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学校
石泉中学
课名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师
王立民
学科(版本)
北师大版的数学必修1
章节
第一章第1节
学时
1学时
年级
高一年级
教材分析
集合是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了生活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它既是前面对象知识的复习延伸,又是后继学习集合的交并补的相关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能具体求解和表示集合。
2.过程与方法:通过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学习,选择用不同的集合语言表述具体的问题,提高语言转化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高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学法上注重让学生参与方程的推导过程,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促其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已经掌握了描述对象的语言;从能力层
面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数学问题有自己个人的看法;从情感层面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设计
问题情境引入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导学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回顾复习
(2分钟)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感受集合。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主旨。
学生思考问题。
生活中的问题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自主学习
(5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3页《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并完成相应学案内容:(1)指定对象的叫集合;集合常用表示;
(2)集合中的每个叫元素,元素常用表示;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元素a在集合A中,记为;元素a不在集合B中,记为;
(4)常用数集的表示:
N;N+;Z;Q;R。
(5)列举法特点
(6)描述法特点
教师介绍引导学生自学《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自主学习课本中《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并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并当堂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合作探究(10分钟)
1.集合中元素有哪些特性?
2.列举法适用范围
3.描述法的适用范围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从旁巡视指导学生在自学和探讨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展开合作性的探讨,并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合作探究和自我的展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当堂训练(18分钟)
例1:判断下列一组对象是否属于一个集合呢?
(1)小于10的质数
(2)著名数学家
(3)中国的直辖市
(4)maths中的字母
(5)book中的字母
(6)所有的偶数
(7)所有直角三角形
(8)满足3x-2>x+3的全体实数
(9)方程的实数解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内填“√”,错误的填“×”
(1)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N*中()
(2)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Z中()
(3)所有不在N*中的数都不在Z中()
(4)所有不在Q中的实数都在R中()
(5)由既在R中又在N*中的数组成的集合中一定包含数0()
(6)不在N中的数不能使方程4x=8成立()
指导学生就集合和元素间的关系展开训练。
学生自主开展训练,并纠正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并查缺补漏。
回顾小结
(1分钟)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采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分析本节所学。
学生思考并从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上回顾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布置
(1分钟)
课本6页习题1-1
A组的第3、4道题
布置训练任务
标记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主要遵循“回-导-学-展-讲-练-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学
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讨。
集合章节学习中要更多地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让学生就生活中的实例展开学习和讨论,并能理解其中元素和集合间的关系,掌握描述对象的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