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

方法627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统计分析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易感因素。

结果本院2年院内感染率为8.3%;呼吸道感染占48.1%,最为常见;院内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侵袭性操作、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密切相关(P<0.05)。

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临床上应针对易感因素给予人性化干预,以减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恶性肿瘤;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但其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可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和影响,降低患者的基础体力和耐受力,临床上该类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1] ,为总结化疗院内感染因素,探讨相关防控措施,特作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7例恶性肿瘤并进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47例,女280例,年龄10~81岁,平均年龄(58.7±3.4)岁。

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证实,且在入院后无感染情况;排除标准:入院前具有传染性疾病或处于潜伏期;在化疗期间由医务人员密切关注对象是否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判断标准参考卫计委关于院内感染判断标准(2001年)[2]。

1. 2 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感染情况,并从院内感染率、感染部位、易感因素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
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院内感染率2013年10月~2014年9月,院内感染率为9.2%(28/305),其中1~3月感染10例、4~6月感染2例、7~9月感染15例、10~12月间感染1例;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院内感染率为7.5%(24/322),其中1~3月感染8例、4~6月感染1例、7~9月感染14例、10~12月间感染1例。

2年内总感染率为8.3%(52/627),2年度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433>0.05),但第2年的感染率出现下降,感染高峰在每年1~3月和7~9月。

2. 2 感染部位52例发生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25例,占48.1%;口腔、黏膜感染14例,占26.9%;消化道感染10例,占19.2%;泌尿系统感染8例,
占15.4%;其他感染9例,占17.3%。

其中23.1%的患者合并2项及以上感染部位。

2. 3 易感因素①年龄:院内感染率方面,≤55岁为10.0%(40/400),>55岁为5.3%(12/2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1,P=0.04015 d)。

院内感染率方面,≤15 d为4.9%(16/327),>15 d为12.0%(36/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1,P=0.001<0.05);③白细胞计数:正常为1.5%(6/407),偏低为20.9%(46/2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21,P=0.000<0.05);
④侵袭性操作:存在侵袭性操作为15.5%(43/277),无侵袭性操作为 2.6%(9/3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05,P=0.000<0.05);⑤糖皮质激素使用:使用率为12.3%(39/317),未使用率为4.2%(13/3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1,P=0.000<0.05)。

3 讨论
院内感染是一类获得性医源感染,常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并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发病。

院内感染在医院时有发生,其对于原发病的临床治疗、控制具有不利影响,由于化疗过程严重削弱了恶性肿瘤患者的基础体力、免疫力,这也使该类患者成为了院内感染的高发、易感人群,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治疗中的院内感染分布位置、发病时间、影响因素等临床特点,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控、提升化疗效果具有关键意义[3]。

院内感染多发于7~8月[4],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3月、7~9月恰为感染高峰期,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由于此时间段季节变化和交替,且夏季温度、湿度高等因素是病原菌繁殖最佳时期引起,故在上述时间段内,在院内加强消毒、空气流通、环境维护,可起到良好的院内感染防控效果[3]。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发病部位上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这与住院期间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病房空气流通差、对长期卧床者缺乏针对性护理密不可分,因此,可通过定期消毒、通风指导患者正确翻身、咳痰,对感染者予以及时隔离来预防、控制院内感染。

结果显示,年龄偏大、长时间住院、白细胞降低、出现侵袭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院内感染率显著更高,分析原因,由于白细胞是重要免疫细胞,白细胞水平下降意味着患者免疫力低下,而年龄增大也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基础体力,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加强营养支持[4];而化疗、护理操作若不能保证无菌性,也容易增加感染的几率,这也要求在护理、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注意消毒、卫生,并避免侵袭性操作;激素类药物也能干扰内分泌、免疫代谢,因此在癌症患者的化疗、护理过程中也应掌握禁忌证、合理应用。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临床上应针对易感因素给予人性化干预,以减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余小红,祝亚文,潘群. NRS评分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
系.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9):938-940.
[2] 马静,王瑛,穆春凯.院内感染标准化创建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4):16-18.
[3] 牛俊杰,赵丙瑞,崔晓萍,等.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肿瘤研究与临床,2015,27(5):345-347.
[4] 邓玉洁,林学德. 295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27(2):131-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