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级语文上册文言诗词阅读doc.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诗词阅读
五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⒈解释加点字
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
..()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
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
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阡陌交通
..魏晋D、设酒杀鸡
..作食
..邑人来此绝境C、无论
..B、率妻子
⒌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案
(一)1.详细类整齐的样子邀请竟然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等4.D 5.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4)无案牍之劳.形( )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⒌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答案
(二)1.托物言志 2.⑴出名⑵简陋⑶高尚、美好⑷使……劳累3.B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C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
⑶香远益.清()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⒉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⒊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⒌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答案
(三)1.⑴多⑵美丽而不端重⑶更加⑷亲近而不庄重
2.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有人喜欢;对于莲的爱好,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品格气质
4.言之成理即可。

5.略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为.宫室、器皿、人物()⑵中轩敞者为.舱()
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⑷高可二黍许.()
⒉翻译下面句子
⑴尝贻余核舟一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⒋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⒌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构思的巧妙,点明是在泛游赤壁。

(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不独亲.其亲()⑵男有分.,女有归.()()
⒉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矜通解释
与通解释
⒊翻译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⒋大同社会的总特征是什么?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大同社会的总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三方面说明的: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古诗词阅读鉴赏
(一)望岳
1、“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请从“钟”“割”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巍峨(高大)
2、(1)站得高,看得远
(2)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3、“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认为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的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优美的景色。

(二)春望
1、诗题为“春望”诗人望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2、颔联中的“溅”和“惊”字在诗人表达“感时”、“恨别”的情感起了重要作用。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诗句“城春草木深”中的“深”能否改为“生”?为什么?
答案
1、沦陷的城池、破败的山河、草木、花鸟
2、国破家亡,满目荒凉,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3、不能。

“生”只表现了春天草木生长的现象;而“深”就有草木丛生,一片荒芜之意。

表达了作者对“国破”的一种愁苦郁闷的心情。

(三)《归园田居(其三)》
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在陶渊明的其他诗中也有反映:。

恬静淡然,幽闲自得,与世无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

答案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3、在自然美好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节操。

(四)使至塞上王维
1、根据此诗写出四种西北高原特色的自然景物。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的写作妙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千古流传的名句。

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五)渡荆门送别李白
1、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颔联所展现的图景,并赏析.
2、试赏析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好在哪里?
“送”字形象的写出了江水的特征,把江水拟人化。

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3. 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请写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6、试赏析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怀着深情厚意一路送我远行, “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六)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1、试赏析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2、诗中表现岳阳楼宏伟气势的句子是。

诗词鉴赏答案:
——归雁大漠长河落日
——一个“直”字,写出了大漠辽阔无边,狼烟笔直地冲向天空的壮丽景色;
一个“圆”字,与“长河”相映成趣,给人以温韵之笔。

诗人用一个“随”字,写出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立体感、流动感;用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河仿佛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的壮阔。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悲凉(凄凉)
现实的情景
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
强烈的爱国情怀。

——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

”惬意
——诗人游兴正浓
”千山霜落熊升树鹿饮溪
——“蒸”显示了洞庭湖丰厚的积蓄;“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伟。

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愁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情绪(思乡)
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文言诗词阅读练习
一、阅读《三峡》完成下列练习题。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晴初霜旦。

2、释句。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选出加点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衷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4、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冬,秋”三季的景色特点。

险,美、凄
5、请你发挥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景色描绘下来。

清澈的泉水缓缓地流淌在山间,树木郁郁葱葱,一眼望去一片苍翠欲滴,山峰高耸入云,屹立在远方,野草茂盛,密密麻麻,长的有声有色
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⑵晴初霜旦.()
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故: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5.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答案
二、1.⑴飞奔的马⑵早晨 2.B 3.⑴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⑵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5.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三、三峡练习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分)
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分)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4分)
答:
6、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2分)
7、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答:
8.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9.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

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答:
10.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1.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
12.写出作者从俯视角度描绘三峡“春冬之时”景物的句子,并翻译。

(3分)
句子:
翻译:
13. 文章理解。

(5分)
⑴文章第①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其特点是(不超过8个字)第②段用
作比喻,突出了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

第④段中最能暗示季节的一个字是。

(3分)
⑵从全文看,作者在描写四季之水时,首先写“夏水”的原因是:。

(3)请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14、文段描写“袁鸣”的作用是什么?
15、理解课文,填写句子。

(1)作者在描写三峡地貌时,写三峡悬崖高耸特点的句子是:
(2)文中写秋天三峡景色的句子有:
(3)写水的流速极快,有一泻千里之势的句子是:
(4)写急流、碧水、清波、倒影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5)写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的句子是:
16、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它们的语言特点。

三答案:
1、(1)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共3分,译出“连山”、“略”、“阙”各评1分
(2)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良”解释正确,1分;其他意思对,1分。

共2分)
(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空旷的山谷传来元后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5)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6)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7)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1分),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1分) (句中“襄”沿“溯”等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8)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1空1分。

共2分)
3.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意思对即可。

逗号前后各1分。

共2分)
4. 答:(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共3分,答出相同点、不同点各1.5分,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5.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分)、高耸峻拔(1分)。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1分)、水流湍急(1分)。

(意思对即可)
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分)
7、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得1 分)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0.5分)0.5分
理由: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得1分)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0.5分)
8、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9.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10、A
1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2.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岸上的景物。

13.①山高岭连,中间狭窄奔马疾风霜②《水经注》是给江水作注,所以写水;三峡的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4、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15、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3)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6、(1)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语言特点: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

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四.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五色交辉
..()⑵晓雾将歇.()
⑶夕日欲颓.()⑷沉鳞
..竞跃()
⒉翻译文中画横线句
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⑵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⒊发挥想像,描述一下画浪线句子所呈现的景象。

⒋这篇小品文写景富有特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请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
四1.⑴交相辉映⑵消散⑶坠落⑷潜游在水中的鱼 2.⑴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略4.略
五、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练习题。

1、背诵:写早晚景观的句子
2、解释
3、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lè)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4、问答
1、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古义:()今义:()
②晓雾将歇(歇古义:()今义:()
③夕日欲颓(颓古义:()今义:()
2、极力描写山之高(仰观),水之净(俯察)、
3、静景是动景是
4、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5.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 ⑷相与
..步于中庭()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⒊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⒋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答案
六1.⑴考虑,想到⑵于是,就⑶睡觉⑷共同,一起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
4.旷达、豁达
七、阅读《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相于步于庭中遂至承天寺念无与为乐者。

2、释句。

1)庭下如积水空明……盖柏影也。

2)但少人如吾两人者而。

3、用课文原句填空。

“欣然起行”原因是月色入户
张怀民与作者有着相同的愁思表现在:怀民亦未寝
4、简要说说这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特别心情?
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光,(念月、赏月、议月)为结构。

,全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第二层:写景,描写了庭中月光的澄澈。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无人赏月、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6、下列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作者心情的是(D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连天。

八、《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练习题。

1、背诵写月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解释
2、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按要求答题。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2)、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
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须扣住“月”字概括。


6)、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
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8).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
八答案
1、2、3略4、1)、月光竹柏影比喻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5)、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6)、“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是闲情雅致的人③反映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心境。


7)、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闲适”、“热爱自然”不对。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