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鲁迅说,《儒林外史》诞生以后,“于是说部中乃始 有足称讽刺之书”。他又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 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 就可以谓之绝响。”
专题:《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1、对比的讽刺艺术; 对比是这部小说的为了突出讽刺效 果常用到的手法。 • 以《范进中举》为例,谈谈对比手法 的运用
内容主题
《儒林外史》共五十六回,主要描写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 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了一些 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 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

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
介 绍
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 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
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在喜剧的背后, 作者把犀利的笔锋伸进人物最深的精神层面 中,从而揭露这些悲剧性的社会原因,启发 读者,尤其是读书人对人生价值、对生活、 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笑中带泪,是这部小说 讽刺艺术的精华所在。
课堂小结
本次“名著导读”的主题是“《儒 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儒林外 史》是清代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章回体 讽刺小说。该书采用了高超的讽刺手法, 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成为 讽刺文学的佳作。
专题:《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儒林外史》的讽刺特征 “婉而多讽” 的讽刺手法
中考链接
• (浙江.台州)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 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 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 的讽刺意味。
•对比与夸张以揭示人物的真实面目。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是
谢谢! 再见!
三、《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画
中国古代小说多以情节驾驭故事,从《金瓶梅》开始, 淡化故事情节,注重刻画人物。《儒林外史》继承并发展 了这个传统,人物成为小说表现的中心 。
《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其中很 多故事与人物直接来源于生活。
《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 的笔法,也就是 “口无所臧否,而心 有所褒贬”。作者的看法并不是直接 拿出来硬塞给读者,而是在具体形象 的塑造中微言大义。
人物
【1】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2】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4】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主题思想
【1】“功名富贵”说; 【2】“公心讽世”说; 【3】“文人命运”说。
第五回中,写严监生之死也是一个 典型的例子。临死时了还不忘灯盏 里点的两茎灯草,唯恐费了油,直 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透过这样 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夸张,把 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 木三分,活灵活现。
1、同类型人物的同与不同


• 出身贫苦,暮年得第。 • 除了八股,一无所能。 • 利用八股敲开统治阶层的
大门。 • 都曾为科举而发疯
• 作者写周进,着力于八股 科举对他的毒害,写他在 八股的毒害腐蚀之下,灵 魂的委琐、自尊的丧失、 心灵的麻木。贡院的发疯 是多年委屈的爆发,痛苦 心灵的宣泄。
• 范进的发疯是一朝得志, 喜极而疯 ,作者着力于他 中举前后地位变化,人们 态度的变化,揭露社会的 势利和虚伪
的 创 作
芳《怀人诗》十八首之十六,同前 卷二)《儒林外史》主要是在移家
南京之后写作的,大约在乾隆十四
年(1749)49岁时已基本完
稿。此后数年,他还在不断修改,
但主要精力已转向学术研究。

• 2、取材。
儒 林 外
•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 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史 》 的
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 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
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 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 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 也哉?
吴 敬 梓
《儒林外史》 不仅是清中叶唯 一一部长篇儒林 小说,而且是我 国古代文学史上 最杰出的长篇讽 刺小说,标志着 我国古代讽刺小 说艺术发展的新 阶段。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 2.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典型人物形象特征。 3.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 刺的艺术手法。 4、深刻领会八股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知 识分子的毒害。
手法
2、夸张的讽刺艺术;
在小说中,吴敬梓对人物最富于特
征的细节加以适当的夸张,把重点集中 在人的性格中最显目的特征上,再放大 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 色的手法。即把否定的东西加以放大来 产生极强的讽刺效果。源自吴敬梓在真实的基础上,透过夸张
这个放大镜,把生活的黑暗扩大化,把 一件小事上升到人物的精神层面,反映 出最深刻的内涵,让讽刺显得犀利而深 刻。如人人皆知的范进中举后因惊喜过 渡而发疯的这一幕,这种夸张的讽刺艺 术可谓达到了极致。
科举世家、名门望族的高贵出身。
曾祖弟兄五人四进士,其曾祖父 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探花——祖辈两 进士,其中一榜眼;“五十年中, 家门鼎盛”。敬梓乃长房长子。
吴敬梓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他的少年时代,父母在世的

时候,过了几年安逸的读书生活

第二阶段,吴敬梓的父亲去世,族人欺他 两代单传,纷纷来侵夺祖产。亲族的恶行,使
创 作
德的大儒。
•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 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 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


林 外
• 2、取材。
史 》 的
• 《儒林外史》所写人物,大都 实有其人。吴敬梓取材于现实
创 作
士林,人物原型多为周围的亲 友、相识相知者。如杜慎卿、
马纯上、虞育德、庄绍光、迟
衡山、牛布衣等等。杜少卿则
是作者的自况。
专题一:读书交流会
什么是讽刺?
• 所谓讽刺,是对假、丑、恶的 否定,是一种特殊感情的表现 形式,运用讽刺的目的在于揭 露,揭露被讽刺者的矛盾所在, 以及他的可笑可恶。以达到贬 斥、否定、批判的目的。
•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不 良的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 露或批评。
专题:《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 如书中的范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 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 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 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于 一身。
• 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 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 的“儒林”作出了深刻的批判。
• 所谓“婉而多讽”,是指委婉曲折的讽刺, 他不直接的褒贬人物,力求隐去作者的身 影,而让形象直接同读者接触,在平凡、 平庸、平常生活中表现出令人惊异的讽刺 力量。

沉重的打击,使他对科举制度的怀疑加深了。
36岁时,曾被荐举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他
参加了地方一级的考试,但到了要赴京应试时,
却以病辞。几经波折,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
了深刻认识,再不应乡试,也放弃了“诸生
籍”,不愿再走科举仕进的道路,


林 外
• 1、时间。

• “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

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程晋
3、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
小说在讽刺过程中,把诙谐的讽刺与 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挖掘现象产生 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 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
吴敬梓对世态的讽刺,上升到了制度的 层面,作者不是把读者的憎恨引向某个个人, 而是把这种憎恨引向那个社会,引向那个 八股科举制度。所以,吴敬梓对人物的讽刺 中是带着同情和谅解的,是一种含泪的笑。
正面人物有王冕、杜少卿、虞育德、 庄绍光、迟衡山等,反面人物如前面提 到的胡屠夫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 这一鲜明的美丑对比,大大地增强了小 说的讽刺效果,越是正面人物就越显出 反面人物的丑陋,以美烘托出丑的极致。
专题:《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1、夸张的讽刺艺术; • 选择你熟悉的人物,体会夸张的艺术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
中 举
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 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张晓风
! 有一日春光暗度黄金柳,雪意冲开了
白玉梅。那时节走马在章台内,丝儿翠,
笼定个百花魁。
——汤显祖
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中加 中外政治历史。为了迎合此旨意,有一次考官 出题时把法国的拿破仑塞进去了,因粗略知道 拿破仑与中国的项羽一样是一位以失败而告终 的猛将,便出了一道中外比较试题:《项羽拿 破轮论》。出题的考官赶时髦,可来自全国的 八股考生哪里跟得上?于是赶出了笑话。一位 考生一开笔就写道:
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 上。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 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 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 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富讽 刺意味。
除了同一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作为 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还塑造了 一批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与体现社 会腐败的反面人物进行对比。
消耗殆尽,逐步落入贫困交加的境地,因而也
招来了庸夫俗子的非议。“田庐尽卖,乡里传
为子弟戒”。
第三阶段,在他33岁时,变卖了全椒的祖产,
作 者
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
吴敬梓曾想走科举荣身之路。可是,他以弱冠之 年考取秀才之后,始终不能博得一第。29岁时,

去滁州参加科考,因为他的狂放行为被禀报到 试官那里,终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第。

他看清了封建家族伦常道德的虚伪,并从此变

得放荡不羁。至此,吴敬梓的人生道路发生了 重大转折。他由激愤变为任达放诞,“迩来愤
激恣豪侈,千金一掷买醉酣。老伶少蛮共卧起,
放达不羁如痴憨”。他以阮籍、嵇康为榜样,
追慕建安文人的风雅,反抗虚伪的礼教,表现
出慷慨任气、放诞不羁的人生态度。由于他挥
霍放荡和乐于助人,致使父亲死时留下的财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