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22贫血概述IDA巨幼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S)<15%,它是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
(四)、诊断要点
• (1)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 有明显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血清铁蛋白(SF)<12μg/L。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3) 铁剂治疗有效。
(五)IDA的治疗原则
• (一)病因
• 3、慢性失血(铁损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按 0.5mg/1ml计算,即使每天出血量少至3-4ml,也足以引起缺铁。如胃肠道出血(消化道 溃疡出血、肠息肉、肠道癌肿、钩虫病、痔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是男 性病人引起缺铁最常见的原因,女性病人则仅次于月经过多。IDA常是胃肠道肿瘤的首 发表现。
临床医学概要22贫血概述 IDA巨幼贫
第一节 概 述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 官的疾病,简称血液病。
血液系统
血液
一、血液系统的组成: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造血器官
骨髓
胸腺 脾 淋巴结
造血干细胞 微环境
出生后,最主要
疾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失血、 肝硬化和尿毒症引起的贫血
再障、MDS 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早期造血物质缺乏、骨髓纤维化、铁 粒幼细胞贫血
缺铁性贫血、HbH病、RBC碎片 巨幼细胞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 RDW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 • 凡缺铁或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所致营养性贫血,RDW均增高,即使尚未贫血,RDW亦可增高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三)查明贫血的原因或原发病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三)查明贫血的原因或原发病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四)治疗要点
• 1) 对因治疗:最重要 • 2)对症治疗:输血、吸氧、防治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 • 3)药物治疗:根据贫血发病机制,合理使用抗贫血药物 • 4)骨髓移植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一)、贫血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有核细胞增生情况分类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 1. Wintrobe分类法 根据MCV、MCH、MCHC分类:
类型
MCV(fl) MCH(pg) MCHC
正常细胞性 80~100 27~34
误或结果自相矛盾,难以解释。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2. Bessman分类法
按RDW和MCV的贫血分类法
红细胞形态
RDW和MCV
正细胞均一性
RDW正常,MCV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 小细胞均一性 正细胞不均一性 小细胞不均一性 大细胞不均一性
RDW正常,MCV↑ RDW正常,MCV↓ RDW↑,MCV正常 RDW↑,MCV ↓ RDW↑,MCV ↑
• 1、营养缺乏: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扁平、不 光整、脆薄易裂、甚至匙状甲。
• 2、粘膜损害:表现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严重者引起吞咽困难,或咽下梗阻感 等表现。
• 3、胃酸缺乏及胃功能紊乱:吸收不良、食欲缺乏、便稀或便秘。 • 4、神经、精神系统异常:表现为易激动、烦躁、头痛、易动,头晕、耳鸣、晕厥、失
眠、畏寒、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少数病人有异食癖,约1/3病人出现神经痛 、末梢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小儿严重者可出现智能障碍等 。
反甲 匙状甲
口角炎、舌炎
(三)、实验室检查 • 1.血象:早期无贫血,严重时呈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血象特点
共同特点:表现为外周血中的细胞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性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出、凝血机制 的功能紊乱及骨髓、脾及淋巴结等造血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第一节 贫血 • 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不同原因的贫血,往往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征,故可看做一种综合征。 • 贫血既可以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以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贫血概述
• 1.贫血定义 • 贫血(anemi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或红细胞压积(
PCV或HCT)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一种病理状态或综合征。 •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共有症状。
Hb(g/L) Hct(L/L) RBC(×1012/L)
(二)、临床表现
•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溃疡病、痔疮、月经过多 • 2.一般贫血的表现:皮肤、粘膜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活动后气促,易疲劳等。 • 3.组织缺铁表现:因为许多影响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的含铁酶(如细胞色素C、过氧化氢
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活性降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
(三)组织缺铁表现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加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加症、遗传 性口形红细胞增加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自身免疫性、药物诱发、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 不合的输血等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致溶血性贫血
• 1.去除引起缺铁的病因:治疗溃疡病 • 2.补充铁:食物补铁;给予铁剂 • 3.重症贫血时输浓缩红细胞 • 中医治疗:辅助性治疗
八、治疗
2.铁剂:补充铁剂 1:首选口服,餐后忌茶(右旋糖酐铁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 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
亚铁) 治疗反应:RC↑,5~10天左右达高峰,2 周后Hb↑,2月左右恢复正常,继续补充铁剂
红细胞酶异常 血红蛋白异常 红细胞外在异常 免疫性溶血因素
理化感染等因素
(二)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常见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转移癌、骨髓纤维化等) 继发性贫血(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 巨幼细胞贫血等
红细胞(RBC)与正常相比,体积变小 且大小不等,中心苍白区扩大。提 示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2.骨髓象及骨髓铁染色: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变小、胞质少 。
• 骨髓铁染色: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减少<15%(正常20-90%)或消失,细胞外 铁(骨髓小粒中的可染铁)阴性(正常+——++),这是诊断缺铁最可靠的标准。
小细胞低色素 性
<80
<26
单纯小细胞性
<80
<26
大细胞性
>100
>34
0.32~ 0.36
<0.32
0.32~ 0.36
0.32~ 0.36
举例
急性失血、溶血、造 血功能低下、白血病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感染、中毒
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优点:推测贫血的可能病因,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估计有很大帮助。 • 缺点:过于简单,对正细胞性贫血的许多病因难以估计。 • 此外,须有Hb、RBC、MCV的准确测定结果,才能计算出准确的平均参数,否则将导致分类错
(二)、贫血的临床表现
• 贫血的症状取决于引起贫血的基础疾病、体内脏器及组织缺氧的程度,以及机体对缺氧代偿和适 应能力。
• 贫血的临床表现不仅与贫血的程度有关,也与贫血发生的快慢、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及心 脑血管的代偿能力有一定关系。
• 由于贫血可影响全身的器官及组织,因此所产生的症状及体征可涉及全身各系统。
2.确定有无贫血 国内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
男 <120 <0.40 <4.0
女 <110(孕妇<100)
<0.35 <3.5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3.贫血程度的划分
• 轻度:Hb>91g/L,症状轻微; • 中度:Hb 60~90g/L,体力劳动时心慌气短; • 重度:Hb 31~60g/L,休息时心慌气短; • 极重度:Hb<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食欲减退、恶心、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和便秘等 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可有多尿、蛋白尿等轻微的肾功能异常;男女性 欲减退,女性月经失调。 溶血性贫血常见黄疸、脾肿大等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三)贫血的诊断 •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其正确诊断需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血液学和其他检验结果。 • 不同类型贫血不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而且也会出现各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对各类型
女,如果饮食中缺铁则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
妇女一次月经平均失血量为40-60ml,相当于20-30mg铁,因此需铁是为2mg/d,
妊娠期为供应胎儿及分娩时失血所丢失的铁,估计一次正常妊娠要额外补充960mg铁
,妊娠中、后期需铁量达4-6mg/d,单纯从食物中是难以获得的。
• (一)病因
• 2、铁吸收不良:常见于胃全切或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胃酸缺乏、小肠黏膜 病变、肠道功能素乱均可引起铁的吸收不良。
。 • 溶血性贫血由于网织红细胞增高,使RDW增高,MCV正常或升高。 • 再生障碍性贫血,RDW均正常,MCV多数增高,而部分病例可正常。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红细胞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 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 铁缺乏和铁利用障碍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2)红细胞破坏增加 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膜异常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特殊表现
二、贫血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疲乏、无力,皮肤、粘膜和甲床苍白 心悸、心率加快、运动和情绪激动时更明显,重者出现心脏扩大,甚 至心力衰竭 呼吸加深,运动和情绪激动时更明显 头晕、目眩、耳鸣、头痛、畏寒、嗜 睡、精神萎靡不振等
血浆 (45%)
血细胞 (5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中 性 粒 细 胞
单 核 细 胞
嗜 酸 性 粒 细
嗜 碱 性 粒 细
淋 巴 细 胞
胞胞
(4)血液病的概念与共同特点
概念:是指原发性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 疾病。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血细胞、造血 组织和某些血浆成分(如凝血因子)数量或质量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血细胞(blood cells)生成
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进而分化 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系祖细胞则分化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血细胞发生
一、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2.血液组成 血液(外周血)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 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红细 胞比例增多,体积比一般的中幼红 细胞略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 染色偏兰,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 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粒系细胞
和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
• 3.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 血清铁
(ST)<8.95umol/L(500ug/L); • 血清总铁结合力 游离原卟啉(FEP)(TIBC)>64.44umol/L(3600ug/L) • 转铁蛋白饱和度
• 二、缺铁性贫血
教学目标
•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定义、临床表现、护理 • 掌握贫血的临床表现 • 熟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治疗要点 •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概念
二、缺铁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减少
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病因
• 1.营养因素(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
因饮食中缺乏足够量的铁或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铁吸收和利用减低。我国食物结构一般以
谷物和蔬菜为主,肉类较少,因此血红素铁含量较西方饮食为低。
• (一)病因
• 营养因素
•
当生理性铁需要量增加时,如婴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妇女、妊娠和哺乳期的妇
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因此,必须仔细观察贫血患者的血涂片,还应注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贫血的诊断 • 在诊断贫血的过程中,必须明确: • ①是否有贫血; • ②贫血的程度; • ③贫血的原因和类型。 • 临床上针对贫血的不同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诊断要点
• (1)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 有明显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血清铁蛋白(SF)<12μg/L。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3) 铁剂治疗有效。
(五)IDA的治疗原则
• (一)病因
• 3、慢性失血(铁损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按 0.5mg/1ml计算,即使每天出血量少至3-4ml,也足以引起缺铁。如胃肠道出血(消化道 溃疡出血、肠息肉、肠道癌肿、钩虫病、痔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是男 性病人引起缺铁最常见的原因,女性病人则仅次于月经过多。IDA常是胃肠道肿瘤的首 发表现。
临床医学概要22贫血概述 IDA巨幼贫
第一节 概 述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 官的疾病,简称血液病。
血液系统
血液
一、血液系统的组成: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造血器官
骨髓
胸腺 脾 淋巴结
造血干细胞 微环境
出生后,最主要
疾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失血、 肝硬化和尿毒症引起的贫血
再障、MDS 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早期造血物质缺乏、骨髓纤维化、铁 粒幼细胞贫血
缺铁性贫血、HbH病、RBC碎片 巨幼细胞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 RDW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 • 凡缺铁或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所致营养性贫血,RDW均增高,即使尚未贫血,RDW亦可增高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三)查明贫血的原因或原发病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三)查明贫血的原因或原发病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四)治疗要点
• 1) 对因治疗:最重要 • 2)对症治疗:输血、吸氧、防治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 • 3)药物治疗:根据贫血发病机制,合理使用抗贫血药物 • 4)骨髓移植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一)、贫血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 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有核细胞增生情况分类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 1. Wintrobe分类法 根据MCV、MCH、MCHC分类:
类型
MCV(fl) MCH(pg) MCHC
正常细胞性 80~100 27~34
误或结果自相矛盾,难以解释。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2. Bessman分类法
按RDW和MCV的贫血分类法
红细胞形态
RDW和MCV
正细胞均一性
RDW正常,MCV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 小细胞均一性 正细胞不均一性 小细胞不均一性 大细胞不均一性
RDW正常,MCV↑ RDW正常,MCV↓ RDW↑,MCV正常 RDW↑,MCV ↓ RDW↑,MCV ↑
• 1、营养缺乏: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扁平、不 光整、脆薄易裂、甚至匙状甲。
• 2、粘膜损害:表现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严重者引起吞咽困难,或咽下梗阻感 等表现。
• 3、胃酸缺乏及胃功能紊乱:吸收不良、食欲缺乏、便稀或便秘。 • 4、神经、精神系统异常:表现为易激动、烦躁、头痛、易动,头晕、耳鸣、晕厥、失
眠、畏寒、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少数病人有异食癖,约1/3病人出现神经痛 、末梢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小儿严重者可出现智能障碍等 。
反甲 匙状甲
口角炎、舌炎
(三)、实验室检查 • 1.血象:早期无贫血,严重时呈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血象特点
共同特点:表现为外周血中的细胞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性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出、凝血机制 的功能紊乱及骨髓、脾及淋巴结等造血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第一节 贫血 • 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不同原因的贫血,往往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征,故可看做一种综合征。 • 贫血既可以原发于造血器官疾病,也可以是某些系统疾病的表现。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贫血概述
• 1.贫血定义 • 贫血(anemi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或红细胞压积(
PCV或HCT)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一种病理状态或综合征。 • 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共有症状。
Hb(g/L) Hct(L/L) RBC(×1012/L)
(二)、临床表现
• 1.原发病的临床表现:溃疡病、痔疮、月经过多 • 2.一般贫血的表现:皮肤、粘膜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活动后气促,易疲劳等。 • 3.组织缺铁表现:因为许多影响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的含铁酶(如细胞色素C、过氧化氢
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活性降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
(三)组织缺铁表现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加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加症、遗传 性口形红细胞增加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自身免疫性、药物诱发、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 不合的输血等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致溶血性贫血
• 1.去除引起缺铁的病因:治疗溃疡病 • 2.补充铁:食物补铁;给予铁剂 • 3.重症贫血时输浓缩红细胞 • 中医治疗:辅助性治疗
八、治疗
2.铁剂:补充铁剂 1:首选口服,餐后忌茶(右旋糖酐铁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 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
亚铁) 治疗反应:RC↑,5~10天左右达高峰,2 周后Hb↑,2月左右恢复正常,继续补充铁剂
红细胞酶异常 血红蛋白异常 红细胞外在异常 免疫性溶血因素
理化感染等因素
(二)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常见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转移癌、骨髓纤维化等) 继发性贫血(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 巨幼细胞贫血等
红细胞(RBC)与正常相比,体积变小 且大小不等,中心苍白区扩大。提 示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2.骨髓象及骨髓铁染色: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变小、胞质少 。
• 骨髓铁染色: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减少<15%(正常20-90%)或消失,细胞外 铁(骨髓小粒中的可染铁)阴性(正常+——++),这是诊断缺铁最可靠的标准。
小细胞低色素 性
<80
<26
单纯小细胞性
<80
<26
大细胞性
>100
>34
0.32~ 0.36
<0.32
0.32~ 0.36
0.32~ 0.36
举例
急性失血、溶血、造 血功能低下、白血病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感染、中毒
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优点:推测贫血的可能病因,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估计有很大帮助。 • 缺点:过于简单,对正细胞性贫血的许多病因难以估计。 • 此外,须有Hb、RBC、MCV的准确测定结果,才能计算出准确的平均参数,否则将导致分类错
(二)、贫血的临床表现
• 贫血的症状取决于引起贫血的基础疾病、体内脏器及组织缺氧的程度,以及机体对缺氧代偿和适 应能力。
• 贫血的临床表现不仅与贫血的程度有关,也与贫血发生的快慢、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疾病及心 脑血管的代偿能力有一定关系。
• 由于贫血可影响全身的器官及组织,因此所产生的症状及体征可涉及全身各系统。
2.确定有无贫血 国内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
男 <120 <0.40 <4.0
女 <110(孕妇<100)
<0.35 <3.5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3.贫血程度的划分
• 轻度:Hb>91g/L,症状轻微; • 中度:Hb 60~90g/L,体力劳动时心慌气短; • 重度:Hb 31~60g/L,休息时心慌气短; • 极重度:Hb<30g/L,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食欲减退、恶心、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和便秘等 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可有多尿、蛋白尿等轻微的肾功能异常;男女性 欲减退,女性月经失调。 溶血性贫血常见黄疸、脾肿大等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三)贫血的诊断 •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其正确诊断需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血液学和其他检验结果。 • 不同类型贫血不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而且也会出现各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对各类型
女,如果饮食中缺铁则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
妇女一次月经平均失血量为40-60ml,相当于20-30mg铁,因此需铁是为2mg/d,
妊娠期为供应胎儿及分娩时失血所丢失的铁,估计一次正常妊娠要额外补充960mg铁
,妊娠中、后期需铁量达4-6mg/d,单纯从食物中是难以获得的。
• (一)病因
• 2、铁吸收不良:常见于胃全切或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胃酸缺乏、小肠黏膜 病变、肠道功能素乱均可引起铁的吸收不良。
。 • 溶血性贫血由于网织红细胞增高,使RDW增高,MCV正常或升高。 • 再生障碍性贫血,RDW均正常,MCV多数增高,而部分病例可正常。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红细胞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 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 铁缺乏和铁利用障碍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2)红细胞破坏增加 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膜异常
第五章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特殊表现
二、贫血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疲乏、无力,皮肤、粘膜和甲床苍白 心悸、心率加快、运动和情绪激动时更明显,重者出现心脏扩大,甚 至心力衰竭 呼吸加深,运动和情绪激动时更明显 头晕、目眩、耳鸣、头痛、畏寒、嗜 睡、精神萎靡不振等
血浆 (45%)
血细胞 (5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中 性 粒 细 胞
单 核 细 胞
嗜 酸 性 粒 细
嗜 碱 性 粒 细
淋 巴 细 胞
胞胞
(4)血液病的概念与共同特点
概念:是指原发性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 疾病。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血细胞、造血 组织和某些血浆成分(如凝血因子)数量或质量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血细胞(blood cells)生成
由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进而分化 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系祖细胞则分化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血细胞发生
一、血细胞的生成及发育
血细胞的生成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增殖、分化、成熟、释放
2.血液组成 血液(外周血)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 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红细 胞比例增多,体积比一般的中幼红 细胞略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 染色偏兰,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 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粒系细胞
和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
• 3.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 血清铁
(ST)<8.95umol/L(500ug/L); • 血清总铁结合力 游离原卟啉(FEP)(TIBC)>64.44umol/L(3600ug/L) • 转铁蛋白饱和度
• 二、缺铁性贫血
教学目标
•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定义、临床表现、护理 • 掌握贫血的临床表现 • 熟悉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治疗要点 • 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概念
二、缺铁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减少
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病因
• 1.营养因素(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
因饮食中缺乏足够量的铁或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铁吸收和利用减低。我国食物结构一般以
谷物和蔬菜为主,肉类较少,因此血红素铁含量较西方饮食为低。
• (一)病因
• 营养因素
•
当生理性铁需要量增加时,如婴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妇女、妊娠和哺乳期的妇
贫血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因此,必须仔细观察贫血患者的血涂片,还应注意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贫血的诊断 • 在诊断贫血的过程中,必须明确: • ①是否有贫血; • ②贫血的程度; • ③贫血的原因和类型。 • 临床上针对贫血的不同病因进行诊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