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己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 + 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
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剩余固体的质量包
——----- ---------- A
4加热时间/mhi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
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和MgO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Ch、MgO和Mg(OH)2
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详解】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
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
Mg(OH)2iMgO + H2O
58 18
m0.9g
58 m
m=2.9g
1r砺,解得:
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
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高温
CaCO3 = CaO + CO. T
100 44
10g n
100 10g
——==,解得:n=4,4g
44 n
x=12.0g-4.4g=7.6g
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0 °
10gX100X100%
>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
><1()0% 52 6%
7.6g 〜.
成分为CaCO3、MgO、CaO,故B说法错误;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Ch、MgO和Mg (OH ) 2,故C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Ch的质量为(12.0-x) g,故D说法正确。

故选:Bo
2.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z2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Fez。

?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e3O4-Fe。

-Fe。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

6.6g
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6.6gx竺xl00%=2.4g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44
为12g-2.4g=9.6g;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设FeO的质量为x
A
Fe n O,十CO = 2FeO 十CO,
160 144
12g x
160 _ 12g 144--r
x=10.8g
设12gFe2O3完全反应生成Fe的质量为y A
FeQ% + 3co = 2Fe + 3cO、
160 112
12g y
160_12g
U2~^y~
y=8.4g
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FeO的质量为(9.6g-8.4g) + (^|xl00%卜5.4g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
Fe +2HCl=FeCl2+H2 T
56 2
9.6g-5.4g z
56 _ 4.2g
2 z
z=0.15g
【详解】
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 9.6g>8.4g,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正确;
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故B错误;
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6.6g-2.4g=4.2g,故C正确:
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故D正确。

故选:Bo
3.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6%
B.20%
C.25%
D.40%
【答案】C
【解析】【详解】
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
1 2.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24
24gx — x 100% = 4.8g ,硫酸根的质量=42g48g-19.2g,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
质量=19.2g + — xl00% = 19.6g ,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19.6g + 19.6%=100g ; 98
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82.2g-(100g-19.6g尸1.8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
= 1.8gx^xl00% = 1.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
1 6g
中氧元素质量=1.6g。

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7~^X100%=25%。

故选
1.6g + 4.8g
Co
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Fe:O3 (Fe) 一一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CO (CO:) ——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CaO (CaCO3) 一一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NaCl (Na2CO3) ——加入过量CaCk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除杂的要求①所用试剂只能将杂质除掉,不能把想保留的成分反应掉,②除杂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和水,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能除杂: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但是氯化钙过量,引入氯化钙杂质。

选B
5.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在【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I【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H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

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I和
II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



A B C D
I CaCCh、稀HC1 岫殃、稀压SO”Zn> 稀H二SOi Cu、稀压SO1
II KNO3NaCl BaCl:Ba(OH):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H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I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II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
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I【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
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I【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钢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
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II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
6 . 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己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一”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B
A. 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 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 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

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物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

【详解】
A、根据题意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A是氧气,是单质。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碳酸钙。

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更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B不正确:
C、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D正确。

故选B。

7.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一”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 一定是二氧化碳
B.B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
C.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更分解反应
D. D转化为A的反应可以为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A是紫红色金属,那么A是铜;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那么C是盐酸;B常温下是气体,盐酸能与某物质反应得到B,根据盐酸的性质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不能转化为铜,故B是氢气;要得到金属铜,除了通过还原反应外,还可通过置换反应得到。

盐酸能转化为D, D能转化为铜,故D可能氯化铜: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盐酸还能转化为E和F, E和F能发生反应,根据盐酸的性质,那么酸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A、E 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水,错误;B、B一定是氢气,错误;C、盐酸与碳酸盐反应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属复分解反应,错误;D、氯化铜与铁反应转化为铜属置换反应,正确。

故选D。

点睛:做推断题时首先要找题眼,如物质的颜色,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或特殊的反应条件等,再根据转化关系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8.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10g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 12g
B. 14.25g
C. 17.25g
D. 27g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详解】
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10g加入到2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209g,则生成氢
气的质量为200g+l 0g-209g=lg
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Al 〜2 -
27 3
x V
27 = 3
X V
x=9y
Mg ~ H2
24 2
10g-x lg-y
24 = 2
10g-x lg-y
12v-x=2
2
由x=9y 和12y-x=2 得,y=-g , x=6g
27 24
生成氢氧化铝的质量为6g + —。

173g ,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10g-6g) +=-9.7g , 78 58 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3g+9.7g=27g
故选D°
9.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匕时刻,KMnCU 开始分解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
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
点时,可以加BaCb 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误将少量KMnOj 当成MnO?加入KC1O3中进行加热,高锌酸钾在加热的条件卜.分解成 锦酸钾、二氧化镒和
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 为 高锌酸钾,在h 时刻,高锌酸钾开始分解,电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 为氯酸钾,c 为 氧气,符合题意;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
Fe+2AgNO 3=Fe (NO 3)2+2Ag ,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 硝酸根的质量
A. 质量也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IO 3中进
酸质分/% 硝根量数
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h'ZFe+Cu(NO3)2=Fe (NO3)2+Cu ,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
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X、Y质量不断减小,则X、Y为反应物,Z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为生成物,L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减小量为9, Y减小量为3,则Z的增加量为12,
X : Y : Z=3 : 1 : 4,但是由于不知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
符合题意。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c点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溶液中一直含有硫酸根离子,无论稀硫酸是否完全反应,加入氯化钢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氯化钢来检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将乙酸(CHsCOOH)和葡萄糖(C此二。

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1 - 9a
B. 1 - 8a
C. 12a
D. 8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l2。

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 : 1, 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l2。

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 : 1,则将乙酸(CWCOOH)和葡萄糖(C6Hl2。

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x2):
(16x1)=1 : 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
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l-a-8a = 1-9a。

故选A。

11.在高温下,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3.2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0.8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A. 0.8g
B. 1.12g
C. 1.6g
D. 2.4g
【答案】C
【解析】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竺xl00%=20%,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0
应y.xl00%=30%,设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充分反应后氧化铁减少的质量为x・30%
160
CuO+CO叁CU+CO2 减少的质量
80 64 80-64=16
0.8g-x>30%
3.2g-x
80 _ 16
3.2g - x 0.8g -,VBO%
x=1.6go 故选 C o
12.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 转化为B 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 中Ca 。

质量测定值偏小
C.粉末B 中CaC03的质量为5克
D.粉末B 中CaO 的质量为16.6克
【答案】B 【解析】
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 转化为
B 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由于吸收水和二氧化 碳气体,固体的质量增
加,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正确;
B 、如无浓硫酸,气体
C 中的水分会被烧碱固体一同吸收,固体增重偏大,计算得到碳酸 钙的质量偏大,相应吸
收水的质量偏小(A 到B 增加29g-25g=4g 为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总 和),计算所得氢氧化钙的质量会(比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的质量)更小,则粉末B 中CaO 质量测定值偏大,故错误;
C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 3+2HCI= CaCl2+H2O+CC )2 个 100 44 x
2.2g
100 _ 44 x 2.2g
x=5g,故正确;
D 、A 到B 增力口 29g-25g=4g,吸水水分质量为4g22g=1.8g
设B 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CaO+H 2 0= Ca ( OH ) 2 ,
18 74 1.8g y
18 _ 74 L8g y
y=7.4g
粉末B 中含有CaO 的质量为:29g -5g-7.4g=16.6g,故正确。

13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通过足量固体增重 烧碱周体I 2.2克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烧碱一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
B、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合金;铜绿是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都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D、碘、锌、硒是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

选C
14.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原理,包含了氯碱工业,电解法制取金属钠,侯氏制碱,生产盐酸,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是Ca(C10)2),部分生成物己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2C03的热稳定性比\aHC03差
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
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HCOs
D.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
【答案】D
【解析】A、由碳酸氢钠受热转化为碳酸钠可知,NaHCOs的热稳定性比Na2CO3差,错误; 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氯气、氢气、氢氧化钠、盐酸等,错误;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2c03和NH4cl等,错误;D、由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含量太低了,不适用于大量生产,故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正确。

故选
Do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选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FeSCU溶液和CuSCU均能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
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Ch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HC1能与过量的Ca (OH) 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KC1易溶于水,MnO?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C HCI BaCh NaCI
D Mg MgO MgCl2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B、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但硝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钠,故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C、HCI与氢氧化钢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氯化钢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D、Mg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故选B。

17.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各加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向左端烧杯加入5.6克铁,要使天平再次平衡,应向右边烧杯加入
A. 5. 4克氧化钙
B. 5. 6克铜
C. 6克镁
D. 10克碳酸钙
【答案】A
【解析】天平的两边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才能仍然平衡。

5.6克铁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体逸出,增加的量为5.4g,天平平衡;5.6g铜和酸不反应,增加的量为
5.6g; 6g镁和酸反应生成气体0.5g;增加5.5g; 10g碳酸钙和足量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4.4g,增加5.6g;选A 点睛:天平的平衡问题的关键是余下的物质一样多,天平平衡。

18.卜.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分操作今现象今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现象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
性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
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铜
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B
C. C
D. D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铝丝表面有铜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故该实验的“目的与操作与现象好结论''的描述都正确.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钱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馁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溶液温度降低,其它盐类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无法判断,故选项错误.
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9.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g该样品与100g 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V1.8
B.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
C.若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D.若样品中既含有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m>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假设5.6g 全部为氢氧化钠,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盐酸溶质的质量为y,
NaOH +HC1 = NaCl +H 、O
A 、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生成水的质量为2.52g,错误:
B 、因为全部为氢氧化钠生成水的质量为2.56g,所以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 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
当然其中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正确;
C 、根据B 的分析可以知道,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但 不可能只含有氢氧化钾,
因为单独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大于1.8g,而单独的氢氧 化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等于1.8g,所以如果样品中的杂质只含有氢氧化钾的话,生成的水 的质量必然大于1.8g,错误;
D 、由题意可知,若样品中既含有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m 可以小于或等于1.8,错 误。

故选瓦
20.下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 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渤质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C. 12c 时30g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 溶液。

D.将tJC 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zC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关系是b>a>c
【答案】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a 物质的溶解 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c 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 液,不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C. 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
40 36.5
5.6g y
40 _ 36.5 _ 18 5.6g y x
解得:x=2.52g y=5.11g 假设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钾,
KOH +HC1 = KC1 56 5.6g 56
18
5.6g z
解得:z=1.8g o
18
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z,
+H 2O 18
z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能形成75g饱和溶液。

D.将tJC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七℃时,ab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在升温时,溶解度变小,析出固体,成为时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 (溶解度+100g) X100% ,时a的溶解度小于b, t/C时c的溶解度比tJC时a的溶解度小,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通过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②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o
③装置C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其化学方程式为O
④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I.给装置A中通入O.lmol二氧化碳,装置C中可生成0.2mol铜
II.装置C中固体减少的质量与装置D中增加的质量相等
川.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C处酒精灯
IV.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I同温△
【答案】C+CO.=2CO 吸收剩余的CO? CO+CuO = Cu+CO, ill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装置A中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C + CO.5-2CO;
②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故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CO2;
③装置C中黑色固体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红色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