亲的牵挂。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问归难有声”的意思是“急切地询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据此得出“归”的意思:回家。
(2)要求学生结合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
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结合“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想当初离开家时,还没有分别就两眼泪流,急切地询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分析,点明分别的季节,渲染母子离别的气氛,烘托出与母亲离别的伤感。
(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情感。
结合“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老母亲在家已病了三年了,儿子却仍然在千里之外)”和“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想当初离开家时,还没有分别就两眼泪流,急切地询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分析得出:表达了作者与母亲的依依惜别时难解难分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回家
⑵景物描写烘托凄冷萧瑟的气氛,突出与母亲离别的伤感。
⑶不忍离开病中的母亲的痛苦心情和对母亲的牵挂。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在识记文言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
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和景物描写的作用的理解能力。
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等。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4.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解析】【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人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人生道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光。
这两句诗给人巨大的鼓舞力量,千百年来激励那些前行的人们要看到“无限风光”,只有登临“险峰”“顶峰”。
也寓意成功是要百折不挠,充满信心才能达到的。
还启示我们,站位要高,眼界要宽,思考问题才更全面更正确。
故答案为: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5.示例:“我”是一个年老体弱、生活窘迫的老人。
【解析】【分析】从“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看出“我”是一个年老体衰的人;“卷我屋上三重茅”看出“我”是一个经济上比较窘迫的人;“归来倚杖自叹息”的“叹息”里面既包含对自己境遇的感叹,同时也包含着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怜惜,看出“我”是一个关心家国百姓的人。
故答案为:示例:“我”是一个年老体弱、生活窘迫的老人。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情感。
要求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和体会情感。
6.(1)生存状态(艰难恶劣的处境);品格精神(高洁坚贞的品质)
(2)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
【解析】【分析】(1)上阕:“驿外断桥边”,“寂寞”“风和雨”等展示了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无意”“香如故”等表现了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2)诗歌表面是在写梅花的傲然不屈,实际是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这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故答案为:⑴生存状态(艰难恶劣的处境);品格精神(高洁坚贞的品质)
⑵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
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考生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
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注意其表达方式的运用,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7.(1)水映天空;闲居
(2)诗人想渡湖却找不到船只,在圣明时代又觉得愧对明君,委婉含蓄地表示想做官却无人推荐,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情。
【解析】【分析】(1)“涵虚混太清”的意思是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
“涵虚”的意思是“水映天空”。
“端居耻圣明”的意思是: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端居”是安居,喻指闲居不仕。
(2)“欲济无舟楫”是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引荐,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示自己想出仕做官却无人推荐,希望得到张丞相引荐自己的心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水映天空;闲居
⑵诗人想渡湖却找不到船只,在圣明时代又觉得愧对明君,委婉含蓄地表示想做官却无人推荐,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诗句的理解作答。
⑵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首先明确诗句意思,然后结合背景理解感情。
8.B
解析:(1)B
(2)“蒸”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腾之势。
显示出洞庭湖丰富的积蓄。
“撼”笔力千钧,使人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的场景,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势宏大。
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想要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借张丞相一臂之力
【解析】【分析】(1)B. “欲济”句中“济”即渡,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故B错误,选B。
(2)①解释字的意思。
“蒸”蒸腾的意思,“撼”是摇动的意思。
②解读语境意思。
“蒸”这里指水汽蒸腾弥漫云梦泽,“撼”这里指水波摇动岳阳城、③分析效果。
“蒸”写出了水汽之大,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撼”采用夸张的手法,借岳阳城的动来衬托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
④感情。
本诗从题目和尾联看出其具有请求举荐的目的,所以表现了作者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最后两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
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
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故答案为:⑴B
⑵“蒸”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腾之势。
显示出洞庭湖丰富的积蓄。
“撼”笔力千钧,使人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的场景,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势宏大。
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⑶想要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借张丞相一臂之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要通过分析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对选项逐项辨析,结合诗歌进行判断。
⑵本题考生诗歌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懂得字词的意思,要结合诗句和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其对体现诗人情感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解答此题要读懂诗句,理解诗句的内容,要结合作者的情感进行作答。
9.(1)重章叠句。
反复咏唱,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渲染气氛,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热烈真挚的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和祝福。
(2)以桃设比,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解析】【分析】(1)“桃之夭夭……”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通过铺陈渲染,热烈真挚的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和祝福。
(2)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
故答案为:⑴重章叠句。
反复咏唱,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渲染气氛,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热烈真挚的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和祝福。
⑵以桃设比,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点评】⑴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
通读全诗,注意重章叠句写法及作用。
⑵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的赏析,找出本诗中“比”的手法,并结合内容进行赏析。
10.(1)理由:①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②两首诗都写出出环境的恶劣;③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④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⑤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槪。
【解析】【分析】《从军行》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
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
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
诗人以这一笛声,就点出了这里也许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
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山中杂诗》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归园田居》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塞下曲六首》描写守关将士夜追逃兵的诗,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敌军首领带领着残兵败将,趁着风高月黑的夜晚慌乱溃逃。
唐军轻骑列队而出,准备乘胜追击。
虽然天寒地冻,但将士们却不惧严寒,个个斗志昂扬,信心十足。
全词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
首二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
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