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历史课后集训:30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在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日趋饱和,利润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书坊重新对市场进行定位,选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戏曲、小说、生活用书的比重越来越大,适应和满足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据此可知( )
A.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B.印刷术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
C.传统经典文化逐渐被通俗文化取代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
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的发展和推广为明代通俗文化读物的推广提供了方便,促进了通俗文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且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并不等同于“被通俗文化取代”,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
2.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B[“牵牛”经过李时珍的不断探索,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故而突破东汉时期张仲景没有把“牵牛”入药的主张,反映了李时珍具有探索、求实、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
3.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由此可知,此时中国( )
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
D.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
A[近代科学的特征是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朱载堉和徐光启都以实验、实践为方法去支撑他们的论述,故选A项;材料中实验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藩篱,排除B项;传统科学注重实用,以经验总结为主,但材料强调实验,排除C项;材料没体现对外来文化的汲取,排除D项。] 4.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
A[《诗经》反映的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黄河流域的社会生活,当时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楚辞反映的是楚地的社会生活,当时楚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黄河流域,故A项正确;北方政治动荡使社会经济发展受阻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B项错误;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祖先崇拜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5.(2019·苏州一模)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D[据材料“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可知,宋代世俗文学兴盛,市井生活繁荣,反映了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故选D项;A项与材料“‘说话’上承唐代”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说话”日益兴盛,而未涉及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也未涉及传统礼教是否受到冲击,排除B、C两项。]
6.(2019·百校联盟二月联考)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抨击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主张男女平等和人性自由,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
B.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诉求
C.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
D.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
B[据题干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礼教观念,从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故选B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流思想并未变异,排除A项;“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有利于打破传统价值观念,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的需求,而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排除D 项。]
7.(2019·成都二模)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非常有限的基础性条件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绵延悠久的国家。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 ) A.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B.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
C.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D.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在商代甲骨文的基础上推行金文,文字上的统一促进了对周文化的认同,从而将民众“抟成一体”,故选A项;秦朝以后才推行统一的货币,排除B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意识形态才逐步普及,排除C项;秦朝推行五尺道、直道等,建立了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排除D项。]
8.(2019·昆明二模)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但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此做法( )
A.违背文字发展趋向B.阻碍了文化的交流
C.使小篆取代了隶书D.不具有历史必要性
A[通过题干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隶书属于比较简化的字体,其流行地区及使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这符合文字的发展趋势,但秦朝统一之后,认定“小篆为法定文字”,这样就不符合文字“简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秦始皇把小篆定为法定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排除B项;秦始皇虽然把小篆定为法定文字,并没有使隶书这种字体消亡,在汉代,隶书成为流行的字体,排除C 项;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使各种字体统一,便利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其积极作用,排除D项。]
9.(2019·苏锡常镇四市一模)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