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排水系统
近期,中国多个城市的排水系统都在经受着考验,各个大城市也都在积极升级或改造排水系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东京,巴黎等一些国外大都市的下水道排水系统。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首都东京面临东京湾,流经利根川、荒川等几条大河。

东京地区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

这一排水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

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度达到60米,堪称“地下宫殿”。

东京旧称江户,面临东京湾,流经利根川,荒川等几条大河,除了每百年来一次的大地震以外,对东京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个台风与大雨带来的大洪水。

在历史上因为大洪水暴发而造成东京的母亲河江户川泛滥死伤惨重的事例是比比皆是。

到了50年代之后,东京的首都范围向外扩大了很多,很重排水系统也是不断提高,但是在首都圈范围内居住着3000万人口,一般的排水系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大城市的防御瞬间集中大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难,自古以来日本的一般的防洪措施是利用现有的天然水路,在周围多开掘人工水路,这样可以尽量让都市内的积水通过这些支流流入江户川等主干流,最后流入东京湾。

可是这种多岔支流的构造也有很多局限性,如在平原地区因有很多住宅等原因,有时费用非常的高,这样的人工排水路在近年越来越少。

地下水路出水口
日本的排水路
日本人以其先进的、足以自夸于世界的土木工程技术在埼玉县(Saitama)修建了一座宛如奇幻电影场景的暴雨排水系统,以防止台风季节因为暴雨而可能出现的洪灾,守卫日本东京地区,避免受水灾侵袭。

高度50米
走下阶梯
水深标志
很多人讲日本在地震以后完了,日本东北部地区完了,日本产业要搬迁出日本,日本要放弃日本的东北部。

其实从东京来看在经历东京大地震后几乎毁坏殆尽,但是日本还是重新建了一个新东京,困扰了东京50多年的都市积水被不畏艰难的东京人征服后,你还会认为日本会轻易放弃东北部吗?我一直在讲不要用你的思维去想日本,日本这个民族永不言败,当东北部地震发生时也是日本重新调整的开始。

某些人讲日本的遭受损失的产业会到中国来,不错为了中国这个市场,在日本东北集中的某些产业会到中国来,可是日本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日本人以其先进的、足以自夸于世界的土木工程技术在埼玉县修建了一座宛如奇幻电影场景的暴雨排水系统,以防止台风季节因为暴雨而可能出现的洪灾,守卫日本东京地区,避免受水灾侵袭。

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组
成,每个混凝土立坑有65米高(约22层楼)、32米宽,在地下50米深处,由6.3公里长的隧道串接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一座巨型调压水槽:25.4米高(约八层楼)、177米长、78米宽,内有59支混凝土支柱,总贮水量为670,000 立方米,以14000匹马力的涡轮机达到最大排水量每秒200立方米。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

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

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

他们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

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

东京下水道局对此倡导的解决办法是:用报纸把油污擦干净,再把沾满油污的报纸当做可燃垃圾来处理。

更干脆的办法是做菜少用油。

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东京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

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

比如,东京江东区南沙地区就建立了雨水调整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储2.5万立方东京设有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并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

利用统计结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区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

比如,东京江东区南沙地区就建立了雨水调整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储2.5万立方米的雨水。

日本人以其先进的、足以自夸于世界的土木工程技术在埼玉县修建了一座宛如奇幻电影场景的暴雨排水系统,以防止台风季节因为暴雨而可能出现的洪灾,守卫日本东京地区,避免受水灾侵袭。

自1892年,游客就开始坐观光车参观巴黎下水道。

巴黎清理下水道的机器设备。

用来清理巴黎下水道的球形推水器。

德国“洼地——渗渠系统”外观。

德国“洼地——渗渠系统”外观。

“洼地——渗渠系统”示意图。

德国停车场的透水路面设计。

美国芝加哥蓄洪隧道和地下水库工程。

英国电影《第三人》的画面投映在维也纳下水道的墙上。

维也纳下水道内景。

澳大利亚地下排水渠,被热爱城市探险的人称为洞穴。

澳大利亚地下排水渠,被热爱城市探险的人称为洞穴。

伦敦舰队下水道,这成为了伦敦城市探险者拍摄的经典地点。

下水道,城市的良心
城变海,执政者失误
前天下午,一场暴雨过后,隧道变河道,汽车变汽艇,公交车也成了诺亚方舟,让远离大海几千里的成都市民,有了“看海”的机会。

不少淋在路上的市民在无奈中调侃,“白素贞别闹了,许仙不在成都。

”“今天不是忘了带伞,而是忘了带船。


6月23日,北京遭遇大暴雨袭击,街道积水成灾,行车如行船。

事实上进入六月以来,我国很多城市都和成都的尴尬大同小异。

6月23号的一场强降水,更是让首都顿时变成了水都。

积水没车,道路拥堵,行路如趟河,雨水灌地铁。

不少走在路上的网友尽情戏谑,“让我们荡起又浆,小车儿推开波浪,北京今天局部有海。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去北京看海。


不过,无奈的调侃,却不能掩饰城市的悲剧。

前天,成都两名市民在大水中行走时不幸被电击倒身亡;6月23号,北京两名青年农民工在大雨中推车时被冲入下水道中不知去向。

7月5日,车辆在江苏扬州积水的路段行驶。

当日凌晨起,江苏扬州降暴雨,一些低洼路段严重积水,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

看到这些残酷的无奈,便不由想起1862年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的精彩论断:“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的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也曾说过: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因为“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来。


7月3日15时开始,今年最大的一场暴雨袭击成都,续3个多小时的强降雨,造成了成都市内交通局部瘫痪。

这场暴雨让成都成为泽国,城区内上百处低洼地带的积水达到人膝部或半米之深。

最高降雨
量达到了215.9毫米。

显然,城区变海,是因排水不畅;排水不畅是因地下管网建设滞后。

城区变海,无情地揭示了城市建设规划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格格不入。

脆弱的城市排水应急系统严厉拷问城市的规划与管理。

6月18日,武汉天降暴雨,全城多处交通要道积水严重,交通几近瘫痪。

看看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城市规划吧,人家注重城乡一体,法律约束严格,在建设之前就有完整的规划,规划一旦确立,不能轻易变动。

巴黎、伦敦等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非常完善,同供水、供电、供气一样,成为城市命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黎的下水道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

1370年,巴黎就有了第一个用石头砌筑的弧形封闭式下水道。

1878年,巴黎全城的下水道长约600公里,现在长达2347公里。

他们还在小下水道中建造了蓄水池,这些下水道在巴黎城下纵横交错,如一座大水库。

因此,虽然巴黎多雨,但是行人雨天行走时湿鞋的情况很少见,也从未发现下雨积水导致的交通堵塞。

最有趣的是,巴黎下水道还是全世界唯一可供人参观
的下水道。

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就陆续有外国元首前去参观,现在常年有十几万游人观光学习。

要说巴黎咱不能比,那就看青岛吧,虽然是“现代化”比较早的老城,但百年前德国留下的一套排水系统,至今依然发挥作用,其雨污分流的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而痛定思痛看自己,近年来,国内的城市发展标榜的往往是速度,是“一日千里”;是高度,是摩天大厦排第几的竞逐,但至为重要的城市地下系统,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为何如此?显然是因为城市管理者计较的是任期内的城市面貌变化,是依靠城建拉动地方GDP的政绩变化。

于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高楼林立、草坪开阔、马路宽广的光鲜和亮丽。

至于真正要夯实城市的基础,那只是场面上的话。

不是嘛!在这种近乎疯狂的城市大发展进程中,匆匆忙忙的扩张,朝令夕改的规划,草草率率的施工,留下了无穷隐患。

在一些现代化大城市,风和日丽时很有面子,但一次大雨不但让它很没面子,甚至把以前攒下的面子也耗损了。

只是,水漫金山,利益受损的总是普通百姓。

一次次大雨袭城,城区变海后付出的成本总和,总是会远远大于根本性解决问题的一次性投入。

就这么每年将就下去,何时是个头?
不能再等了,不能等到下次大雨来袭时再说。

要把根本性解决问题引入决策程序,搞好科学规划设计,该掏钱的掏足钱,该重新挖扩
的要下定决心,即使给市民出行、城市运行带来某种不便,相信社会各方也自会理解与克服。

(作者:邱海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