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大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大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4、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走进科学实验室
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
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附:常用仪器
一、试管
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原因: 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主要用途: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使用方法: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
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
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 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 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
原因: 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
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
六、量筒
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
使用方法: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原因:①保证读数准确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
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七、胶头滴管
主要用途: ①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 ①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②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③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④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
原因: ①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②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头④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八、蒸发皿
主要用途: ①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②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加热②均匀加热,切勿骤冷③加热结束,用坩埚钳夹持移开④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原因: 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②防止炸裂③以免烫伤自己④防止烫坏试验台
九、其他仪器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科学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中。
3、怎样观察
①用心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具备有准备的头脑)
②有些时候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③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使用仪器观察
④对观察的结果要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数据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认真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科学结论。
4、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在溶解食盐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
科学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
国际单位是米。
3、单位换算: 1千米= 1000米
1米= 10分米= 100厘米= 10毫米= 103微米= 109纳米
4、感受长度的大小:感受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5、特殊长度单位:纳米、光年
6、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①选正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②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可以用其他的整数刻度线量起)③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斜视④读正确:读数时要估计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和估计值,估计值是零,不可省略⑤写正确:写上正确的单位。
7、其他的测量仪器有声纳、雷达、激光测距仪
8、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滚动法、替代法、配合法、公式法(如测纸张的厚度,金属丝的直径,一段路程的测量等)。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3
(1)固体体积:米3、分米3、厘米3等1m3= 103dm3= 106cm3
(2)液体体积:升、毫升。
1升=1分米3=1000毫升 1米3=1000升 1毫升=1厘米3
2、体积的测量:
(1)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下大上小
(2)量筒的使用方法:①选择量程适当的量筒
②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偏小。
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准确。
3、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
如测小石块的体积。
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
步骤:
<1> 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
<2> 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
<3> 计算:小石块的体积V2-V1
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用刻度尺量,然后用公式法计算。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工具: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常用单位:摄氏度,用“℃”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零上温度如25℃,读做二十五摄氏度。
零下温度如-8℃,读做零下八摄氏度。
(5)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
5、体温计:(1)测量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0.1℃; (2) 玻璃泡大,玻璃管较细,准确度高;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6、其他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猜测或假设——设计研究(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2、对比实验: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
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
第二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壳、足、触角、眼、口。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味觉、视觉,但无听觉;
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即有无新陈代谢。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
①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木栓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② 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③ 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④ 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⑤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⑥ 细胞学说: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细胞的结构: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细胞质(细胞内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壁(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液泡(内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
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5、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
(1)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置于体前略偏左。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用较大的光圈。
左眼观察目镜,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
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至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三视野,对光完成。
对光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在同一直线上。
(3)放片。
(4)调焦:先粗后细,先低后高,在低倍镜下观察:
①眼睛注视物镜,向外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装片,但不接触装片。
②眼睛注视目镜,向内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直到看到模糊的物象。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像
(5)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7.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立”的。
(左右上下都倒置)。
成放大,倒立,实像。
目镜中物象的移动方向跟载波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要想把视野中看到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在哪边则往哪边移。
8.低倍镜转高倍镜:
在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的像后:
① 移动装片,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②转动物镜转换器,低倍镜转为高倍镜
③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到清晰的物象
9.低倍镜下:视野亮,细胞数目多,细胞小
高倍镜下:视野暗,细胞数目少,细胞大
10.视野中有脏点,如何判断?
①移动装片,脏点移动,则在装片上;
②转动目镜,脏点转动,则在目镜上;
③转动物镜,脏点消失,则在物镜上;
11.放大镜:主要构造凸透镜,观察到的是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12.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步骤:
①.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清水(防止细胞脱水)
③.撕:﹟字撕取法,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片内表皮(约0.5cm×05cm)
④.展: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用镊子展平(防止细胞重叠)
⑤.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与载玻片呈45度角慢慢放平,以防止气泡产生
⑥.染:在盖玻片的一侧,加1~2滴红墨水或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观察时,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圈圈:原因是有气泡残留
细胞重叠严重:原因是标本太厚或未展平
细胞结构模糊不明显:原因是未进行染色
1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①.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1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③.刮:漱净口,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
④.涂: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⑤.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气泡产生
⑥.染:在盖玻片的一侧,加1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14.如何辨别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
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于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2、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⑴细胞分裂的结果是①使多细胞动植物细胞数目增多②使单细胞动植物的个体数目增多⑵分裂时最明显的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⑶一个细胞分裂N次,则细胞数目变为2N个。
3、细胞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
4、细胞分化:有子细胞会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5、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是同时进行的。
6、组织: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7、植物组织
8、动物组织
9、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有血管)和皮下组织三层。
10、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11、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根,茎,叶。
12、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
13、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
14、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其它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
15、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
16、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
17、牙齿的功能:将食物磨碎;
舌的功能:品尝不同的味道,搅拌食物;
小肠的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大肠的功能: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胃的功能:把食物变成糊状并与胃腺分泌的消化液混合
肝脏: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还能解毒.
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18、红薯,萝卜,山药---块根; 藕, 马铃薯---块茎;
常见的动物
1. 分类:是一种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清晰
2. 不同的分类依据,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3. 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分类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7个等级.分类的最大单位是界,最小单位是种.(注:种指物种,不是品种)
4. 分类等级越高,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低,共同特征越多
5. 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种类越多;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种类越少
6.每一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分类地位及其从属关系
7.林耐坚持使用和推广了双名制,即对一物种的命名都包括物种的属名和种名
8. 生物学上常使用生物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
9.根据有无脊椎骨,可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0.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依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⑴、鱼类:终生水生,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卵生,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鲨鱼、草鱼等
⑵、两栖动物: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和湿润的皮肤呼吸;皮肤裸露,卵生, 体温不恒定
代表动物:青蛙,蝾螈,大鲵(娃娃鱼),蟾蜍
⑶、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 体温不恒定。
爬行动物是最早的陆生动物。
代表动物:龟、蛇、鳖、扬子鳄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毒牙和毒腺。
⑷、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体现有: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骨骼愈合且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体温恒定。
代表动物:鸽子、企鹅、鸵鸟、鸡鸭鹅等
⑸、哺乳动物:全身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最高等动物。
独特的生殖特点胎生和哺乳,使得后代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代表动物:白鳍豚,鲸,蝙蝠,大熊猫
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11、无脊椎动物:
①、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最低等):草履虫、变形虫
②、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
③、腔肠动物:水母、水螅、海蛰、海葵、珊瑚
④、线形动物:蛔虫、蛲虫
⑤、环节动物:蚯蚓
⑥、软体动物:蜗牛、乌贼、蛤(gé)、田螺
⑦、棘皮动物:海星、海胆、海参
⑧、节肢动物:所有昆虫、蜘蛛、虾、蟹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动物。
昆虫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 一对触角。
代表动物:蜜蜂、蝴蝶、蝗虫、蚊子、苍蝇、家蚕等
常见的植物
根据有无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一、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1、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有根、叶、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有根、叶、茎、种子,不形成果实和花.
代表植物:松、柏、杉、铁树、银杏(白果是银杏的种子)
例:黄瓜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二、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
1、蕨类植物:有根、茎、叶; 孢子繁殖
代表植物:蕨、胎生狗脊、卷柏、桫椤、满江红
生活环境: 树林,田野,河流或湖泊边的阴湿环境中
2、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孢子繁殖
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
生活环境: 树干,墙头或其他潮湿的环境中.
3、藻类植物:无器官分化, 是最低等的植物。
孢子繁殖或分裂生殖.
代表植物:衣藻(单细胞藻类)、水绵、海带、紫菜
生活环境: 池塘和海洋
物种的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包括: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2.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肉眼难以看见,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衣藻、草履虫、细菌、酵母菌, 变形虫
⑴衣藻:单细胞植物,能游动,在发绿池水中常可以找到它。
①呈球形或卵形;
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伸缩泡,鞭毛,眼点。
③靠鞭毛运动。
⑵草履虫:单细胞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生活在淡水中,能游动。
①细胞核:有一对细胞核,即大核和小核。
②纤毛: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表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用纤毛进行运动。
③口沟:用口沟进行摄食。
④食物泡:用食物泡消化食物。
⑤胞肛:用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⑥伸缩泡:伸缩泡排出废物。
3.不同的地区生物物种多样性是不同的。
地球上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都位于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珊瑚礁,大型热带湖泊。
4.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因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义。
5.珍惜动物与植物的代表
动物:熊猫——国宝;朱鹮——东方瑰宝;扬子鳄——活化石
植物:珙桐——我国特有;银杉——植物中的大熊猫;银杉、银杏、水杉称为活化石
6.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叫做自然保护区。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0.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1. 纬线和纬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与赤道平行。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3)北纬、南纬各有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