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目的地》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目的地》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
格言网
《前目的地》是一部由迈克尔·斯派瑞 / 彼得·斯派瑞执导,伊桑·霍克 / 莎拉·斯努克 / 诺亚·泰勒主演的一部科幻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前目的地》影评(一):每周一影《前目的地》又是一部搞脑子的电影,对于我们这种看电影是为了放松心情来说,有点超出我们的标准;但对于热爱电影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之前的一段未婚妈妈的讲述还是很正常的,爱上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又抛弃了自己,却发现自己已经怀孕,生完小孩之后,自己变成了一个男人。

然后故事就朝着不正常的方向发展了,看官们暮然间发现这个背信弃义的男人竟然是女主人公变形之后的男人,而生出来的小女孩又是女主人公婴儿时期。

这个乱得已经不能用言语表达了,而更令人迷乱的是,男主人公之后又变成了一开始的特工,如此种种,比穿越小说还让人觉得接受不了了。

除了情节之外,我仿佛想不起还有什么是可以记住的了;或许是情节太过于强大致使我已经忘了其他什么演员的表演;镜头的切换等等了。

总之,导演的功力应该是可以的,能交代清楚这么一个费脑的故事。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这个或许不是我的菜吧。

《前目的地》影评(二):上帝是个程序员或者系统工程师上帝是个程序员或者系统工程师上帝创造了一个完美的程序,运行中突然发现有一些错误,会引起一些小的瑕疵,这些瑕疵积累起来则有可能产生令系统崩溃的可怕后果,危急关头上帝创造出了简--约翰这个完美的除错工具,这样既不影响系统运行又将错误一一除去-----通过一系列的任务以及不可避免的大爆炸,这部电影怎展示了这个程序的痛苦又美好的历程!电影里那个在幕后冷静注视一切的主管----很上帝可能是助手,对上述一切了解又不干涉--默默的履行职责。

最后当约翰疲惫的退休时,主管将不能停止的旅行箱以及调查报告交给约翰,同时暗示这件事远不是约翰想的那样简单,哥们还有事你得做!再推测一点,整个时间局都有可能只有约翰这一名特工,这一切就是为他一个人设计的,至于上帝为什么如
此大费周章,这能说有能力,任性!
《前目的地》影评(三):命运——欲罢不能看了一部电影,前目的地,关于一个任务是穿越时光寻找到炸弹狂人的人的一生,影片中,从婴孩,到少女,到男青年,到男人,到老头,都是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有时候他们因为时光的穿越相遇,彼此交谈和决定着其他的自己的命运,如此循环往复,却永远逃脱不出命运。

因为女孩在孩子出生后因为身体原因变成了男青年,这个情节设置的很天方夜谭,不过为剧本增加了爱情的成分,尤其是成熟的自己遇到年轻的自己,那种即相同又因为相隔了一些人生之路,男青年遇到曾经是女孩的自己时,发现她比记忆中青春年代的自己,看起来要美好要漂亮要聪慧时,非常的惊诧,因为在曾经的少女时候,她从没想过她自己在她人眼里,会是这样的,女孩对他能够对自己如此了解感到惊讶同时也被吸引了,这样的惊诧之下,他们相爱了,因为彼此有着如此相似的灵魂。

不得不交代一点错综复杂的情节。

影片前面,男青年在酒吧遇到男人,也就是未来的自己,这时候男青年
还没有遇到过去的作为女孩的那个自己,这时候男青年只记得自己过去在做女孩时遇到过一个男青年,他不告而别,留下自己和腹中的孩子,孩子后来又被人偷走了。

男青年有着一段伤痕累累的过往,在向男人诉说。

这部分的情节,是成熟一些的自己和之前的自己交谈,然而作为从前的自己,并不知道面前的人就是今后的他,男青年总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很对,却不知,在对面的那个走过更多的人看来,很多都并非如此。

人生的不可避免的一点,就是有限性,当下的有限,随着生活在不断前进,真实一点一点的更新,每个当下认为理所应当的事,认为正确的,之后看来又不是了。

摘录一小段对话,男人问:“你想要什么?爱?”男青年:“绝对不是。

一个人生目标。

”男人:“为什么爱不能成为人生目标?”带有哲理的一段对话,在到了中年的男人那里,曾经有段时间他觉得人生应当有个目标,为之奋斗,从而实现内心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到了那个年龄,他不再这么看了,中年的男人此时认为,爱比目标要重要。

关于选择,也摘录一段对话,男青年问男人:“我有选择吗?”男人:“有,一直有。

”男青年:“难道事情的发生不是难以避免,不可控制的吗?”
男人:“我曾以为是的。

”到了某个阶段,男人以为过去的自己,也许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然而现实是,每次相同的阶段,作出的选择都是相同的,毕竟那时候的观念局限决定的。

关于爱情,当男青年跟男人说想要回到女孩时代,遇见意中人的那天晚上,他要当场把那个毁了他曾经女人时光的那个人杀了。

场景穿越到那个下着雨的傍晚,在大学门口,他拿着枪,正当怀疑这路过的每一个男人时,忽然被一个人从身后撞到,“你迷路了?”身后想起了一个女孩的声音问到,“没有我在等人”,“都说只要耐心等待就会有好运降临”女孩说这句话落音后,男青年猛然间想起来,这是曾经的那个自己说过的话,一瞬间他什么都明白了,无奈的说了一句“但等待的结果都是拾人牙慧。

”之后的情节,他们相爱了。

命运有时如此,让人欲罢不能。

中年男人依然觉得自己应该找到炸弹狂人,阻止他的行为,解救本应该受害的很多人。

却不知,他依然被命运玩弄在股掌之上。

依靠线索,他在爆炸发生前的一些时间,寻找到了炸弹狂人,却发现,正是他自己,七旬左右的他。

男人感到困惑,晚年的他居然堕落了,老头说:“我们只剩彼此了,和
曾经的一切,放下枪吧,如果你开了枪,你就会变成现在的我,一切会重蹈覆辙。

”是啊,对于年龄渐长,接近老年的人,人生剩下的,几乎都是过往的回忆了,这么想来,还是应当在年轻时多积累道理和有意义的事物,好在将来时光流逝很多时,能够从容不迫心满意足的面对这些。

“我绝对不会变成你。

”中年男人开枪了。

但他最后就是变成了。

时间一直在改变他们,让他们自己也想象不到。

影片中还有一个人,是始终交给男人工作任务的人,他是命运的寓意。

中年男人始终听从命运的安排,哪怕知道那个婴孩是他自己,他依然从少女那里偷走放到孤儿院,哪怕知道男青年会爱上少女的他,依然把他带到那天晚上,还要很多的哪怕。

我想,也许就是因为他太相信听从命运,以为自己非同一般能有所成就,所以在后来发现炸弹狂人居然还是他时,一定对命运充满了失望,才会在最后放弃了一生努力的一切,决定干脆变成炸弹狂人。

这部电影算是很不错的,不仅拍出了穿越时光的高智商情节,也道出了对命运的感慨,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人生的想法,不同阶段之间的自己交流,创意很好。

关于电影就写到这里了,虽然不错,不过不等于它表达的感慨
一定是对的,对于命运的欲罢不能。

即使我们是有限的,每个当下的阅历有限,接触的圈子有限,很多很多的有限,总有一些道理,会指明生命之路。

《前目的地》影评(四):剧透太多,没看的,先看了再讨论吧电影讲述了一个故事,我也就从这个故事开始,1975年,杂志撰稿人约翰在一家酒吧对酒保讲述自己悲惨身世,在1945年,B的名字还叫简的时候被一个人遗弃在孤儿院门口,从此生活在孤儿院生活,A长到20岁左右的时候,报名参加宇航员选拔,选拔条件很苛刻,需要这个人是处女,没有过去,没有牵挂。

虽然A在所有候选人中成绩第一,但是因为体检原因没有通过,选拔负责人告诉A不要放弃。

A离开选拔基地后,开始家庭保姆的工作,晚上在夜校学习,有一天,她遇到了爱情,这个男人和A一见钟情,但男人却很快的消失无踪,A无法找到男人,又开始平淡的生活,突然K又找到A给她再次选拔的机会,但是A发现自己怀孕了,A在医院生下一个女婴,医生告知A她是双性人,因为生产时大出血,只能手术去除她女性的部分,保留男性部分,从此A 变成了男性,并改名叫约翰,他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叫简,她原来的名字。

没多久,他女儿在医院被人偷走,B找不到孩子,来到纽约换工作,最终成为了杂
志撰稿人。

讲完自己的故事,并告诉C,他恨那个抛弃她的男人,毁了他的航天梦和爱情,C问B如果B愿意换一份工作,C就带B去见那个男人,并且告诉B,即使B杀了他也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B跟随C,想完成心愿。

C是时空局特工,负责处理一些犯罪,通过时空穿梭,阻止犯罪发生,现在他在执行他职业生涯最后一个罪犯——闪电炸弹人,D到处制造爆炸事件,但从来没有被抓到过。

C在处理这个罪犯的过程中,被毁容,这让他更加想在离职前抓到D,他追踪1975年的一起爆炸事件,穿梭来到了1975年,在酒吧当酒保,遇到B,听了B的故事,C决定带着B去遇到命中注定那个男人的那天,让B实现杀死负心男的愿望。

C带B穿越来到A当初上夜校的地方,C让B自己处理,B开始等待负心男出现,却遇到了A,和她一见钟情,B知道原来负心男就是自己,同时,C穿越到了A生产的时点,偷走了女婴,又穿越到1945年,把孩子遗弃在孤儿院门口。

完成这一切之后,C穿越到A和B相遇后的某天,告诉B,你应该知道整个故事了,除非现在杀死A,不然无法改变你的悲剧。

同时希望B加入时空局。

C把B带到1982年,B加入时空局成为特工,C退休,但他没有把时空穿梭设备退休,开始利用这个设备寻找D,C终于找到线索,在一个地方找到了D,C和D见面时,C发现D就是年老的自己,D告诉C,他的爆炸都是为了阻止更严重的犯罪,C认为D变坏了,D说自己没有变,全是K安排好的,C不能杀死D,这样才能改变历史,但C还是开枪杀死的D。

故事结束。

下面开始分析线穿越剧类型:穿越改变历史;穿越无法改变历史,或者说正是穿越行为,导致历史就是历史。

蝴蝶效应属于第一类,本剧属于第二类。

ABCD是同一个人,但A是雌雄同体,表象为女。

A的阶段是0-20岁左右;B的阶段是20多岁到接近40岁,C的阶段是40岁到接近50岁;D的阶段是50岁到死。

身份变化点:A在变性后成为了B,B加入时空局后,变成了C,C在杀死D后,变成了 D 变化推手:C把B带到60年代,让A最终变成了B;C把婴儿期的A带
到了40年代,让30多岁的B可以遇到20多岁的A,C杀死D,让自己变成了D。

A想加入航天局,成为女航天员,结果失败;加入了招聘单位,最好的特工,成功。

想杀死负心男,发现自己就是负心男,复仇失败;找到真爱,对身世释然,成功。

C想抓闪电炸弹人,发现自己就是,抓捕成功;开始闪电爆炸人的历史,无法摆脱命运。

D阻止犯罪,改变自己的命运;失败。

电影的问题
1、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自己诞生自己,自己成就了自己;C把AB揉了个死去活来,最终就是告诉他们这是命运,认了吧。

B从悲观者,成了释然者。

D要C释然,C不听,开始悲剧了。

回头来说,谁是始祖?AB不爱,就没有A,更不会有CD,C不带B穿越,就不会有A。

这是什么逻辑。

2、A和B为什么会相爱,C也爱着A;C杀死了D?
ABCD的性格核心,我是最完美,最好的,其他人都不行。

这就是AB相爱,C一定会杀死D的终极原因。

结果B本来去杀负心男的,发现有个配得上自己女子,也就是自己只有自己配,爱了;C发现D不好,接受不了,杀死了D;因为我是唯一完美的,所以只能自己诞生自己,终结自己。

3、D在犯罪还是在阻止犯罪?C呢?
整个影片都是在说,在未来看来,负心男对A不是犯罪-为了诞生自己和实现爱情,C偷走女婴不是犯罪—为了诞生自己和实现爱,D制造爆炸也不是—阻止犯罪;在现在来看,B恶了—辜负爱情,C恶了—母子分离,D更是恶—杀了不少人。

恶和罪的标准是什么?但是如果D不是恶,那么追捕他的C是不是就是恶?
4、时空局为什么要找A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存在是时空穿越的结果,但是设定是80年代发明了穿越技术,这个人80年代前就不应该存在,但是他存在了,难道改变了历史?这个穿越的基础就是无法改变,真是奇怪?
5、如果是一个循环时空结构,是否会有一次C不杀死D,B不爱A呢?
影片的终极问题:
1、人是不是最终都会变成自己痛恨的样子
A希望事业成功,拥有家庭,最终只是家庭保姆、母女分离,被爱人抛弃
无法接受自己悲惨身世,希望复仇,发现复仇对象就是自己,最终接受了命运C抓住罪犯,实现正义,发现罪犯就是自己,杀死自己 D阻止犯罪,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世人眼中他就是闪电炸弹人,无法摆脱命运。

2、ABCD是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如果有机会回到自己的过去改变未来,你会怎么选择?
我们都知道自己回不去了,电影似乎也在说回去,你也不会改变历史但是ABCD对应了我们人生每一个重要阶段,一个决定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但是就是我们造就了现在的自己,后悔吗?认命吗?
但ABCD和我们一样,在那个时间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是最佳选择。

第一遍看完,暂时这么多想法。

《前目的地》影评(五):TA无处可逃
《TA无处可逃》
——《前目的地》影评
巾城/文
He's a real nowhere Man,
itting in his Nowhere Land,
Making all his nowhere plans
for nobody.
- John Lennon, Nowhere Man 作为一部穿越影片,我始终不能理解的是,作为特工的约翰杀掉了“炸
弹狂人”,根据剧情逻辑,最终走向自己的宿命,变成“炸弹狂人”。

除了一
带而过的医生开具的约翰因穿越次数多开始出现精神问题的镜头外,我觉得这
个转变缺少戏剧和情感铺垫。

如果真的有这个转变,那么它显得突兀;如果没
有,则剧情不能自圆。

我觉得这是电影最大的疑点。

除此之外,这个片子很特别——它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的故事,“我”爱上了“我”,生了“我”,然后不可避免地走上一条被设计好的道路,成为作家,成为特工,成为恐怖分子,并一次次与过去的自己交集。

某种程度上,“我”——这个谁都不知道在陷入宿命的循环前是从哪里变出来的人——一直活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里,徒劳地拯救,徒劳地一次次改变和毁灭。

这种由主人公的特殊经历产生的带给观众的孤独感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一部独角戏,主人公从未散发出任何对其它人而言有意义、有触动的属性;他或她的所有情绪、功能的转变,无不都是因为自己或为了自己。

他的世界——从他莫名其妙被创造开始——就陷入一个不可逆转的封闭的循环,这也是他终极的悲剧。

我不知道一个人若只能被自己爱到是个什么感觉,他最终意识到这点又是个什么感觉。

电影里,主人公成熟期所从事的职业要求他放弃所有的个人情感,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作为人的每一种情感和情绪才被更加放大,这也构成了影片最吸引我的地方。

关于剧情之所以如此进展的各种理论,其他影评多有解释和猜测,本人
才疏学浅,没学过这些,就不便多言了。

《前目的地》影评(六):无休止的宿命论情窦初开的Jane怨恨着始乱终弃的John,难过情关的John用枪指着明知一切却让自己陷入轮回的特工,而特工在洗衣房杀死了炸弹客。

每一阶段的自己都痛恨着下一阶段的自己,然后最后却成为了自己痛恨的存在。

所以这里更多的还是宿命论。

自己和自己做爱生了自己这种事,其实还是哗众取宠的成分居多。

只不过是为了加大道德观的冲击力,以使自己的主题显得更加振聋发聩而已。

你无论活过多少次,都会走入同一条河流。

无聊懵懵懂懂或是恍然大悟。

道路从来就那么一条。

当得知自己的命运已然写好的时候不知道会是什么感受。

自己一下子从人生的主宰者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个无关痛痒的传递者。

这会不会让本来就生无可恋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令人作呕。

如果是我就拼死改变一回,看看会怎么样。

反正这一轮回也已经好几次了。

全片在垫活,垫的太多,反而包袱抖得不是太响。

不过这个命题在道德上和逻辑上都会引起很大的讨论,或许也是这部电影达到的另一个目的。

《前目的地》影评(七):五纬空间生存的人类是否可以达到永生除了《爱在XXX》系列,近年来是很少看得到伊桑霍克的片子,尤其是在《星际穿越》《她》《超体》《环形使者》《超验骇客》这些诸多讨论时间空间人类生存为主题的电影喷涌而出的时候。

看来,是用想象力和科学实践力颠覆人类传统人生的时候了。

这些话题中,和量子力学缠绕在一起的问题就是人类的感情,貌似客观和主观搅在了一起,究竟人类最后会怎样呢?
《星际穿越》说,人类最终会解决时间穿越的问题,度过遇到的危机《她》和《超体》以及《超验骇客》说,人类会超脱肉身的束缚,以网络作为载体,成为进化后的高等级生物。

《环形使者》说,人类会追溯命运,苦苦挣扎,却最终摆脱不了时间的宿命。

而《前目的地》则说:人类最终会走向灭亡。

如果说《星际穿越》成功向人类展示了多维空间的一角并且大胆的进行了想象,那么《前目的地》就详细描述了在五维空间生存的人类如何在不同的
时间轴相互交错合作相爱相杀的大胆想象。

作为主观的独立人格来讲,在这种维度下的同一人格分裂之后是否还仍然拥有单一独立的人格这个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让人惊悚的想法是,反向思维下,人类是不是源于同一个人,因为不同时间维度的个体结合起来组成我们复杂的社会。

或者,最后人类这样的发展,会成为一人多维度的这样一个结果,然后走进灭亡。

那么,终究是结果早就了原因,还是原因早就了结果呢?怕并不是主角说的那样。

不过爱上自己这种浪漫的事情,真心棒。

《前目的地》影评(八):那么问题就来了....
先说下整体感受~好看!为影片中主人公深不见底的孤独和崎岖的命运感到悲哀。

甚至在看第一遍看到“在夜校下课的她撞见穿越而来的他”这里时,还吓得遥控器都扔掉了..太刺激了 _ ...后来又推荐给朋友,陪着朋友看了一遍后,才有空得以从紧张的剧情中喘息,有空来琢磨故事的逻辑安排,那么这时问题就来了,我可以理解他穿越回去见到她,爱上她,睡了她,并使她怀孕,因为通过高科技实现了时光穿越从而以上剧情得以实现。

但!我不能理解的是,
她生下的宝宝怎么会是自己?也就是说,我可以理解时光穿越是建立于某种物理原理之上,也许在未来的某天我们真的可以实现,我完全赞成时光穿越的成立,但在同一维面中自己诞下自己完全是有驳于基本生物原理,这就和时光穿越完全是俩码事。

所以这个片,究竟是科幻片呢?还是玄幻片?如果作者是想抛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那他这颗蛋可以安排其他出处,为什么要扭曲生物原理,让自己做诞下那颗鸡蛋的鸡呢?除了这个情节的设置我无法理解,或者说,在我看来是这个片子的瑕疵之处,整个影片的剧情我还是很喜欢的。

就是他/她,也只有他/她。

那种孤独,深不见底!
《前目的地》影评(九):什么样的电影无法被剧透说到剧透,有两种人比较令人讨厌。

前一种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剧透狂魔,向新晋影迷吐露诸如《电锯惊魂》结尾老头站起来了,《非常嫌疑犯》的跛脚矬子才是凯撒等高能逆转,会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

另一种是心思敏感的剧透恐惧狂,在他们看到电影之前,谁也别想在他们面前谈论这部影片,哪怕这是一部张三李四主演的爱情片,而你只是提到片中张三李四相爱了,也会被
他们站在受害者立场一通叫骂。

根据我多年的影迷经验,剧透狂魔并没有那么可怕,剧透恐惧狂们则脆弱地令人可笑。

事实上,除了那些通篇围绕一两个惊奇点子之作,大部分电影被剧透与否并无所谓。

一流的电影是无法被剧透的,你尽可以向别人详细描述其中的情节,但你永远无法将欣赏过程中的体验移植到他人内心,从而无法剥夺他们作为个体的观影乐趣。

即使是许多侦探悬疑类作品,道破了凶手,抽丝剥茧的侦破过程仍有看头。

好的电影是带你欣赏沿途风景的观光列车,而不是载你直奔目的地的杀时间铁笼。

《前目的地》算不上一流科幻片,但它重新定义了剧透免疫。

影片改编自科幻名家海因莱因的小说,但使片中情节家喻户晓的,则是一个互联网上流传多年的烧脑段子:“1945年的一天,克利夫兰的孤儿院里出现了一个小女婴……”读过甚至耐心琢磨过这个段子,并不影响我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而事实上,不少观众就是冲着改编而来。

究其原因,一方面,熟悉的故事被搬上银幕,总是令读者兴奋不已,从金庸到郭敬明的粉丝,都有过从影像中重温文字的喜悦。

另一方面,电影通过
细节的填充,不再是一个单薄的概念,获得了真实的厚度,段子中那些“稀里糊涂”之处,都被赋予了合理的动机;段子充其量是个抖机灵的脑筋急转弯,电影却有真实可触的人物和情感供人回味再三;电影还有着视觉的美感,穿越机器朴拙的数码盘,西装礼帽的冷战特工装束,颇有老电影的质感,60年代的宇航局内饰前卫又复古,有种架空了年代的诡趣,这也是读小说和段子体验不到的。

这电影其实没什么烧脑的,它只是再一次诠释了历史无法被改变的自洽理论,它在智力上的价值在于,建立了一个自益悖论的完美模型,这在以往的穿越电影都只是浅尝辄止。

所谓自益悖论是一种假设:倘若发明家回到过去把发明物给了自己,那么这个发明岂不是无中生有?本片将这个匪夷所思的假想推到极致,一句话剧透“自己促成自己跟自己发生关系生下了自己并将自己杀死”,也就是对白中一再提及的,关于鸡和蛋起源的终极奥义。

《前目的地》证明科幻概念尽可以天马行空,只要对细节精心经营,最起码能让人在那么一刻不得不信。

《前目的地》影评(十):演员不美也不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