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论述题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我国⼈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产阶级专政(或是有中国特⾊的⽆产阶级专政)。
我国的⼈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其实质仍是⽆产阶级专政。
(1)两者的领导⼒量相同。
两者都是⼯⼈阶级领导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
⽆产阶级专政的根本标志就是共产党的领导。
整个⾰命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命就要失败。
(2)两者的阶级基础相同。
⼯农联盟是⽆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阶级的领导地位,必须争得农民及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盟,尤其是在农民占绝⼤多数的国家,这是马克思主义⾰命战略和策略理论的基本原则。
中国⾰命胜利的依据主要是⼯农联盟,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两者的职能相同。
两者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是对⼈民内部的民主和对敌⼈专政两个⽅⾯的互相结合。
(4)两者的历史任务相同。
两者都是以消灭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基本⽬标。
试述党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
在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党和⽑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条农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商业改造相结合。
⼀⽅⾯,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割断城市资产阶级与带有⾃发倾向的个体农民的联系,推动城市私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另⼀⽅⾯,通过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实现两⼤改造的相互促进。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产并举。
把发展农业⽣产⼒与改造农村⽣产关系结合起来,以推动农业⽣产,巩固农业合作化的成果。
③⾛“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发展道路。
在⼟地改⾰后趁热打铁,发展互助合作运动,实现集体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
④坚持⾃愿互利,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说服、教育农民逐步⾛上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
⑤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作优势,正确执⾏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中蕴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2)关于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把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限制、改造的政策。
②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利⽤、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通过和平的⽅法对资本家进⾏赎买。
国家资本主义是⼀种同国家政权结合并受国家政权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
其性质和作⽤完全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条件;其实质是通过和平赎买,⽽不是没收的⽅式;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具体实现步骤是,先把私⼈资本主义纳⼊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国家计划轨道,然后再把国家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结果是实现双重改造,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的改造结合起来。
试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之所以必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是因为:
(1)向社会主义转变是由近代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量领导民主⾰命取得胜利,不可能在中国建⽴资本主义社会。
②中国民主⾰命是在⽆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胜利的,⽆产阶级及其政党当然不能容许资产阶级独占这个胜利果实,建⽴资本主义社会。
③中国⾰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不容许中国在民主⾰命胜利后⾛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命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民主⾰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并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经济上、理论上和⼲部上作了长期的准备。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民要求⾛社会主义道路,尽快变农业国为⼯业国,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完全符合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①实现国家⼯业化,是国家独⽴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新中国成⽴后,经过三年的努⼒,国民经济恢复⼯作胜利完成,但我国仍是⼀个⽣产⼒⼗分落后的农业⼤国。
只有加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更快地发展社会⽣产⼒,增强国家的综合实⼒,提⾼我国的国际地位,充分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对资本主义⼯商业进⾏全⾯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业化和建⽴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盾已经转变为⼯⼈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盾。
私⼈资本主义企业同国家经济政策、同国营经济的⽭盾越来越明显。
因此,只有对资本主义⼯商业进⾏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盾,解放被资本主义⽣产关系束缚的⽣产⼒,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③对个体农业和⼿⼯业进⾏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的提⾼整个社会⽣产⼒的客观需要。
⼀⽅⾯,⼟地改⾰后,⼴⼤个体农民为避免重新两极分化以及发展农业⽣产的需要,确实有⾛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另⼀⽅⾯,随着⼯业化的发展,对农业产品的需求⽇益扩⼤,也必然将分散的农业和⼿⼯业及时引导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上来。
试述新中国的诞⽣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是20世纪中国的⼀次历史性巨变。
(1)1949年10⽉1⽇,新中国的诞⽣,是中国历翻天覆地的巨变。
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结束了⾃鸦⽚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奴役⼴⼤劳动⼈民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任⼈宰割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的独⽴、统⼀和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中国历史的伟⼤转折点,中国社会从此进⼊了⼀个新时代。
(2)1956年,我国农业、⼿⼯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标
志着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中国从此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重⼤的意义。
第⼀,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历最深刻、最伟⼤的社会变⾰。
在⼀个⼈⼝众多、经济⽂化⼗分落后的发展中⼤国,完成消灭私有制的壮举,不仅没有造成⽣产⼒的破坏和社会的巨⼤动荡,反⽽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并得到了⼴⼤⼈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创造了⼈类社会发展史的空前奇迹。
第⼆,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构发⽣了根本变化,以⽣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起来,⼏千年的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阶级和劳动⼈民成为国家的主⼈,社会⽣产⼒得到了极⼤解放和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全⾯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我党和⽑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类历第⼀次成功实现了马列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并创造了⼀系列由低级到⾼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同时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的改造结合起来,从⽽⽤新的经济和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以⽑泽东为核⼼的中共第⼀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具体为: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盾和党的主要任务。
中共⼋⼤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盾的分析是:⼈民对于经济⽂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盾。
党和全国⼈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量来解决这个⽭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业国。
(2)提出⾛⼀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业化道路的思想。
⽑泽东认为,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实现国家的⼯业化。
中国⼯业化建设的速度的快慢和规模的⼤⼩必须和国⼒相适应。
⾛适合中国国情的⼯业化道路,还必须正确处理重⼯业和轻⼯业、农业的关系;正确处理沿海⼯业和内地⼯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3)对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进⾏了初步的思考。
三⼤改造完成之后,党和国家领导⼈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进⾏了思考,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政策思想,例如⽑泽东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搞资本主义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思想。
这些思想为后来改⾰开放提供了⼀定的基础。
(4)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盾的学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处理社会政治⽣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各种⽭盾,使国家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以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泽东进⾏了深⼊探索。
这⽅⾯的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泽东《论⼗⼤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尤其是《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问题》,⽑泽东运⽤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民内部⽭盾作为国家政治⽣活的主题,并为此提出了⼀系列⽅针政策,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试述⽑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957年2⽉,⽑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盾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1)全⾯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及其特点。
⽑泽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仍然是⽣产关系和⽣产⼒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盾。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是在⼈民根本利益⼀致的基础上产⽣的,它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可以经过社会制度本⾝不断地得到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地解决这些⽭盾⽽向前发展的。
(2)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盾问题。
⽑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有两类社会⽭盾存在,即敌我⽭盾和⼈民内部⽭盾。
其中⼤量的、普遍的是⼈民内部⽭盾。
两类⽭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法也应该不同。
⼀般说来,敌我之间的⽭盾是对抗性的,必须⽤专政的、强制的⽅法解决;⼈民内部⽭盾是⾮对抗性的,应该⽤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法解决。
(3)提出了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各项具体⽅针。
即:在政治上实⾏“团结??批评??团结”的⽅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针;在科学⽂化上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针;在经济上实⾏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利益”的⽅针。
(4)强调要把正确处理⼈民内部⽭盾作为国家政治⽣活的主题。
他指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社会⽭盾,特别是正确处理⼤量表现出来的⼈民内部⽭盾,其⽬的在于团结全国各族⼈民进⾏⼀场新的战争??向⾃然界开战。
发展我们的经济和⽂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泽东《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问题》的报告,丰富和发展了中共⼋⼤的思想,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重⼤成果。
它以完整的理论形态、独创性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泽东是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盾的。
1957年2⽉,⽑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问题》⼀⽂中,运⽤对⽴统⼀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盾,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盾的学说。
主要内容是:
(1)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盾仍然是⽣产⼒和⽣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盾。
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相⽭盾的情况,这⼀⽭盾同以往社会⽭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的⾃我调整和完善加以解决。
正是这些⽭盾推动社会前进。
(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盾。
敌我之间的⽭盾是对抗性⽭盾,⼈民内部⽭盾属于⾮对抗性⽭盾,解决敌我⽭盾需要⽤专政的办法,解决⼈民内部⽭盾必须⽤民主的办法。
(3)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必须把正确处理⼈民内部⽭盾作为国家政治⽣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盾,避免⼈民内部⽭盾的激化。
(4)提出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系列⽅针。
⼈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团结??批评??团结”的⽅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针;在科学⽂化⼯作中,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针;在经济⼯作中,实⾏统筹安排、全⾯兼顾的⽅针;在教育⼯作中,实⾏德、智、体全⾯发展的⽅针,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的⼈民内部⽭盾指明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