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4) ) (5) ) (6) )
自给自足的生产组合 各国消费 全世界生产 全世界消费
同生产 同生产 50码布和55公斤小麦 码布和55 50码布和55公斤小麦 同全世界生产 60码布 码布 2 : 30单位布和 30单位布和 15公斤小麦 15公斤小麦 5公斤小麦 公斤小麦 10码布和5公斤小麦 0码布和5 同多生产 60公斤小麦 公斤小麦 1 45公斤小麦 45公斤小麦 和30码布 10码布 10码布
相对技术差异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美中两国贸易前后生产、 表 美中两国贸易前后生产、分工和利益分配情况
中国 美国

、 贸易前 (1)投入每单位劳动生产 ) (2)国内交换比价 )
60码布或 码布或 20公斤小麦 0 3:1 30单位布和 单位布和 10公斤小麦 0
80码布或 码布或 60公斤小麦 公斤小麦 1.333:1 .333: 20单位布和 20单位布和 45公斤小麦 45公斤小麦
1. 重农学派及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 最早提出自由贸易主张 的是法国的重农学派 ,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 经济学家魁奈 。 重农学 派主张以农产品为中心 开展自由贸易 , 反对重 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 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 , 反对课征高额关税。 反对课征高额关税。
François Quesnay 16941694-1774
Adam Smith 17231723-1790
斯密认为, 斯密认为 ,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 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 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 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 , 因而在该产 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的地 位。 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 工和交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工和交换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将会 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从 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 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利。 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利。
David Ricardo,1772-1823 1772-
比较成本论的主要思想
国家间应按“ 两优取其重, 两劣取其轻” 国家间应按 “ 两优取其重 , 两劣取其轻 ” 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也就是说, 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 也就是说 , 如果 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 利地位,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 利地位 , 但有利的程度不同 , 而另一个国家 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 但不利的程度不同, 但不利的程度不同 , 前者应专门生产相对来 说更为有利的产品, 说更为有利的产品 , 后者应专门生产不利程 度最小的产品。 通过对外贸易, 度最小的产品 。 通过对外贸易 , 双方都能从 中获益,并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中获益,并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一、自由贸易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一)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政策盛行的时期主要有两个阶段: 自由贸易政策盛行的时期主要有两个阶段: 1.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贸易自由化 世纪50年代至70 2.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贸易自由化
(二)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
理论假设条件
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且每个国家各有一个绝对技术优势 其他
理论基本内容
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起因: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异 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模式:发挥绝对优势 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结果:贸易参加国都从中获益Leabharlann 绝对技术差异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18码布和15公斤小麦 18码布和15公斤小麦 码布和15 同多生产
3.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 卫 ·李嘉图他在 李嘉图他在1817年出 年出 李嘉图他在 版的《 版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 原理》 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以自 由贸易为前提的“ 由贸易为前提的“比较成 本论” 本论”。李嘉图提出的比 较成本学说, 较成本学说,先后为英国 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所接 受,成为推行自由贸易政 策的强大思想武器。 策的强大思想武器。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基本格局
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和贸易摩擦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及理论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的定义
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 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 、 服 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 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 。 从单个 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 有关国际贸易的政 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 , 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它有两种基本类型, 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 它有两种基本类型 , 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David Hume 17111711-1776
英国学者休谟发展了重农学派的 自由贸易思想,提出了“ 自由贸易思想 , 提出了 “ 物价与 金银流动的调整机能” 理论。 金银流动的调整机能 ” 理论 。 该 理论认为,一国入超, 理论认为 , 一国入超 , 黄金将流 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 出 , 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 , 物价 下跌,本国产品将更具国际竞争 下跌 , 出口将增加;反之, 力 , 出口将增加 ; 反之 , 一国出 黄金将流入, 超 , 黄金将流入 , 国内货币供给 量自动增加, 国内物价上升, 量自动增加 , 国内物价上升 , 相 比之下, 外国产品将变得更便宜, 比之下 , 外国产品将变得更便宜 , 进口将增加。 这样, 在物价与金 进口将增加 。 这样, 银流动的调整下, 银流动的调整下 , 贸易不平衡情 况会自然得到改善, 况会自然得到改善 , 政府所采取 的贸易保护政策毫无意义。 的贸易保护政策毫无意义。
第二章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本章首先介绍主要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首先介绍主要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然后 分别阐述现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基本格局以及现代国际贸 分别阐述现代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基本格局以及现代国际贸 易的发展特征和贸易摩擦。 易的发展特征和贸易摩擦。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国际分工是跨国界的劳动分工, 国际分工是跨国界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 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经济之 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国际贸易是跨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跨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赖以生存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国际贸易的发 展又会促进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发展。 展又会促进国际分工的深化和发展。
美中两国贸易前后生产、 表 美中两国贸易前后生产、分工和利益分配情况
中国 美国
一、分工和贸易前 分工和贸易前 (1)投入每单位劳动生产 (2)国内交换比价 (3)自给自足的生产组合 (4)各国消费 (5) 全世界生产 (6) 全世界消费
50码布或 50码布或 40码布或 40码布或 25公斤小麦 100公斤小麦 25公斤小麦 100公斤小麦 2 :1 1 : 2.5 20单位布和 12单位布和 20单位布和 12单位布和 15公斤小麦 70公斤小麦 15公斤小麦 70公斤小麦 同生产 同生产 32码布和85公斤小麦 码布和85 32码布和85公斤小麦 同全世界生产
Alfred Marshall 18421842-1924
马歇尔是英国著名经济 学家 、 新古典学派的创 始人。 其代表作是1879 始人 。 其代表作是 年出版的 《 国际贸易纯 理论》 理论 》 和 1890年出版的 年出版的 《 经济学原理 》 等 。 马 歇尔运用提供曲线 ( 又 称相互需求和供给曲线) 称相互需求和供给曲线 ) 来说明商品供给和需求 如何共同决定贸易条件 及其变动情况。 及其变动情况。
2. 斯密的绝对成本论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 资产阶级经 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 者 亚 当 · 斯 密 在 其 1776 年 出 版 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简称《 国富论》 一书中, ( 简称 《 国富论 》 ) 一书中 , 批 判了重商主义, 判了重商主义 , 创立了自由放任 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 在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方面, 工和国际贸易方面 , 他提出了绝 对成本论, 对成本论 , 亦称绝对利益论或绝 对优势论。 对优势论。
二、贸易后 (7) 各国专业化生产量 ) (8) 假设国际价格 ) (9) 各国消费 ) (10) 各国比贸易前多消费 ) (11) 全世界生产比贸易前增加 ) (12) 全世界比贸易前多消费 )
4.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 约翰 穆勒,英国著名 穆勒 经济学家。他在1848 经济学家 。 他在 年出版的《 年出版的 《 政治经济 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 学上的应用》 学上的应用 》 一书中 提出了相互需求论, 提出了相互需求论 , 对比较成本论做了重 要的补充和说明。 要的补充和说明。
自由贸易政策
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 般不进行干预, 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 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 易壁垒, 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
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 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 , 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 服务的进口, 服务的进口 , 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 的竞争; 的竞争 ; 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 鼓励扩大出口, 贴 , 鼓励扩大出口 , 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 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1806-
穆勒的观点
贸易条件及其变动主要 由两国对贸易对象国商品的 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 相互需求强度决定的 。 在国 际间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范围内, 范围内 ,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 商品的需求越强, 商品的需求越强 , 另一国对 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 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 , 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不利, 则贸易条件对该国越不利 , 该国通过对外贸易获取的利 益就越少; 反之, 益就越少 ; 反之 , 则对该国 有利,该国的获利越多。 有利,该国的获利越多。 国际间交换比例越接近 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 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 本国越不利, 本国越不利,本国获取的贸 易利益就越少, 易利益就越少,因为越接近 本国国内交换比例, 本国国内交换比例,说明本 国在国际上换回的商品量越 接近于分工和交换前的国内 的生产量;反之, 的生产量;反之,国际间商 品交换比例越接近对方国家 的国内交换比例, 的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 有利,贸易利益越大。 有利,贸易利益越大。
理论假设条件
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但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生产上 都具有绝对技术优势 其他
理论基本内容
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起因: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的相对差异 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模式:发挥比较优势——两利取重,两弊取轻 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结果:贸易参加国都从中获益
商品贸易不仅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 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 而且, 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 , 而且 , 如果某些 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的话, 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的话 , 它恰恰是检验一个 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 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 —— 托马斯 孟(Thomas Mun ,1571-1641,英国经济学家) 托马斯·孟 ,英国经济学家)
二、分工和贸易后
(7) 各国专业化生产量 (8) 假设国际价格 (9) 各国消费 (10)各国比贸易前多消费 10) (11)全世界生产比贸易前增加 11) (12)全世界比贸易前多消费 12)
50码布 50码布 1 30单位布和 30单位布和 20公斤小麦 20公斤小麦 10码布和 10码布和 5公斤小麦 : 100公斤小麦 100公斤小麦 1 80公斤小麦 80公斤小麦 20码布 和20码布 10公斤小麦 10公斤小麦 和8码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