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演变研究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一、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从古代职业学校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我国国家教育事业中的角色和地位逐渐得到了认可和提高,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代职业学校阶段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职业技能的传承主要是父子相承、师徒传授,此时没有职业学校。

但是,在汉代开始有“郡国学”、“庠”的设立,这些机构基本上是军事专业的学院,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萌芽。

2.近代职业学校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职业学校的创建。

1953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劳动部职业技术教育司,进行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职工学校、技工学校等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政策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壮大,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术培训等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教育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亦已经成为我国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保证人才输出质量的重要保障。

但是,由于教材、教师、设备等方面的问题,职业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对职业教育进行系统性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就业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实际情况不匹配的问题因为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培养的人才不能及时跟上市场发展速度变化。

如何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衔接,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3.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够高,职业学校的学生也会因受到一些人的贬低而失去自信。

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推广和宣传,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4.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方面存在的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需要加大政府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公平化。

总体来说,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建国以来的中国职业教育

建国以来的中国职业教育

1998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59.53 519.52
1999年
396.23 473.27
2000年
472.69 411.87
2001年
557.98 397.63
2002、2003年
三、本世纪以来的职业教育
• 世纪之交的“大滑坡”
• “大滑坡”的原因是什么?
• 2002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第四次 ),朱镕基总理,李岚清等到会讲话。
此后,职业学校发展很快,但绝大多数是初 中程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秩序的全 面恢复和经济建设的大力开展,教育事 业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下也得到蓬勃发 展,其速度之快是旧时无法相比的。
文革时期的职业教育饱受摧残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职业教育被批 判为资产阶级“双轨制”教育,遭到毁 灭性摧残。
高中 中等职校
高专、本科 高等职校
四、思想观念分析
“现代职业教育引入我国已经130 多年了,其发端比普通教育还早。但 步履之艰难,远甚于普通教育”[1]
——顾明远先生 ▪ 2002年
[1] 顾明远为彭世华著《职业教育发展学》写的《序》,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 政治、经济的因素是显而易见的, 思想、文化的因素是更加长期起作用的, 教育自身的因素是十分直接的,主要包括: 1,教育水平及其普及程度; 2,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主要通过教育制度表现出来。
0
万人
中 考 分 数
苏州工业园区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
大专以上 中职 普通高中 初中毕业
随着生产工艺技术的提高,原来不 要求业务技术的低位就业,必然将 提升为中等技术层次的就业。

农村职校多样化办学模式探讨

农村职校多样化办学模式探讨

( 责编
覃柏 生)
维普资讯
费” 现象 , 造成 了能力与 岗位 的严重 错位 和人才 与知识 的极大浪 费 。特别是 有些
接 受教育和培训 的学 生是职业教 育 的重 心 和主体 。因此 , 我们必须 更新观念 , 树 立 市场意识 , 变传 统 中的“ 给趋 同”教 供 ( 完 就行)为 现代 的 “ 需求 趋 同”学 会才 (
培养 和提 高。
5 培 养 和优 化 教 师 队伍工艺技术 和科技信息 , 同时与企业 结 合 进行开发与服务 ,用 自己的成果 指导
教 学 , 实教 学内容 , 充 提高教学质量 。再
育作为职业技 术教育 的重要 内容 ,通 过 教育 ,使学生 在学校期间就养 成爱 岗敬 业、 热爱 劳动 , 产 品- 对 、 服务 质量 和社会 负责 的良好素质 ,从而具有强 烈的社会
当 “ 生 ” 当专 业 “ 手 ” 技 术 “ 先 又 能 和 专
家” 。可 采用 “ 请进 来 , 派出去 ” 的办法逐 步解决当前学校教 师缺少工 作经历和 实
育现 象透视 U. ]职业技术教育 ,07 1 ) 2 0 ( 3 f 李 美辉 . 国中等 职业教 育对 我 4 J 德 国中等职业教 育的启示 刚. 职业教 育研
职业学校 的教师一般 都是普通 高校 的毕业生 , 进入学 校任教后 , 理论方 面的 学习 和研 究水 平不断提 高 ,但实训课 程
次 ,教 师可 以通过参加各 类培训班提 高 自身素 质 , 如参加 广西教育厅举 办的 “ 万 名职业 院校师资素质提高 工程” 校本 培 、 训师资等 。 了高素质 的教师 队伍 , 有 才会 有高素质 的学生 。
关 于德 国“ 元 制 ” 业 教 育 的 思 考 双 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杨院许晓芹连晓庆[摘要]产教融合政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呈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产教融合政策演进、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三重逻辑。

基于此,未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必须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多主体协同育人,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演进;趋势展望[作者简介]杨院(1984- ),男,内蒙古临河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许晓芹(1995- ),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连晓庆(1986- ),女,河南安阳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职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天津300350)[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国际视域下我国应用型高校科研发展路径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TJJXQN17-008)[中图分类号]G710 []A []1004-3985(2019)19-0026-06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脉络,审视其演进逻辑,进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产教融合政策演变的历程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其演变的脉络可以分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

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及农村教育变化

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及农村教育变化

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及农村教育变化农村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农村教育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取得了许多进步。

本文将介绍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和变化。

一、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1. 农村教育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教育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这使得大部分农村孩子接受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甚至存在辍学现象。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学生进入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机会也非常有限。

2. 国家政策的扶持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的状况,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

其中包括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教育的整体状况。

3. 教育资源的下沉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国家扶持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下沉,包括向农村学校输送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加强对农村学生的资助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4. 教育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信息化手段,农村学校可以更好地获取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方式也为农村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农村教育的变化1. 教育资源的改善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入,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明显改善。

现在的农村学校不再是简陋的建筑,教学设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师资力量也大大增强。

很多农村学校还拥有自己的操场、实验室和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 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资源的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不再逊色于城市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不少农村学生还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进入了知名高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建国以来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中国教育体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改革与发展。

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国教育面临战后重建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教育目标主要是普及
教育,推动学校教育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延伸,建立了以小学和初中为主的基础教育体系,实行“三结合”和“四清”的教育方针。

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教育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全国的学校停课,
教育系统基本瘫痪。

19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教育体制逐渐恢复正常运行。

国家制定了一系
列教育改革政策,包括恢复高考制度,发展综合高中和职业教育,提升教师培训和教育质量等。

此外,外国教育资源和经验也开始引入中国,大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留学项目也纷纷推出。

200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推动教
育的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得到了重视和扩大,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数量大幅增加,教师队伍和教育科研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国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全民受教育的目标。

目前,中国教育体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教育公平的问题,以及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继续进行教育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质量,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期。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中国政府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职业学校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1952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农村简易学校、工业职业学校和学徒工作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体制和内容进行了初步规划。

随后,政府开始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和支持,建设了一批机电、农业、建筑等专业的职业学校。

1966年至1976年期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冲击。

由于职业学校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教育机构”的代表,大多数职业学校被关闭或停办。

这段时间的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丧失势头。

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职业教育也开始逐步恢复。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鼓励发展职业教育。

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96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该决定提出了发展高技能人才、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教育体系等重要原则。

200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要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这一规划纲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职业教育兴国”战略目标。

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促进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中断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需求变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将继续发展壮大,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建国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建国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1950年代-1960年代
2、学校布局: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对职业教育学校进行布局调整,重点发 展工科类和技术类学校。这种布局为我国培养大批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1950年代-1960年代
3、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这一时期开始注重实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同时,国家也开始统一规划教材,确保了教学质量。
结果与讨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未来的职业教育政策应更加注重与市场需求相 结合,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评估机制,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建国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梳理了政策演变的历 程和现状,分析了政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在不同时 期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针对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但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建议未来的职业教育政策应更加注重与 市场需求相结合,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评估机制,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 实施效果。
建国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 程
目录
01 一、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
02
二、1950年代-1960 年代
03
三、1970年代-1980 年代
04 四、1980年代至今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建国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以 下几个阶段,以深入探讨其发展背景、政策法规、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对建国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研究。目前,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 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和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职业教育六十年: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历程

职业教育六十年: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历程

整 、 面改 革五 个 阶段 : 通过 对 每 个 阶段 的分 析 总 结 , 全 总结 出我 国农 村 职 业教 育发 展 变化 规 律 , 办 学规 模 不 断 即
扩大、 办学 形式 逐 渐 多样 、 办学 主 体 日趋 多元 , 政 策 引 导和 市场 调 节 下逐 渐 融合 于农 村社 会 经济 体 系 中。 在
学 ,把高 小毕 业生 培 养成 有社 会 主 义觉悟 ,有 文 化, 又有 一 定 生 产技 能 的劳 动 者 ” 的要 求 , 后 中 随 共 中央宣传 部 部长 陆定 一 在 “ 民办农业 中学 座谈 学 校特 别是 农业 中学 ,使不 能 进普 通初 中的小 学
2 4
但 是 ,农业 中学 的过快 发 展 并没 有形 成 应 有
毕业 牛都 能升学 , 是一 个好 办法 ” - 。【 1 , △后 江苏 、 浙
江 、河 南 、辽 宁 等 省 都 举 办 了 大量 的农 业 中学 。 15 9 8年 5月 3 , 少奇 在 中共 中央政 治局 扩大 01 刘 3
村 经 济 发展 提 供 着 必要 的人 才 支 持 和 技 术保 障 ,
农 业 中专学 校 ,真 正 的农 村职业 学 校 的 出现是 在 农 村社 会 主义 改造基 本 完 成后 ,由于农 村 生产 力 水 平提 高和 基础 教育 的发展 ,m现 技术 人 员短 缺
4月 1 0日 , 届 全 罔 人 大 二 次 会 议 通 过 (9 6 二 ( 5— 1
16 9 7年 全 国农 业 发展 纲要 》 提 出要 大力 提倡 群众 ,
关键 词 :建 国 6 0年 ; 村 职 业 学 校 ; 农 发展 轨 迹 基金 项 目 : 国教 育 科 学规 划 教 育 部 重 点课 题 项 目“ 全 当代 中国农 村 职 业技 术 教 育体 系研 究 ” 项 目编号 : A 92 ( Dl0 0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研究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伯娜(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系安徽淮北235000)[摘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然而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

[关键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模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对我们治国安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目标,提出了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的新规划。

这就要求要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2005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但是,我国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基础,其现状并不乐观,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壁垒,其办学模式的僵化严重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加以探讨,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注农村教育问题,明确提出了基础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发展模式。

但是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足和一系列客观原因,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仍然比较缓慢,有些地方甚至停滞不前,这导致了农村的“三教统筹”教育体系畸形发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的变迁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的变迁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

第3期2021年5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3May2021[收稿日期]2021-02-17[作者简介]汤秋丽(1993-),女,湖北随州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赵英(1983-),男,山西昔阳人,博士,山西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与高等教育管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的变迁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汤秋丽,赵 英(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经历了起步探索、恢复调整、巩固发展、提升创新等四个阶段。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研究发现,影响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权力管理模式、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文化观念。

政府理性选择、国际教育理念和社会市场需求使制度变迁呈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色彩。

制度变迁中主要包含微调式变迁、置换式变迁、转换式变迁和断裂式变迁。

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变迁中路径依赖的突破主要依赖于制度变迁的四种类型,从而实现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的创新。

[关键词]职教教师教育政策;历史制度主义;深层结构;路径依赖;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3-0091-07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1 03 01建国7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职教教师数量大幅增加,质量不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的支撑和引领。

然而,目前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中仍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到位、激励体制不完善、教师培训形式化等问题。

本文基于1949—2019年间职教教师教育的相关政策资料,利用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从深层结构、路径依赖和动力机制3个层面深刻剖析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的变迁,总结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特征,以期能为职教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为更好地推进职教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解放前后农村教育的演变与改革

解放前后农村教育的演变与改革

解放前后农村教育的演变与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教育体系历经多次的变革和改革。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农村教育,它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农村教育也在经历不同的改革和演变。

本文将从解放前后的角度,一步步探讨农村教育的变革历程。

第一阶段:农村教育的萌芽(1949年之前)解放前,中国的农村教育非常落后,缺乏重视、理解和投入。

此时候,中国的教育呈现出三个重要特点:城乡差异严重、全民教育水平低和私塾式教育兴盛。

当时大多数农村都缺乏正规的学校,如有学校,教学质量也较低,师资力量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学条件欠佳。

这段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开始采取了一些行动,努力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局面。

1945年,中共中央颁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政治待遇问题》,该政策为解放后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大跃进时期(1958年至1961年)大跃进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中国的农村教育也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进农村教育。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缺乏和育才不足的问题,当时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分配学业退役军人充实教师队伍、开设成人高中、学区制度等等。

然而,大跃进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致命的问题,如初中毕业生逐渐与工厂认识、教师逐渐与农民缺乏共同的语言等问题,导致很多学生放弃了学业,不再重视农村教育。

这一时期凸显了教育化、农民化、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对农村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农村困难时期(1961年至1976年)随着大跃进结束以后,中国农村教育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

农村教育在粮食危机的背景下逐渐下滑,师资力量匮乏,课程陈旧,教学用具落后,师生生存水平极低,社会贫困问题愈发严重。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重视对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的态度和措施也逐渐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废止家庭养猪规定、大力发展学前、小学、初中教育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调整。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浅谈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溯源

浅谈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溯源

浅谈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溯源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一指导思想,用了短短六十多年的时问就实现了人人有学上的教育格局。

总体来看,伴随着基础教育从文自充斥到全面普及、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经济社会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正迈向现代化体系建设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职业教育1949年新中国成立,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明确了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并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的教育方针。

按照《共同纲领》的要求,把旧中国的职业教育统一改称技术教育。

1952年通过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实现工业化思想的指导卜,教育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整顿提高,改造旧教育。

把旧中国的职业教育改称技术教育,凸显了技术立国的意图。

同时,为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学习前苏联经验,我国开始探索建立支持工业化的技工教育,从此形成了技术教育和技工教育两种类型的职业教育。

总的来看,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教育落后,80%的人口为文盲,职业教育非常弱小。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任务是普及文化教育,扫除文自。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的比例较低,从1949年的中等技术学校561所、在校生人数7.7万人,发展到1957年的728所、在校生人数48.2万人;技工学校数也从1949年的3所、在校生0.27万人,发展到1957年的144所、在校生6.66万人。

这一时期,为适应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构建了以工业为主的中等技术教育。

发展技术教育首先要普及文化教育,积极开展技术教育。

同时,调整、整顿职业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制度,为新中国城市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简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关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的概述。

1.古代职业教育在周代,便有了“乡饮大戒”的记载,这是古代中国职业教育的雏形。

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主要侧重于技艺的传承,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随后的各朝代,如汉、唐、宋、明等,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如“书塾”、“艺塾”等。

2.近代职业教育近代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技术,并尝试通过兴办新式学堂来培养国家所需的专业人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学堂”和“电报学堂”,它们的出现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职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初期,政府主要通过兴办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来发展职业教育。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尝试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提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数量。

这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包括职业培训、职业高中、职业大学等。

4.改革开放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此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等。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

5.当前职业教育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学校正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职业教育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解放前后的中国教育体制变革

解放前后的中国教育体制变革

解放前后的中国教育体制变革中国在解放前后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教育体制的改革。

解放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滞后且不完善,学校资源匮乏,教育普及率低,教学内容偏重于封建思想。

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教育改革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解放前后的中国教育体制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解放前的中国教育体制面临着诸多挑战。

当时,中国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地区的学校则几乎没有。

同时,由于长期战乱,学校设施受损严重,师资力量不足。

因此,大部分农村孩子无法接受正式教育。

另外,解放前的教育内容也存在问题,教学材料多为封建思想的宣传,忽视了科学、现代化的教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改革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改善教育条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整个国家开始积极推进“小学普及,四个率先”,将教育纳入五年规划中。

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教育作为国家建设和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各级政府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

新增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计划,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使中国的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改善了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除了教育资源的改善外,教学内容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解放后,政府和教育机构通过对教材的修订,淘汰了封建思想的内容,增加了科学、现代化的知识。

学生们开始学习关于社会主义思想、自然科学、技术等现代化知识。

这使得中国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

然而,教育改革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尽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同时,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在设施和师资方面更加优越,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现象。

此外,一些教育考试制度的不合理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难点,过分注重分数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及展望作者:杨院许晓芹连晓庆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9年第10期[摘要]产教融合政策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呈现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驱动产教融合政策演进、从单一主体走向多主体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三重逻辑。

基于此,未来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必须服务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多主体协同育人,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产教融合的形式。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演进;趋势展望[作者简介]杨院(1984- ),男,内蒙古临河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许晓芹(1995- ),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连晓庆(1986- ),女,河南安阳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职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天津 ;300350)[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国际视域下我国应用型高校科研发展路径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TJJXQN17-008)[中图分类号]G71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9-0026-06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产教融合政策的演变脉络,审视其演进逻辑,进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产教融合政策演变的历程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其演变的脉络可以分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49—1977年)、产教结合(1978—2013年)、产教融合(2014年至今)三个时期。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摘要:我国农村职业教育长期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校企联合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

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整体滑坡,这其中有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但长期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办学形式单一,办学效益不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些农村职业院校为寻求新的发展,采取了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来改变目前的困境。

在全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三大转变,切实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校企、校乡、校县、校会、校站所、校校、中外7种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办出了特色和水平。

一、校企联合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合作,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

学校和企业共同创造办学条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由双方共同确定:企业负责承担部分办学经费,并负责向学校提供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提供实习场地;学校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

通过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双重熏陶和两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养,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熟练的企业员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

校企联合,企业为学校注入经济活力,提供就业岗位,而学校为企业带来知识和人力资源,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比翼双飞,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生命力的源泉。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习条件,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二是创造了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之路,三是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教学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直接面向企业,面对社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背景下备受关注。

中职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课程设置和教材质量不足、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不够精细、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不够紧密等。

因此,本文将对中职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探究,以期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与现状(一)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职业教育起步于职业学校,以工艺、技能为主,针对的是城市手工业者和农村手工业者。

1949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尤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教育领域之一。

21世纪初,国家实行了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从制度、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和升级,推动职业教育向产业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变化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中职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总体规模已经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難。

尽管国家推行“双证书”制度并逐步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但由于某些地区或某些专业对学生就业的支持不足,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一些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国家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中职教育模式单一、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问题。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还比较单一,注重某些传统职业或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高技能、高薪职业人才的培养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 、 文 化 发 展 的一 个 新 标 志 。嘲2 0 1 1年 1 0月 , 教 育 部等 九部 门联 合 印发 了《 关 于 加 快 发 展 面 向 农 村 的 职 业 教 育 的 意 见 》, 使用了“ 面 向农 村 的 职 业 教 育 ”

面 向农 村 . 但 并 非 是 专 门 为 农 村 培 养 人 才 。从 地 域 角度 来 看 。 三种 学 校 均设 在 城 市 , 农 村 地 区 还 未 出
农村职教 N O N G C U Z H I J I A O
建国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演变研究
口葛炳伟 耿 成 义
摘 要 : 我 国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自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 出现 过 多 种 办 学 形 式 , 如 农 业 中学 、 农业 高 中、 农 业 广 播 电视 学校 、 县 办农 民技 术 学校 、 农 业 中 等 专 业 学 校 及 县 级 职 业 教 育 中 心 等 。 文 章 梳 理 了 建 国 后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形 式 的 演 变, 将 其 分 为农 村 职 业 学校 空 白 时期 、 以农 业 中学 为主 时期 、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停 滞 时 期 和 多种 办 学 形 式 并 存 时 期 四 个 阶 段 . 并 对 其 演 变 原 因及 趋 势 进 行 了 分 析 。 关键 词 : 农 村 职业教 育 ; 办学形 式 ; 演 变 作 者简 介 : 葛炳 伟 ( 1 9 8 8 -) , 女 , 山 东 日照 人 , 山 东师 范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2 0 1 1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为 职 业技 术教 育 学 ; 耿成义( 1 9 6 3 -) 男, 山 东省职 成教 研 究所 编 审 , 山 东师 范大 学教 育 学院硕 士 生 导师 , 研 究
技能 的教 育和 培训 。 二、 建 国后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办 学 形 式 的 演 变 ( 一) 农 村 职 业 学校 空 白时 期 ( 1 9 4 9 -1 9 5 7年 ) 新 中 国成 立后 . 国家 各 项 事业 逐 渐 恢 复 。 职业 教 育也 获得 一定 的发 展 。 这 一 时期 的职业 技术 教育 主要 以三种 办 学 形 式 为 主 : 中 等专 业 学 校 、 师 范学
后 , 我 国农 村 发 生 了 巨大 变 化 .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在 办
学 形 式 上 也 相 应 地 经 过 了 多 次 调 整 本 文 旨 在 通 过 对 建 国后农 村 职业 教育 办学 形式 的 梳理 及分 析 . 以
定义为 : 办 在 农村 地 区 . 以 一 定 文 化 基 础 的农 村 求 业 人员 为教 育对 象 . 进 行 有 关 农 业 及 非 农 业 知 识 与
现职 业技 术学 校 。所 以 , 此 时 既没有 专 门 为农 村发
词 . 并 指 出 面 向 农 村 的 职 业 教 育 包 括 办 在 农 村 的
职 业教 育 、 农 业 职 业 教 育 和 为 农 村 建 设 培 养 人 才 的 职 业 教 育 与 技 能 培 训 翩 尽管“ 乡村 职业 教育 ” 与“ 面
向农 村 的职 业 教育 ” 在表 述 上 不 尽相 同 , 但 两者 均
展 培养 人才 的职业 学 校 . 也 没 有 办 在 农 村 地 区 的 职
业 学校 。 李 蔺 田 对 这 一 时 期 我 国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的评
我 国城 镇 化 和 工 业 化 的 快 速 发 展 趋 势 . 也 是 社 会 发
的 师 资 为 主 要 目标 : 技 工学 校 以培 养 四级技 工 为 目
标 。 从 培 养 目标 中 可 以 看 出 。 三种 学校 均 是为 城市 的发展 培养 各类 人才 . 虽然 农业 中专 和部 分 中师也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而 不 断调整 和 丰富 . 仅 从 其 名 称 变
校 和 技 工 学 校 中等 专 业 学 校 以培 养 中 等 专 业 干 部
为 主 要 目标 : 师 范 学 校 以 培 养 为 人 民 教 育 事 业 服 务
化上 便可 窥见 一斑 。 近 年来 . 有学 者提 出使 用 “ 乡村 职 业 教育 ” 替代“ 农 村 职业 教 育 ” . 认 为 其 更 能 体 现
期对 当前农 村 职业 教育 的发 展提 供历 史借 鉴 。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的 概 念
农村 职业 教 育是指 在 一定 的文 化基础 上 . 对农 村 广 大求 业 人 员所 进 行 的种植 、 养殖 、 加工 、 运输 、
服 务 等 方 面 的 专 业 知 识 和 职 业 技 能 的 教 育 。[ 1 】 事 实 上 . 农 村职 业 教 育 是一 个 发 展 变化 的概 念 , 其 内 涵
方 向 为 成 人 教 育 与 职 业 教 育 学
基 金项 目 : 山 东省 职 业 教 育 与 成 人 教 育 科 研 “ 十二 五 ” 规划 2 0 1 2年 度 课 题 “ 基 于 可 持 续 发 展 视 野 下 的 农 村职 业教 育发展 趋 向研 究 。” ( 课 题 编号 2 0 2 z  ̄2 9 3) , 主 持人 : 耿成 义。 . 中 图分 类 号 : G7 1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 7 5 1 8 ( 2 0 1 3 ) 2 2 - 0 0 5 0 - 0 4
农 村 职 业 教 育 是 我 国 农 村 教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类 型 . 其 发 展 与 我 国 农 村 社 会 的 变 革 密 切 相 关 。 建 国
期更 加适 应不 断发 展变 化 的农村 社会 。 建 国 后 我 国农 村 职 业 学 校 办 学 形 式 不 断 演 变 . 其 内涵 在不 同时 期也有 所 不 同。 本文 在写 作 中将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