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口耳目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
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
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
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准备 1.教师:《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生字字卡。
2.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对照人体器官,重点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2.会写“口、目”2个字和笔画横折。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口、耳、目、手、足”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谜底:眼睛)
两把扇,在两边,摸得着,看不见。
(谜底:耳朵)
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卧个红姑娘。
既会说,又会唱,一日三餐用得上。
(谜底:嘴巴) 提示学生:眼睛可以简称为“目”,嘴巴可以简称为“口”,耳朵可以简称为“耳”。
2.小结:我们说的眼睛、耳朵、嘴巴,都是我们身上的器官。
它们的作用可大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它们有关的汉字。
(板书:口耳目)
二、结合图片,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插图,图文对照认识生字。
(1)引导:校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美丽极了。
(出示生字:足)笑笑和糖糖站在花前看花,(出示生字:手)笑笑伸出手指,(出示生字:口)嘴里开心地数着:“一朵,两朵,三朵……”这时,(出示生字:耳)名名听到了,也跑了过来。
(出示生字:目)
他的眼睛
盯着一朵朵花,高兴地说:“我们学校的花太美了!”
(2)提问:上面这5个字,你认识哪一个?请你自由读一读。
(3)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正音。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口、耳、目、手、足”各自的作用。
口:吃饭、说话、唱歌、喝水、口技表演……
耳:听课、听歌、听广播、听故事……
目:看书、看表演、看电视……
手:写字、打球、打扫……
足:踢球、走路、跑步……
设计意图:
由课文情境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画中的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
三、义形结合,理解字义
1.课件出示眼睛的图片及“目”字的甲骨文,提问:仔细观察“目”字和图中画的这只眼睛,你有什么发现?
讲解:古代人写“目”就画一只眼睛,后来字形逐渐演变,就变成现在的“目”字。
2.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及相关身体部位的图片,提问:像这样与身体部位形状相似的生字还有很多,你能连一连,让它们手拉手,并说说你的发现吗?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应关注学生识记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把识字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创设情境,巩固运用
1.活动一:看谁朋友多。
(1)教师举例示范——我是手,手心、手背、手掌、手指……
(2)学生选一个字,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词语。
2.活动二:看谁最能干!
(1)教师举例示范——我是手,手能写字,手能提水……
(2)学生选一个字,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身体部位能产生的行为。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继而书写,使学生眼、口、手、心并用,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
3.活动三:看动作举卡片。
看教师做动作,学生举相关的生字卡片。
如:教师做用手指某处的动作,学生举“手”的生字卡片;教师做跑步的动作,学生举“足”的卡片;教师做眺望远方的动作,学生举“目”的卡片,等等。
五、对比观察,书写生字
1.复习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的名称。
2.学习新笔画——横折。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口、目”中都有一个新笔画——横折。
(2)范写横折。
提示:横折一笔写成。
3.指导书写生字“口、目”。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提示:“口”字上大下小,写在田字格中间;“目”字上下同宽,中间的两横与上下横之间间距匀称,中间两横收笔都不碰到竖。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3)星级评价:★写字姿势正确;★笔顺正确;★关键笔画位置正确。
课时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站、坐”2个生字。
2.会写“耳、手”2个字和撇、弯钩2个笔画。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4.知道坐立的基本姿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了解坐、立、行的规范姿势。
教学过程
一、借助插图,形象识字
1.播放歌曲: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引导学生仔
细听,并说一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结合课文插图,学习生字“站”和“坐”。
(1)出示课文及插图,教师范读儿歌,引导学生听到“站”和“坐”时用圆圈圈出来。
提问:图中哪位京剧演员的姿势是站?哪位是坐?
(2)圈出站姿图及生字“站”,提问: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提示:京剧演员双脚踏地,两腿直立,占据了一块空间,这就是“站”。
(3)圈出生字“坐”,提示:中国古人对坐姿很讲究,比如古代有一种极重礼仪的坐姿叫“安坐”,即以膝居地,小腿平放在地上,臀部贴紧脚后跟。
3.小结:中国是礼仪之邦,“姿势”是一门大学问,每一个动作都颇有讲究,今天我们就跟着儿歌一起来学习。
二、诵读儿歌,理解运用
1.教师带读儿歌,学生跟读。
(1)重点正音:“钟”读时舌头要翘起来;“松”读时舌头要放平。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男女赛读;师生合作读。
2.出示课文站姿图和松树的图片,提问:仔细观察两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如”就是好像的意思。
(1)讲解:京剧演员就像松树一样笔直地站立着,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精神。
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站要有站相。
(2)联系生活,回忆生活中哪些人做到了“站如松”。
根据反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如站岗的哨兵、升旗仪式上的同学、十字路口的交警……
3.出示课文坐姿图和古代包公图,提问:你知道他是谁吗?
引导:黑脸包公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铁面无私的判官。
(1)提问:你们看,包公坐着断案时是什么姿势呢?
(2)提示:身子正、腰板直、腿放平的包公看上去一身正气,是不是给大家一种庄重正直的感觉呀?所以我们要学学他的坐姿,坐着就像钟一样端正。
(3)联系生活,回忆生活中有哪些人做到了“坐如钟”。
根据反馈,相机出示图片,如寺庙打坐的和尚。
设计意图:
对于一年级新生,除了培养其学习兴趣外,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同样重要。
此环节让学生
在诵读儿歌、理解字义的同时,进行了“站、坐、行”的训练姿势。
4.引导学生四人一组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你们觉得正确的走姿和睡姿又该是什么样的?
(1)出示各种走姿、睡姿照片,引导学生判断姿势的正误。
(2)小结:走路时脚步应该像风一样轻、快且有力;卧床睡觉时应该像弓一样弯曲。
5.举一反三: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6.小结: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便有了站姿、坐姿、走姿、睡姿的具体要求。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常督促自己,做一个懂礼仪的小学生!
三、观察汉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耳”字。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提示:“耳”的四横的长短各不相同,第一横平且稳,中间两横不碰边,最后一横向上斜。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3)星级评价:★写字姿势正确;★笔顺正确;★笔画位置正确。
设计意图:
统编教材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笔顺,此环节的星级评价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书写时笔顺正确,同时让学生在看、比、描、写中提升书写能力。
2.指导书写新笔画——撇、弯钩。
(1)学习新笔画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横与撇的不同。
提示:撇的起笔由按到提,笔画从右到左,由重到轻,从粗到细。
(2)学习新笔画弯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弯钩起笔轻,比写竖的时候略微弯一些,最后加一个小小的钩。
3.指导书写“手”字。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提示“手”的第一撇较平缓,中间一横短,下面一横长且在横中线上,弯钩写在竖中线上。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3)星级评价:★写字姿势正确;★笔顺写正确;★关键笔画位置正确。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个性化、自主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字画结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生字。
在识字部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选择会读、会记、会说的字说;在指导写字时,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发现字的书写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