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名校2022届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1.【答案】B。
(曲解文意,李渔只是涉及造园时极力推崇节俭。
)2.【答案】A。
(曲解文意,意在证明造园家讲求朴素节俭。
)3.【答案】D。
(A强加因果,B表述绝对,主张摒弃,C推断不合理,过于绝对)4.【答案】A。
因果失当(宣传引导只是民众对延迟退休意见不一的原因之一)5.【答案】B。
(对金钱的需求度持续下降错)6.【答案】(1)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针对各方争议和质疑作出说明。
(2)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民生改善和就业问题的解决,增强人们对于新政策的信心。
(3)走好“渐进式”实施之路,做好分步实施,适时实施。
先把方案公布出去,给人们一个心理预期,再逐步展开。
(4)积极听取不同声音,做好调研研究,为下一步政策决策提供最真实的依据。
五注重实施细节。
使劳动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对不同的劳动者根据具体情况执行。
7. D “暗线是埃文斯稀里糊涂地跟着斯科特先生寻找儿子”错。
8. ①阅读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人物塑造上,绑架者在信中用印刷体索要“十万美元的小额纸币”,体现了他的贪婪和谨慎;鲍勃在信中留下诸多有用信息,体现了他的机智、冷静和对爸爸的信任。
③这两页纸的勒索信推动了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集中,结构紧凑。
9. ①侦探小说中的“科学”是“推理”的基础,它使推理更加具有合理性。
木文情节的基木框架,即斯科特先生根据儿子写给他信的内容,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寻找线索,依据信中提及的真实存在的鸟类特征最终找到了儿子。
②“推理”立足了“科学”的同时,又不完全依赖“科学”,还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大胆假设。
文中写道,鲍勃信上说那只麻雀一口气向南飞十英里。
斯科特先生对此否定的同时,冷静思考、大胆猜测,最终确定了离圣巴巴拉市约十英里的犯罪地点。
③侦探小说中“推理”和“科学”相辅相成。
侦探小说是一种化装的科学教科书,小说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读者的逻辑思维,锻炼读者的思维能力。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可谓妇孺皆知。
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说法:中华文明具有8000年的历史。
其根据是:在距今8000年前,中国的史前文化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进步,进入了文明。
大约1万年前已经出现的稻作农业在经历了2000多年的初步发展后,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各种手工业技术有很大提高,原始宗教、祭祀等精神层面的活动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距今8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现一定数量的栽培稻,一些墓葬墓主人的腰部发现随葬多个骨甲,里面装有多粒小石子,被认为可能是系在腰间,在举行祭祀时发出响声,类似于后来萨满身上系着的铜铃。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少数墓葬中,还随葬了用鹤类的翅根骨制作的七孔骨笛。
经过音乐家试吹,音阶相当准确,完全可以演奏乐曲。
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关于文明,国内外有各种见解。
我们对“文明”的理解是: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文明形成的标志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达到一个新的水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的组织和结构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文明社会。
其特征是:社会的阶层分化加剧,出现阶级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王以及为维护其统治服务的职业官僚阶层,社会各个阶层的等级及其人们的行为规范被制度化,出现强制性的、以社会管理为主要职能的公共权力——国家,国家的出现是进入文明社会最根本的标志。
在8000年前的中国史前时期,虽然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社会整体上还是一个较为平等的原始社会。
刚刚出现了社会分工和分化的端倪,远远没有达到明显的阶层分化,更不要提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
所以,当时的社会只是开始迈向文明社会的进程,也就是文明起源的开始,距离进入文明社会还相当遥远。
在距今5500至5300年前后,在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一些文明化进程较快的地区,出现了明确的社会分工和严重的阶层分化,形成金字塔形社会结构。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联考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联考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
这是对科技考古的肯定,激励着科技考古工作者承担更多的学科责任。
近些年,随着科技考古相关方法在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考古逐渐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理念之一。
相关案例不胜枚举,河南二里头遗址与陕西血池遗址的相关研究即是典型代表。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伊洛河交汇之处,是东亚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都邑。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重点,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中国考古学学科范畴内科技考古研究力量介入最全的一处遗址,研究团队集结了碳十四测年、环境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人骨考古、食性分析、冶金考古、玉器与陶器科技考古等领域的研究人员。
这些研究揭示,二里头遗址的绝对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当时伊河与洛河汇合于遗址以西后,流经遗址以南,形成了二里头依山傍水之势。
血池遗址是陕西凤翔秦故都雍城西北郊的一处大型祭祀遗址。
据考证,该遗址与秦汉时期国家级祭天场所“雍時”有关。
司马迁曾随汉武帝前往雍時祭天,并在《史记》中记载“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如今,与祭品相关的文献早已散佚湮灭,要复原这段历史,只有考古学能担此重任。
2016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一系列田野发掘出土了大型宫殿建筑、祭祀坛场、祭祀坑、附属道路系统等祭祀设施,玉器、木质车马与青铜车马器等祭品,以及大量马、牛、羊等动物牺牲残骸。
其中,祭祀坑所用马牲的综合研究涵盖了动物考古、食性分析、锶同位素分析、古DNA研究等科技考古方向,集中体现了科技考古对考古学研究的巨大贡献。
研究发现,马牲的年龄基本在2岁左右,相当于《说文》中“驹”的年龄。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风与党风同社会风气是紧密相连的,弘扬优良文风、纠正不良文风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
长,就是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
群众形容说,这样的讲话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这样的讲话汇集的书,有价格无价值,有厚度无深度。
空,就是空话、套话多。
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异,语言上下雷同,没有针对性,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如同镜中之花,没味、没用。
假,就是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
不顾客观情况,刻意掩盖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歌功颂德。
堆砌辞藻,词语生涩,让人听不懂、看不懂。
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
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
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
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
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材料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代诗人杜甫的千古名句,道出了写作的不易。
写出一篇好文章,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即使是下笔千言、一气呵成,其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不可或缺的。
但有一种文章,被很多人认为很容易写,就是所谓的“官样文章”。
如何看待所谓“官样文章”以及“官样文章”容易“撞脸”的问题,有许多需要分析和澄清的工作要做。
慎提“官场文章”,警惕“官样文章”。
“官场文章”这个词既不科学,其边界也比较模糊,因为其内容涉及“官方”,写作主体也多出自“官方”,所以被一些人称为“官场文章”。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的魂。
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持久弥新的魅力和风采。
《荀子·富国》中写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
”古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农时观、地宜观、节用观等。
农时观强调“不违农时”,形成了“二十四节气”,并用它来指导农业生产;地宜观就是要因地制宜、因物制宜,选择合适的土地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从而趋利避害,比如古人根据地形条件,创造了梯田、垛田、砂田、圩田等土地利用方式;节用观主要是用之有度、用养结合。
孟子说,“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即指用和养要平衡。
在朴素的生态学思想指导下,中国传统农业形成了精耕细作、生态保护、物质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和技术体系,探索出适宜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历经千年而不衰,可以说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初始版本,为当前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特别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提高了小农家庭经济比例。
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老一辈的智慧和经验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这也因此形成了尊重长辈的传统。
比如,哈尼族先民在梯田农耕实践中,将积累的关于自然山水保护、动植物利用、生产生活的技能和经验编成“四季生产调”,在父子、母女、师徒中流传。
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说苑》中有“曾子衣敝衣以耕”的记载。
实用类文本向秋《延迟退休要走好渐进式之路》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黑龙江大庆高二下期末)
大庆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我国的老年化趋势在加速进行。
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76亿,占世界同年龄组人口的23.0%,这一占比已经高于我国总人口的世界占比(18.2%)。
我国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延长,工作年限减少,社会总体劳动力资源逐渐减少。
因此,适时、适度并且渐进式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成为必然。
这次规划建议强调“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更表明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尽管对男女是否该同龄退休等问题,专家们还存在不同看法,具体取决于下一步如何规定,但女性延迟退休的速度略快一些、缩小男女之间退休年龄的差异,在学界已基本成为共识。
延迟退休政策涉及面广,社会上存在着“延迟退休有多大必要性”“会不会只利好一部分人”“养老金是不是不够了”“养老金水平能不能持续提高”等争议和质疑,各方观点、意见尚不统一,因此不能急于求成,而需稳妥慎重,走好“渐进式”实施之路。
加强宣传引导,赢取广泛共识。
延迟退休政策,对民众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不言而喻,产生分歧和争议实属正常,应允许有争议。
对这个颇具争议的新政策,在实施上不可能一步到位。
操之过急,效果可能恰得其反。
要先把这项方案公布出去,适时实施,给人们一个心理的预期。
同时,加强方案宣传和政策引导,让人们更加认清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逐渐统一思想,达成广泛共识,使人们最终从心理上、行动上接受延迟退休新政。
聚焦主要担忧,消除公众顾虑。
应该说,短期内、在改革转型期,不排除个别单位、企业可能会产生一些就业挤压,但是长期看,不会对就业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就业岗位不是一些人退出就业市场而产生的,主要还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
只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民生改善和就业问题解决,就能为实施延迟退休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增强人们对于新政的信心。
黑龙江省名校2022届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名校2022届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
“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
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技术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准则,应该优先被应用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例如人工智能艺术。
一如本雅明所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摄影术,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也可以为大众带来更多廉价、丰富的艺术品,“人工智能模拟时代的艺术品”同样具有一定的解放性,将艺术从过度神秘化中解放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促使人们理解艺术家本人的作用,重视人与机器的关系,思考人类艺术的本质,更加珍惜那些无法被算法化、形式化的要素,如个体性、否定性等,而这些要素才是使人之为人的非同一性力量。
如艺术家依力克在他的行为和装置艺术中,将自己绑在运转的机械臂上绘画,表现了人如何在机器的操控下进行艺术创作,这种人工智能艺术仍然能够体现人类艺术的反思精神,并非只是文化工业产品。
之所以阿多诺认为审美合理性可以纠偏工具合理性,还因为审美理性中有着模仿要素。
同一性是主体对客体的同一和压制,因此,要改变同一性,首先应该改变这种主客体的不平等状态。
艺术的模仿是主体对客体的模仿,主体与客体在艺术活动中是平等的,人们应该从艺术中学习这种模仿要素。
在现代技术与人的关系上,却缺少这种模仿要素和平等性质。
马克思早就指出,机器对人的异化导致人成了机器的一部分。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促使人将一切在场者当作技术的持存物,机器催逼自然与人类,机器生产与统治相关。
机器本来是人的工具,结果反过来成了人的控制者。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可能会加剧这种控制,因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生产,还可以控制生产的过程。
哈贝马斯描述了自动化技术下的人机关系,“在这个阶段上,人和机器的关系看来是倒置的。
人机系统的领导权转交给了机器,人放弃了监督使用技术手段的角色”。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机关系,引入艺术中的平等和解方式成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手段。
人工智能的美学思考对人工智能的技术治理能起到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不久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针对美国政府和社会在能源和气候变化上的态度大声疾呼:"美国的生存正处于危险之中,更有甚者,人类文明的未来正面临着危险。
"戈尔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美国在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方面的尴尬境地--从中国借钱购买波斯湾的石油,燃烧石油的过程中破坏地球。
实际上也是大多数国家的困境:高昂的油价,过度的排放,脆弱的经济,紧张的国家关系。
戈尔为美国制定的方案是"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并"要求国家致力于在10年内实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洁的无碳能源"。
也许这一方案并不适合所有国家,但戈尔"这需要彻底地改变的理念和勇气"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安全挑战的必由之路,但低碳之路并不平坦,还有很多人对依赖化石燃料抱有幻想,并对气候变化的事实表示怀疑。
许多政治家在选票的"诱惑"和"威慑"之下随波逐流,没有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些政治家并不缺乏敏锐的战略眼光,只是缺乏勇气!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
从内涵看,低碳经济模式适合中国具体国情,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中国既需要摆脱对碳基燃料的过分依赖,减轻高油价的压力,实现经济转型,又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从现实利益看,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大庆二模语文答案2022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项(3分)2.C项(3分说明:A、B、D三项均属于直接原因,而C 项属于间接原因)3.D项(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A项(说明:“策”在文中译为“竹杖” )5.D项6.C项7.文言翻译(1)(5分)处道(杨素)应当是才华非常出众的特殊的人才,不是你们这些人所能比得上的。
(2)(5分)齐主的大军到了,宪非常害怕就连夜逃走了,(可是)他被齐兵追杀,被打败了,很多人都失散了。
(二)诗歌阅读(11分)8.(5分)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
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诗人紧接着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可以说,此情此景,再没有比这两句更为恰到好处的描写了:首先,从结构上看,“月”字紧承“赏玩夜忘归”中的“夜”,“花”则紧承首句“春山多胜事”中的“春”,运笔如环,自然圆合。
其次,这两句诗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
所写“胜事”虽只两件,却是点到为止、以一当十。
9.(6分)“掬水月在手”,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香满衣”写山花馥郁之气染上衣襟,将花香一分为二。
一合一分,上下对举,从字句到意境无不使人倍觉诗意盎然、妙趣横生。
最后,精于炼字。
“掬”、“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可谓是神来之笔。
(三)默写(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1)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B、E (选对一项给3分,两项全对给满分5分)(2)(3)(6分)待定(4)(8分)待定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5分)B、E(选对一项给3分,两项全对给满分5分)(2)(3)(6分)待定(4)(8分)待定五、表述题(20分)13.A 14.C 15.C16.(5分)城镇居民对现住房各方面的满意度超过百分之五十,不满意率只占三层。
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题说明:1.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
2.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4年3月31日,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落下帷幕。
本届时装周中,“新中式"设计格外亮眼,在礼服、日常装、职业装、运动服等诸多品类中都能看到“新中式”元素。
香云纱、宋锦等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面料成为“新中式"服装设计师热捧的对象。
香云纱是一种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因穿着走路会发出“沙沙”的响声,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来谐音为“香云纱”。
据说,香云纱制造工艺的灵感来自珠三角地区渔民的生活经历。
一千多年前,为使渔网变得坚硬耐用,渔民会用薯莨汁浸泡渔网。
操作过程中,身上的衣服难免染上薯莨汁,下河撒网时染了汁的衣服又会沾满河泥。
久而久之,渔民发现这样的衣服会发出黑亮的光泽,而且越穿越柔韧。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流程制造出了香云纱。
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云纱染整工艺极为繁复,包括坯绸准备、浸莨水、晒莨、封莨水、过河泥、摊雾、卷绸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十分复杂。
浸莨水需先将绸匹置于高浓度的莨水中浸泡半天,其间要用手不断翻动。
随后淋洒、涂扫薯莨液6次,再将绸匹置于封槽中用莨水浸泡20次,其间还需将绸匹放在45℃—50℃的莨水中煮练两次。
过河泥时,工匠们将灰黑色的纯净河泥搅成糊状,薄敷于经莨水多次浸泡的绸面,让薯莨中的单宁与河泥中的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将绸面染成黑褐色。
这一操作需在夜间进行,并于天亮前完成,以免因阳光照射,颜色透到绸匹底面。
香云纱的制作充分体现了传统手工艺者沉得下心、吃得了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广东顺德是香云纱的发源地之一。
大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大庆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20·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古文明发祥地的中国,“礼”的基因世代相承。
近年来,一系列失“礼”少“德”的行为和现象,不时冲击着人们对于国民素质的认知。
,部分国人的素质提升没有与时代进步同频,导致不文明行为或者说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
但是,一些社会成员并没有摆好权利和义务的天平。
高铁吸烟、抢夺方向盘、共享单车被破坏私用等消息仍,无不体现出这种权利与义务错配的自私与任性。
与物质水平芝麻开花节花高媲美,我们的精神文明同样“水涨船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不断洗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文明礼仪的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新时代美好生活图景的一个标识就是“礼仪之邦”。
这个标识是我们未来不会偏离的方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毋庸讳言少见多怪推重必不可少B . 毋庸讳言屡见不鲜推崇不可或缺C . 毋庸置疑少见多怪推重不可或缺D . 毋庸置疑屡见不鲜推崇必不可少(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发展的时代、富足的生活、进步的法治,是彰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坚实基础B . 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彰显和维护了个人的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 .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富足、法治在进步,奠定了影显和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坚实基础D . 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富足、法治的进步,为彰显和维护个人会法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不断荡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B . 我们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建设,不断洗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C . 我们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不断荡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D . 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一系列文明风尚,不断洗涤社会陋习和不良风气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三上·衡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0年大庆市名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大庆市名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喊魂儿近乡情更怯啊!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家乡,面对亲人。
他躲在村外的小树林里,又渴又饿,双腿却像灌了铅似的,他没有勇气朝熟悉而又陌生的乡下老家再往前迈一步。
直到月上东山,村子里灯火阑珊,人声寂灭,他才溜出小树林,一溜小跑地向村口的那处老宅走去,心扑通扑通直跳,和着田野里的蛙鸣。
突然,他惊了一下。
揉揉犯困的眼,没错,老宅里洇着昏黄的灯光,木门洞开着,门框上倚着一个衰老干瘪的身形,他甚至看清了她满头的苍苍白发在夜风里如旗帜飘舞。
这个身影他太熟悉了呀!小时候他放学回家,工作后他休假回家,门框上总有那个雕塑一般的影像啊!他心里一热,快步上前,扶住了那尊衰迈的身体,哽噎着叫,娘!娘亲啊!老人高兴地连连应声,嗳,嗳。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三年了,俺日思夜梦,只怕见不着最后一面了。
儿啊,俺硬撑着活到今天哩。
娘絮絮叨叨着,一边抚摸着他刚刚长出短发的脑袋,一边催促说,娘得知你今个回来,做了你最爱吃的大蒜炒腊肉,温在锅里呢,饿坏了吧?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还咕咚咕咚地喝香菇鸡蛋汤。
眼泪止不住地一颗颗地掉在汤钵里,溅起一朵朵小花。
他案发后,妻子断然和他离了婚,带着儿子改嫁,还把儿子的姓名都改了,为的是彻底和他撇清关系。
他如今是举目无亲,只有眼前灯影里的这个白发老娘了啊!娘心疼地看着他,拍打着他的背,小声嘀咕,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别噎着。
娘声音突然又大起来,吃完饭,娘给你喊魂。
他浑身猛地震颤了一下。
娘没文化,所以很迷信。
小时候他有个头痛脑热,娘总是在临睡前给他喊魂,说他魂丢在外面了才会生病,只有娘才能把儿丢掉的魂喊回家,病就会好。
娘站在门槛边,对着漆黑一团的野地里喊,儿耶莫怕!——家来了啊!儿耶莫怕!——家来了啊!边喊边像把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往屋里引。
稍后娘坐在床前,让他站在对面,娘拍一下床铺,拍一下他的胸口,拉着悠悠长腔一声接一声地喊,儿耶莫怕——家来了啊!——儿耶莫怕——家来了啊!说也奇怪,要不了一两天,他的伤风感冒打摆子果然就好了。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和家国一体的社会制度下,孝文化由家庭伦理、家族伦理扩大到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乃至整个文化精神体系和文化实践体系,成为人们非自觉的文化认同和社会集体心理意识。
在中国古代,“家”是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
孝文化最早是作为家庭伦理规范而存在的,主要调节的是亲子关系,具有归亲、继亲、养亲、敬亲、顺亲、谏亲、侍亲、葬亲、祭亲等丰富内涵。
《孝经》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三才》)“孝”被视为天、地、人三才之“道”,不仅维护了家庭关系中长幼、尊卑秩序,而且成为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家庭伦理观念,即传统家庭孝道。
传统家庭孝道是一个内容极其繁芜的庞杂体系,从历史视角来看,孝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异化,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例如,传统孝道将“孝”与“顺”等同,认为孝道就是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从而演化为严格的父权制,违背了孝文化的道德本性,扭曲了人性的发展。
又如,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祭亲”思想被逐渐演化为传统礼教,而成为重形式轻内容、重礼数轻情感的仪式,一些思想甚至被演变为封建迷信,等等。
但是,肃清消极影响,传统孝文化仍不失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传统社会,孝文化作为家庭伦理最重要的规范,调节着自天子至庶人的行为,并逐渐升华为人们自觉的道德行为,促进了家族和睦与社会和谐。
传统家庭孝道并不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形态,而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的伦理道德规范。
具体来说,作为家庭伦理的孝道思想,从调节家庭、家族关系开始,向外推衍而成为社会伦理规范和国家政治规范,完成了从私德向公德的伦理转换。
如果说作为私德之孝主要规范的是亲子伦理关系,那么上升为公德的孝,如对四海兄弟的孝悌思想,对国家的孝忠思想、孝廉思想等等,主要规范和协调的便是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关系,对于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国家统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庆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调研测试试卷
大庆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调研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孱头(càn)尴尬(gān)自诩(yǔ)凝聚(níng)B . 玄虚(xuán)脑髓(suǐ)蹩进(biē)专横(hèng)C . 慰藉(jiè)隔阂(hé)烹饪(rèn)罪孽(niè)D . 蜕除(tuì)摒弃(bìnɡ)譬如(bì)赢得(yíng)2. (2分) (2019高一上·扶余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飘渺脉搏文过饰非前倨后恭B . 缅怀嬉戏没精打彩沧海一粟C . 告诫宛然一泻千里目不遐接D . 和谐凋弊崇山峻岭渡过难关3.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居住在两岸的是骨肉同胞。
“同胞”这个理念在中华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同胞之间、手足之情,没有解不开的结。
B . 在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上,韩国演员安圣基和中国演员汤唯相濡以沫,一同担任主持人,成为电影节期间的一大热门话题。
C . 伊拉克政府曾几次计划减少巴格达市区检查站和隔离墙的数量,但是各种各样的恐怖袭击总是如期而至,该项计划被迫取消。
D . 领导干部工作应该做到一诺千金,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出成绩来,对造福百姓的事业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忽悠”。
4. (2分)(2017·邯郸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这本书文风幽默风趣,个性十足,书中的插图简练明朗,蕴含着作者对不同人生阶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独到思考与发现。
B .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市名校2022届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卖厨刀刘明早晨有雾,淡淡的。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
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
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
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
卖韭菜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卖金针木耳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黄针——木耳,蘑菇——生姜!”卖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短:“卖藤——条!”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的讨价还价。
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二十多把厨刀。
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是在变戏法儿吗?”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他怎么不说话?”里圈的人直纳闷。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
”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
”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
“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的小段。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慢!”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你换一把砍砍看。
”众人都投来赞的眼光。
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唔——?是个哑巴?”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做了一阵手势。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
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
“我买一把!”“我买一把!”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风凉话的人的脸。
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
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几下。
“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圈。
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
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
前面是奔流的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
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傍水青山比做鲜嫩碧绿的荷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
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寡言内敛②质朴沉稳③自尊心强④颇有自信3.①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②具有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一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手法,B项考核场面描写,C项考核情节安排,D项考核语言特征,其中A项,喻体说法错误,应该是将傍水青山比作荷叶,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B项,“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原文无据。
D项,不准确,语言描写极少,只在买完刀后黑袄汉子才开口说话。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小说塑造黑袄的汉子的形象时,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分析人物时,要抓住“‘咔咔咔’砍起铁丝”“嚓嚓嚓”刮胡须,“射出两道光来”的眸子、“瞪着瞪着”等精彩的刻画,从而概括出人物形象,答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简要概括”。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的解题思路分四步走: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3.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待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主旨。
本篇中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写出了桐庐镇“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的美,烘托黑袄汉子对自己的厨刀质量的自信及卖完厨刀的喜悦心情,同时表达了文章主旨,即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
从结构上看,与文首江溪交错、水傍青山、雾缭古城的桐庐镇美景呼应,结构圆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
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
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
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
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
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
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
“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
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
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