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症状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 异常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通过人的外显行为 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这种大脑功能出现异常导致临床上表现的异常精神活动现 象称为精神症状。研究精神症状的科学称为症状学(又称 现象学或精神病理学)。
症状学认识的发展过程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剌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增高。 完全不能感知称感觉缺失。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意识障碍。精 神科常见于抑郁症、分裂症等。
(3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stopahia)指躯体内部产生各 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患者往往不能明确指出部位(以 此与内脏性幻觉相鉴别)、难以表达的异样感觉,可为牵位、挤 压、转动、流动、游走或虫爬等感觉,可继发疑病观念。见于躯 体形式及相关障碍、分离性障碍、抑郁状态、分裂症等。
• 2)反射性幻听:是一种不同器官的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如看 到天下雨的同睡前幻觉:是出现在入睡前的一种幻觉,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 到幻觉的形象,多见幻视.如见到各种动物、风景、人体的个别部 分等,如睡梦时的体验相似。
• 4)心因性幻觉:是指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 的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障碍、癔 症等。
有关,有诊断价值)还是继发的(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 系); 4、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疾病误诊;
精神检查注意事项
5、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包括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以利治疗和消除症状。 6、精神症状一般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表现出来,必须反复检查, 反复验证。不能因为一次检查就确定或否定精神症状,以免漏诊、 误诊(被精神病)。 7、某些症状隐蔽,常取决于医患关系及检查技巧。
• 8)前庭性幻觉:患者感到失去平衡,处在斜面或旋转的地面上,称为前庭 性幻觉,见于分裂症、脑干病变。
后三者又称本体幻觉或体感幻觉(来源于身体内部的感受器)
• B.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
• 1)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存在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 器官而获得的,不从属于自己,也不能随本人的意愿而发生改变。病人诉述 的是他亲眼所见、亲耳听到的,因而对此而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 情感与行为反应。
(4)感觉倒错:是对外界剌激可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反 的异常感觉。如热---冷,多见于癔症)。
知觉障碍 (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错误感知。以错视、错听多见。 错觉可发生在以下四种情况: ➢感觉条件差使感觉刺激的水平降低,如杯弓蛇影。 ➢疲劳状态下感知清晰度下降,如听见响声,以为有人叫自己。 ➢意识障碍使意识水平下降。如:病人男性,84岁,诊断“血管性痴呆、谵妄”,
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障碍、动作行为障碍 ➢意识和意识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
(一) 感觉和知觉及其障碍 感觉是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重量、气
味等,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直接反应。是人类最初级的心理过 程。其它一切比较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感觉所获得的材 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 病例:吴某某,32岁,诊断“精神分裂症”,自诉:“那天出去,突 然感觉周围世界似乎发生了某些变化,街上每个行人似乎都面无 表情,毫无生气,像一个个僵尸,不真实。”
精神症状的识别方法
精神检查 • 精神检查的方法主要是交谈和观察。 • 每一种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下列特点:
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环境不相称; 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精神检查注意事项
1、首先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且确定是哪些症状; 2、应了解症状的强度、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3、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
A.按幻觉所涉及的器官分为:
1) 幻听:以言语性幻听居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症状之一。可为数人议论、 评议、辱骂、威协、命令,少数为赞美。有的表现为侧耳倾听,甚至与幻听 对话或破口大骂,也可出现自杀、冲动等行为,常见于各种精神障碍,其中 议论性幻听、评议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另一种为非言语性幻听叫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呜音、水流声、鸟叫声等。 多见于脑局灶性病变。
• 6)非真实感:也称周围环境感知综合障碍或人格解体。患者感 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一切似乎是不活动的,甚至是僵 死似的;或者相反,感到周围一切都在急速地猛烈地变化着,变 得不真实。如视物如隔一层东西似的,或像一个舞台布景,周围 的房屋、树木等像是纸板糊成的,毫无生气,周围人似没有生命 的木偶等。
为什么要学习症状学
➢精神疾病的缺乏诊断性生物学指标。 ➢目前的精神疾病诊断仍然是根据描述性定义来
诊断(即根据症状群或综合征进行诊断)。 因此认识精神症状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也是精 神病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
精神症状的识别
精神症状各人表现不一,有时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有质或量的差别,前者较 易识别,而后者常需与症状出现时的背景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以确定其是 否异常。
• 5)幻触:也称皮肤与粘膜幻觉。可表现为触摸感、虫爬感、针 刺感或触电感,也可为性接触感。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等。
• 6)内脏幻觉:患者能清楚描述躯体内部或某一脏器扭转、穿孔、断裂、腐 烂或有虫爬行等的异常知觉体验。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一起出现。见于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 7)运动性幻觉:指患者处于静止状态时自觉身体某个部分在运动,如言语 运动性幻觉(感到唇舌在运动),精神运动性幻觉(感觉字体、躯干在运 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病例:男,21岁,精神分裂症,他叙述:“在我头脑里有 讲话的声音,有言也有调,但有时是一种没有声音的说 话,虽然没有声音,却也能听到,虽不是耳朵听到的, 可是正和耳朵听到的一样。只是没有声音的言语,但它 表达了一定意思,它的表达就是出门让我走三步退两 步。”
• C.特殊类型的幻觉:
• 1)机(功)能性幻听:是一种同一器官的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 如患者 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患者的声音,前者是真实存在 的声音,后者是幻觉,两者同时为病人感知。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和心因性障碍。
• 4)心因性幻觉:是指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 幻觉的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障 碍、癔症等。
• 5)思维化声:是一种特殊的幻觉。当患者想到某件事时, 自己的思想变成了声音,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所想的内 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 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距离及空间位 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这种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见于精神分裂 症、抑郁状态、躯体变形障碍、中毒、颞叶癫痫或脑肿瘤、脑炎 等脑器质性疾病。
• 5)体形感知综合障碍:又称体象障碍。病人感到自己整个躯体 或它的个别部分,如四肢的长短、轻重、粗细、形状、颜色等发 生变化。感身体变得很轻,一阵风就能吹到天上去;或感到自己 特别高大,象巨人一样;或手臂变得很长,脸形变得非常难看, 两只眼睛不一样大,鼻子和嘴巴都斜到一边,耳朵大得象猪耳, 因而不断地照镜子(窥镜症)。
2、环境因素:个人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都可影响病人的 症状表现。
精神症状的分类
普通心理学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分为感觉、知觉、思维、 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实际上人的精神活动是一个协调统一的 过程。为了描述的方便精神症状学按照精神活动过程分为以下几 种: ➢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注意障碍,智能
知觉是客观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在人脑中经过综合,结合过去 的经验,形成的一种较完善的整体印象。反映的是食物的外部表 现及其相互之间的表面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常合称为感知觉。
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症。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剌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丘 脑或周围神经病变,在精神科多见于焦虑障碍、。
• 2)假性幻觉:不位于客观空间,仅出现于主观空间(脑内)的幻觉。这些 幻觉不是通过患者的感觉器官获得的,其轮廓不够清晰、不够鲜明生动、缺 少真性幻觉的那种客观现实性与形象完整性,但患者却坚信不疑。以假性幻 听和幻视较多见。如自己的脑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眼睛能看到头脑 里有一个人像。是精神自动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 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是患者对时间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如感 到时间在飞逝,似乎身处于“时空隧道”之中,外界事物的变化异乎寻常地 快;或感到时间凝固了,岁月不再流逝,外界事物停滞不前了。多见于 颞叶癫痫、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等。
• 4)运动知觉综合障碍:指患者觉得运动的物体静止不动,或者 静止不动的物体在运动。比如患者感到面前的房子在往后退,坐 着的凳子在移动。多见于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第一阶段:19世纪个别症状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初症状群或综合征阶段 第三阶段:精神疾病分类阶段:Kraepelin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 (以精神症状
或症状群来划分精神疾病) 第四阶段:诊断学或精神病理学阶段:将精神症状按诊断或精神病 理学归类。
如:E.Bleuler创造的4A基本症状,Andreasen提出的阴性、阳 性症状群。
某一夜患者指着收拢的窗帘盒陪护上窗口挂着好大的一条鳗鱼。 ➢情绪处于某种强烈的心境状态时。如草木皆兵。
正常人也可以产生错觉,但经验证后能立即纠正。
病理性错觉常因意识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产生,患者常坚信不移,并伴 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易及时纠正。其内容常常有恐怖性,以致 出现恐怖表情、逃跑或攻击行为。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癔 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 人的精神活动是一个复杂、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过程。许多精神障碍 至今病因未明,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性生物学指标。临床诊断主要靠精神 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来得出。可见精神检查的重要性和正确掌 握精神症状学是精神医学的基础。
• 精神症状的表现受以下因素影响:
1、个体因素:性别、年龄、文化、躯体状况、人格特征均可使某一症 状表现不典型;
• 2)幻视:外界不存在相应的客观事物而能看见无意义的色彩、 闪光或形象。内容较丰富多样,形象清晰、鲜明和具体,常具有 恐怖性质。亦可模糊不清。较幻听少见。见于躯体疾病或精神活 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谵妄状态、精神分裂症、癔症等。
• 3) 幻嗅:可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 4)幻味:可继发被害妄想而拒食,主要见精神分裂症。
• 1)视物变形症(又名视觉感知综合障碍):是对周围的人或物 体的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变化。看到物体的形象比实际增大 称视物显大症,比实际物体缩小称视物显小症。如看到他的父亲 变成巨人,头顶着房顶了;又如患者感到自己睡的床只有童床的 大小,容不下自己的身体而坐着睡觉。
• 2)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空间距离判断出现障碍。如 候车时汽车已进站,但患者仍感到汽车离自己还很远;又如患者把杯子 放到桌子上去,但桌子的实际距离尚远,因而杯子掉落在地上。
特殊类型:
幻想性错觉:通过主观想象将简单的知觉形象加工成复杂的知觉形象。如 将云彩感知为飞天的形象。特点:1)出现错觉的当时就已经意识到原事 物是什么。2)从错觉内容于幻想内容密切相关。多见于轻度意识障碍、 癔症、分裂症,也可见于正常人。
(2)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而产生 的知觉体验。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精神症状,常与妄想聚合 并存在。
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属于病态或正常范围,应从下列几方面进行对比分 析: 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 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
在明确不一致的时候还应进一步分析造成不一致的客观原因以及 因果关系。 只有明确诊治对象的临床表现没有客观因素、没有因果关系或表现的程度很不 一致时,才能初步确定为精神症状,并且还要在今后的临床中可进行验证。
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 异常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通过人的外显行为 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这种大脑功能出现异常导致临床上表现的异常精神活动现 象称为精神症状。研究精神症状的科学称为症状学(又称 现象学或精神病理学)。
症状学认识的发展过程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剌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增高。 完全不能感知称感觉缺失。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意识障碍。精 神科常见于抑郁症、分裂症等。
(3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stopahia)指躯体内部产生各 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患者往往不能明确指出部位(以 此与内脏性幻觉相鉴别)、难以表达的异样感觉,可为牵位、挤 压、转动、流动、游走或虫爬等感觉,可继发疑病观念。见于躯 体形式及相关障碍、分离性障碍、抑郁状态、分裂症等。
• 2)反射性幻听:是一种不同器官的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如看 到天下雨的同睡前幻觉:是出现在入睡前的一种幻觉,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 到幻觉的形象,多见幻视.如见到各种动物、风景、人体的个别部 分等,如睡梦时的体验相似。
• 4)心因性幻觉:是指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 的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障碍、癔 症等。
有关,有诊断价值)还是继发的(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 系); 4、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疾病误诊;
精神检查注意事项
5、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包括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以利治疗和消除症状。 6、精神症状一般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表现出来,必须反复检查, 反复验证。不能因为一次检查就确定或否定精神症状,以免漏诊、 误诊(被精神病)。 7、某些症状隐蔽,常取决于医患关系及检查技巧。
• 8)前庭性幻觉:患者感到失去平衡,处在斜面或旋转的地面上,称为前庭 性幻觉,见于分裂症、脑干病变。
后三者又称本体幻觉或体感幻觉(来源于身体内部的感受器)
• B.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
• 1)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存在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 器官而获得的,不从属于自己,也不能随本人的意愿而发生改变。病人诉述 的是他亲眼所见、亲耳听到的,因而对此而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 情感与行为反应。
(4)感觉倒错:是对外界剌激可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反 的异常感觉。如热---冷,多见于癔症)。
知觉障碍 (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错误感知。以错视、错听多见。 错觉可发生在以下四种情况: ➢感觉条件差使感觉刺激的水平降低,如杯弓蛇影。 ➢疲劳状态下感知清晰度下降,如听见响声,以为有人叫自己。 ➢意识障碍使意识水平下降。如:病人男性,84岁,诊断“血管性痴呆、谵妄”,
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障碍、动作行为障碍 ➢意识和意识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
(一) 感觉和知觉及其障碍 感觉是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重量、气
味等,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直接反应。是人类最初级的心理过 程。其它一切比较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感觉所获得的材 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 病例:吴某某,32岁,诊断“精神分裂症”,自诉:“那天出去,突 然感觉周围世界似乎发生了某些变化,街上每个行人似乎都面无 表情,毫无生气,像一个个僵尸,不真实。”
精神症状的识别方法
精神检查 • 精神检查的方法主要是交谈和观察。 • 每一种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下列特点:
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 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环境不相称; 4、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精神检查注意事项
1、首先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且确定是哪些症状; 2、应了解症状的强度、频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3、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
A.按幻觉所涉及的器官分为:
1) 幻听:以言语性幻听居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症状之一。可为数人议论、 评议、辱骂、威协、命令,少数为赞美。有的表现为侧耳倾听,甚至与幻听 对话或破口大骂,也可出现自杀、冲动等行为,常见于各种精神障碍,其中 议论性幻听、评议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另一种为非言语性幻听叫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呜音、水流声、鸟叫声等。 多见于脑局灶性病变。
• 6)非真实感:也称周围环境感知综合障碍或人格解体。患者感 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一切似乎是不活动的,甚至是僵 死似的;或者相反,感到周围一切都在急速地猛烈地变化着,变 得不真实。如视物如隔一层东西似的,或像一个舞台布景,周围 的房屋、树木等像是纸板糊成的,毫无生气,周围人似没有生命 的木偶等。
为什么要学习症状学
➢精神疾病的缺乏诊断性生物学指标。 ➢目前的精神疾病诊断仍然是根据描述性定义来
诊断(即根据症状群或综合征进行诊断)。 因此认识精神症状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也是精 神病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术。 •
精神症状的识别
精神症状各人表现不一,有时与正常精神活动相比有质或量的差别,前者较 易识别,而后者常需与症状出现时的背景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以确定其是 否异常。
• 5)幻触:也称皮肤与粘膜幻觉。可表现为触摸感、虫爬感、针 刺感或触电感,也可为性接触感。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等。
• 6)内脏幻觉:患者能清楚描述躯体内部或某一脏器扭转、穿孔、断裂、腐 烂或有虫爬行等的异常知觉体验。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一起出现。见于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 7)运动性幻觉:指患者处于静止状态时自觉身体某个部分在运动,如言语 运动性幻觉(感到唇舌在运动),精神运动性幻觉(感觉字体、躯干在运 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病例:男,21岁,精神分裂症,他叙述:“在我头脑里有 讲话的声音,有言也有调,但有时是一种没有声音的说 话,虽然没有声音,却也能听到,虽不是耳朵听到的, 可是正和耳朵听到的一样。只是没有声音的言语,但它 表达了一定意思,它的表达就是出门让我走三步退两 步。”
• C.特殊类型的幻觉:
• 1)机(功)能性幻听:是一种同一器官的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 如患者 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患者的声音,前者是真实存在 的声音,后者是幻觉,两者同时为病人感知。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和心因性障碍。
• 4)心因性幻觉:是指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 幻觉的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障 碍、癔症等。
• 5)思维化声:是一种特殊的幻觉。当患者想到某件事时, 自己的思想变成了声音,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所想的内 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 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距离及空间位 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这种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见于精神分裂 症、抑郁状态、躯体变形障碍、中毒、颞叶癫痫或脑肿瘤、脑炎 等脑器质性疾病。
• 5)体形感知综合障碍:又称体象障碍。病人感到自己整个躯体 或它的个别部分,如四肢的长短、轻重、粗细、形状、颜色等发 生变化。感身体变得很轻,一阵风就能吹到天上去;或感到自己 特别高大,象巨人一样;或手臂变得很长,脸形变得非常难看, 两只眼睛不一样大,鼻子和嘴巴都斜到一边,耳朵大得象猪耳, 因而不断地照镜子(窥镜症)。
2、环境因素:个人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都可影响病人的 症状表现。
精神症状的分类
普通心理学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分为感觉、知觉、思维、 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实际上人的精神活动是一个协调统一的 过程。为了描述的方便精神症状学按照精神活动过程分为以下几 种: ➢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注意障碍,智能
知觉是客观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在人脑中经过综合,结合过去 的经验,形成的一种较完善的整体印象。反映的是食物的外部表 现及其相互之间的表面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常合称为感知觉。
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症。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剌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丘 脑或周围神经病变,在精神科多见于焦虑障碍、。
• 2)假性幻觉:不位于客观空间,仅出现于主观空间(脑内)的幻觉。这些 幻觉不是通过患者的感觉器官获得的,其轮廓不够清晰、不够鲜明生动、缺 少真性幻觉的那种客观现实性与形象完整性,但患者却坚信不疑。以假性幻 听和幻视较多见。如自己的脑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眼睛能看到头脑 里有一个人像。是精神自动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 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是患者对时间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如感 到时间在飞逝,似乎身处于“时空隧道”之中,外界事物的变化异乎寻常地 快;或感到时间凝固了,岁月不再流逝,外界事物停滞不前了。多见于 颞叶癫痫、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等。
• 4)运动知觉综合障碍:指患者觉得运动的物体静止不动,或者 静止不动的物体在运动。比如患者感到面前的房子在往后退,坐 着的凳子在移动。多见于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第一阶段:19世纪个别症状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初症状群或综合征阶段 第三阶段:精神疾病分类阶段:Kraepelin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 (以精神症状
或症状群来划分精神疾病) 第四阶段:诊断学或精神病理学阶段:将精神症状按诊断或精神病 理学归类。
如:E.Bleuler创造的4A基本症状,Andreasen提出的阴性、阳 性症状群。
某一夜患者指着收拢的窗帘盒陪护上窗口挂着好大的一条鳗鱼。 ➢情绪处于某种强烈的心境状态时。如草木皆兵。
正常人也可以产生错觉,但经验证后能立即纠正。
病理性错觉常因意识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产生,患者常坚信不移,并伴 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易及时纠正。其内容常常有恐怖性,以致 出现恐怖表情、逃跑或攻击行为。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癔 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 人的精神活动是一个复杂、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过程。许多精神障碍 至今病因未明,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性生物学指标。临床诊断主要靠精神 检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来得出。可见精神检查的重要性和正确掌 握精神症状学是精神医学的基础。
• 精神症状的表现受以下因素影响:
1、个体因素:性别、年龄、文化、躯体状况、人格特征均可使某一症 状表现不典型;
• 2)幻视:外界不存在相应的客观事物而能看见无意义的色彩、 闪光或形象。内容较丰富多样,形象清晰、鲜明和具体,常具有 恐怖性质。亦可模糊不清。较幻听少见。见于躯体疾病或精神活 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谵妄状态、精神分裂症、癔症等。
• 3) 幻嗅:可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 4)幻味:可继发被害妄想而拒食,主要见精神分裂症。
• 1)视物变形症(又名视觉感知综合障碍):是对周围的人或物 体的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变化。看到物体的形象比实际增大 称视物显大症,比实际物体缩小称视物显小症。如看到他的父亲 变成巨人,头顶着房顶了;又如患者感到自己睡的床只有童床的 大小,容不下自己的身体而坐着睡觉。
• 2)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空间距离判断出现障碍。如 候车时汽车已进站,但患者仍感到汽车离自己还很远;又如患者把杯子 放到桌子上去,但桌子的实际距离尚远,因而杯子掉落在地上。
特殊类型:
幻想性错觉:通过主观想象将简单的知觉形象加工成复杂的知觉形象。如 将云彩感知为飞天的形象。特点:1)出现错觉的当时就已经意识到原事 物是什么。2)从错觉内容于幻想内容密切相关。多见于轻度意识障碍、 癔症、分裂症,也可见于正常人。
(2)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而产生 的知觉体验。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精神症状,常与妄想聚合 并存在。
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属于病态或正常范围,应从下列几方面进行对比分 析: 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 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
在明确不一致的时候还应进一步分析造成不一致的客观原因以及 因果关系。 只有明确诊治对象的临床表现没有客观因素、没有因果关系或表现的程度很不 一致时,才能初步确定为精神症状,并且还要在今后的临床中可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