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色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办学特色
摘要:未来将进入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界,巨大的经济效应和发展潜力将带动教育事业走进一个全新的认知平台。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化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化的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时时把握社会发展动态和方向,拓展艺术教育新领域。
关键词:理工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特色;创造力
我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对高等院校中的理、工、文分家,造就了一批单一结构学科的学院形成,导致了学科研究过于单一化,不能有利补充和互相促进发展,使得学生在综合素质上落后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学科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失去了活力。
因此,我国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得到社会的重视,它以其崭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严谨的教学方式和周到的服务,影响着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并在经济建设中显示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这种在理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模式,与艺术类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有着不同的特点,面临不同的考验和挑战。
一、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一);办学培养模式分析
理工科院校都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办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没有艺术教学思想体系,大部分都是将艺术类或文科院校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进行套用,与理工科管理体系不适应,致使理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不能够合理利用工科院校的资源和优势,因艺术教育办学经验不足,影响力较弱,不能与文科或者艺术类院校相提并论,从而使得理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竞争优势不能突显,因此套用文科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不适合工科院校特点的,不能充分体现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不利于工科院校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资源不能更好的整合。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分析
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学校
办学经验不足,起步晚,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开设专业较全面,包括有艺术设计专业(含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动画设计、工业设计和广告策划等专业同步进行,使得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阶梯培养不能有效形成,缺乏一些专业素质较高的设计教师和专业设备,师资严重不足,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别,新进教师大部分都是从艺术类院校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学工作能力尚显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方面的技巧。
加之受艺术类院校和文科院校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很好的进行适合工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
(三);课程设置级教学设施分析
我国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还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很多专业都是新增设的,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作为理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于艺术类院校和文科院校,其课程设置都是直接套用艺术类院校的思想体系,没有创新和发展,更谈不上与理工科院校相结合,再加上不同院校的老师带来了不同院校的教学理念,不能形成统一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体系,大部分还停留在文科院校的注重文化素质修养,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
不能更好地调动和吸收理工科院校的资源优势,使得课程设置老化,课程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上,一二年级基本上都是美术基础课程,三年级开始开设专业课程,四年级进行毕业创作和毕业实习,课程时间安按照工科院校的分节上法,课程时间较短,教学设施不配套,实验室建设不能跟进,管理上过于工科式规范严谨,限制了艺术学科的自由特性,这样一来学生学习专业的课程时间非常紧张,基本不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和设计应用,产生厌恶学习和应付作业得情况,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实践操作能力缺乏,艺术创造力不能充分发挥。
二、针对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虽然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遇到了一些困惑,但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针对以上主要问题的分析,笔者结合理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提出了一些想法和策略加以探讨。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理工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单一是目前各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尤其是美术理论
和设计技法的课程教学,一直以来我们还停留在德国包豪斯时期的教学理念上,却没有领悟到包豪斯教学的精髓,旨在探索一种把艺术学院的理论课程与工艺学校的实践课程结合起来的新途径,以便进行艺术设计教育一体化尝试,它的最终目标是聚合性艺术设计作品。
在综合教育的基础上,向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
这种理念一致影响着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
随着现代化科技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替,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
开拓学生视野,增加和创设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课程,运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形式,不断深化和拓展课程的领域,发掘新的课题进行探讨研究。
如在家具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和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等方面进行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发展。
教学模式趋向自由化、游戏化、实验性和科学化。
调查显示,许多教师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如:
A、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学生可以上讲台进行设计案例的分析演讲;
B、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作品源于生活;
C、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多元思维习惯;
D、进行“对话式”欣赏教学,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E、着重关注学生健康的审美个性。
(二);建设创造型和应用型的设计专业教师队伍
在现代理工科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尤为重要,一方面高校教师需要在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重在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便于与当代青年学子达到思想观念、沟通交流、以及各种认知方面的共识。
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学识与实践水平亟待提高,具体提高方法有:
一是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挑选重点培养,以高学识、高水平、高能力和高学历的优秀人员起带头作用,与师资较弱的教师以及青年教师成立阶梯队伍,互相带动,相互扶持,共同进步;二是在教师队伍中,选派适应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的教师出国培训,并且多吸收有国外留学的人员担任教师工作,能够开设多种新式教学方法,丰富教师文化层面,提升校园文化氛围;三是提倡校企合作,选择适当的时间,选派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学习,让教师不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学与市场能够与时俱
进;还可以聘请企业中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来学校讲座、任课或者开设多种企业文化活动。
例如:企业中的工程师、知名设计师等,将自己丰富的时间经验与成果与学生分享,既能提高企业知名度,也为学生打开社会的窗户,极大的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四是与国外一些有同专业的院校联合招生,并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讲学,共同搭建良好的师资交流平台。
我们应该打破固步自封的观念,抓住特色与热门专业的优势,与相关学科专业相互融合,找到市场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门类就指日可待。
(三);借助工科院校的教学资源,创办特色艺术设计课程
理工科学校的办学特点在于,教学目的明确,各学科体系建设完善、办学思路严谨等多种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教学模式封闭、陈旧,校园文化氛围单调。
艺术设计专业在办学模式上可以借助工科院校的优势,既要彰显工科的特色,又要突出艺术类的个性与创造性。
艺术设计教育在工科院校办学的具体特色体现如下:
首先,在理工科院校中的艺术类专业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由于先天具有较强的感性思维,语言天赋与文学修养较好,但是逻辑性思维很弱,在语言组织方面,需要借助工科院校的逻辑性与严谨性,合理将自己零碎的思维理论清晰的表达出来,这种锻炼需要借助课堂知识演说、积极发言和辩论赛等活动得以加强。
还有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怎样能够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学生要合理的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要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跟随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加多种实践考察与动手操作,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适当加入学生外出实习的课程,与社会项目、企业的产品研发等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堂中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设计课题、项目、产品研发等相融合,相互转化,提高其动手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真正的达到校企结合的目的。
其次,理工科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艺术设计的命脉,没有创造就没有创新,更不会求的发展。
学生在高考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一部分学生相当有绘画的天赋意即“灵性”,另一部分学生,则通过大量的绘画练习提升自己的审视美感,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本
身已经具备的创造力的先决条件。
但是我国目前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仍以基础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为基准,大量占用学生两年的入学时间,以上课程没有灵活的为设计类课程奠定基础,而是按照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教学教育理念,根据模型模具一味的模仿训练,导致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作能力差的事实。
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马蒂亚斯在比较中德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时说,中国学生往往是先学了技术,再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而德国学生往往先有创意目标,再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学技术,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似乎是技术,但对德国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古人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不如教给学生一种灵活的思维方法,鼓励其根据自己的点子采取各种实践技巧达到想要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方法灵活方式多样,尽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感,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发思维,迸发灵感,绘出图纸,甚至动手操作设计作品。
在专业设计课和社会需求、生产实践的关系上,应根据实用、价廉、美观的设计原则,综合运用新材料、新加工工艺和形式美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要加强专门工作室和实验室建设,建立设计工作室和艺术展览馆等必备设施,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进行设计学习活动,建立团队协作关系,提高科研水平,并有条件和企业合作开展商业设计活动和设计产品开发,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设计工作室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对现代化教育改革模式具积极的推动作用,工作室制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深入沟通,有利于对学生的深入培养。
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在理工科院校发展艺术设计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事业。
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它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使命。
让我们时代的指引下,为工科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尹定邦,设计艺术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朱铭、奚传绩: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吏[M],上海:新世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