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一课时血管和心脏)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血管和心脏
一、教学内容分析: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它们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遍布全身的管道,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是由这些管道来完成的。

本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

这节内容的学习为学习下个课时的血液循环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学生学情分析:根据《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由于心脏的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因此本课除利用视频资源突破难点外,同时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心脏的结构简图。

三、教学目标: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心脏,观看课件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
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五、教学难点:
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六、教学策略及整合点:
(一)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观察ppt区别三种血管,了解心脏结构图,利用媒体动画演示,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实验探究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学习方法
1、指导观察ppt心脏结构图,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根据问题,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并学会运用规律帮助学习。

(三)信息整合点
充分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展示图片及播放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使得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具体整合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七、教学过程:
学生
流方向的关系,这部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一课时)
动脉
血管静脉
毛细血管
左心房一一连通肺静脉
心脏左心室一一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一一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一一连通肺动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动画等形式进行,使得知识的学习更方便、更直观、更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观察、实验、合作、交流、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结意识、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内容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