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_名词解释复习考试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美术史_名词解释复习考试资料
中国美术史
一、名词解释:
1、曹家样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

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2、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他的画以传神精妙著称,并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著名绘画思想。

传有后人摹临的作品《烈女图》《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迁想妙得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

所谓“迁想妙得”,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4、以形写神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

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即“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5、《画品》
南齐谢赫撰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书中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绘画的品评标准“六法”,并以此为依据,把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分为六个品第,各论其优劣得失。

6、谢赫“六法论”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后来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对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绘画理论,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

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8、比德说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9、吴带曹衣
“吴带曹衣”指两种相对的衣服褶纹表现程式。

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试圆转,衣服飘举;而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后人因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这两种著名的描发也流行于古代造像。

10、《历代名画记》
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

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画家传记及作品。

11、石窟寺
中国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往往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窟前建筑,有些依附于寺院。

由于古代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迹,故也简称石窟。

12、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东南,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

莫高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十六国至明清历代都有建造,是中国佛教美术的宝库。

13、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中最早由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的5所,即今天的云冈16 —20窟,通称昙曜五窟。

主要造像
象征五世帝王,突出宣扬“皇帝即时当今如来”的思想。

主像形
体高大雄伟,充塞窟内空间,强调给朝拜者以无比威严和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统一的象征。

形象特点多是面行方圆,鼻梁直挺,衣纹简洁流畅,反应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14、昭陵六骏
唐太宗李世民另雕刻名匠将他征战时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刻成浮雕,置于他的墓地前,世称“昭陵六骏”。

六骏石刻风姿英武,具有情节性和高超的写实艺术的表现力,完美的表现了唐帝国的时代气魄。

15、唐三彩
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的概称,因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三彩”,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

具有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特色。

多作明器随葬,也用作生活器皿。

16、徐黄体异
五代花鸟画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风格流派,即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徐熙多画自然中的画竹蔬果、禽鱼草虫,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书写,略加色彩。

画面清新雅致,野趣盎然。

17、六要
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18、三远(2001年央美)
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

有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

19、文人画
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

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
品”。

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20、翰林图画院
宋代宫廷绘画机构。

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诏、画学正、艺学、祗侯、画学生等职位。

宋徽宗赵佶时又增设画学医培养宫廷绘画人材,画院制度已此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兴盛。

21、南宋四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好简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雅秀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22、元四家(2003年、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清华美院,2006年湖美)
至元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

他们强调以画“自娱”
,注重主观性情的抒发,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使画面效果更加符合文人画的理想,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新阶段,是后世文人画的典范。

2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004年清华美院)
背诵风俗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的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高度写实的记忆,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清明节的风貌,不但是一幅绘画杰作,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24、永乐宫壁画(2006年清华美院)
元代道教壁画的代表。

永乐宫位于山西永济县(因建水库今迁芮城),为元代所建,其壁画规模宏伟,形象生动,线描做莼菜条,施以重彩,局部作堆金沥粉,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25、浙派(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明初活跃于浙江地区的绘画流派,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代表画家戴进、吴伟。

二人均曾为宫廷画家。

26、吴门画派
明代中期活动与苏州地区的文人画流派。

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
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

27、白阳青藤
明代中叶的两位花鸟画大师。

陈淳号白阳山人,其后的徐渭晚号青藤,画史上并称“白阳青藤”。

他俩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8、南陈北崔(2004年四川大学、2007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指晚明人物画大家陈洪绶和崔子忠。

他俩的人物画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

29、波臣派
明末清初的肖像画流派,因创始人曾鯨字波臣而得名。

曾鯨在人物肖像画中重视墨骨的画法,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然后施墨色染出结构凹凸,再赋色彩。

其画法吸收了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糅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故而文质相兼,独具特色。

当时追随者甚众,形成了具有中国肖像画特点的波臣派。

30、董其昌
明末华亭派的代表人物,绘画理论家。

其山水画创作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趣味,并把宋元诸家绘画中的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笔势做不似之似的重新组合。

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31、南北宗论(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
明末董其昌提出的绘画理论。

他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唐以后的山水画分为水墨与青绿两种风格流派。

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是利家(指职业画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抑北”,标榜文人画。

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32、“清初四王”(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清华美院)
清初画坛的正统派,指王时敏、王鉴、王元祈和王翚四位山水画
家。

他们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崇拜元四家,力图集古人大成。

看重笔墨,却较少观察自然,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

33、“没骨法”(2001年中央美院)
中国画中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技法。

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

五代黄筌画花勾勒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记,遂有“没骨花枝”之称。

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绘花卉摒去墨线勾勒,只用色彩画成,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

清代恽寿平亦用此法。

34、八大山人
清初“四僧”之一,名朱耷。

其绘画以及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

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孤寂高傲,构思奇特,充分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征。

35、石涛(2004年清华美院)
清初“四僧”之一,其山水画多写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

作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

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提出了著名的“借故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画坛,起到振聋发聩的启示作用。

36、扬州画派(2004年四川大学)
指清代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又叫“扬州八怪”,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

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37、二高一陈(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
“二高一陈”指岭南画派的代表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三人。

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
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38、赵之谦(2005年清华美院)
海派画家,书法篆刻造诣深厚,以此入大写意花卉画,变流布清末花坛的柔美纤细作风为挺拔厚重,在色彩上吸收了民间绘画的特点,变清淡为艳丽。

39、岭南画派(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岭南画派以“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

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岭南画派的创作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

其表现特点是写实性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将雄健泼辣的笔墨与水粉技法结合在一起,渲染出天光云影、月夜朦胧的气氛,画面真实而又诗意盎然。

40、齐白石(2004年清华美院)
现代画家、书法篆刻家。

主张绘画“妙哉似与不似之间”。

题材充满民间情味,擅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相结合。

41、林风眠(2005年清华美院)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从事油画创作,后致力于中国现代绘画的探索,采用水墨、水彩、水粉在纸上作画,题材多样。

其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风格独树一帜。

42、决澜社(2004年四川大学、2003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决澜社”为西洋画团体,1931年9月由庞薰琹、倪贻德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组织过多次展览,1935年自行解散。

决澜社是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起步具有开创意义。

二、简答题
1、吴道子的绘画技法有何特点?(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
吴道子是唐代最富盛名的画家,在释道人物画上成就突出。

他以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人物衣褶,圆转而有飘逸之势,被后人称之为“吴带当风”。

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是张僧繇的“张家样”之后一种更加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

他又
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后世谓之“吴装”。

2、唐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及特征(2005年清华美院)
初唐杰出人物画家阎立本的传世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线描健劲,设色沉着,人物表情生动传神。

画圣吴道子的作品今已无一存世,但从传为其作品是为宋人所绘的《送子天王图》中仍可感受到“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的笔法特点。

唐代仕女画偏重描绘上层妇女生活的情趣,尽力刻画贵妇雍容华丽的仪容风度。

人物面部丰满、体态丰厚壮健,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

代表作有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挥扇仕女图》。

3、简述唐代仕女画的特征(2006年清华美院)
唐代仕女画在题材上突破了汉魏至六朝时期贞女、烈女的藩篱,偏重描绘上层妇女生活的情趣,尽力刻画贵妇雍容华丽的仪容风度。

人物面部丰满、体态丰厚壮健,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

仕女画家著名者有张萱与周昉。

4、南吉北磁(2006年湖美)
宋代形成北有磁州、南有吉州两大民窑体系。

吉州窑以烧制黑瓷著称,独创了以剪纸及木叶贴花为装饰的手法。

磁州窑以烧制白釉黑花瓷为主,装饰技法以画花、雕釉最为流行,器物黑白对比鲜明,富有强烈、明快的装饰效果。

5、《太白行吟图》(2006年湖美)
南宋人物画大师梁楷的简笔画代表作品,以飘逸洒脱的用笔,简赅地勾画出诗人高洁超脱的气质。

梁楷在人物画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变革,丰富了我国传统人物画的技巧。

6、何为“马一角”“夏半边”?(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
要点:南宋画家马远、夏圭的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
“夏半边”。

这种“边角之景”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濛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
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7、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征(2004年清华美院)
宋代院体花鸟画强调深入观察动植物形象情状,讲求“形似”,重视“法度”,亦提倡新意、巧思与诗情,形成了精神完备、“高洁为工”的风格特征。

宋代院体花鸟画中既有精工富丽、设色浓重,表现宫廷中奇禽名花的黄氏体,也有清淡疏朗、淡彩着色,描写败荷凫雁的崔白体,但都工细写实、精妙入微。

8、赵孟覜的绘画特色(2005年清华美院)
赵孟覜是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其绘画功力深厚,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

他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认为“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用笔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9、清初“四僧”的绘画有何共同特点?(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
“四僧”是指清初石涛、朱耷、髡残、弘仁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

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

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

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

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就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

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在当时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

10、简述“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2004年清华美院)
“扬州八怪”是泛指清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

他们在商品社会的生存竞争中,恪守文人的文化情操和文人画的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庙会对象,除了表现诸如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通过题诗写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

在艺术上,扬州八怪发挥水墨特长,以简括手法塑造物象,笔墨纵横,锋芒显露,直抒胸臆,打破了成法约束,冲
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这些画家形成了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发展了文人写意画。

11、谈谈海派的艺术特色
海派即上海画派,指清末民初在上海兴起,以赵之谦、任颐、吴昌硕等为代表的绘画流派。

海派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12、岭南画派的主要艺术特点如何?(2006年湖北美院)
岭南画派以“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

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方技法,注重写生,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绘画风格。

岭南画派的创作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

其表现特点是写实性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将雄健泼辣的笔墨与水粉技法结合在一起,渲染出天光云影、月夜朦胧的气氛,画面真实而又诗意盎然。

三、论述题
1、论敦煌石窟、云冈古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成就。

(2004年清华美院、2007年山大艺术学院)
答题要点:
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这三窟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石窟,皆以佛教造像著名。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

至今尚存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45000平方米。

莫高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十六国至明清都有建造,是中国佛教美术的宝库。

莫高窟保存的千余年历代壁画和彩塑,全面系统的反应了中国佛教艺术从5世纪到14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

云冈石窟现存大小造像50000余躯,是由北魏皇室开凿的第一所大型石窟。

最早有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5所,就崖雕凿佛像,即今天的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

其雕像雄伟粗壮,面型方圆,鼻梁直挺,
衣纹简洁流畅,反应出中亚造像的特色。

龙门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

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又称宾阳三洞)、古阳洞等。

其造像多为身材秀挺、面容瘦削的秀骨清像,服饰为宽服大袍、褒衣博带,表情显得温和而世俗化。

艺术风格从云冈的浑厚粗犷转向优雅端庄,更具民族特点和中原风格,是形成中国式佛教艺术体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艺术中罕见的。

2、论隋唐五代山水画的风格演变(2004年清华美院)
答题要点:
隋代,山水画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今传存最早的山水画,以青绿山水的风貌开创了我国山水画的端绪,并且初步探讨了“咫尺千里”的透视观。

唐代山水画出现了青绿和水墨两种不同风格。

山水画家李思训及其子李昭道的青绿山水画继承者展子虔的传统而发展。

盛唐时期,山水画出现重大变革。

诗人王维创水墨渲染山水,苏轼凭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表现感受,创造出更真实的自然面貌,形成了以中原画家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以南唐画家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秀丽风光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五代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前者气势宏伟、雄浑壮阔,后者平淡天真、秀美抒情。

3、论述五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2006年中央美院)
答题要点: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表现感受,创造出更真实的自然面貌,形成了以中原画家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以南唐画家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秀丽风光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五代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前者气势宏伟、雄浑壮阔,后者平淡天真、秀美抒情。

荆浩描绘了崇山峻岭,气势宏伟的北方山水。

关仝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善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

董源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表现烟雾溟濛,江湖纵横的江南景色。

巨然山水画笔墨秀润,善绘烟岚气象,充满田园景致。

4、试论宋代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及作品特征。

(2005年清华美院)
答题要点:
北宋山水画以李成、范宽成就最高。

他们继承并完善了五代北方山水画派的全景构图形式和雄伟画风,以一种更为具体和更富于个性特征的方式创造了更加接近自然的齐鲁山水或关陕山水。

李成善画齐鲁山水,寒林平远、气象萧疏,有《窠石读碑图》传世。

范宽善画关陕山水,高山仰止,气象雄伟,有《西山行旅途》传世。

南宋时期,画家们致力于塑造秀丽的江南山水形象。

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开创了空灵雅秀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

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

马远用笔请劲而外露,以《踏歌图》为代表作;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以《山水四断图》为代表作。

填空
1、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作为工具的石器造型上。

2、春秋晚期新出现的青铜器铸造工艺是失蜡法。

3、先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萌生期,文字经历了从单纯的功用性向应用型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转变。

4、东汉后期墓室壁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图像表现的重点从对神的绝对描绘转向注重人的表现。

5、"误点成蝇"是关于画家曹不兴的传说。

6、姚《续画品》称“象人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他们分别是张僧繇、陆探微、顾恺之。

7、《兰亭序》所体现的是行云流水般韵致,代表了晋书尚韵精神。

8、周昉创造水月观音形象,是一种似人间仕女的观音形象。

9、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