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懂得坚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需要懂得坚守

曾几何时,教师是一个让我羡慕的职业,因为她在平凡中的那一份伟大。如今,我已是有着近 30 年教龄的老教师了,对这份行业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体验。

各行各业中,教育行业的培训是最多的。究其原因,一是教育人大多“能言善辩”;二是知识的更新与发展速度太快,如果不学习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在时代的浪花中随波逐流;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现代教思想、教育理念不断冲击,国内教育变革频繁,迫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我们每个从事 10 年教育的人(也许只需要 5年、8 年),都会产生各种“教育的惯性”(思维的惯性),动不动就是“不懂教育的人,别在那指手画脚”、“现在的学生跟以前比如何如何的差”、“现在的家长自己以为有点知识,就自作主张,不配合学校教育” 。当下教育面临一片喊打之声,是时候听听跨界人士的声音,思考并学习自己该如何提高。

教师提高核心在于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两大方面。

专业素养包括教师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应用等基本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教师综合素养的核心是师德素养。而师德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爱心,这是良好师德产生的源泉。知识不够可以继续学习,经验不足可以积累弥补,教师若缺乏爱心则休矣。以爱心为基础才能迸发出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与

使命感,才能够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耐心、细

心地处理工作,真心、诚心地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如此不断产生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和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教师的心理素养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教师个人发展与教育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育需要去坚守一份清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是难以企及的浪漫。然而一旦进入教育领域,甘于清贫却是必须坚守的现实。每年都有不少年轻人选择逃离教育,原因多样,教育的清贫和道德的坚守,离开也许是更好的选择。教育人如果把逐利放在了职责的前面,那么丢失的必然是内心的坦荡、真诚与公正。如果你选择教育,那你就应该放弃追求物质的丰厚,因为你将拥有更为丰硕的“财富”。

教育需要去坚守一份宽容

“斯隆(”前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全球企业 500 强第一名)----- 一个

在他那个时代世界最大企业的掌管者,一个一言九鼎的人,坚决要求在任何一个决议的时候必须有不同的(反对的)声音。这是一种胸襟,更是一种智慧!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爱学生,并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又是十分困难的。俗话说“严师出高徒” ,对学生的严是爱,对贫困学生的关心是爱,对学生的宽容也是爱!在班级管理中,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更应该有一个宽大的胸怀。温柔一点,给学生多一些春风

化雨;文明一点,给学生多一些引领示范;尊重一点,给学生多一些生命尊严;宽容一点,给学生多一些个性张扬。没有一个学生本性是向恶的,有的只是错误的习惯和看法。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急流险滩,这就是老师真正的职业使命!

教育需要去坚守一份奉献教育由两部分组成:“教-”-知识的传授,

“育-”-对学生的培育。有的教师说:我只是教师,教好学生知识就够了。缺

少了对人的培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然而,育人的工作却又是那么的艰辛,经

常需要老师们牺牲休息时间,关注学生的点滴言行,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我们的老师们绝大多数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

平凡的业绩,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神圣与崇高,获得了学生及家长的敬

仰。然而,社会上也有一部分教师,他们争名逐利,眼光狭小,整日盯着的

只是自己的那一点蝇头小利,没有奉献精神,缺失责任心,一旦自己利益受

损,全然不顾人民教师的形象。可以想象,当一个教师丧失了基本形象与威

信的时候,当一个教师沉醉于一己私利之中的时候,当一个教师胸怀狭小的

时候,这样的教师又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这样的教师还怎么培育学生?

教育需要去坚守一份传统

一直有一个宏大的理想,试图探寻源自于传统文化的、适合于东方教育

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全新教育思路。

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我们的文化就是全盘西化,但有一

批学者骨子里秉承传统文化,行为上传播西方科学,走出了一条独特而炫彩

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老大哥和“打破一切坛坛罐罐”的思想

指导下,传统文化的根基进一步松动,人们也失去了对文化的敬畏感。改革

开放以来,秉承“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改革思想,引进西方

资金的同时,西方经济、教育、哲学等等于文化相关联的知识、观念,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对教育而言最盛行的就是对传统教育的近乎全面的否定。

没有文化根基的教育,只能是模仿。静心思考,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否在走向西方?标准化考试、 3+X 高考改革、教材改革、新课程改革、高考命题权下放与回收、省编教材与统编教材的更替、核心素养的提出等等, 30 年来,教育的变化太多太多,而我们总是在别人的后面模仿。我们更需要的是融合,一种将东方传统文化 +科学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全新教育理念。

教育需要去坚守一份思考当前教育面临的三大问题是:教育不公、创新不足、难提供终身教育。作为教育者,虽然我们难以改变不同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的差异,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在我们的班级、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我们的

学校让每一个学生受到公平对待。创新,不是一个想说就说、想做就做的事情,但教育的创新其实并不难,只需要我们明确所希望实现的正确的目标、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规律,在教学方法、管理模式、技术运用上做出微小改变,就是教育创新的开始。当我们有了这个开始,以及在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人生的自我规划,我们就踏上了学习之路终身学习的道路。

作为一名教育人,如同在教育学生做好选择一样,只有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才无愧于教师这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