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春第一单元测试检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2015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18
分)
1.书写:请你在右边方格
内抄写下面这首诗。


意:不能抄错、不能损
坏书写纸。

(2分)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默写:(6分)
①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王维)
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
③山际见来烟,。

(《山中杂诗》吴均)
④,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⑤?双袖龙钟泪不干。

(《逢入京使》岑参)
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3.加点字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蝉蜕(tuì)尴尬(ɡān ɡà)木屐(jī)玉簪花(zān )
B.系上(jì)讪笑(shàn)俪歌(lí)攒成(zǎn )
C.泥泞(nìng)臃肿(yōng )花圃(pǔ)掸子(dǎn )
D.菜畦(qí) 倜傥(tìtǎnɡ)拗过去(aǒ)弥漫(mí)
4.下列没有语病的—项是( ) (2分)
A.他从上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坚持每天写日记。

B.阅览室里有各种学生们喜欢阅读的图书杂志。

C.卧龙山的春天,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戈宝权译的《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

B.《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含义丰富,既指指夹竹桃花的败落,又暗
示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还指“我”长大成人,语带双关,涵义十分丰富。

C.《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还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

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7.关于本单元课文相关内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入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主要是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事物,同时也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C.《丑小鸭》一文记叙了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
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丑小鸭变成
美丽的白天鹅是意外得到的幸福,并非他进取奋斗的结果。

D.《未选择的路》一诗中作者重点写的是自己选择的“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很少留下旅人足迹”的
路,以表现自己不随波逐流,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独立人格。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7——10小题。

( 14分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
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
耶?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4分)
(1)未尝.识书具 ( ) (2)或以钱币乞.
之 ( )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4)明道中,从.
先人还家 ( )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事实上,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本人来看,“ ” 。

(3分)
三、课内阅读,完成12——16题。

(15分)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
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
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
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
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远。

12.选文①中“似乎确凿有一些野草”,“似乎”和“确凿”连用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3.选文②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味觉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描写百草园的景色。

请举出具体的例子。

(3分)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味觉
14.选文②段中描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景色?请举例说明。

(4分)
15.“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是什么?(3分)
16.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色,融入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完成17——21题。

(13分)
挂在墙上的蒲扇
①逛街,偶见一地摊,摆在护城河畔,卖些杂七杂八的什物,有针头线脑、鞋垫、淘米篮子啥的。

在地摊一角,竟横七竖八摆了些蒲扇卖,扇面上烫了画,小巧盈手,更像工艺品。

②这是走了样的蒲扇,但到底是蒲扇,心底还是泛起久别重逢的欢喜。

我停下来买一把。

他问,买了作什么?我答,回去挂墙上。

③记忆里,没有蒲扇的夏天,哪里叫夏天?
④那个时候,夏天纳凉的唯一工具,是蒲扇。

哪家少得了它?卖蒲扇的男人,担着一担子的蒲扇,到乡下来。

他手里擎把大蒲扇,大烈日下,边扇风边挡太阳。

主妇们围拢过去挑,七嘴八舌的。

其实有什么可挑的?都是一样的,簇新簇新的。

新做的蒲扇,面容洁净,闻闻,有股类似于麦秸的味道。

⑤买回的蒲扇,主妇们都用布条,把边子重走上一遍。

镶了边的蒲扇,有些沉,扇的风,不爽快。

但耐用啊,即使天天摇,一个夏天也摇不坏,可以留着,待下一年夏天再用。

⑥晚上,村里人自动组合,三五个聚一起,在空地上纳凉。

人人手里一把蒲扇,不紧不慢地摇,摇出了不少的俚语笑话。

孩子们是绝没有耐心摇蒲扇的,他们呼朋引伴,一窝蜂地钻草堆,蹲草丛,玩得汗流浃背。

总有母亲,捉了自家的孩子,用蒲扇在他(她)的屁股上敲两下,怒斥,你能不能安生点?瞧瞧,刚洗完澡的,身上又淌湿了!理她呢。

撇撇嘴,嬉皮笑脸着,“哧溜”一下,如小泥鳅似的滑开去。

草丛里的热闹,永远吸引着孩子。

萤火虫装了大半瓶。

真可怜了那些小虫子,它们若不是那么招摇,何至于落下被囚禁的命运?到最后,如何安置那些“囚犯”的,孩子们已不理会了,那瓶子多半被随手扔了。

第二天晚上,另找了空瓶子来,再捉。

夏夜的天空下,萤火虫永远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⑦玩累了,一个个躺到自家搭在门前的门板上,安静下来。

夜渐渐深了,四周的声音,渐渐隐伏于夜的深处。

这个时候,稻花的清香随着风阵阵飘来,远处传来一声鸡鸣。

天上的星星,繁密得像撒落的米粒。

⑧祖母摇着蒲扇讲故事,重重复复讲的都是小媳妇遇到恶婆婆了。

她摇着摇着,那速度就慢下来,嘴里的呢喃,终至消失。

鼾声起。

我们抬眼看她,她坐在椅子上,头垂着,嘴巴微张。

握蒲扇的手,也垂着。

我们扯拉她手里的扇子,祖母惊醒,用扇柄轻敲我们的手,笑说,调皮啊,又摇起来……
⑨这样的景,再无处可寻。

曾经一个个摇着蒲扇的人,都跟着岁月远去了。

我的外婆走了,我的祖母走了。

而我每次回乡下,母亲都要告诉我,哪个我熟悉的乡亲,也走了。

偌大的乡下,再不见了蒲扇的影子。

家家都装电扇了,甚至蚊帐里,也挂上一台。

仿佛这承载了三千多年历史的蒲扇,从不曾来过。

⑩我把新买的蒲扇挂上墙。

我指着它,告诉邻家三岁小儿,我说这叫蒲扇,是用来扇风的。

17.作者回忆了与蒲扇有关的几个生活片段。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
①②给蒲扇镶边③④
18.这篇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请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表达效果。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以“挂在墙上的蒲扇”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说一说结尾段的含义及其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书写:(2分)符合书写要求,字体美观,卷面整洁,没有错别字,方格纸完好,即可给满分2分。

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最高分只能给1分:①、字体大于方格(笔划写出了格子);②、卷面不够整洁,如涂改较多,有墨迹污点等(有一两处写错了划去或用橡皮擦、涂改液等磨擦、涂改后重新书写正确的,不在此列);③、有个别错别字。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题不给分:①、字体潦草,难以辨认;②、书写的方格纸因磨擦、修改等人为原因而穿洞破损;③、有两个以上(含两个)错别字。

2.(6分)①弹琴复长啸②夜发清溪向三峡③竹中窥落日④此夜曲中闻折柳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2分) B 攒成(cuán )骊歌
4.(2分0A (B.语序不当,应为“有学生们喜欢阅读的各种图书杂志”,C.搭配不当,把“地方”改为“季节”,D.缺少主语,删去“使”
5.(2分)C. (王安石是北宋人)
6.B
7. B(2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8.(每小题1分) ①不曾②求取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跟随
9.(每小题2分)(1)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2)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10.(答出每个阶段各给1分)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11.(每空1分)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没有上进心,不想学(意思相近即可)
三.课内阅读(13分)
12.(3分)不矛盾。

从“最末次相见”来说,已经隔厂七八年,印象有些淡漠,所以用“似乎”一词。

而追忆儿时的百草园确有一些野草,因而用“确凿”一词。

13.(3分,每小题1分)①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臃肿的根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远
14.春、夏、秋季节的景色。

(1分)桑葚、菜花是写春末,鸣蝉在树上长吟表明是在盛夏,蟋蟀们呜叫意味着秋天来临。

(3分,列举每个季节各给1分)
15.拟人。

(1分)充满童真、意趣,蕴含着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2分)
16.融入了作者儿时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充满着对百草园的无限喜爱之情。

(2分)三.课外阅读。

(13分)
17. (3分,每点1分)①买蒲扇③摇着蒲扇纳凉④摇着蒲扇讲故事
18.详写“摇着蒲扇纳凉”“摇着蒲扇讲故事”这两个片段,略写“买蒲扇”“给蒲扇镶边”这两个片段。

(2分)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1分)
19.以动衬静,突出乡村夏夜的宁静(1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1分)。

20.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充当文章线索(1分)。

21.含义:表达了作者对过去闲适、安然生活的怀念与向往(1分),也表达了作者希望过去的物件、习俗、文化等能够得到新生代的理解与认同。

(1分)
作用: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点明中心、点明主旨)(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