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清凉圣境,东方佛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凉圣境,东方佛都
“一部佛国史,百座艺术宫。

”提起五台山,有谁不知呢?关于它的故事,可谓不胜枚举。

这里,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教历史文化,璀璨夺目的佛教艺术遗产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人前来虔诚拜谒;这里,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圣地,被人们誉为“东方佛都”。

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五台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8个世界遗产。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经常举行佛教活动的寺庙有六十多座,为我国最早、最大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也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升迁陆地之一。

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亿年前的太古代。

五台山夏无酷暑,盛夏时节,平均气温在20℃左右,凉爽如秋,又因此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广清凉传》卷上),亦称为“清凉山”,并被人们誉为“清凉圣境”。

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世界上有“五大佛教圣地”,中国的五台山为其一,印度占了三座,分别是鹿野苑、菩提伽耶和拘尸那迦,另一座则是尼泊尔的蓝毗尼花园。

而在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首当其冲,紧随其后的则是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和四川峨眉山。

朝着山西省东北部走,在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就能遇见五台山了。

这座佛教名山,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为3058米,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所以,人们就叫它“五台山”了。

因为这五座山峰气势雄伟,所以又落得“华北屋脊”之称。

五台山五峰环抱,方圆达250千米。

在东台,东望明霞,如波似海,所以人称东台为“望海峰”;南台细草杂花,灿若铺锦,故称“锦绣峰”;再看西台,当月坠峰巅,宛若悬系,于是,人称“挂月峰”;北台云浮山腰,巅摩斗杓,被称为“叶斗峰”,这是五台山的最高峰;东、南、西、北台之中心的那座高峰,便是中台,石翠岩碧,碧霭浮空,人称“翠岩峰”。

五台北部阴谷处有终年不化的“千年雪”“万年冰”,尤其是北台,在盛夏时亦可偶见降雪,因此,五台山又被称为清凉山,自古以来就是是避暑的好地儿。

除了东、南、中、西、北五个台顶外,五台山还有东、南、西、北四门。

东门就是长城
岭以东十公里处的龙泉关,在同蒲、石太两条铁路尚未建成之前,多数游人都是从此上山。

南门呢?南门分作三层,依次为虎牢关、阁小岭、厮阳岭。

再说西门,西门就是五台县和代县之间的峨峪岭,同蒲铁路尚未修成之前,蒙古族游人多是从此处登山。

如果夏季上五台山,最好从北门登峰,那就可以领略“屋脊风光”之美了;这北门就是繁峙与五台两县交界处的鸿门岩,夏天之外的季节,尽量莫从此处登山,因为这儿长年冷寒,烈风如嘶。

来五台山的,多是不为看风景,只为拜佛。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很早就名扬海内外,曾受到历代皇帝、达官贵人的拜谒,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

比如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

因为五台山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所以受到西藏、内蒙、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少数民族的无比尊崇。

五台山的第一座大庙,是东汉时期修建的大孚寺,也就是今天显通寺的前身。

自大孚寺建立后,佛教在五台山不断得到发展,到唐朝时达到鼎盛时期。

元清时期,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于是,五台山自此成为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

至今,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发展,五台山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也奠立了其在佛教文化中的显著地位。

五台山的文化源流和文化根基
多元的佛教人文资源,独具魅力的佛教法会,构成了五台山的文化源流和文化根基,这种文化,彰显着无穷魅力,发散着人间佛教的万千气象,氤氲在佛国的山水空气中……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他们无比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神话和传说,后来,这成为各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自然少不了各种宗教传说,那些传说历代相传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与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相互结合,构成一种独特的氛围。

可以说,五台山上的每一座峰、每一道水、每一座寺庙、每一尊塑像都各自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如般若泉的传说、文殊发塔的传说、东海龙王削五峰的传说,还有无舌狮的传说,等等等等。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这位率性的大汉,面对五台山,酣畅地喊出了他对五台山的感受:好大座山,好大座寺。

除了花和尚鲁智深这个虚构的人物,还有一个真真实实的大人物对五台山情有独钟,那就是康熙皇帝,他曾多次前往拜谒,还留下了许多墨宝。

相比于许多赐诗,人们更为普遍接受的是康熙赐给五台山的两句话,“佛教圣地”和“清凉胜境”,这可以说是对五台山的自然和文化的双重价值的肯定。

直到今天,五台山文化依然是人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比如具有独创意味的舞蹈《千手观音》,就是从五台山文化中发掘出来的文化产品。

还有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服装设
计,作者是从五台山菩萨顶后院的云磬获取了灵感。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标志性结构,则是源自佛光寺的斗拱。

多彩纷呈的佛教法会、庙会和民间文艺活动,可谓是五台山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五台山吸引中外游客的磁石。

最重要最典型的佛事活动,有跳布扎、骡马大会和五台山佛教文化节。

跳布扎起源于西藏,五台山黄教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前后举办该活动,在活动的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

十五日,百余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萨顶,最前面驾着弥勒菩萨像,其后大喇嘛坐轿,二喇嘛骑马,其余僧众吹奏庙堂音乐,穿街绕巷,浩浩汤汤的往罗睺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萨顶“斩鬼”,大喇嘛和二喇嘛穿戴皇赐服饰,外列僧人头戴面具装扮二十八宿,就地画圆,按圆行步,并辅以身形手势。

通过此活动,以驱除邪恶,迎来吉祥安泰。

骡马大会每年农历六月举办,朝会期间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比如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民间文化活动和骡马牲畜交易大会,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四方僧侣云集台怀镇做道场、诵经,使五台山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终年香火缭绕、梵音不断。

农历六月十四相传为文殊菩萨的生日,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每年从六月初一到月底,各寺庙都要举行一个月的佛事活动,规模宏大。

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六月大法会了。

此时的五台山,正是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之时,佛教信徒和旅游者齐聚于此,参加庙会,进香,同时亦为避暑,五台山热闹非常。

到了8月21日—9月21日,年年此时,这里又会举办盛大的旅行节庆——“五台山佛教文化节”。

届时,各方宾客和僧众云集,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和民间文艺活动,盛况空前。

或许可以这么说,五台山一年到头佛事活动不断,除了前述诸类,此下几大盛事亦是备受关注:农历正月初一的弥勒菩萨圣诞法会,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会,农历七月二十四的龙树菩萨圣诞法会,农历七月三十的地藏菩萨圣诞法会,农历八月二十二的燃灯佛圣诞法会,农历九月十九的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法会,农历九月三十的药师琉璃光佛圣诞法会,农历十二月初八的释迦牟尼佛成道法会,还有农历十一月十七日的阿弥陀佛圣诞法会。

除了那些独具特色的佛事活动,五台山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宗教习俗,比如晨钟暮鼓、讲经说法和传戒受戒等。

这就是凝聚多元佛教人文资源又拥有许多独特魅力的五台山。

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使五台山成为佛教文化艺术宝库
作为佛教文化艺术主要精髓之一的五台山,它不但经历了佛教中国化的全过程,而且融
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元素,这儿文物荟萃、珍品汇集,可谓我国古代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宝库。

这些佛教艺术,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你来看吧,五台山现有各种寺庙五十余座,其中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座,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二十余座。

其中南禅寺大佛殿和佛光寺东大殿,均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说到木构古建筑,不得不说,五台山的那些则是历史沿革性最强,又建筑宏伟,细部精巧,样式繁多,手法典型。

从大唐之后,历经宋、辽、金、元、明、清,直到民国年间,这儿均留下了典型的建筑物。

唐代的建筑庄严朴实,宋代的柔和绚丽,辽、金两朝的建筑则大胆减柱,到了元代则是粗犷自然,而明代,明代的建筑规矩谨严,清代的豪华精巧,民国时期的建筑却就变得细腻繁杂了。

览观五台山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可谓是读了一部篇幅浩繁的中国古代建筑史。

除去佛寺建筑,五台山还有形制多样的佛塔。

从北魏时期到新中国,历代所建佛塔,在五台山皆可找到实物。

单从使用材料看,有砖塔、木塔、石塔、琉璃塔、铁塔、铜塔、银塔、玉塔、水晶塔;若从建筑形制看,又有密檐式塔、楼阁式塔、亭阁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组合式塔之分;从规模上看呢,大者高达75.3米,直插苍穹,小者精巧玲珑,仅有0.05米;从性质上看,可分为佛塔和墓塔,其中佛塔又可分为舍利塔、灵迹塔和一般供奉塔,而墓塔则分为高僧墓塔和一般性纪念塔。

在五台山佛教文物中,还有华严经字塔。

这件字塔,是清朝康熙年间苏州三宝弟子许德心,花费12年时间“沐浴焚香书成”。

塔身由白绫和黄绫裱糊而成,宽2米,长6米,上写华严经80卷,计字六十万零四十三个,由字迹拼成一座七级浮屠图案。

远看,飞檐悬铃,俨然工笔画就;近看,一笔一划全是由蝇头小楷组成;多一字无放处,少一字不成塔,经毕塔成,浑然一体。

在五台山最大的寺庙显通寺内,还有一座造型秀丽的铜塔;塔院寺中的藏式塔,其身洁白,雄伟挺拔,是五台山的象征。

塔多,寺多,各寺庙又有数量众多质量精美的壁画雕刻,与寺庙建筑相得益彰,大大丰富了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艺术。

美轮美奂的佛教建筑,再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虔诚的善男信女前往五台山,进香拜佛。

据统计,这里每年接待国内外宗教人士、香客数万人,而那些朝拜者大多于六月大法会时云集五台山;再加上此时正是五台山避暑的时节,慕名而来的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他们和朝拜者一起掀起了五台山的旅游高潮。

没错,五台山完全有资本成为旅游胜地,因为这里不但汇集了多种宗教、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且自然环境优美,这些都是它成为旅游胜地的基础条件,当然,这也是它独一无二的优势。

诸宗并弘的多元佛教文化和云集的历代高僧大德
一花一世界。

世界是个大舞台,五台山是小舞台,在这个小舞台上,演绎着中国佛教史的风雨兴衰。

自东晋十六国到现在的一千多年里,五台山佛教名僧辈出,僧才济济,而各宗高僧都把五台山作为弘法传宗的基地,使得五台山显密诸宗并弘,汉藏佛教并存。

在这儿,有以唐代玄奘为宗祖、“依五位百法,判别有为、无为之诸法,主张一切唯识之旨”的唯识宗,有主张“法界缘起”的华严宗,也有以阿弥陀佛因愿果号为立教根本的净土宗,此外,还有天台宗、律宗、密宗、禅宗及藏传佛教。

最具有鲜明特色和历史贡献的是五台山独有的宗派——摩法宗,是隋唐时期依据东汉时印度僧摩腾、竺法兰曾礼五台山的传说而创立,现今尚有传人。

各种佛教宗派在五台山和谐共存,五台山成就了它们,它们也成就了五台山的佛山圣水,而这佛山圣水孕育了一代代名僧。

比如,在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东晋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北魏弘传净土教的昙鸾大师,隋末唐初的慧祥、澄观、法照、圆仁等高僧,宋代的真宝、胆巴、弘教等大师,元、明、清又有月真、妙峰、德清、若比多吉等高僧,近当代有通愿法师、梦参法师、妙江法师、慈音法师、寂度法师、能海法师等等。

五台山佛教流派的诸宗并存格局和历代云集的高僧,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的基础,更是五台山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一个亮点。

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这样说,五台山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缩影。

佛教文化从这里出发,在这里汇聚
这里有历史久远的对外交流活动,这里是中国佛文化和世界佛教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

海纳百川成其广大,千年以来,五台山襟怀浩荡,广泛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僧人求道问法。

自佛教传入五台山,五台山佛教极其迅速发展,高僧大德纷纷开辟道场,建立宗派。

吸引了无数海内外的佛教僧众,远自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越南、缅甸、日本等国的僧人,都慕名而来巡礼求法,使得五台山佛教闻名遐迩,被及中外,文殊信仰成了东方各民族佛教徒的共同信仰。

唐代,贞观十年,新罗僧金慈藏及其弟子十余人来五台山礼佛学法,长达两年;仪凤元年,北印度佛陀波利来五台山礼拜文殊;开元年间,南天竺僧菩提仙那相随越南僧佛哲来五
台山,后东渡日本,谒见圣武天皇,将五台山信仰传到日本;永泰二年,中印度那烂陀寺僧纯陀与不空弟子含光到五台山,设计建造了金阁寺,将印度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传入五台山,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唐代时与五台山关系最为密切的当数日本。

日本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多次派“遣唐使”来华通好,遣唐使中的“学问僧”和“请益僧”便是专门为学习中国佛教文化而来的僧侣。

最早到五台山的日本僧人,是日本奈良兴福寺僧灵仙三藏。

那是贞元二十年,灵仙随遣唐使来华,在长安参与译经。

长庆二年,灵仙到五台山,先后住金阁寺、铁勤寺、兰若寺、七佛教戒院、灵境寺。

宝历元年,日本天皇赐百金,派灵仙弟子送至五台山。

灵仙深受感动,将一万粒舍利和新经二部、造敕五通,托弟子送给天皇。

大和元年,灵仙圆寂于灵境寺。

五台山僧人为纪念这位日本友好使者,在寺内建了灵仙墓塔。

还有一个叫惠萼的日本僧人,多次朝拜五台山。

大中十三年,惠萼携带从五台山奉请的一尊观音菩萨像由明州渡海回国,行至普陀山,因风浪阻遏,便就地结庐供奉,被称为“不肯去观音”,从此开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

到了宋代,五台山同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亦很频繁。

比如日本奈良东大寺僧奝然师徒一行曾到五台山巡礼,在大华严寺,与该寺高僧研讨佛法,并得到寺主延一法师新著《广清凉传》等著述。

3年后奝然回国,奏请天皇将爱宕山寺庙改名为五台山大清凉寺。

次年,奝然又派弟子嘉因到五台山举办了供养文殊菩萨的法会,弟子成算则在日本京都嵯峨山仿照五台山清凉寺建成一座日本清凉寺。

另有一个叫成寻的日本僧,率众弟子赴五台山,将日本天皇及皇太后亲笔书写的经卷置于文殊像前供养。

成寻在华9年,写成《参天台五台山记》,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后来的许多年里,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国的高僧也纷纷来华,前往五台山朝拜。

直至清朝,因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中外文化交流一时冷落,但也出现了到印度取经学法的五台山僧人。

咸丰年间,源修和尚取道西藏抵达印度取经,遇一位曾来过五台山的老僧,老僧指点源修到清凉山造石室安居。

源修返国,径直到五台山,与蜀僧石柱造石室5间,坐静修禅,直至圆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台山对外佛教文化交流逐渐发展起来。

1961年,新加坡僧达贤礼五台山,参拜了各个寺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五台山逐步对外开放,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的佛教僧众与善男信女,纷纷涌向五台山,参拜文殊道场,学习佛教文化。

最值得记忆的是1990年,首届五台山国际旅游月举办,此后,五台山的佛事旅游便定为惯例,走向制度化,历届都有许多港、澳、台僧人前来参加佛事活动。

港、澳、台同胞僧众来五台山参观礼佛,五台山僧人也陆续到港、澳、台等地进行佛事交流。

历史久远的对外交流活动,不仅传播了五台山和中国佛教文化,向世界展现和打出了五台山璀璨辉煌的佛教文化名片,使世界了解五台山和中国佛教文化,而且使五台山佛教文化不断吸取外来营养和元素,丰富和充实了五台山佛教文化,使五台山愈加具有鲜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促进了五台山佛教文化传播和旅游效益。

五台山是佛教文化产业成功的实证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开拓着未来。

佛教文化是五台山发展现代旅游事业优势资源的根本所在。

五台山不但引领着三晋大地旅游文化产业,甚至成了中国佛教文化产业成功的一个活生生的实证。

一、五台山佛学院,是佛教文化产业成功的基石和底气
五台山佛学院的前身是竹林寺,位于中台南麓的斜坡上,各殿堂在面向东南朝阳处一列展开,气势宏伟。

寺址距五台山中心台杯镇二十余里,环境幽雅,四面群山环抱,宛然置于天然莲花之中。

自从建寺迄今,历代高僧辈出,不胜枚举,为佛教在华夏之传播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功献。

竹林寺始建于唐朝代宗年间,距今已1200多年,为历史上有名的高僧——净土宗四祖法照大师所创建。

当时,竹林寺建有律院、庵院、华严院、法华院、阁院、佛殿院六院和念佛的股舟道场。

每院约有四十名僧众。

六院之一的律院,全称叫做贞元戒律院,建于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创建竹林寺时开设的。

在这座律院内,用汉白玉石建筑了一座高190厘米的八角形的万圣戒坛。

当时全国公认的戒坛,只有在嵩山和五台山,由此可见,五台山竹林寺在当时的中国佛教界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日本国入唐留学僧圆仁慈觉大师在开城五年(公元840年)五月十四日,便是在这座白玉戒坛上受了具足戒。

慈觉大师在竹林寺期间,修学念佛三昧,倾注身心掌握其法,回国后大力弘扬,并成为日本天台宗第三代祖师,对日本佛教的弘扬及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林寺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为培养僧才,弘扬佛法,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佛法交流,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建国之后,由于文革影响,竹林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寺内瓦砾遍地,所有建筑荡然无存,昔日著名的寺院只剩下残壁断垣,尘迹累累。

唯有一座近三十米高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塔尚且完整无损。

国家恢复宗教政策以后,到1996年,由上妙下江和尚担任此寺住持,对竹林寺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建工作。

迄今为止,已建好大圣殿、五观堂部分。

其它殿堂、僧察和学院部分等基础工程正在进行。

复兴“万圣戒坛”的工作也已拉开头序。

整个寺院按照原址依山而建,占地七万多平方米,计划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左右。

共上下六层分为两大主体,上部分为中国五台山佛学院,下部分为四众念佛道场。

其中院部分为律部、经教部、修持部、弘法部。


戒律为行持,净土为归宿。

(持戒念佛,求生净土,重振祖庭道风)。

五台山佛学院以学院丛林化为宗旨,立足于培养一批解行俱优,以实际修持为主,具足正知正见,能担当荷护如来正法的僧才。

院部本着财务独立,专款专用制度,对本寺学僧的生活费用进行统一管理与分配。

学僧必须爱国爱教,有一定道德修养,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十八岁以下的沙弥不限),六根具足,相貌端正,僧相具足等。

学僧主要来源于在学院每年受戒的新戒,通过考试择优录取。

(预科班由本寺培养,依次进修)。

下部分设男众念佛堂与女众念佛堂,按时组织来寺四众念佛及修学活动。

著名的梦参长老、济群法师等都皆于此间修行过。

二、推进特色佛教文化旅游,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品牌
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5A级旅游景区、亚洲最富盛名的避暑胜地、中国第38处世界遗产地和第2处世界文化景观,五台山拥有的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的达五十余处。

现已成为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自五台山列入世界遗产以来,五台山风景区政府倾心致力于科学化保护、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上下联动,标本兼治,创优环境,提升品位,积极构筑国际五台山、人文五台山、风光五台山、休闲五台山、会展五台山,全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品牌,让五台山走近了世界,让世界走近了五台山。

因五台山佛教古寺的文化因素而命名的村庄成为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亮点。

与佛教遗迹有关的如五台县天塔界、南塔、塔沟、石佛村、牌楼岩等。

以佛教传统起名的村庄,如五台清宗石、白龙池、维摩庄、澡浴池、大插箭等等。

受佛教影响命名的村庄,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同时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地域特色,也构成了五台山地名文化的地域特色。

精深的佛教文化,丰厚的历史遗产,丰富的景观资源,造就了五台山佛教名山的国际地位,也成为五台山旅游事业发展可资利用的最宝贵的资源。

特别是近年来,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的五台山已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整个景区营造出一幅“庙在山中,山在树中,人在画中”的美丽画卷,令海内外游客赞叹不已。

五台山正以蓬勃的朝气跨入世界精品景区。

二、五台山佛教文化节的举办使得旅游文化工艺品市场蓬勃发展
五台山佛教文化节已经连续召开了5届,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了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新样式,如五台山佛乐,以及跳布扎、道情、赛戏等传统文艺形式,融入现代元素,成为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