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出菇的刺激手段及生物化学原理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出菇的刺激手段及生物化学原理及
应用
《食用菌高产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之一:出菇的刺激手段及生物化学原理及应用
要想使食用菌出菇,首先必须做到两点:1,菌丝在出菇位置大量扭结形成菇蕾。
2,菌丝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大量向扭结成的菇蕾定向输送,其实还有第三点,与出菇相关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全面启动。
传统食用菌栽培所使用的出菇刺激方法是如何起作用的呢:1,温差刺激:能够刺激菌丝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向储存营养物质和储存遗传物质的方向进行,就如同植物受温差刺激形成果实中的糖分,淀粉,蛋白质一样,新疆西瓜特别甜,就是因为新疆的温差大,所以形成的糖分也特别多的缘故。
但温差不是出菇的唯一条件。
2,适当的光照:光线会引起菌丝内的光媒生物化学反应,离开了光线,就不会发生这种反应,这种生化反应是出菇的必需条件,失去了这个条件,就不会出菇。
3,搔菌:就是划破老菌皮将里面的菌丝划断,这又为什么会出菇呢?无论动物或植物,只要被划伤,就会在受伤的位置重新长出新的组织,这叫愈伤组织,同时刺激生命体调动全身的营养
物质向受伤的位置定向输送以形成新的细胞,即愈伤组织,以封闭伤口。
这就满足了本文首提出的出菇的条件:“要想使食用菌出菇,首先必须做到两点:1,菌丝在出菇位置大量扭结形成菇蕾。
2,菌丝内的储存的营养物质大量向扭结成的菇蕾定向输送,”。
但仅一次搔菌,创面很易愈合,愈合之后,以上两个条件就会终止,遇难出菇的时候,就不易出菇了。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愈伤组织的无限生长情况:当你用利器反复不停地割伤树皮上的同一位置,就会发现,在这个位置会长出一个突出的树瘤!烧伤患者由于反复揭疤换药形成的比较大的疤痕也是同理。
那么,反复在同一位置搔菌就会造成菌丝的愈伤组织扭结成菇蕾吗?是的!但几万袋,几十万袋,你反复割它,割得起吗?人源于动物又脱胎于动物成为动物的主宰,就是因为人的智慧而不是由于人的体能和蛮干,古人说过,人,“善假于物也”!
人们通过对火烧迹地会齐刷刷出菇的观察,通过分析确认:烟会刺激出菇,又有人提出是烟中的二氧化碳刺激导致出菇,好像有根有据,但我们用纯二氧化碳气瓶刺激菌丝体,没有取得想象中的结果,只是偶尔出菇而已。
直到此文在此登出之前,也没有人能将火烧迹地整齐出菇的真正原因解释清楚。
我们的研究,早就揭开了火烧迹地整齐出菇的真正原因:通过分析,
我们知道,烟雾中除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还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物质,二氧化硫遇到菌袋中的水就生成亚硫酸,三氧化硫生成硫酸,这两种酸具有腐蚀性,作用于菌丝体,就相当于割伤,而且由于气体的分布,这割伤也非常均匀,那么用这两种酸气熏一下就可以出菇了!NO!也就相当于一次搔菌,未必就会齐刷刷出菇,要想整齐出菇,就要反复地割它,且看烟雾是怎样不停地替我们搔菌的:烟雾形成看不透的雾的东西就是漂浮在空中的碳粒!这碳粒结构就如同多孔隙的活性炭,在空隙中,就吸附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经过烟熏的菌袋上沾满了这样的碳粒,十几天内你靠近这些碳粒都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这味道就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形成的,碳粒会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在一两个月时间内)均匀与缓慢的释放这两种气体,这就会在此时段内形成对所接触的菌丝连续不断的适当的化学腐蚀,即不停地搔菌,促成了愈伤组织的过度生长,即菌丝扭结成小小的菇蕾!整齐的出菇就水到渠成了,另一方面,这不停地刺激,也形成了菌丝内养分不停地向菇蕾位置不停地定向输送,满足了文初的两个条件,再加上光照,温差条件,整齐出菇那就是必然的结果。
本文转载于《食用菌高产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和新浪博客《食用菌吧》。
这当然是实验证实的事实。
科学结论的产生过程:首先注意细心观察某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然后经过抽丝剥茧般的细致分析与推理,抽象总结出内在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这认识的对错,还要经过多次精心设计的实验反复证实,经过不断的修正,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96%的工业硫酸,适度加热冒出的烟雾就是三氧化硫,还要适度降低浓度去试验,否则,高浓度的侵害,就相当于一个弱小的国家被强大的入侵彻底征服了而灭亡了,就不会有应激反应了。
关键是刺激的强度要适当,刺激太弱,不会有反应,刺激太强,食用菌就会屈服,显示出类似休眠的状态,其实那也是一种自保的方法,急剧降低代谢率,以避免更大的伤害,躲过峰头,待侵害成强弩之末的时候再东山再起。
用浓烟熏一下,闷半天到一天,然后喷大水,大通风,造成温差10度以上,湿度保持85%以上,连续一个星期以内,菌袋发满,经过后熟期不出菇的,在出菇温度以内,没有不出菇的!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还有一种更易整齐出菇的简便方法,比用烟雾熏的方法更简单,更实用,人工成本更低!丹宁这种化学物质有绝佳的刺激出菇的作用,很少一点就起作用,而且作用非常强烈,只要把它均匀拌在料中即可,发满菌后极易出菇,不
用担心不出菇。
因为丹宁可以在适当条件下引起导致出菇的菌丝体内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生物体的生长过程都是由其内在的生化反应过程决定的。
自然产物中丹宁含量很高的是高粱壳!其次是高粱米,在拌料时,顺手掺点高粱壳即可,多么方便啊,比之烟熏更进步了吧,但是用丹宁也有一定得局限性。
含有较多丹宁成分的还有南方树上结的那种大柿子,柿子蒂,但没试过用于栽培食用菌。
无论高粱,还是大柿子,那种难吃的涩味就是丹宁的味道,它是刺激出菇的有效成分。
《食用菌高产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之一的后续: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就是一个系统。
当人或动物的身体遭遇外来入侵,被划破皮肤时,首先是神经反射和疼痛。
然后,会造成血液和体液从切口部分渗出,局部体温升高,使局部生化反应加快。
免疫系统也会紧急动员,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相当于对抗感染微生物的******)会迅速冲向伤口(也就是战斗的前线)。
营养物质也被输送和提供给骨痂,使其快速生长,从而快速愈合伤口,防止外部损伤继续。
这就是所谓的应激反应。
当一个国家的边界被外国入侵时也是如此。
这是战争的紧急动员和战争状态。
小到一株植物,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但植物的应激反应不是很明显,不容易被发现。
美国科学家已经证实了植物的这种应激反应。
具体实验是:山姆大叔将一个测量人类微弱生物电场的高放大倍数测谎仪,通过微电极植入正常生长的植物体内,测量植物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物电场。
正常情况下,生物电场节奏是相对平和的,但当遇到外力或外界环境剧烈变化,如温度剧烈变化,人为切割时,原本平和的生物电场会在一定时间内剧烈变化,上蹿下跳,不再平和,还会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
其实仔细想想,无论多大的国家,多小的植物,在遭遇外来入侵时,如果不引起一系列强烈的自我保护应激反应来保证自己的恢复,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自然物种也不会进化到今天!历史已经证实了这一切。
系统论的科学理论指出,这就是一种具有极强自调节能力,自我恢复能力的自平衡系统。
国家是,公司企业是,人是,动物植物都是,大到星系宇宙都是这样的系统,如果不是这样,这宇宙以及构成它的万物早就自我崩溃了。
食用菌就属于植物类,不会不具有同类的关键属性。
只是要将微电极接入菌丝细胞内绝非易事。
但,电刺激可以诱导出菇已被科学实验所证实。
但平菇加木屑半燃物能增产是什么原因?也是楼主说的原因?如何菌包用电铬铁烫,能起到效果吗?
“半可燃木屑”应该是木屑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完全燃烧的产物应该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水和三氧化硫,这些物质都会以气体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
残余金属氧化物及其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是主要成分。
但是,木屑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就极其复杂了,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没有燃烧的木屑中所有的原来的成分。
2.纤维素的不完全氧化成分:多糖、焦糖、有机酸及其盐、有机醇、甲烷、乙烷和聚亚烷基、碳氮化合物等。
3.木质素不完全氧化成分:多酚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氮氧化物、芘(后两个字打不出来)!这是强致癌物!呵呵,我该闭嘴了。
菌包用电铬铁烫,菌丝受得了吗?电烙铁温度可是200-300度啊。
大约十年前的夏季,用高粱制平菇原种,菌丝没长到瓶底就出菇,经分析怀疑到与同期制种的玉米粒种,麦粒种有不同的几种成分,其中就包括丹宁,为排除粮食成分的影响,换用高粱壳,结果依旧。
换用丹宁等几种物质化学试剂试验,确定丹宁是有效成分,当年没有丹宁对食用菌作用的文献报道,计算高粱,高粱壳中丹宁的含量也远没有5%,10%这样高,含量很低就有比较强的作用,但化学试剂丹宁与高粱壳中丹宁
含量相近时,没有高粱壳中的丹宁作用强,怀疑高粱壳中的其它成分对丹宁有协同作用或增效作用。
整个过程首先是偶尔遇到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再设计几组实验,用排除法得到实验结果。
如果极易诱导出菇的,可能会影响菌丝体的生长?是这样吗?
会带来一些问题,注意以下几点:
1.高粱壳一定不能用于制种,否则有可能在菌丝不饱满的情况下出菇,造成菌种的废弃。
2.高粱壳只能用于栽培料,理论上应该有限量。
量大的话可能会导致菌丝还没满就出菇。
3.小温差和光照会刺激结果。
因此,使用高粱壳生产真菌时,建议尽量保持温度恒定,严格避光。
4.高粱壳出菇蕾数量特别多,菇形比较小,没有大菇形的菇,但菇体大小比较一致,几乎不会出现菇形不均匀的现象。
5,平菇用高粱壳,几乎发满菌袋即出菇,要及时打开菌袋。
顶楼主。
我们当地用栎类树木木屑栽培香菇,平菇,栎木树皮含大量单宁,可用提取鞣酸,未见早出菇。
用高梁制原种,未见早显蕾。
香菇菌筒迟不出菇,用柴油擦或熏来催菇,立杆见影,我看好似是同于楼主的论簖
橡树皮含有大量单宁,但发芽不早。
也许橡树皮也含有抑制结果的成分。
单宁的作用应该是诱导生理成熟后不出菇而出
菇,然后降低出菇的刺激温差,使菌丝体对温差刺激更加敏感。
我只试验过平菇。
已经在平菇、香菇、白灵菇、杏鲍菇、滑菇和其他品种上试验了烟雾刺激出菇,而没有试验其他品种。
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品种和适用范围。
如果超出范围,可能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明显。
柴油通过摩擦或烟熏可以加速蘑菇生长,这似乎是柴油中某些成分的作用。
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环烷烃和芳烃。
不知道你的吸烟方法能不能公开?请教生化老师,烟熏刺激出菇会不会有太多残留影响商品菇的品质,尤其是硫化物?
过虑了,这不是用硫磺熏。
是用秸秆类的烟熏,极其微量的三氧化硫即使被菌丝吸收也只能形成硫酸根,也就是与石膏内的硫酸根是一样的,石膏是硫酸钙,栽培料中含石膏1%-3%很正常,不会有任何硫磺残留,是两回事,根本就不用担心有残留。
事实上,食用菌栽培者没必要非得要知道出菇的刺激因素及其生物化学技术原理。
只要记住了在栽培料中加一点高粱壳,用来防止出菇困难,作为预防性措施,万一还不出菇,就用最后一招:烟熏来解决不出菇的问题,两种方法相辅相成,来个行之有效的双保险。
但是,食用菌不出菇的根本原因就极其复杂了,事实上,如果你在栽培过程中没有在哪个环节上出问题的话,就不会造成不出
菇,不出菇,就证明你在前面出了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两种刺激出菇的方法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为之的方法,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抑制表面菌丝的徒长。
表面菌丝的徒长和菌丝的扭结是对立的。
一个是菌丝的分散生长,一个是菌丝的聚集生长。
表面菌丝徒长也和菇蕾竞争性的争夺营养物质。
光照应该就有抑制表面菌丝徒长的作用。
诱导出的200个菇蕾中,只有25个左右长大了,平均每个长大后重量在4克到5克,25*4克=100克,以三潮菇计算,产鲜滑菇300克,17*33厘米菌袋干料投料量500克,转化率60%左右,这就是滑菇栽培的现实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