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结合阅读教学的个性实施,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
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经过有目的的重复与训练,使它们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善于比较的习惯。
学习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离的。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尤其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认真思考,勤于比较。
因为运用比较时,其它的思维活动一同展开,找出事物局部特征的`过程分析,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的旨意,是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
例如《难忘的一课》一文中教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一句中意外这个词原解释为意料之外的、想不到的意思。
如果只让学生记住这一意思,学生的思维就只停留在对单个词的认识上了,并不能说明学生对作者用此词的目的有了真正理解,而让学生抓住这个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深入思考,想一想:老师、学生对这个陌生人坐进教室跟他们一起朗读,本应会感到惊奇,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呢?能否改成大家都很惊奇呢?原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把他们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了,所以不会感到意外,体现了大家都有着共同的、强烈的爱国感情,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经过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学生对此词的理解就深刻了。
帮助学生掌握易词易句法来比较阅读。
对课文的精妙之处,疑难之点,采用增减词语、变换句子来比较。
例如,《瑞雪》一文中有一句子: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这是文章的精彩之句,学生又一时难以理解。
教师启发学生将去掉好字的句子与原句比较着朗读,从中悟出好字包含的太美了,太令人激动
了等意思,进而体会作者面对瑞雪发出的喜悦与赞叹。
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运用易词易句法比较,是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的。
思维的深刻性,善于比较的习惯培养不是一日之功所能达到的。
但坚持不懈地利用教材,充分地启迪学生去发现与练习,是能形成良好习惯的。
二、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有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
阅读教学的课堂,必须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交流。
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要像进行公开教学那样要求学生投入到课堂交流中去,又要为大多数学生的交流设计好教学过程。
要使学生参与交流,教师提出的要求必须清楚明白,难易适中。
让大多数学生可以操作,并跳一跳,摘果子。
要让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教师的要求必须富有情趣。
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通过外国教育家在中国的一次访问实验,赞扬了中国少年儿童遇事能先人后已的精神。
两位教师提出的要求各异,课堂交流牟氛围就完全不同。
一位教师提出: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教师焦灼的目光下,总算有一位小干部出来帮忙,出现了我要学习小梅几句套话。
另一位教师则要求学生完成她回到了祖国,对小朋友介绍起难忘的中国之行。
进行分小组交流。
这样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交流欲望。
要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必须从兴趣出发。
但不应停留在兴趣上,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练习,成为交流的主人。
要使学生乐于交流,还需要教师真诚的鼓励。
精彩极了有进步你会答得更好等等语句应经常在课堂里出现,像催化剂那样激励着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记及善于与人交流的习惯。
这项工作重在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坚持不懈,必须在教学中花大力气让学生有目的地反复练习,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