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故事教案《神奇的玻璃》。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材《神奇的玻璃》。
该故事主要围绕一块具有神奇魔力的玻璃展开,讲述了小动物们在玻璃的帮助下,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懂得了友谊的可贵。
本节课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3章《奇妙的物品》第2节《神奇的玻璃》。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神奇的玻璃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帮助。
2.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神奇的玻璃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实际帮助,以及友谊的可贵。
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神奇的玻璃道具、故事图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块神奇的玻璃道具,引发学生对玻璃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
2. 故事讲解(10分钟)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神奇的玻璃和小动物们的表现。
3. 例题讲解(5分钟)
教师挑选故事中的关键情节,通过提问、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 随堂练习(5分钟)
(1)神奇的玻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哪些帮助?
(2)故事中体现了哪些友谊的可贵品质?
5. 小组展示(5分钟)
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神奇的玻璃》
2. 板书内容:
神奇的玻璃: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
友谊的可贵:关爱他人、团结互助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画一画故事中的神奇玻璃和小动物们。
(2)用文字描述神奇的玻璃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帮助。
2. 答案:
(1)学生作品,以创意为主,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2)示例:神奇的玻璃让小动物们看到了彼此的优点,学会了互相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
(1)让学生尝试编写一个关于神奇的玻璃的故事。
(2)开展“关爱身边的朋友”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6. 板书设计
7. 作业设计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本节课选取的《神奇的玻璃》故事,应注重情节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在组织教学时,要突出神奇玻璃的特性,以及小动物们如何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过程,使幼儿在感受故事趣味性的同时,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本节课的三条教学目标,要注重情感态度、能力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
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故事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本节课中,理解神奇的玻璃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实际帮助和友谊的可贵是难点和重点。
教师应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解、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帮助幼儿突破难点,把握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操作性和兴趣。
在本节课中,神奇的玻璃道具和故事图片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教师还需准备好画纸、彩笔等学具,以便幼儿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创作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神奇的玻璃道具,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故事中的关键情节进行提问和讲解,如“神奇的玻璃有什么作用?”等,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3. 随堂练习: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在互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在本节课中,板书应包含“神奇的玻璃”和“友谊的可贵”两个核心内容,以便幼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绘画和文字描述作业,让幼儿通过创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教师要对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教师应认真分析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尝试编写故事,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
同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故事时,教师应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在提问和引导幼儿讨论时,语调要亲切、充满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约5分钟,确保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故事讲解:约10分钟,注重讲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各约5分钟,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2. 针对不同幼儿的回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神奇的玻璃道具,创设吸引幼儿的实践情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神奇的玻璃和小动物们的互动,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是否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2. 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是否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3. 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否突出,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满足了幼儿的操作性和兴趣。
5.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6.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参与和回应。
7. 板书设计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助于幼儿关注教学重点。
8. 作业设计是否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是否认真分析教学效果,教学策略是否及时调整。
10. 拓展延伸活动是否丰富多样,是否有助于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