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课程中职业素养教育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德育课程中职业素养教育渗透
作者:伍硕秋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0期
摘要: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亟需关注的问题,专业的职业素养课程对职业素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但现实条件下,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尚未能开展职业素养课程。

笔者从德育课程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对职业素养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中的渗透做分析。

关键词:职业素养;德育课程;中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

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1、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职业岗位的指向性。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培养“技能至上”的职业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教育部2008年12月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启动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

《意见》明确规定:“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

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对德育课程的意见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有很多一致的地方。

那么如何满足德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又能达到职业素养培养的目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思考的方向。

2、在德育课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其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提出了素质冰山理论。

此理论将一个职业人比作是漂浮在水中的一座冰山,将职业素养分为露出水上的部分和潜在水下的部分。

由此便可将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划归于水上的部分,是表面的显性的素养;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则属于潜在水下的部分,是内在的隐性的素养。

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系统地施加的影响,把特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成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及价值觀等的教育。

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德育课程中职业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

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

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课程是培养职业意识的重要途径。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掌握我国在国际社会重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

哲学与人生主张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要有担当和坚强的意志。

2.2德育课程中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指“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并在从业的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职业道德和法律和哲学与人生课程是培养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

职业道德和法律从内在引导和外在约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理解掌握并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履行岗位所在职业道德规范。

哲学与人生强调要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提高职业道德,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职业态度是个人对职业生涯的设想及其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

职业生涯规划是培养职业态度的重要途径。

它从职业生涯的各个方面着手,着力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德育课程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
3.1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
郑永森调查研究表明企业对职业院校职业素养培养满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职业素养培养内容脱离企业用人实际需求。

德育课堂是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大部分德育教师对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认识不清或者认识不到位,导致课堂内容虚而空,所以德育教师应加
强对学生未来职业和就职企业需求的了解,探索适合企业需求的职业素养,强调职业素养对未来职业的意义。

3.2以“体验式”教学为主
教师枯燥的理论讲解及引导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效率低作用小。

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限于教师讲授,应充分利用“回归职业活动”,使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得到成长,提高职业素养。

把“活动课堂”贯穿德育课程,形成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体验和模拟情境中感受职业需求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乃国.IPQ育人模式立足职业素养的个性化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9-13.
[2] 郑永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40所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以及合作企业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5(11):99-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