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一、播放视频,导入主题
老师:这是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片段,大家看完后回答一个问题——吕秀才对姬无命的灵魂拷问是什么?——“我是谁?”吕秀才一番“我是谁”的追问,居然能让绝顶高手姬无命魂断同福客栈。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吕秀才是运用了代称的混淆,他说当我用我这个代号进行对话
三、自我探索卡
老师:知道“我”包含“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后,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一下自己,制作属于自己的“自我探索卡”。
1、我眼中的自己
大家拿出一张白纸,按照PPT展示的样子描绘出自我探索卡的内容,在白纸上方写上“XXX探索卡”。
•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方面,写下描述自己的话语
•每个方面写3句,尽量写出自己独有的特质,内容不要重复•限时5分钟
ps.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下去巡视一下,重复一遍“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含义。
老师:时间到,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写下来我眼中的自己,下面我们从他人的角度来认识一下自己,看看“他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
2、他人眼中的我
•将卡片翻面,在小组内(前后桌四个人)顺时针传递,由其他同学在背面对你进行评价
•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方面进行评价,每层面写出最鲜明的一点后传递给下一位同学,直到卡片重新传递
到你的手中
•要求:真诚评价、认真准确,后面同学尽量不要与前面重复•5分钟
3、想一想
•独自审视别人对你的评价,认同的打“√”,不认同的打“?”
•他人眼中的你和你认识的自己一致么?有哪些是出乎意料的?或者给到你惊喜的?
•和大家分享分享。
教师总结:通过分享,我们发现“我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我”或多或少有一些出入,有些评价可以为认识自己提供不同的方向,也有些评价你可能不太认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周哈里之窗”。
四、周哈里之窗
1、初步介绍
该理论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他们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依据人际传播双方对传播内容的熟悉程度,将人际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又称隐藏区)和未知区(也称封闭区),这个理论称为“周哈里视窗”。
2、展示周哈里窗模型,简单讲解。
①开放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
例如你的姓名、部分经历、性格和兴趣爱好等。
②盲目我: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
例如说话做事时一些细微的表情、不经意的小习惯等。
③隐藏我:自己知道、别人却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例如一些过往的伤痛、隐秘的心事、不希望他人看到的不足之处等。
④未知我: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是潜能开发区。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可以对自己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播放视频《周哈里窗理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两个维度、四个区域的意义。
4、让学生画出“周哈里窗”的模型,进一步巩固。
5、讲解更加全面认识自我的方法——扩大“开放我”,缩小其它三个区域。
五、丰富多彩的我
1、活动规则
重新审视“自我探索卡”的正反面,给所有评价编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这两个维度,将你认可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序号分别放入“周哈里之窗”的三个窗口中,将你不太认可的评价序号单独放入“待确认”窗口。
3分钟后进行分享。
2、分享环节
①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中,哪些放在“待确认”窗口?哪些放在“开放我”、“隐藏我”和“盲目我”窗口?
②与上一环节的“自我探索卡”相比,面对他人的评价,你的看法有何不同?
③通过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3、如何看待他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