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上,否则不得分。
说明: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每题2分,共40分)。
1、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系统
B、组织
C、细胞
D、器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因此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说明它
A、害羞
B、具有应激性
C、怕碰撞
D、在进行呼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是含羞草对受到的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说明它具有应激性。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
3、下列不是
..生物特征的是
A、能进行呼吸
B、能生长繁殖
C、会活动
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等六个方面。
能进行呼吸;能生长繁殖;能对刺激发生反应属于生物特征;动物会活动,而植物不会活动,因此会活动不属于生物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
4、生物形成物种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分布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一群羊
B、梅江河
C、上官塘水库
D、太平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
一群羊,只有动物,没有植物、细菌真菌等生物,也没有环境,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态系统。
梅江河、上官塘水库、太平洋既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是由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
7、在下列影响兔子生存的环境因素中,哪种不属于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温度
C、狼
D、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阳光、温度、水属于影响兔子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狼属于影响兔子生存的其他生物即生物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8、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高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热带雨林必须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常绿阔叶林必须生长在温度较高的亚热带,寒温带针叶林适于温度较低的亚寒带和寒带,高山草甸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即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9、黄山迎客松的探伸姿态是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A、雨水
B、风
C、湿度
D、温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黄山迎客松的探伸姿态,它们的枝叶只向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绿色的旗子插在地上,这就是旗形树。
旗形树冠的形成是在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有一些树木向风面的芽体由于受风的袭击而损坏,或者过度蒸发而造成死亡,因此黄山迎客松的探伸姿态主要是受风影响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0、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并能主宰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11、一片森林中,对于某一棵树而言,影响它生存的环境有
A、阳光、空气和水分
B、森林中的所有动物
C、森林中的其他动物
D、非生物因索和其他生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2、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哈维
C、林奈
D、沃森和克里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
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
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史
13、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观察法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一般方法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4、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应
A、相同
B、不同
C、相似
D、随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5、下列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东亚钳蝎在缺食时自相残杀
B、蛔虫从人肠道中获取养料
C、真菌从藻类植株上获得有机物
D、鱼类以浮游藻类为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东亚钳蝎在缺食时自相残杀,属于种间竞争关系;蛔虫从人肠道中获取养料,蛔虫和人是寄生关系;真菌从藻类植株上获得有机物,属于寄生关系。
鱼类以浮游藻类为食,鱼吃藻类植物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16、下列哪项属于警戒色
A、北极狐毛色纯白
B、雷鸟在夏季羽毛为棕褐色
C、鲫鱼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
D、毒蛾幼虫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
【答案】D
试题分析:动物的警戒色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如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北极狐的体色、鲫鱼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是保护色。
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竹节虫看起来像竹枝,是欺瞒捕猎者远离属于拟态。
雷鸟在夏季羽毛为棕褐色属于拟态。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17、下列可以调整光线强弱的是
A、遮光器和载物台
B、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反光镜和镜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遮光器和反光镜,与调整光线强弱有关,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外界光线强时,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小光圈。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8、对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A、有直接阳光的
B、雪白的亮光
C、暗灰色的
D、黑暗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视野中不会有的直接阳光;若显微镜视野是暗色,观察的物像模糊,不清晰,甚至会看不出物像;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白亮的时,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19、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用擦镜纸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
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
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显微镜的清洁方法
20、显微观察时,对好光、调节后,在视野中已经看到观察物的物像,为了便物像更加清晰,应该微调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光圈
D、物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可以调节镜筒,粗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
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非选择题(19空,每空2分,共38分)
1、生物包含、、真菌、细菌、病毒等,这种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体现了多样性,“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多样性,除此之外,生物还具有多样性。
【答案】动物植物物种遗传变异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表明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同时还表明生物具有变异的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它包括______的下层、整个的______和______的上层。
其中,人类的“立足点”是__________圈。
【答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岩石圈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但是整个的水圈几乎都有生物存在,有时生物圈的范围也说出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因此,我们人类生存的栖息地就位于生物圈的岩石圈部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的范围
3、林奈被称为“”,他将生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依次排列为、、、、、、等分类单位。
【答案】分类学之父界门纲目科属种
【解析】
试题分析:林奈是分类学之父,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林奈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依次排列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4、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_________变量因素,对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
_________实验。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
【答案】一对照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对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实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三、连线题: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共12分)
(1)、老虎吃野猪互助关系
许多蜜蜂在酿蜜竞争关系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捕食关系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老虎吃野猪,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许多蜜蜂在酿蜜,蜜蜂之间为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属于互助关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小狗变成大狗繁殖
植物的开花结果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生长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小狗变成大狗属于生长现象;花和果实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开花结果属于繁殖现象;向日葵朝向太阳,是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属于应激性。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生命现象
四、材料分析题(每空2分,共10分)
1、用下列四种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1)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少的是:______ ___。
(2)观察到的个体细胞面积最小的显微镜是___________。
【答案】(1)A (2)C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A中,15×40=40,此镜头组合放大了600×;B中,10×40=100,此镜头组合放大了400×;C中,10×10=100,此镜头组合放大了100×;D中,15×10=100,此镜头组合放大了150×。
由此可见只有A选项的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观察到的细胞最小的显微镜是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
媒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
①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上文①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________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答案】(1)提出问题(2)错误的(3)②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所以,本题作出的假设是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两组老鼠,一组为实验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为对照组喂正常的食物,这两组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高考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