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1课时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为基础,旨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同时,注重探究性研究,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一致。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注意到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的象征,甚至成为高科技的象征。
这种独特的结构模型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如课本封面的雕塑、中关村街头的雕塑以及街头的路灯和建筑
设计等。
这些形象向我们展示了DNA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由
于学生在生物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已经研究了DNA的结构单位、组成成分和名称,并看
到了脱氧核苷酸链。
因此,学生对DNA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研究DNA的双螺旋结构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通过设计不同
层次的问题,旨在让学生亲身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既是对已学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
裂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也是研究整个遗传部分的基础。
该内容几乎每年高考都会涉及。
课本首先用较大篇幅介绍了科学家们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
研究过程,研究和体会科学家们善于捕获和分析信息,合作研究及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之后介绍了DNA分子结构的主要
特点,最后让学生进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动手实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DNA双螺旋
结构模型的制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核酸和脱氧核苷酸的相关知识,了解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研究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
此外,我校是市属重点高中,而我任教的班级又是理科实验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具备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讲述科学家___和___对DNA的探索历程。
2.能够概述DNA结构的主要特征,并能默写出DNA的平面结构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DNA的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的观察,掌握绘制DNA结构简图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认识到与他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研究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善于利用前人的果。
教学重点: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1.利用多媒体画面,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研究兴趣。
2.展示中关村DNA雕塑件,引出DNA的结构是什么。
3.回顾DNA的基本组成知识,提出问题:基本单位是如何组成DNA长链的呢?
4.学生阅读分析两位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
5.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故事中涉及到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6.引导学生思考___和___的工作方式给予他们哪些启示。
7.学生观察DNA分子模型,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读图分
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8.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
的认知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改写后的文章:
研究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是重要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概述DNA分子结
构的主要特点。
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为了准备好这节课,我们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和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利用多媒体画面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他们的研究兴趣。
然后展示中关村
DNA雕塑件,引出DNA的结构是什么。
接着回顾DNA的基
本组成知识,并提出问题:基本单位是如何组成DNA长链的呢?
接下来,学生将阅读分析两位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
我们将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故事中涉及到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对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同时,我们还将引导学生思考___和___的工作方式给予他们哪些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观察DNA分子模型,以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并培养他们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最后,我们将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以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总结:
1.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的主链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排列在外侧,形成基本骨架。
3.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具体来说,A和T配对,G和C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展示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结构的多媒体展示和使用DNA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如果我们是法医,根据我们研究的知识,如何辨别死者的身份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在课堂结束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理解并思考课堂内容,并动手制作DNA 模型。
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展示自己,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生物和进行探究研究的信心。
板书设计如下:
DNA的分子结构
一)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组成:脱氧核苷酸、单链、双链、双螺旋
二)DNA分子的立体结构
2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主要特点:
外侧:基本骨架(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内侧:碱基对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A 与T、G与C形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A 与T、G与C形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这一原则是双链DNA分子中A与T、G与C配对的关系,也是核酸中碱基数量计算的基础。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推知多条用于碱基计算的规律。
其中一条规律是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50%碱基总数,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等于一半碱基总数。
噬菌体B、烟草花叶病毒C、细菌D、酵母菌E、人
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如A+T或G+C)占全部碱基的比值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并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练3:某种生物组织中提取的DNA成分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含量的46%。
已知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22%是胞嘧啶。
求:
1)全部碱基中腺嘌呤占____%
2)与已知链相对应的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
____%
3)以已知链为模板,转录成的信使RNA中,尿嘧啶占
该链全部碱基的_____%
练: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
其中一
条链的T占碱基总数的5%。
那么,另一条链中的T占碱基总
数的_________
规律三: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
规律四:DNA分子中一条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练4:已知在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求:1)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________
2)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是______
当在一单链中,A+T/G+C=n时:
3)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_______
4)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是_________
4)DNA分子的特性
1、DNA分子具有稳定性、可复制性和遗传性。
请解释DNA分子具有这些特性的原因。
2、一个具有10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有2^1000种。
课堂练:
1、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有4种。
组成核酸分子的核苷酸种类有5种。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A≠G时,双链DNA分子中,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3、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