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9周教研联盟测试八年级历史科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9周教研联盟测试
八年级历史科训练题目
(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1.1838年黄爵滋上疏道光帝:“近年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

”这反映了当时清朝()
A.农业经济濒临破产
B.白银外流财政拮据
C.贪污盛行内政腐败
D.关税协定经济受损
2.如图是英国对华输入鸦片图,图中1839年到
1840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清政府允许外国投资办厂
C.林则徐采取严厉措施禁烟
D.鸦片战争沉重打击了英国
3.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
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

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

材料反映出()
A.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
B.“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
C.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
D.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
4.“条约有四项,割赔和开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是王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

该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B.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5.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这一规定使列强从中国攫取了()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租地建房权
D.内河航运权
6.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

如图叙述的历史事件之后订立的条约使清政府丧失了的权利是()
A.丧失了领事裁判权
B.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
C.天津被增开为商埠
D.外国人的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可以自由航行
7.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1841年曾有言:“终
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
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A.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索款2100万元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
8.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它”指的是()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此歌谣反映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10.从如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时间(年)创办人企业类型1861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军事工业
1865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军事工业
1872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民用工业
1890 张之洞汉阳铁厂民用工业
A.目的是为了自强求富
B.使中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C.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11.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

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

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
12.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

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表明《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收到成效
B.达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目的
C.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13.据《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夏,日侵朝,世昌乘致远,最猛鸷,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

吉野,日舰之中坚也。

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

该史料记载的英雄人物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丁汝昌
D.邓世昌
14.“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这一论述中的“战败”使得中国()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如下表是“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这股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现于哪次侵华战争之后()
国别强租海湾及地区“势力范围”
德国胶州湾山东
沙俄旅顺和大连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长江流域
日本﹣﹣福建
A.全面侵华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17.“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结
合如图判断这位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18.19世纪末的民谣写道:“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
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与这
首民谣与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9.1900年巴黎奥运会,由于持续时间达6个多月,被称作“马拉松式的运动会”。

当各国奥运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之际,中国却正值国家危难之时。

这里的“国家危难”是指()
A.鸦片战争爆发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0.“1939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停止向列强支付庚子赔款,37年间,庚子赔款总计实付之数为6.64亿两”,与“庚子赔款”密切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21.孙中山回顾了十年来的战斗,确信“但从分道扬镳,终不如集中力量,事较易济”。

经过了相当充分的酝酿,条件终于成熟。

1905年8月,孙中山于东京建立了以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为基础的中国同盟会。

这说明了()
A.同盟会成立的目的是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B.同盟会以“振兴中华”为宗旨
C.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D.同盟会是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建立的
22.邹容的《革命军》被誉为近代中国的“人权宣言”。

他针对满洲贵族对内暴虐统治、对外趋炎附势,提出了“欲御外辱,先消内患”的口号。

这说明邹容的“革命”是()A.单一的排满兴汉 B.受到法国人的直接领导
C.逆民族团结潮流
D.具有反帝反封双重含义
23.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A.驱除鞑虏
B.平均地权
C.恢复中华
D.创立民国
24.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1911年它因“辛亥首义”而名垂青史,2020年它因抗击新冠疫情而再次扬名。

其中“辛亥首义”发生在()
A.武昌
B.南昌
C.汉阳
D.汉口
25.1911年,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

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

”“希望换个政府”的最终结果是爆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6.《站起来,我依然英雄的武汉》长诗中这样写道:“辛亥革命枪声一响,两千多年苍老的帝制在这里戛然停步,武昌首义十八星方旗一挥,东方古国沉重的车轮在这里改道转向。

”材料强调了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7.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一时欢声震天,长江江面的军舰鸣礼炮21响。

孙中山此行的目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
B.成立中华民国
C.讨伐袁世凯
D.进行国共合作
28.下表中的参议院行使()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监督权
29.孙中山先生在1915年底发表了一篇宣言:“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宣言中的“民贼”是指()
A.冯国璋
B.袁世凯
C.段祺瑞
D.曹锟
30.“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31题15分,32题16分,33题9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

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对材料一中的“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2分)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1分)
材料二圆明园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它的历史价值并不低于北京现存的任何一座古代建筑。

因为在这里,任何一处断墙残垣、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遗址的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

﹣﹣孙金译《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2)材料二中的圆明园毁于哪一场战争?(2分)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

(2分)
材料三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材料三中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2分)其中哪项内容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1分)
材料四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4)材料四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2分)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后果。

(2分)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端,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材料二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

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

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

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精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

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四。

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

因此,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在军队革新方面的表现(2分),并分析洋务派革新军队的影响。

(2分)
材料三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

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1分)材料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3分)
材料四戊戌变法是……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

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使国家步入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过程》(4)根据材料四概括“全新的社会类型”的含义。

(2分)
材料五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与“皇帝倒了”相提并论的是“辫子割了”…鲁迅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感谢辛亥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辫子比皇帝更直接地使每个普通老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5)分析材料五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的含义,(1分)并从材料五中找出与此相近的内容,(1分)请用一句话概述领导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
(1)材料一图中的这句话出自哪个文件?
(1分)
材料二义和团原称义和拳,其参与者被称为“拳民”,贬称则为“拳匪”。

义和拳本
来与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省)一带的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宗教有关。

在义和团运动中,阻止了各国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野心,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

但是由于具有笼统排外色彩和愚昧与残暴,也使得历史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较差。

﹣﹣摘编自《百度百科》(2)义和团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依据材料二,简要评价这次运动。

(3分)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

此国民之公意。

文实遵之,以忠于国。

为民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

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3)材料三中的哪三句话体现了三民主义精神?(3分)
材料四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责任、司法独立。

(4)材料四出自哪一历史文献?如何评价该文献?(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