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读后感
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读后感1
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前

朱永新教授作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向教育界提出:老师和学
生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在想,既然“幸福”二字在前,一定是在教育和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

陶新
华作为朱教授的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承其志而传其言。

从心理学
角度注意到师生都需要积极的引导和关怀,提出利用大脑的工作原理
去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读过之后让人受益
匪浅。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大
脑的发育基础,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大脑会发育得更好。

虽然
课堂上不能大幅度活动,但是有节奏的拍掌可以迅速调整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注入活力和热情。

因此,无论是四年级还是二年级,看到
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时,我都会利用打节拍来唤醒他们体内的学习因子。

这种锻炼不仅能让大脑发育良好,还具有宣泄消极情绪,提高精力和
体力的作用,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以提升。

当然,想要学生学习进步,只靠锻炼体育是不够的,尤其是对那
些课下积极、课堂调皮捣蛋的学生。

一旦短暂的高涨的情绪回归平静,他们又会陷入学不会的迷茫状态,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心理方面
的疏导工作了。

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
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二者此消彼长。

作为老师,如果任
由其消极力量蔓延不去遏止,学生就会肆无忌惮的挑战老师,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就越来越紧张。

因而,积极心理学引导我们老师在日常教
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身上的优势特征。

比如:四
四班武天佑每次上课都爱乱说话,突然有一次上课很长时间他都没有
见动静,我发现后就立刻表扬了他,这之后他就知道了这样做会受到
老师的表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做了,四四
班的课堂由此顺畅了许多。

有时候活泼好动的学生只不过是想要得到
老师对他的关注,但又不知道怎么做而已。

比如四七班这个新班,很
多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好奇,第一次住校,老师进宿舍他们都觉得新鲜,我们发现那些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同学在宿舍很活跃,于是就找机会
和他们聊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聊一聊就开窍了,但是效果还是
比较好的。

张永健在我们聊天之后上课变得特别积极,不会做的题就
找我问,我上课提问他立马举手,刚开始我只是请他回答一些他力所
能及的问题,渐渐地我发现比较难的问题他也敢举手了,最近一次测
试满分80竟然考出了71分的好成绩!要知道他刚来的时候才考了42分呢。

就这样,我从陶老师书上学到的一点点影响着我去关注学生不
同的优势特征,进而加以鼓励和表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体验更
多的成就感,惊喜地收获他们意想不到的改变。

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积极的人格品质,我
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
和积极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和老师配合越来越默契,师生在学习
的道路上才能共同感受到幸福!
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读后感2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
书《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
服务教育。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学原理,同时又结合学科,针对学科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将
学科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

因此,学习此书,一举两得,
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自己班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科教学能力。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
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
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时你认为不经意
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
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
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
习也不例外。

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
智力因素的参与。

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
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

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
的动力系统。

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
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
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
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

这就需要教师掌握
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

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
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

这时,就需要了
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
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
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
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

自古说的好
“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期对《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我收获良多。

不仅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对很多学习事
件有了崭新的认识和感悟。

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读后感3
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

从而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他选择的都是校园中最常见的事情,
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的原理。

书中重点研究了23种教育心理现象,却全然没有一般心理学书籍那些枯燥难解的专业术语,没有刻板无趣的说教,读后感觉像是朋友
之间的一次倾心交流。

首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活生动的学校典型案例,使我感觉到就像在倾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然后作者从心理
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学实验,对学校案例进行了深入而浅出的剖析。

每每读到作者那些总结性话语
的时候,都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书中除对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
者还给我们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对策非常实用易行,简
直就是一线教师的管理宝典。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凭直觉判断,我们都认为
我们自己是对的。

但是我们的想法往往会藏着许多盲点。

比如学生犯
错违反了学校纪律,我们的做法就是批评,我们也认为这样做肯定是
正确的。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行为主义的“联结”和“强化”的观念。

有些学生违反纪律是故意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如果教师
给予不痛不痒的惩罚刚好满足了学生的意图,那么倒强化了学生违反
纪律的行为。

还比如,对一个犯错的孩子,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就是
学生自己认错,学生不认错好像事情还没有完,学生态度变好了,自
觉认错了,教育也就完成了。

其实这里就藏着一个盲点,学生长此下
去就会认为犯了错只有认错就可以,有些学生明明没有认识到错,为
了逃避教师的批评,就会做表面上的认错。

那么教师的行为就是诱发
了学生撒谎。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看似普通的例子,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心理
学知识。

像书中提到的“破窗户理论”、“旁观者效应”、“虚假的
一致”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了解了这些心理学理论,对我
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办事,有章可循。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
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
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

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
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

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

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这本书提到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包括学生的,也包括教师自己的,通过读这本书,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多的收获,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读后感4
作为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非常“不懂事”的学生,他们有的会经常违反学校纪律,把老师的叮嘱当成耳旁风;有的会在同学交往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显露出自私、不为别人着想的特点;还有的竟敢与老师顶撞,毫无尊师重道之言。

这些学生令老师非常头疼,费了很大的劲儿,收效却甚微。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中讲到,“不懂事往往是没有能够将社会规范和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在交往和沟通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人的成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通过社会实践,得到了许多不同体验的过程。

那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遵守社会规则,有的就很困难呢?“不懂事的孩子大多是被宠坏了,或者与现实社会过度隔离造成的。

”联想一下曾遇到的“不懂事”的学生,的确大多属于这两种情况。

记得有一个叫小江的学生,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每次都是一些鸡
毛蒜皮的小事,他从来都不让步,从不认为自己是错的。

个人的自理
能力很差,不会擦桌子,不会系鞋带,衣服总是穿得歪歪扭扭的。


来得知,他上小学之前跟奶奶一起过,奶奶非常宠他,事事以他为中心,所以才养成他不知道考虑别人感受的不良习惯。

对于这类学生,
他其实本质上并不坏,只是缺少自我控制的训练,在家庭教育中,从
没有明确生活中的原则,所以要在生活小事中训练他的规则意识和合
作能力。

教师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必要时严格执行,强化认识,
让社会规范入脑入心。

还有一类学生与之相反,不是被宠溺过度,而是被隔离过度。


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过于严格,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周围环境
产生畏惧、恐惧或者敌意的心理。

他们很敏感,一个微笑有可能被理
解为挖苦嘲笑,一个动作可以被误解为攻击,他们自我防御机制非常
不成熟,常常以攻击性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环境。

记得有个学生叫小可,家教很严,在家写完作业,就是随便玩玩,但不允许去别人家玩,也
不能带朋友来自己家,如果出去玩,就会招来家长的辱骂。

有一次上
课时,有位同学冲他笑了笑,课下他就把那位同学打了,问原因,他
说是因为他被人嘲笑了。

还有一位同学,和同学发生争执,拉都拉不住,嘴里还振振有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两天不抽,皮肉发馊。

”对于这类学生,不要指望短时间内就能改变。

首先要从家庭开
始改变,创设一个安全有爱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孩子有了安全感,
便会卸下很多防备。

在学校里,要进行规范化要求,让他们在合作交
往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继而总结经验,改变之前的错误做法。

对于“不懂事”的学生,有时真得很上火,也很无奈,但终须要面对的,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不能贴标签,以积极的心态、积极的方法去获得积极的体验,理解学生独特行为和背后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幸福力教育积极心理学的20节课读后感5
“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写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封面上的这句话,给了我迫不及待想把它读完的力量,期待能够从书中获得希望和进步。

记得一首歌中这样写: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会哭了。

纵然“积极”代表着乐观向上,我心向往之。

然而成年以后独自面对生活、工作,诸多烦恼四面八方而来,才懂得为什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倘若被这八九吓倒、压垮,便只能在绝望中掩埋自己,只有积极地透过剩下的一二,看到希望,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

而能够如是去做,必定要拥有积极的、强大的心理。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

”所以我们的确应该学一点儿积极心理学,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能量,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有些许特殊性,因为教师的人生与学生的人生紧密相连。

我们努力寻找教育教学的乐趣,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快乐工作,更是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愉悦体验,带动他们快乐学习。

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拥有慧眼识人的能力,相信人人都可成才,
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才能恰当的指导和培养他们成才,而不是只以“成绩”论英雄。

这样你会发现,班里的学生虽然成绩高
低不同,但十八般武艺各有精通,只要肯努力,都有可以成才的方向。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教学理想,然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同时现在的教师工作辛苦、事情繁杂,在这样的状态下,每天面对各
种调皮捣蛋,和老师斗智斗勇,想方设法逃避学习的孩子,老师们很
难做到耐心倾听、平等交流。

所以大多时候,习惯于用简单的方式方
法解决问题,以至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被“制服”而不是心服口服。

最终问题看似解决,其实仍然存在。

所以真正实现人人成才这样
的一个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的心中要充满爱,要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学生,以真
诚为基础,但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同时要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相互
信任,在心与心的碰撞中解决问题。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我们不
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个爱惹事生非的淘气包,也许他是因为渴望
得到老师的关注;有的学生犯了错不肯承认,不要一味地反感他不知
悔改,也许是因为每次犯错后被惩罚地过于严厉,他太害怕了;有的
学生总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不要轻率地认为他是个不合群的孩子,也
许只是因为他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

因此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不要急于指责,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弄明白出现这些问题
的根本原因。

然后引导他们一点点去认识自己的问题,最终能够主动
转变自己的问题。

这样会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
都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学习的消极体验中走出来,去获得
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这就好像大禹治水,只有将学生心中的问题根源“疏导”出来,他们的问题才不会再次“泛滥”。

当我们面对阳光时,生命中便充满光明,阳光地面对工作,阳光地对待学生,相信在积极态度的催化作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