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三)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62
常见错误:
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一个错 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这是不正确。但在阐述详细某句诗时, 是能够谈及修辞手法利用。
48/62
练习巩固:
1、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回答下列问题 问:诗后两句利用了什么手法,表示了作 者什么感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
《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
44/62
(4)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利用较多,因其含有 层次性特点,结构性较强。 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45/62
14/62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本身含有特征,
来表示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物带有 了人格化色彩。
15/62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6/62
二表现手法
1 对比、衬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伎俩
借景抒情 借物抒怀 即事抒怀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7/62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8/62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6/62
答:后两句以天上仙乐相夸,是遐想。 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 到了极致。
57/62
7、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宫苑。砧声:捣制寒衣声音。
30/62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1/62
(七)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考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 炼,又可增加内容丰富性,增加表示生 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 寻味效果,增强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
32/62
(八)联想和想象
表示技巧常见问题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取了何种表现手 法(或表示方式)?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利用了怎样艺术手 法(表示技巧)? 这首诗在表示上有什么特点?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情感?
46/62
正确解答:
这类提问,着重是诗歌整体艺术表 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整体构思、诗 歌整体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普通 应该前面讲过词语中选择。
古代诗歌鉴赏(之三)
1/62
表示技巧三个层面 :
一是表示方式, 二是表现手法(包含修辞手法) 三是结构
2/62
一、表示方式
1.表示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一)记叙:记叙人物经历或事情发生、
发展、改变过程。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4/62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35/62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 月春风似剪刀。”
36/62
兰溪棹歌(戴叔伦)
3/62
(二)描写 :
用生动形象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 作详细描绘和刻画。 漫成一首(杜甫)(1999年高考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4/62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唐·刘禹锡)
问2: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
51/62
4.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 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 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回答
下列问题
问:诗后两句作者采取了什么手法 来描写黄河?
52/62
答:诗人以浪漫想象结合优美传说, 把黄河汹涌澎湃写得更详细、生动、 形象。
53/62
5、阅读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 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回答下列 问题 问:诗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 一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62
2、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 时,把本身所要抒发感情 、表示思想寄寓在 此景此物中,经过描写此景此物给予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抒情对象: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 和微草等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午夜鲤鱼来上滩。
37/62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 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回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 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38/62
2、夸大
即有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描写, 借以表示诗人异乎寻常情感。合理夸大 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 义诗歌中,夸大手法随地可见。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天山。
20/62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实象、实事、 实境。
“虚”类型: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构想未来之境。
21/62
虚与实关系
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 相辅相成形成渲染衬托
22/62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 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 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 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28/62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9/62
2、衬托
可分为正衬(映衬)和反衬两种。注意 与对比区分。
[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 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5/62
(四)动静结合 (或相衬)
26/62
(五)欲扬先抑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27/62
(六)衬托、衬托
1、衬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 所需要事物鲜明突出。主要从环境、背 景角度。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普通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 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 或哀景写乐情写法。
18/62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谢亭送别(唐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62
(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49/62
答:后两句采取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诗 人对敬亭山喜爱。“两”、 “相”二字 把人和山紧密联络在一起,“只有”两 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喜爱。
50/62
2、阅读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 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回答下列问题 问1:“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 么?说明了什么?
作用 :(略)
39/62
3、拟人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 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 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0/62
问:谈谈本诗表示技巧上妙处。(4分)
60/62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 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 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 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这两首诗异同。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示出怎样思 想内容? (3分)
58/62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口吻表示了 对魏万劝勉:莫把长安看成行乐之地而 虚度大好时光。这是普通送别诗最常见 做法。
59/62
8、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 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一个国王,曾一再派人 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54/62
答: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 “成峰”详细形象,给人以逼真实感。 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各个不一样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 么状貌呢,诗人有意撇开不写,只说 “各不一样”让读者去想像。
55/62
6、阅读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 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回答下列问题 问:诗在前两句实写基础上,后两句 又采取了怎样写法?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心。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62
3、即事抒怀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益②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 ①外弟即表弟②李益(公元748-829), 唐代著名诗人,他七岁时,暴发“安史之乱”。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以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41/62
三、匠心独运结构
(1)层层渲染、铺垫。 江上看山(宋·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 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 药,年年知为谁生?
23/62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停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4/62
(三)点面结合
42/62
(2)首尾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取今昔、 他我、物我对照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 人情感。
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43/62
(3)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结尾表示自己心志或情 怀。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62
(三)议论:
对人和事物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 用等所表示意见。
菊花(元稹)(1994年高考题)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6/62
(四)抒情:
表示作者强烈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 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
2 用典
3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想象联想)
4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结合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大、重复、设 问、反问、 对偶、通感
(1、2、3更多用于整首诗鉴赏,4、5更多用于诗句 鉴赏。)
写景角度:高低、俯仰、远近、明暗
写景内容:声、色、形、态,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感觉
17/62
10/62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1/62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62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取。如李白常把 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打成一片,
33/62
(九)比喻、象征、夸大等
1、比喻 本是一个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一样
事物修辞手法,利用在诗歌当中,也称 比兴。 作用:(1)使诗歌所描绘意象愈加形象 生动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艺术效果。 (2)表达出意象情态特征
常见错误:
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一个错 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这是不正确。但在阐述详细某句诗时, 是能够谈及修辞手法利用。
48/62
练习巩固:
1、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回答下列问题 问:诗后两句利用了什么手法,表示了作 者什么感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
《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
44/62
(4)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利用较多,因其含有 层次性特点,结构性较强。 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45/62
14/62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本身含有特征,
来表示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物带有 了人格化色彩。
15/62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6/62
二表现手法
1 对比、衬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伎俩
借景抒情 借物抒怀 即事抒怀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7/62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8/62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56/62
答:后两句以天上仙乐相夸,是遐想。 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 到了极致。
57/62
7、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宫苑。砧声:捣制寒衣声音。
30/62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1/62
(七)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考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 炼,又可增加内容丰富性,增加表示生 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 寻味效果,增强作品表现力和感染力。
32/62
(八)联想和想象
表示技巧常见问题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取了何种表现手 法(或表示方式)?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利用了怎样艺术手 法(表示技巧)? 这首诗在表示上有什么特点?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情感?
46/62
正确解答:
这类提问,着重是诗歌整体艺术表 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整体构思、诗 歌整体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普通 应该前面讲过词语中选择。
古代诗歌鉴赏(之三)
1/62
表示技巧三个层面 :
一是表示方式, 二是表现手法(包含修辞手法) 三是结构
2/62
一、表示方式
1.表示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一)记叙:记叙人物经历或事情发生、
发展、改变过程。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4/62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35/62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 月春风似剪刀。”
36/62
兰溪棹歌(戴叔伦)
3/62
(二)描写 :
用生动形象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 作详细描绘和刻画。 漫成一首(杜甫)(1999年高考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4/62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唐·刘禹锡)
问2: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
51/62
4.阅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 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 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回答
下列问题
问:诗后两句作者采取了什么手法 来描写黄河?
52/62
答:诗人以浪漫想象结合优美传说, 把黄河汹涌澎湃写得更详细、生动、 形象。
53/62
5、阅读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 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回答下列 问题 问:诗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 一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62
2、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 时,把本身所要抒发感情 、表示思想寄寓在 此景此物中,经过描写此景此物给予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抒情对象: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 和微草等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午夜鲤鱼来上滩。
37/62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 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回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 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38/62
2、夸大
即有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描写, 借以表示诗人异乎寻常情感。合理夸大 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 义诗歌中,夸大手法随地可见。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天山。
20/62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实象、实事、 实境。
“虚”类型: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 3、构想未来之境。
21/62
虚与实关系
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 相辅相成形成渲染衬托
22/62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 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 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 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28/62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29/62
2、衬托
可分为正衬(映衬)和反衬两种。注意 与对比区分。
[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 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5/62
(四)动静结合 (或相衬)
26/62
(五)欲扬先抑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27/62
(六)衬托、衬托
1、衬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 所需要事物鲜明突出。主要从环境、背 景角度。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普通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 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 或哀景写乐情写法。
18/62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谢亭送别(唐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62
(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49/62
答:后两句采取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诗 人对敬亭山喜爱。“两”、 “相”二字 把人和山紧密联络在一起,“只有”两 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喜爱。
50/62
2、阅读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 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回答下列问题 问1:“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 么?说明了什么?
作用 :(略)
39/62
3、拟人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 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 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 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0/62
问:谈谈本诗表示技巧上妙处。(4分)
60/62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 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 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 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这两首诗异同。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示出怎样思 想内容? (3分)
58/62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口吻表示了 对魏万劝勉:莫把长安看成行乐之地而 虚度大好时光。这是普通送别诗最常见 做法。
59/62
8、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 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一个国王,曾一再派人 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54/62
答: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 “成峰”详细形象,给人以逼真实感。 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各个不一样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 么状貌呢,诗人有意撇开不写,只说 “各不一样”让读者去想像。
55/62
6、阅读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 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回答下列问题 问:诗在前两句实写基础上,后两句 又采取了怎样写法?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心。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62
3、即事抒怀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益②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 ①外弟即表弟②李益(公元748-829), 唐代著名诗人,他七岁时,暴发“安史之乱”。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以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41/62
三、匠心独运结构
(1)层层渲染、铺垫。 江上看山(宋·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 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 药,年年知为谁生?
23/62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停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4/62
(三)点面结合
42/62
(2)首尾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取今昔、 他我、物我对照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 人情感。
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43/62
(3)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结尾表示自己心志或情 怀。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62
(三)议论:
对人和事物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 用等所表示意见。
菊花(元稹)(1994年高考题)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6/62
(四)抒情:
表示作者强烈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 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
2 用典
3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想象联想)
4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结合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大、重复、设 问、反问、 对偶、通感
(1、2、3更多用于整首诗鉴赏,4、5更多用于诗句 鉴赏。)
写景角度:高低、俯仰、远近、明暗
写景内容:声、色、形、态,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感觉
17/62
10/62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1/62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62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取。如李白常把 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打成一片,
33/62
(九)比喻、象征、夸大等
1、比喻 本是一个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一样
事物修辞手法,利用在诗歌当中,也称 比兴。 作用:(1)使诗歌所描绘意象愈加形象 生动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艺术效果。 (2)表达出意象情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