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精品教案:4.1 传记阅读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能够分析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2. 掌握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能够准确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人物传记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人物传记的定义和特点2. 人物传记的结构和写作手法3. 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4. 人物传记的评价和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传记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物传记文本,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技巧和评价分析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人物传记的概念,引导学生对人物传记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写作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物传记文本,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4. 阅读技巧指导:教授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技巧,如关注、摘要、关键词等。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技巧和评价分析心得。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人物传记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人物特点。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物传记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案例1. 案例选取: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文本,如《史记·孔子世家》。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人物形象、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分析传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风格。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案例的分析心得和感悟。
七、阅读策略1. 略读与精读: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略读和精读策略,快速捕捉文本关键信息和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 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审视人物传记,分析传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的文本特点及高考基本题型。
2.掌握高考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知识梳理:【考点解读】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是考生得分较高的题目,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明显的:要么遗漏要点,要么原文抄录。
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
针对上述问题,复习时要注意吃透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规律揭示】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题型比较稳定,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总结概括题。
可单独设题,也可与分析传主形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等考点结合,综合命题。
【技巧指导】1.加强化练习,参透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历年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2.加大传记阅读量,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
学生可通过加大阅读量,进一步熟悉传记特点,掌握传记中选材组材的方法,了解传记阅读信息筛选常用方法,提高对传记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3.掌握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1)读,把握全文内容面对传记文本,不管命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必须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观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对文本作整体感知,弄清楚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
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础。
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关注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项目背景作为一种实用的阅读技巧,人物传记是高考语文阅读的热门题型之一。
针对高考考生,我们提供了一份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旨在帮助考生提高人物传记阅读技巧,从而更好地备战高考。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读懂人物传记的关键技巧•学会运用人物传记知识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达到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要求教学内容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人物传记是以人物为主要叙事对象的文学形式;•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包括人物生平的起承转合、成长历程、成就等;•人物传记的风格多样,有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形式。
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1.选择对应题型的适当篇章: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人物传记对应不同的题型,考生需要针对题型做出精准的选择;2.阅读文章标题和导语:标题和导语通常可以帮助考生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初步了解,为后续的阅读提供指引;3.掌握信息筛选的技巧:考生需要通过快速阅读文本,筛选出和题目相关的信息;4.细节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一些细节部分的信息理解和推断,考生需要针对题目对文章进行有目的的重读和思考;5.运用语境分析:很多情况下,考生需要借助上下文环境,推断一些词语、句子的词义和语境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人物传记的实际应用在高考语文阅读过程中,考生需要灵活运用人物传记相关知识,具体应用包括:- 对比并联:利用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联想,更好地理解、推断文章内容;- 公式化推理:根据人物传记中的人物生平、成就等信息,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元素,进行公式化推理; - 对比文本和主题:通过比较不同类型人物传记中的文本结构和主题,提高阅读与理解的敏锐度。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人物传记短文案例,从整体上向学生介绍人物传记的特点、结构和风格;•演示:以高频考点为例,对题目类型进行演示,让学生巩固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互动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高三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 教案精品版
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过程
导入: 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
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
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
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
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
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
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解题原则:
1
……………………………………………………………名校名师推荐…………………………………………………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1)信息筛选:“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 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点, 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但需 注意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 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 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章节一:传记的定义与特点1.1 教学目标:理解传记的定义,掌握传记的基本特点。
1.2 教学内容:1.2.1 传记的定义:介绍传记的起源、发展,理解传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含义。
1.2.2 传记的特点:分析传记的客观性、真实性、文学性等特点。
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传记的定义与特点。
1.3.2 举例分析一些著名的传记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记的特点。
章节二:传记的阅读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学会阅读传记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2.2 教学内容:2.2.1 阅读方法:整体阅读、重点阅读、比较阅读等方法的介绍与实践。
2.2.2 阅读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传记结构等技巧的讲解。
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阅读传记的方法与技巧。
2.3.2 进行传记阅读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章节三:传记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3.1 教学目标:理解传记中人物描写的目的,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2 教学内容:3.2.1 人物描写的作用:介绍人物描写在传记中的重要性,理解其对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2.2 分析人物形象:讲解如何通过传记中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就等。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人物描写与分析的方法。
3.3.2 分析一些传记中的人物描写,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章节四:传记中的时间线索与事件解读4.1 教学目标:理解时间线索在传记中的重要性,学会解读重要事件。
4.2 教学内容:4.2.1 时间线索的作用:介绍时间线索在传记中的组织作用,理解其对展现人物生平的重要性。
4.2.2 解读重要事件:讲解如何通过传记中的时间线索来解读重要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时间线索与事件解读的方法。
4.3.2 解读一些传记中的重要事件,让学生学会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章节五:综合练习与能力提升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阅读传记的能力。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讲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精品教案 (新高考)
第三讲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复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熟练掌握人物传记的快速阅读方法。
2.依据人物传记的结构、立意的一般特点,总结实践经验、形成解题的规律。
3.重视探究题型的提问规律,在实践、整理中探寻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
【问题纵览】1.不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写作过程和方法。
一般说来,人物传记写作由以下步骤形成:①决定写作对象;②接触、获取传主的材料;③写作前搜集到所需资料,要查证资料的真实性,避免出现由于材料不足而出现的结论、观点错误。
2.对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缺乏理性的认识。
人物传记写作必须做到讲究真实性,做到生动就需要对传主进行详细的调查,把人物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对传主充满感情。
3.“读得多、练得少”,或者“读得少、练得粗”,未能“借题发挥”,充分挖掘人物传记练习材料的价值,缺乏“精耕细作”的意识。
【复习对策】人物传记考查涉及以下内容:重要词语与句子的含义,重要信息的筛选,传记赏析(创作意图、文章结构特征和写作技巧),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传记中的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阅读及解题时应当注意。
筛选、整合重要信息,形成相关能力;理清传记事实,分析人物性格;根据文体特征,把握写作技巧。
阅读中常要求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
总体把握文意时,弄清文中关键句子表达的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较为确切。
充分利用划分层次等方法,理清传记中记述了人物的哪些事,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阅读指津】指津一: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优质学案4:传记阅读
传记阅读【考情解读】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重点知识梳理】一、传记的有关知识和阅读要求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又具有文学性。
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情感,采用了一定的艺术手法,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传记的分类如下:①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等。
②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从篇幅的长短看,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小传是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
小传可以写出传主的一生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如《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2.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规定,传记的阅读要求是:①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②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③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④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⑤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人物传记的整体阅读方法从传记阅读的命题看,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还要求阅读者要能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
高考传记阅读教案
高考传记阅读教案教案标题:高考传记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传记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传记文学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传记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分析传记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帮助学生将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高考传记文学相关的阅读材料。
3. 学生的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高考传记阅读教案。
2. 引发学生对传记文学的兴趣,提问:你们读过哪些传记?你们对传记文学有什么了解?步骤二:讲解传记文学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简要介绍传记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传记文学为什么重要?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步骤三:阅读高考传记文学(15分钟)1. 分发高考传记文学相关的阅读材料给学生。
2. 学生独立阅读材料,并做好阅读笔记。
3.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阅读体会。
步骤四: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传记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各自的分析结果。
3.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步骤五: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15分钟)1. 设计一些与高考传记文学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根据所读材料,撰写一篇关于传记文学的读后感。
步骤六:扩展阅读和讨论(10分钟)1. 提供更多的传记文学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2. 学生小组讨论所读材料,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观点。
步骤七: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提高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传记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高三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 教案(2)精品版
人物传记阅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关于人物传记的相关常识,把握其基本的阅读方法。
2.概括每段大意及文本中心意思,训练培养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内容)的能力。
3.概括传主谢希德主要性格特征,掌握对相关信息筛选整合、提炼概括的一般方法,训练培养筛选信息、提炼概括的能力。
4.积累作文素材,并能恰当运用于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预习案阅读了解关于人物传记的相关常识,把握其基本的阅读方法。
2.结合预习情况安排部分学生(优困、待优、学困)讲解每段大意及文本中心意思,教师点拨指正。
3.小组讨论概括传主谢希德主要性格特征,教师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谢希德人格魅力(爱国、求真、忠诚等方面)。
2.人物传记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整体把握文章,筛选信息、提炼概括是重要考点,自如应对高考,这方面能力必须具备。
3.提高语文阅读素养,引起学生对优秀传记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文本材料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 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
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
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
1952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l956 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上世纪70 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
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
高三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 教案4(1)精品版
人物传记阅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梳理文本思路,把握结构,培养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2.概括文本中心意思,明确作答考查某文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试题的思考方向。
训练培养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内容的能力。
3.概括传主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的成就,训练培养筛选信息、提炼概括的能力。
4.感受吴良镛的人格魅力,从吴良镛前辈身上得到启示,积累写作素材。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预习案提示,梳理文本思路,把握结构,学生讲解分析第六段在文中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讲解,概括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的成就。
3.教师引导,分析探究题,学生展示。
4.课堂分析理解基础上,学生课下积累写作素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物传记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整体把握文章,筛选信息、提炼概括是重要考点,自如应对高考,这方面能力必须具备。
2.感受吴良镛的人格魅力。
文本材料吴良镛:筑梦人生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
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
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学设计高考人物传记是中学生备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题型之一。
通过阅读人物传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展知识面,同时也能了解一些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
本文将针对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快速浏览、获取关键信息、推断判断等技能。
2. 增加学生对各种人物传记的了解,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阅读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高考人物传记的文本材料,确保文本内容与高考真题相近。
2.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多媒体设备,以支持教学过程中的展示、讲解和练习。
3. 学生准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人物传记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人物传记的认识和了解。
2. 预测问题(5分钟)教师提出一系列与人物传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未读之前预测答案,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猜测能力。
3. 阅读训练(20分钟)教师将人物传记的文本材料分段展示,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多次练习,培养学生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4. 理解深化(15分钟)教师针对人物传记的文本内容展开深入讲解,包括人物的背景、成就及影响等,帮助学生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价值观和为人处世之道。
5. 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选择不同的人物传记进行阅读,并讨论彼此的阅读体验和对比。
以每个小组一个代表的形式,进行组内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6. 提高技能(15分钟)通过小组或个体练习,让学生针对高考人物传记的阅读题型进行解析和解题策略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效率。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高考人物传记阅读的兴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4.1《传记阅读》教学案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7.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能力层级:F级(探究)8.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F级(探究)9.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F级(探究)——记知识,提能力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
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
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
“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2.传记的文体特征胡适曾经对传记的写作提出以下原则和要求: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
(1)真实性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
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
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
(2)生动性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
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了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色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传记阅读》教案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传记阅读》学案1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掌握阅读方法依据近三年高考传记阅读试题,吃透考纲,掌握阅读方法。
了解传记的文体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课前做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传记阅读试题,读的解读方法。
五、学情及命题分析探究讨论提问讲解质疑总结七、教学课时:2课时,1课时方法介绍,1课时习题训练八、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研透全国卷】[2016?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
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
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
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
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
”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
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
”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
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五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考情纵览阅读素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那么,用形象化的方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文体特征。
真实性和文学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作者通过选择、剪辑、组接,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其中;它须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效果。
2.文体分类。
从表达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朱自清自传》《鲁迅自传》《老舍自传》《沈从文自传》《富兰克林自传》等;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某某》《我的父亲》等。
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被称为“评传〞,如《孔子评传》等。
从篇幅的长短看,传记又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等等,但由于考试的需要,高考文本的选取,多以篇幅短小的文本(或摘选较长篇幅的文本)为主。
1.理思路,明线索。
思路就是理解文本的线索,理清了线索,对文本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对传主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行文,阅读时抓住那些表达时间的词语,并标出段序和时间变化的词语以此来明确本文线索。
2.探经历,明特征。
传记阅读,要找到传主生平经历的基本事实和机遇、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正确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和成就,才能准确把握传主的基本特征。
传主的“经历〞包括事迹、贡献、成就、经验等,阅读中需勾出。
3.知评价,明主旨。
读文章最终都要揭示主旨,传记的主旨需要借助对传主的评价来把握。
在传记中,评价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二是文中人物对传主的评价,阅读过程中要勾画出来。
明确主旨还需抓枝叶,明提示。
“枝叶〞包括标题、、注释、出处、作者、写作时间等信息。
这些“枝叶〞对疏通文本内容、理解文本主旨、把握传主特征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真题文本高效读文(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考点教案:专题传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复习目标1.切实掌握高考传记类文本阅读的考点。
2.切实掌握高考传记类文本阅读的做题原则和方法。
考点详析考点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高考真题】(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罗曼·罗兰徐志摩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
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
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
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
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
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
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
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
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
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
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
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
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
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7.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能力层级:F级(探究)8.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F级(探究)9.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F级(探究)——记知识,提能力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
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
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
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
“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2.传记的文体特征胡适曾经对传记的写作提出以下原则和要求:一是应该做到“纪实传真”,二是要有“写生传神的手笔”。
(1)真实性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
我们所说的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
写传记不允许任意虚构。
(2)生动性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有感人的力量。
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经历、情感在内;而一旦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就倾注了爱憎的情感,需要用艺术的色彩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传记,要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分析作者评论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3.阅读要求(1)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①写什么。
a.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意。
b.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c.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②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③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2)传记阅读具体内容根据传记的文体特征和新课标考试要求,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要注意以下五点。
传记的阅读的一般规律是:①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②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③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④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⑤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例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怀念浩然——我认识的第一位作家刘孝存①2008年2月20日早晨,听到76岁的浩然老师去世的消息。
虽然早就知道他因患重症而久卧病床,但我心里还是“咯噔”一下。
几分悲戚涌上心头,怀念之情也愈显沉重。
②1964年末至1965年初,正值我准备高考之时,但也是我开始做“作家梦”的高潮期。
那时我在下午时分常到火神庙路口的崇文区图书馆去,和图书管理员混了个半熟脸。
1965年初的一天,图书管理员主动借给我一本书,说是过几天要开个座谈会,最好能写出读书心得。
那本书是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艳阳天》,作者浩然。
我匆匆读完《艳阳天》,在稿纸上写了好几页读书心得,现在已经记不清写了什么,但肯定是很幼稚的。
③座谈会是在崇文区图书馆的阅览室召开的,大约20人。
浩然来了,个子不高,瘦瘦的,身穿蓝制服,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那浓重的双眉。
大家轮流发言时,浩然在笔记本上不时地记一些什么。
④过了几天,我给浩然写了封信,大意是我想搞文学创作,不想继续上学,而且准备在高中毕业以后到农村去。
又过了些天,我在学校传达室接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本市崇文区第二十六中学刘孝存同学”,落款是“北京西长安街7号文联浩然”。
我找个没人的地方迅速拆开——作家浩然竟然给我这个中学生回了信,当时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
⑤再次见到浩然的时候,已是十多年以后的事了。
⑥1979年的一天,我到光明胡同拜访刘绍棠。
当时他家已经坐着两位客人。
经介绍得知,一位是文学评论家蓝翎,一位是丛药汀。
这时,浩然也来了。
绍棠又是一番介绍。
不知道蓝翎以前是否和浩然见过面,但他不客气地说起了对浩然小说的看法。
他说《艳阳天》好,把看家的本领全拿出来了。
但《金光大道》却没“金光”,写一部就算了;《西沙儿女》散文不像散文,小说不像小说,人物是京郊的农民。
浩然听了脸有些发红,但也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反驳或者辩解的话。
⑦聊天之中,绍棠说:“浩然是个好人。
如果换个人,处在他的地位,会比他做得好?我看未必。
浩然没往上爬,不当官,没打小报告,没写效忠信。
”浩然很感动地说:“绍棠,我很感激你。
我倒霉的时候,你和老林(林斤澜)带着老母鸡一道去看我;你倒霉的时候,我却没想着你。
”绍棠说:“浩然,我们俩都是党的孩子,只不过呢,你是听话的孩子,我是调皮的孩子,结果是咱们俩都挨了打。
娘打孩子,孩子也就不去计较了。
”⑧我始终记着刘绍棠的那句话:“浩然是个好人。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文章第④段中写道:“当时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
”作者当时为什么如此激动?2.作者在文章第⑦段详细记述了浩然的一番话(画横线部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节点能力目标对应题】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是如何怀念浩然的?作者认为作家浩然是个怎样的人?4.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原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家浩然的好人形象。
——如何应对传记类文本阅读?1.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即通读全文,提取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感知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认识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或者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传记的重要事实包括:传主及其作品陈述的事实,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
应试阅读又要求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
在总体把握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
2.如何分析传记的结构“结构”指文章内部构造,是作者从表达中心思想的目的出发,对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
给文章划分层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
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大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
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
3.如何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传记,可以记叙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
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有时试题还会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数要求等,这在答题时也是必须注意的。
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1)提取精要法。
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2)综合归纳法。
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
(3)整体透视法。
即对于有些含蓄的句子,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4.如何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
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选材的目的——详略得当(2)人物描写方法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
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
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
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引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4)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
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5.如何对传记鉴赏评价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较高层级,属于创造思维。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阅读文章后,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