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湘教版选修二 海洋地理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选修二海洋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3.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2.1 教学重点
1.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2.2 教学难点
1.理解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
2.掌握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内容。
三、教学内容
3.1 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区域,包括五大洋和海湾、海峡、海角、海岬、海台等地理单元。
根据其面积大小,可将海洋划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五大洋。
3.2 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海底地形:海洋底部形态复杂多样,有海岭、海沟、海台、海山、海谷和海底平原等特殊地形。
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地质作用和海洋生物作用等因素。
洋流:洋流是指海洋表层和深层水体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
洋流的形成原因包括地球自转、风力、重力、潮汐等因素。
洋流可以分为西风漂流、赤道逆流、极地水团、海岸洋流和涡旋等类型,其分布特征与地形和环流有关。
3.3 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内容
海洋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动维护、恢复和改善海洋环境的工作。
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其内容包括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展海洋资源保护和回复、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参与感。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采用到海洋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
5.1 自主学习(15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本课教材P1-10页,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 课堂讲解(30分钟)
教师针对海底地形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征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3 知识检测(2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
5.4 实践教学(1小时)
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到海洋博物馆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
六、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包括教师评估和同伴评估两部分。
教师针对学生的成绩、表现、参与等方面进行评估,同伴评估则主要针对师生互动、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