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呼吸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组成气的分压混合气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159mmhg760mmhg21co03mmhg760mmhg004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分压差成正比肺泡气肺泡气动脉动脉混合静脉血混合静脉血组织组织popo221391331391331041001041005353404040403030pcopco53535353404040406161464666665050在肺部o分压差为6mmhg在气液相或液液相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溶解度成正比由于co溶解度515021124综上所述分压差溶解度分子量co容易扩散故临床上缺o潴留常见
上皮基底膜
间隙
毛细血管基膜 毛细血管内皮
(0.2~1m)
2.呼吸膜的面积: 正比; (70㎡,安静时仅用40 ㎡)
肺泡上皮 含肺泡表面 活性物质的 液体分子层
肺泡 CO2 RBC 毛细血管 O2
• 3.通气/血流比值( V
•) / Q A
ppt课件 40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
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
量的比值
2.肺泡通气量比每分通气量更能反应肺通 气的 真实效能.
ppt课件 33
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分子不停的进行着无定向的 运动,其结果是气体分子从分压高 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这一过 程称为气体扩散。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就是物理性的 扩散过程。
ppt课件 34
(一)气体的分压差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各组成气体的分压力的 总和。 各组成气的分压=混合气总压力×该气体的 容积百分比 O2 159mmHg=760mmHg×21% CO2 0.3mmHg= 760mmHg×0.04% 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分压差成正比
ppt课件
17
液层表面张力沿曲面的切线分向拉紧 液面,指向肺泡中心,使肺泡趋于缩 小,构成肺的回缩力,约占总回缩力 的2/3。
根据Laplace公式计算: 回缩力P=2T/r T:表面张力 dyn/cm r:液泡半径或肺泡半径(cm)
ppt课件
18
肺泡表面张力的存在造成: (1)阻碍肺泡的扩张,增加吸气阻力 (2)使想通的大小肺泡内压不稳定 (3)促近肺部组织液生成,易产生肺水肿
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压
若将大气压视为零,则:胸膜腔内压= -肺回缩压
ppt课件 13
肺通气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并使肺随胸廓运动而被动运动; 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气胸的危害……
ppt课件
14
二、肺通气的阻力
肺 通 气 的 阻 力
②肺泡无效腔:没有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的容积 ,平 卧时很小。 ③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平卧时: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
ppt课件 31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在肺泡中进行
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 肺泡通气量比肺通气量更能反映 肺通气的真实效能
ppt课件
吸气开始 吸气停止 呼气开始 呼气停止
10
肺通气
人工呼吸的原理
ppt课件
11
肺通气
胸膜腔内压 ( Intrapleural pressure) 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 位于两层胸膜 之间的潜在、 密闭的腔隙, 其内仅少量 浆液。
ppt课件 12
肺通气
胸膜腔负压的产生原理: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ppt课件 32
不同呼吸频率和幅度的每分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呼吸频率 呼吸形式 (次/min) 平静呼吸 浅快呼吸 12 24 潮气量 肺通气量
(ml) (ml/min)
肺泡通气量
(ml/min)
500 250
6000 6000
4200 2400
深慢呼吸
6
1000
6000
5100
表明:1.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更有效
ppt课件
37
在气液相或液液相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溶解度 成正比 由于CO2溶解度 /O2溶解度=515.0/21.1=24
综上所述
分压差*溶解度
D∝ √分子量 CO2的扩散速率约为 O2的20倍
ppt课件 38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 肺换气
ppt课件
39
(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的厚度: 反比;
ppt课件
35
肺泡气
动脉血
13.3
(100) 5.3 (40)
混合静脉血
5.3
(40) 6.1 (46)
组织
4.0
(30) 6.6 (50)
PO2
13.9
(104)
PCO2
5.3 (40)
在肺部O2的分压差为64mmHg,CO2分压差为6mmHg
ppt课件
36
(二)气体的分子量与溶解度
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成 反比 CO2扩散率/ O2扩散率= √O2分子量 /√CO2分子量=√32/√44=5.6/6.6
组织
O2 CO2 溶解的CO2
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ppt课件 47
一、氧的运输 运输形式: (1) 物理溶解:占1.5%;
(2) 化学结合:占98.5%,
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结合成 氧合血红蛋白(HbO2).
ppt课件 48
(一) Hb与O2结合的特征 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PO2 的影响 (PO2高时结合, PO2低时解离) Hb+O2
PO2高(肺) PO2低(组织)
HbO2
2. 是氧合,而不是氧化: Hb的Fe2+与O2结合后仍是二价铁。
ppt课件 49
3. 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 ,
如 : 某人 Hb 浓度为 15g/100ml 血液 , 1gHb可结合1.34~1.39ml O
2.
① Hb 的氧容量 (≈ 血氧容量)──100ml血 Hb 氧容量为 20.1ml/100ml. 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 其动脉血 Hb氧含量为 20.1ml, 如: 某人Hb含量为 15g/100ml 血液, ② Hb的氧含量(≈血氧容量)──100ml血 Hb氧容量为 氧饱和度为 : 20.1/20.1=100%; 则 Hb : 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 其静脉血 15ml,)──Hb氧 ③Hb 的氧饱和度 (≈20.1ml/100ml. 血氧饱和度 1.34 ╳ Hb 15 氧含量为 = 含量占 氧容量的百分比 . ≈75%. HbHb 氧饱和度为 : 15/20.1
ppt课件 23
(二)非弹性阻力
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气道 阻力是主要成分,约占80-90%。 气道阻力:气体通过呼吸道时气体分子之间及 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力.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1)呼吸道口径大小 (2)气流速度 (3)气流形式
ppt课件 24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积 1.潮气量 (TV)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 500mL 2.补吸气量(IRV) : 平静吸气末,尽力吸气所能 吸入的气量。1500-2000mL 3.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尽力呼气所能 呼出的气量。 900-1200mL 4. 余气量(RV) :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内不能再 呼出的气量。 1000-1500mL
ppt课件 3
呼吸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运输 组织换气
O2
O2
CO2
肺 O2 CO2
血液 循环
CO2
O2 组织 细胞 CO2
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示意图
ppt课件 4
肺通气
肺通气 ( pulmonary ventilation ) 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1.肺通气的器官: 呼吸道:沟通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通道 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膜六层结构 胸廓:肺通气的动力
ppt课件
21
2)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 来源于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一定范围内,肺被扩张越大,肺弹性回缩
力也越大 肺气肿→弹性纤维断裂→弹性回缩力下降 →呼期末肺内存留气体→肺通气效率降低
ppt课件 22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 形成。胸廓的弹性阻力的作用方向,则视胸 廓扩大的程度而异: ①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67%), 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胸廓缩小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 性回缩力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③胸廓扩大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 性回缩力向内=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生理学
单元四 呼 吸
ppt课件
1
呼 吸
一
肺通气 呼吸气体的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ppt课件 2
二
三
四
呼吸
呼 吸 (respiration) 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 1. 外呼吸(肺呼吸)①肺通气
②肺换气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组织换气)
(2)功能余气量(FRV)=余气量+补呼气量 2500mL 生理意义: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O2和 CO2分压的变化。
(3)肺活量(V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2500-3500mL
ppt课件 27
用力呼气量(FEV)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 尽快呼气, 在一定时间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 以它所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表示,也称时间 肺活量(TVC) 第一秒末呼出肺活量83% 第二秒末呼出肺活量96% 第三秒末呼出肺活量99% 肺总量(TLC)=肺活量+余气量 3500- 5000mL
b. 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一般男性以腹式呼吸较多, 女性以胸式呼吸较多。
ppt课件 9
肺通气
(二)呼吸时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的变化 肺内压 ( intrapulmonary pressure) 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运动中,肺内压随胸腔容积的变化而发生 周期性变化。 •吸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回缩力 (1/3)
(2/3) 肺泡表面张力 胸廓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主要) 惯性阻力 组织粘滞阻力
ppt课件
15
(一)弹性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弹性回缩力占总阻力的1/3 表面张力占总阻力的2/3
ppt课件
16
1)肺泡表面张力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壁内表面衬有一薄层液体,与肺 泡直接形成液-气界面,产生了表面张 力,称为肺泡表面张力。
正常时:
V/Q = 4.2/5= 0.84 流经肺的混合V血 → 全部变为A血
ppt课件 41
V/Q比值↑>0.84 肺血管栓塞 通气过度,血流不足
—肺泡无效腔增大
ppt课件
42
V/Q比值↓<0.84 支气管痉挛
通气不足,血流过多
—功能性A-V短路
ppt课件
43
V/Q比值↑>0.84
V/Q比值↓<0.84
ppt课件 5
肺通气
2.肺通气原理
气体进出肺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一是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
二是阻止其流动的阻力。
前者必须克服后者,才能实现肺通气。
ppt课件
6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原动力: 直接动力: 呼吸运动 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肺通气
ppt课件 7
肺通气
(一)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 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参与呼吸的肌肉
肺换气效率↓ 缺O2明显, CO2潴留不明显
ppt课件
44
(三) 组织换气
组织换气过程:
动脉血 血液
O2
静脉血
CO2
组织细胞
ppt课件
45
ppt课件
46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主要)
肺泡
O2 CO2 溶解的O2 溶解的CO2
血液
化学结合的O2 化学结合的CO2 溶解的O2
ppt课件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由Ⅱ型细胞分泌, 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 DPPC特点:分子一端是非极性疏水的,另一端是极性亲 水的。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气界面,密度随肺泡的 张缩而变化。 作用:降低分泡表面张力
×
ppt课件
20
生理意义: (1)降低吸气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 使吸气省力。 (2)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稳定性。 (3)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组织液的生 成,防止肺水肿。
ppt课件 25
补吸气量(吸气储备量) 肺活量 深吸气量 肺总量 1500~2000ml 潮气量
400~600ml
补呼气量(呼气储备量) 功能余气量 900~1200ml 余气量
1000~1500ml
ppt课件
26
(二)肺容量 (1)深吸气量(DIV)=潮气量+补吸气量 2000-2500mL反映最大通气潜力的指标
ppt课件 28
(二) 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 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
的气体总量。
肺通气量 = 潮气量×呼吸频率
平静呼吸时, 正常成人约为:
500ml×(12~18)次/分= 6~9L/min
2.最大随意通气量:
尽力作深、快呼吸时的肺通气量。 正常成人约为70~120L/min
ppt课件 29
通气贮量百分比—— 衡量通气功能贮备能力的指标。
最大随意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 通气贮量百分比=—————————————— ×100% 最大通气量
正常值等于或大于93%.
ppt课件 30
3. 肺泡通气量
(1)无效腔-----从鼻到肺泡, 凡没有参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 体交换的容积.
①解剖无效腔 :从鼻到终末细支气管的呼吸道容积 , 正常 成人约150ml。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 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 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 突肌等
ppt课件 8
肺通气
1. 吸气运动: 吸气肌收缩-胸廓扩张-肺扩张-肺容量增
加-肺内压暂时下降-气体进入肺
2. 呼气运动: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回缩-胸廓回缩-
肺内压升高-气体被呼出
3.呼吸的类型
a.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上皮基底膜
间隙
毛细血管基膜 毛细血管内皮
(0.2~1m)
2.呼吸膜的面积: 正比; (70㎡,安静时仅用40 ㎡)
肺泡上皮 含肺泡表面 活性物质的 液体分子层
肺泡 CO2 RBC 毛细血管 O2
• 3.通气/血流比值( V
•) / Q A
ppt课件 40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
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
量的比值
2.肺泡通气量比每分通气量更能反应肺通 气的 真实效能.
ppt课件 33
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分子不停的进行着无定向的 运动,其结果是气体分子从分压高 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这一过 程称为气体扩散。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就是物理性的 扩散过程。
ppt课件 34
(一)气体的分压差 混合气体的总压力是各组成气体的分压力的 总和。 各组成气的分压=混合气总压力×该气体的 容积百分比 O2 159mmHg=760mmHg×21% CO2 0.3mmHg= 760mmHg×0.04% 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分压差成正比
ppt课件
17
液层表面张力沿曲面的切线分向拉紧 液面,指向肺泡中心,使肺泡趋于缩 小,构成肺的回缩力,约占总回缩力 的2/3。
根据Laplace公式计算: 回缩力P=2T/r T:表面张力 dyn/cm r:液泡半径或肺泡半径(cm)
ppt课件
18
肺泡表面张力的存在造成: (1)阻碍肺泡的扩张,增加吸气阻力 (2)使想通的大小肺泡内压不稳定 (3)促近肺部组织液生成,易产生肺水肿
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压
若将大气压视为零,则:胸膜腔内压= -肺回缩压
ppt课件 13
肺通气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并使肺随胸廓运动而被动运动; 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气胸的危害……
ppt课件
14
二、肺通气的阻力
肺 通 气 的 阻 力
②肺泡无效腔:没有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的容积 ,平 卧时很小。 ③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平卧时: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
ppt课件 31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在肺泡中进行
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 肺泡通气量比肺通气量更能反映 肺通气的真实效能
ppt课件
吸气开始 吸气停止 呼气开始 呼气停止
10
肺通气
人工呼吸的原理
ppt课件
11
肺通气
胸膜腔内压 ( Intrapleural pressure) 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 位于两层胸膜 之间的潜在、 密闭的腔隙, 其内仅少量 浆液。
ppt课件 12
肺通气
胸膜腔负压的产生原理: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压
ppt课件 32
不同呼吸频率和幅度的每分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呼吸频率 呼吸形式 (次/min) 平静呼吸 浅快呼吸 12 24 潮气量 肺通气量
(ml) (ml/min)
肺泡通气量
(ml/min)
500 250
6000 6000
4200 2400
深慢呼吸
6
1000
6000
5100
表明:1.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更有效
ppt课件
37
在气液相或液液相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溶解度 成正比 由于CO2溶解度 /O2溶解度=515.0/21.1=24
综上所述
分压差*溶解度
D∝ √分子量 CO2的扩散速率约为 O2的20倍
ppt课件 38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一) 肺换气
ppt课件
39
(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的厚度: 反比;
ppt课件
35
肺泡气
动脉血
13.3
(100) 5.3 (40)
混合静脉血
5.3
(40) 6.1 (46)
组织
4.0
(30) 6.6 (50)
PO2
13.9
(104)
PCO2
5.3 (40)
在肺部O2的分压差为64mmHg,CO2分压差为6mmHg
ppt课件
36
(二)气体的分子量与溶解度
气体的扩散速率与分子量的平方根成 反比 CO2扩散率/ O2扩散率= √O2分子量 /√CO2分子量=√32/√44=5.6/6.6
组织
O2 CO2 溶解的CO2
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ppt课件 47
一、氧的运输 运输形式: (1) 物理溶解:占1.5%;
(2) 化学结合:占98.5%,
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结合成 氧合血红蛋白(HbO2).
ppt课件 48
(一) Hb与O2结合的特征 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受PO2 的影响 (PO2高时结合, PO2低时解离) Hb+O2
PO2高(肺) PO2低(组织)
HbO2
2. 是氧合,而不是氧化: Hb的Fe2+与O2结合后仍是二价铁。
ppt课件 49
3. 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 ,
如 : 某人 Hb 浓度为 15g/100ml 血液 , 1gHb可结合1.34~1.39ml O
2.
① Hb 的氧容量 (≈ 血氧容量)──100ml血 Hb 氧容量为 20.1ml/100ml. 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 其动脉血 Hb氧含量为 20.1ml, 如: 某人Hb含量为 15g/100ml 血液, ② Hb的氧含量(≈血氧容量)──100ml血 Hb氧容量为 氧饱和度为 : 20.1/20.1=100%; 则 Hb : 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 其静脉血 15ml,)──Hb氧 ③Hb 的氧饱和度 (≈20.1ml/100ml. 血氧饱和度 1.34 ╳ Hb 15 氧含量为 = 含量占 氧容量的百分比 . ≈75%. HbHb 氧饱和度为 : 15/20.1
ppt课件 23
(二)非弹性阻力
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气道 阻力是主要成分,约占80-90%。 气道阻力:气体通过呼吸道时气体分子之间及 气体分子与气道壁之间的摩擦力.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1)呼吸道口径大小 (2)气流速度 (3)气流形式
ppt课件 24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一)肺容积 1.潮气量 (TV)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 500mL 2.补吸气量(IRV) : 平静吸气末,尽力吸气所能 吸入的气量。1500-2000mL 3.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尽力呼气所能 呼出的气量。 900-1200mL 4. 余气量(RV) :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内不能再 呼出的气量。 1000-1500mL
ppt课件 3
呼吸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运输 组织换气
O2
O2
CO2
肺 O2 CO2
血液 循环
CO2
O2 组织 细胞 CO2
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示意图
ppt课件 4
肺通气
肺通气 ( pulmonary ventilation ) 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1.肺通气的器官: 呼吸道:沟通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通道 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膜六层结构 胸廓:肺通气的动力
ppt课件
21
2)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 来源于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一定范围内,肺被扩张越大,肺弹性回缩
力也越大 肺气肿→弹性纤维断裂→弹性回缩力下降 →呼期末肺内存留气体→肺通气效率降低
ppt课件 22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 形成。胸廓的弹性阻力的作用方向,则视胸 廓扩大的程度而异: ①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67%), 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胸廓缩小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 性回缩力向外=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③胸廓扩大时(肺容量>67%),胸廓的弹 性回缩力向内=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生理学
单元四 呼 吸
ppt课件
1
呼 吸
一
肺通气 呼吸气体的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ppt课件 2
二
三
四
呼吸
呼 吸 (respiration) 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 1. 外呼吸(肺呼吸)①肺通气
②肺换气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组织换气)
(2)功能余气量(FRV)=余气量+补呼气量 2500mL 生理意义: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O2和 CO2分压的变化。
(3)肺活量(V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2500-3500mL
ppt课件 27
用力呼气量(FEV)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 尽快呼气, 在一定时间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 以它所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表示,也称时间 肺活量(TVC) 第一秒末呼出肺活量83% 第二秒末呼出肺活量96% 第三秒末呼出肺活量99% 肺总量(TLC)=肺活量+余气量 3500- 5000mL
b. 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一般男性以腹式呼吸较多, 女性以胸式呼吸较多。
ppt课件 9
肺通气
(二)呼吸时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的变化 肺内压 ( intrapulmonary pressure) 肺泡内的压力。 在呼吸运动中,肺内压随胸腔容积的变化而发生 周期性变化。 •吸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回缩力 (1/3)
(2/3) 肺泡表面张力 胸廓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主要) 惯性阻力 组织粘滞阻力
ppt课件
15
(一)弹性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弹性回缩力占总阻力的1/3 表面张力占总阻力的2/3
ppt课件
16
1)肺泡表面张力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壁内表面衬有一薄层液体,与肺 泡直接形成液-气界面,产生了表面张 力,称为肺泡表面张力。
正常时:
V/Q = 4.2/5= 0.84 流经肺的混合V血 → 全部变为A血
ppt课件 41
V/Q比值↑>0.84 肺血管栓塞 通气过度,血流不足
—肺泡无效腔增大
ppt课件
42
V/Q比值↓<0.84 支气管痉挛
通气不足,血流过多
—功能性A-V短路
ppt课件
43
V/Q比值↑>0.84
V/Q比值↓<0.84
ppt课件 5
肺通气
2.肺通气原理
气体进出肺取决于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一是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
二是阻止其流动的阻力。
前者必须克服后者,才能实现肺通气。
ppt课件
6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原动力: 直接动力: 呼吸运动 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肺通气
ppt课件 7
肺通气
(一)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 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参与呼吸的肌肉
肺换气效率↓ 缺O2明显, CO2潴留不明显
ppt课件
44
(三) 组织换气
组织换气过程:
动脉血 血液
O2
静脉血
CO2
组织细胞
ppt课件
45
ppt课件
46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主要)
肺泡
O2 CO2 溶解的O2 溶解的CO2
血液
化学结合的O2 化学结合的CO2 溶解的O2
ppt课件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由Ⅱ型细胞分泌, 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DPPC)。 DPPC特点:分子一端是非极性疏水的,另一端是极性亲 水的。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气界面,密度随肺泡的 张缩而变化。 作用:降低分泡表面张力
×
ppt课件
20
生理意义: (1)降低吸气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 使吸气省力。 (2)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稳定性。 (3)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组织液的生 成,防止肺水肿。
ppt课件 25
补吸气量(吸气储备量) 肺活量 深吸气量 肺总量 1500~2000ml 潮气量
400~600ml
补呼气量(呼气储备量) 功能余气量 900~1200ml 余气量
1000~1500ml
ppt课件
26
(二)肺容量 (1)深吸气量(DIV)=潮气量+补吸气量 2000-2500mL反映最大通气潜力的指标
ppt课件 28
(二) 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 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
的气体总量。
肺通气量 = 潮气量×呼吸频率
平静呼吸时, 正常成人约为:
500ml×(12~18)次/分= 6~9L/min
2.最大随意通气量:
尽力作深、快呼吸时的肺通气量。 正常成人约为70~120L/min
ppt课件 29
通气贮量百分比—— 衡量通气功能贮备能力的指标。
最大随意通气量—每分平静通气量 通气贮量百分比=—————————————— ×100% 最大通气量
正常值等于或大于93%.
ppt课件 30
3. 肺泡通气量
(1)无效腔-----从鼻到肺泡, 凡没有参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 体交换的容积.
①解剖无效腔 :从鼻到终末细支气管的呼吸道容积 , 正常 成人约150ml。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 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 辅助吸气肌:斜角肌、胸锁乳 突肌等
ppt课件 8
肺通气
1. 吸气运动: 吸气肌收缩-胸廓扩张-肺扩张-肺容量增
加-肺内压暂时下降-气体进入肺
2. 呼气运动: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回缩-胸廓回缩-
肺内压升高-气体被呼出
3.呼吸的类型
a.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