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习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散⽂阅读习题与答案
⼀、透“形”
理出作品选取的材料,概括⽂章的要点。

做这类题⽬,可抓住⽂章的写作对象,找出各段的中⼼句;没有中⼼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内容相近的段落进⾏合并概括。

理清⽂章的思路。

⽂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

散⽂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理好“形”和“神”的结合点——线索,就等于把握了⽂章意脉。

常见的散⽂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具体事物。

考题常以⽂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章选择材料的依据来出现。

把握灵活多样的表达⽅式。

散⽂通常以抒情为主,往往是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形成夹叙夹议的笔法,考试有时会让考⽣来体会其作⽤,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这就必须在了解表达⽅式各⾃的前提条件下,联系⽂章的具体进⾏分析。

⼆、抓“神”
品味语⾔。

这是散⽂的⼀⼤考点,可从⽤词的准确性、⽣动性,句式的整齐变化,修辞的灵活运⽤等⾓度来分析。

散⽂的语⾔不是⼀般意义上语⾔⽂字的精炼和优美,更在于作者的个性同语⾔美所共同融合的独特美感,所以品味散⽂语⾔还需从情韵上去推敲,体会其深层含义,抓中⼼词分析其⽐喻义或引申义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

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哲理。

在了解散⽂的写作背景及中⼼内容的基础之上,注意把握⽂中关键语句:注意那些抒情的句⼦和发表议论的语句;要注意领起后⽂或收束前⽂的语句;要注意那些运⽤了⽐喻、反问、排⽐、象征等⼿法的语句以及语意⽐较含蓄的语句等。

体味作者透过字⾥⾏间所持的对⼈⽣对世事的认识和情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了解表现⼿法。

感情、⼈⽣哲理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志,这是写抒情散⽂常见的表现⼿法。

另外针对诸如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以⼩见⼤、侧⾯暗⽰、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先抑后扬、借物喻⼈、前后照应等,考前必须要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和理解,否则很可能会连题⽬都看不懂。

学会鉴赏、评价⽂章的优劣得失,谈感受。

在对⽂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章的⼀⼆处精妙之笔,才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鉴赏。

这是散⽂阅读的热门考题,答题的关键是,⼀要能在充分理解原⽂的基础上,打开思路,从多⾓度去思考:从描写对象上;从对⼈物的情感上;从阅读内容和表达技巧上;品味富有特⾊的语⾔等等。

⼆⽆论从哪⽅⾯,都必须有⾃⼰鲜明的观点和态度,提出⾃⼰的见解和疑问。

[真题详析] (记叙散⽂)
美丽乌龟
我见过⼀只⾮常美丽的乌龟。

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的,翠绿⾊的壳上有着咖啡⾊的花纹。

它的背⾼⾼地隆起,就好像是⼀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点也不像⼀般的乌龟那样扁平。

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两边的线条翘起,像⼀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注视,⼀眨不眨。

是在⼀位朋友的画室⾥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

我对朋友说:
“这辈⼦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定要来帮它照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

他在巴西旅游时,第⼀眼看见就爱不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价才从原主⼈处购得。

但是,这⽤双⼿才能环抱的⼤乌龟,重达30公⽄,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出⼝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货箱托运了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才到,我⼼想,万⼀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

没想到开
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跳。

”朋友说。

过了⼀个⽉,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

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航⾏超过万⾥、在⽊箱⾥靠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
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蕉,回来后少了⼀把,乌龟却死了。

后来找了⼀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把⾹蕉⼀⼝⽓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乌龟留下的壳,内⼼感慨不已。

在极度的⿊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亡故了。

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也不尽然可喜。

在饱⾜中的节制可能⽐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
(荆州市2006年初中升学考试语⽂试题)
1. 从表达⽅式的⾓度,简洁说明本⽂的写法。

(10字以内)
解析:这是属于对散⽂“形”的考查,⾸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表达⽅式,然后才能答题。

“表达⽅式”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书⾯或⼝头的“写作”⽅式。

这条题⽬启⽰我们,散⽂阅读必须掌握⼀些与散⽂阅读有关的⽂体知识。

参考答案: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

2. 从情节梳理的⾓度,概括本⽂中的故事。

(20字以内)
解析:这是对概括散⽂要点的考查。

答题时紧紧抓住“乌龟”这个材料和线索梳理情节,很快就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只乌龟,经远洋来⽽⽆羌,后来却吃⾹蕉撑死了。

或购得乌龟,运回乌龟,乌龟撑死。

也可以这样概括: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撑死。

3.从表达⽬的的⾓度,完成下⾯的评析。

本⽂以⼩见⼤,通过⼀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____________的感悟。

解析:此题“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哲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做这条题⽬要善于注意那些发表议论、揭⽰⽂章主旨的关键语句,如“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也不尽然可喜。

在饱⾜中的节制可能⽐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类选取⽣活⽅式的感悟。

参考答案:⼈⽣或⽣命
4. 从表现⼿法的⾓度,简说本⽂中的“对⽐”。

解析:本题是对⽂章表现⼿法的考查,属于欣赏层次的检测。

题⽬中要求说说“对⽐”,但没有要求我们说出与什么有关的对⽐。

⽂章以乌龟为中⼼材料和线索,这“对⽐”⼀定与乌龟有很⼤的关系。

我们可以围绕这⼀点来发现“对⽐”。

参考答案:先写乌龟经三个⽉的远洋⽽来,以为它死了,没想到它居然好端端的,写了它不畏恶劣环境的顽强的⽣命⼒,后来写它出⼈意料地被⾹蕉撑死了。

这样,强烈地对⽐,突出了“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也不尽然可喜,在饱⾜中的节制可能⽐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呀”这⼀主题。

5. 从“忧患与安乐”的⾓度,写⼀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悟。

解析:本题要求学会鉴赏、评价⽂章的优劣得失,谈感受,为探究类的题型。

近⼏年中考
中这类考题⽇渐增多,且有继续加⼤的趋势。

参考答案:⽣命在困苦中坚韧,在安逸中委靡。

[现场练习] (抒情散⽂)
溪流
贾平凹
我愈来愈爱着⽣我养我的⼟地了。

就像⼭地⾥纵纵横横的沟岔⼀样,就像⼭地⾥有着形形⾊⾊的花⽊⼀样,我⼀写⼭,似乎思路就开了,⽂笔也活了。

甚⾄觉得,我的⽣命,我的笔命,就是那⼭溪哩。

虽然在莽莽的⼭的世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股⼉⽔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云⾥;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峰之下。

⼈都说⼭是庄严的,⼏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

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那⼭下⼀定是有着很⼤很⼤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溪了。

或许,它是从⽯缝⾥⼀滴⼉⼀滴⼉渗出来的;或许,是从⼩草的根下⼀个泡⼉⼀个泡⼉冒出来的。

但是,太阳晒不⼲、黄风刮不跑的。

天性是那么晶莹,⽓息是那么清新;它⼀出来,便宣告了它的⽣命,寻着⾃⼰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的。

然⽽,它从⽯板上滑下,便有了⾃⼰的铜的韵味的声⾳;它从⽯崖上跌落,便有了⾃⼰⽩练般的颜⾊,它回旋在⽳潭之中,便有了⾃⼰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起来了,要⾛更远的道⼉;它流过了⽯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岭,叩问每⼀次⽯头,有时会突然潜⼊河床的沙⽯之下去了呢。

A 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
游鱼,那斑斓的卵⽯,也给它增添了美的⾊彩。

它在流着,流着。

它要流到哪⾥去呢?我想,⼭既然给了它的⽣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B或许,它是做⼀颗露珠⼉去滋润花瓣,深⼊到枝叶⾥了,使草⽊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坯污泥,拔脱了⼀从腐根呢。

那么,让它流去吧,⼭地这么⼤,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的路⼦。

我是这么想的,C我提醒着我,我⿎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字,聊作这本⼩书的⼩序了。

(选⾃《贾平凹⼩说新作集》)
⒈试理出⽂中对于⼭溪描写的顺序。

⒉谈⼀谈溪流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⒊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溪流?
⒋⽂章最显著的特⾊是什么?
5. 品析语⾔:请从⽂章A、B、C三处中任选⼀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我来赏析(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仿写:⽣命像奔流的溪⽔,由孱弱到强⼤,把⽢露奉献给⼤⾃然。

7.“读了《溪流》⼀⽂后,你想说些什么呢?请联系⽣活实际或社会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领悟。

(30字以内)
参考答案:
⒈以时间为序,从⼩溪的过去写起,写⼩溪的现在,再想象它的未来。

⒉溪流最初是孱弱的、细柔的,但它有顽强的⽣命⼒,它不停地向前奔流着,在它艰⾟的⾏进途中,有⼀中让⼈感受到不可阻挡的⽣命的⼒量。

后来,它慢慢地⼤起来了,收获了许多。

最后⼜⽆私地奉献⾃⼰,但它仍不停地探索。

概括起来就是,不怕艰⾟,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

⒊作者如此详细地描写溪流,是给读者展⽰溪流的品质,展⽰溪流强⼤的⽣命⼒,借溪流来象征⼈⽣的意义,让⼈们感受溪流不断奋进,勇于探索的精神。

或:作者运⽤象征⼿法,通过对溪流的描绘,揭⽰了⽣命由⽣长到壮⼤再到奉献的⼀般规律,歌颂了溪流不怕艰⾟、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诚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的⼈⽣态度。

⒋物我两融,处处写⼭溪,处处写“我”,把“我”和⼭溪联结在⼀起。

⼭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在⽂学道路上的成长。

⼭溪与“我”以及我的写作道路在⽣命的姿态上达到了完美的统⼀。

⒌A⽣命还在于不断汲取,不断进步,不断壮⼤。

B从两⽅⾯谈了⽣命的意义还在于奉献:扬善除恶。

C我已经和溪流融为⼀体,处处写⼭溪,处处写“我”,把“我”和⼭溪联结在⼀起。

⼭溪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我”在⽂学道路上的成长。

⼭溪与“我”以及“我”的创作道路在⽣命的姿态上达到了完美的统⼀。

⒍⽣命像茁壮的树苗,由瘦⼩到挺拔,把⾝躯奉献给⼈类。

⽼师像燃烧的蜡烛,由青春到苍⽼,把⾃⼰的⼀切奉献给了学⽣。

⒎溪流的历程告诉我们:⽣命始于卑微、渺⼩,继⽽⽣长、强健,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数的坎坷和磨难,但⼈⽣的历程始终是丰富多彩的。

⽣命的本质就是进取、奋⽃,就是拼搏,就是奉献!
散⽂阅读
【备考指导】
散⽂因其语⾔的优美、涵义的丰富、思想的真切、主题的深刻⽽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现代⽂阅读考查的⼀个重头戏。

同时,也正因为上述特点⽽成为阅读考查的⼀个难点,因为它的“散”,初中⽣有时候还难以迅速地把握。

我们以为,对于散⽂阅读的备考,可以从以下两⽅⾯来进⾏。

⾸先要知道考什么。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近⼏年主要是考查理解能⼒、鉴赏能⼒、表达能⼒、创造能⼒;从材料的来源看,所选材料都来⾃课外,以整篇全选者居多;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主;从测试的形式看,⼜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

我们宜综合近两年来中考的散⽂阅读题,梳理出散⽂阅读的常规考点及创新
题型,做到成⽵在胸。

其次要知道怎样考。

应明确知道考点,精⼼设计试题,抓住三“以”、⼀“规律”。

“三以”是:⼀以课本为例,⼆以培养语感为切⼊点,三以揣摩语⾔为突破⼝,四以课外材料为检测点。

⼀“规律”:即“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规律。

【妙题回放】
⼼⽥上的百合花
林清⽞
①在⼀个偏僻遥远的⼭⾕⾥,有⼀个⾼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株⼩⼩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的时候,长得和杂草⼀模⼀样。

但是,它⼼⾥知道⾃⼰并不是⼀株野草。

它的内⼼深处,有⼀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株百合,不是⼀林野草。

惟⼀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地吸收⽔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个花苞。

②百合⼼⾥很⾼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株草,偏偏说⾃⼰是⼀株花,还真以为⾃⼰是⼀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株花的庄严⽣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地释放内⼼的能量。

b有⼀天,它终于开花了。

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朵⼀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只有百合⾃⼰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随着风,落在⼭⾕、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的野百合。

⑥⼏⼗年后,远在百⾥外的⼈,从城市,从乡村,千⾥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数的⼈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那纯净温柔的⼀⾓。

⑦不管别⼈怎么欣赏,满⼭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的存在。


(06安微课改区中考阅读题)
1、“全⼼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3分)
2、根据上下⽂判断,“它那灵性的洁⽩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

”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2分)
3、第③段运⽤了哪些修辞⼿法?展⽰了“百合”怎样的形象?(4分)
4、本⽂的线索是什么?⽂章主要运⽤了哪种写作⼿法?(2分)
5、⽂章以“⼼⽥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3分)
6、百合⼰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4分)
【试题解析】
第1题的解答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的特点(采⽤拟⼈的修辞,把花当作⼈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来理解)。

答案:“全⼼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开花时⼀⼼⼀意、专⼼执着的特点。

“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

(两词各1.5分)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都结合了⽂段的主题回答的。

第2题是⼀道考顺序的题⽬,前⼀句的“有⼀天,它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答案的关键提⽰语。

后句也有很强的提⽰作⽤。

答案:C。

第3题不是简单的修辞判断,⽽是考修辞的表达作⽤,不同修辞,表达作⽤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作⽤。

答题时,可以选⾃⼰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

答案:排⽐、拟⼈、反复。

(答对其中两个给2分,答对⼀个给1分)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

(每个要点1分,共2分。


第4题是考线索和写作⼿法的。

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

写作⼿法、表现⼿法和表达⽅式是截然不同的。

写作⼿法,要在于平时积累。

答案: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

或:百合努⼒证明⾃⼰存在的过程。

(1分)写作⼿法:象征(托物⾔志、借物抒情均可)(1分)。

第5题是考对⽂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答案:百合花的精神令⼈感动,作者从内⼼流露出赞美之情。

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数⼈感动,触动⼈们内⼼那纯净温柔的⼀⾓。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第6题是发展性考题。

拟⼈化的⼿法,其实就是写⼈的。

答案:第⼀问:答到“嫉妒、诋毁、⼼胸狭窄”意思即可。

(2分)第⼆问:⾔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

(2分)
【精题演练】
邢汶
①做医⽣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他的⼀个病⼈,挺年轻的姑娘,患了⼲燥综合症。

这是⼀种很罕见的病,就是⾝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越来越少,导致⼈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不能见阳光。

阳光就像⼀台榨汁机,会很快耗完病⼈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呼吸衰竭。

现在的医术还⽆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

②姑娘的病房,窗帘是⽇夜拉上的,只有镍灯发出淡淡的冷光。

只有⽉光很暗淡的夜晚,病⼈才可以在护⼠的陪同下到院⼦⾥散步。

③医⽣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

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见那个姑娘在专⼼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正好形成鲜明的对⽐。

④两个多⽉后,我在⽹上看到⼀份资料,说国外有个患⼲燥症的病⼈,⽣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

⑤医⽣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了,她已经去了。

看着我惊讶的样⼦,医⽣叹⼝⽓:“她突然坚持去天⼭旅⾏,我们通知了她的⽗母,但谁也劝不住。

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脚下的草原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效,就没了。

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
⑥⾝患绝症的年轻⼥孩,让⾃⼰的⽣命提前在明媚的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和决⼼?
⑦医⽣⼜说,她和你⼀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堆各种颜⾊的指甲油,每种颜⾊外⾯都贴了张⼩纸条,是她⾃⼰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

其中,淡蓝⾊的,叫做“⾖蔻”;银⾊的,叫做“妖精”;⽽⼤红的那⽀,她起了⼀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偕⽼”。

听得我⼼酸。

⑧阳光和⽣命相⽐,当然⽣命重要。

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命去换取也⼼⽢情愿。

⑨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直是她⼼底下鲜红的太阳。

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种可以检测⽣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升起的太阳。

⑩我们健康⼈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样。

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珍视。

(选⾃《读者》有改动)
1、下⾯三项中,你认为哪⼀项最适合做⽂章的标题?为什么?
A、《⽣命啊,⽣命》
B、《阳光啊,阳光》
C、《阳光与⽣命》
答:选项。

因为
2、作者善于运⽤⼀些修饰语来传情达意。

例如:(1)⽤“
”来修饰姑娘的脸,说明
;(2)⽤“”来修饰阳光,借此来⽐喻
等等。

3、⽂中多次提到姑娘⽤的指甲油,由指甲油我们可以联想到姑娘
的精神⾯貌。

4、第⑨段画线句中,你认为“⽣命的硬度”是指
,“⽣命的质量”是指。

5、第⑤段中说姑娘“突然坚持去天⼭旅⾏”,你是否赞成她的这⼀⾏动?为什么?
答:
6、对于阳光、空⽓、⽔等我们⽇常⽣活中的⼀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常常会熟视⽆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

读了本⽂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为什么?
答:
附参考答案:
1、C本⽂作者从姑娘⽣命的历程中体会到虽然⽣命重要,但“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命去换取也⼼⽢情愿”的道理,引导⼈们去“珍视”⽣活中⼀切美好的事物,⽽不是单纯地说“⽣命”或“阳光”⼀个⽅⾯。

(不求⽂字统⼀,⾔之有理即可)
2、(1)苍⽩姑娘⾝患绝症,⾝体虚弱(2)明媚(或:鲜红)世上⼀切最美好的事物。

3、有强烈的爱美之⼼,更有热爱⽣命,热爱⽣活(意对即可)
4、⼈坚强的意志⼈崇⾼的精神。

5、可赞成她在⽣命的最后时光⾥⽤顽强的精神来感受阳光等⼤⾃然的美好;也可不赞成,因为她也应该珍爱⽣命,活着⽐什么都重要(⽆论赞成与否,⾔之有理即可)
6、(答案为开放性,⾔之有理即可)
散⽂阅读
⼀、题型感受
不知有花
①那时候是五⽉,桐花在⼀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头。

历史或者是由⼀个⼀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岁⽉对我⽽⾔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极矜持,花⼼却⼜泄露些许微红。

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守⼝如瓶,⼀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低飞的云。

③车⼦停在⼀个客家⼩⼭村,⾛过紫苏茂盛的⼩径,我们站在⾼⼤的桐树下。

⼭路上落满⽩花,每⼀块⽯头都因花罩⽽极尽温柔,仿佛战马⼀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骑乘。

⽽阳光那么好,像⼀种叫“桂花蜜酿”的酒,⼈⾛到林⼦深处,不免叹息⽓短,对着这惊⼼动魄的⼿笔感到⽆能为⼒,强⼤的美有时令⼈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来,赭红的⽪肤特别像那⼀带泥⼟的⾊调。

“你们来找⼈?”“我们——来看花。

”“花?”妇⼈匆匆往前赶路,⼀⾯丢下⼀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满林扑⾯迎⿐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⑤但风过处花落如⾬,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

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后⼭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型的庄稼。

⽽农⼈对它们,⼀向是视⽽不见的。

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夷然⾛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站在庵前看晚霞落⽇,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西天华美到⼏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对⾏过的⽼尼说:“快看那落⽇!”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事隔⼆⼗年,这⼭村⼥⼦的⼝⽓,同那⽼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⑧不为花⽽⽬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吧!对那⼭村妇⼈⽽⾔,花是树的⼀部分,树是⼭林的⼀部分,⼭林是⽣活
的⼀部分,⽽⽣活是浑然⼤化的⼀部分。

她与花就像⼭与云,相亲相融⽽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不知有花的妇⼈,并且暗暗嫉妒。

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落笔的,请从⽂中摘取关键语句正⾯解说它的主旨。

2、⽂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看,这是⼀种什么样的写作⼿法?请简要说明。

3、从⼈物描写的⾓度看,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
4、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

5、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中所起的作⽤有何不同?
6、从⽂中⾃选⼀个写景的句⼦,品析它的妙处。

句⼦:品析:
散⽂阅读以简答题为主,另外,有时会出现填空题、标记题、判断题、选择题等。

《不知有花》答案:
1、是花的主⼈,与花相亲相融
2、反衬,⽤我们“为之绝倒发痴”(或“为花⽽⽬醉神迷、惊愕叹息”),反衬⼭村农妇“视⽽不见”(或:不为所动)
3、表情(答“神态”也可)
4、没有游离主题,叙述少年看落霞落⽇,是为了引出⽼尼⾯对晚霞落⽇的态度,⽤以衬托农妇对桐花的态度。

说明这些融⼊⾃然造化的⼈,⼼理是⼀样的,这种写法正是散⽂“形散”的特点体现
5、第⼀处的作⽤是引起下⽂的议论,第⼆处的作⽤是收束全⽂,同时呼应第⼀处
6、本题根据学⽣答题实况评改
⼆、梳理考点
散⽂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

根据⽂学作品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叙事类作品、抒情类作品和感悟类作品。

散⽂的考点通常有:
把握⽂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体会;3、理解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体会;4、体会运⽤⽐喻、拟⼈、夸张等修辞⼿法的妙处;5、品味作品的语⾔特⾊、表达技巧;6、写出从⽂中得到的感悟、启⽰。

三、答题指津
阅读散⽂步骤如下:
1、整体理解作品。

辨清散⽂类型、写作的话题,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

2、抓线索、理思路。

散⽂线索就是⽂章的红线,理清线索,也就是理清了⽂章的写作思路。

散⽂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中⼼事件、某个⼈物,或是作者的感情、⽂章的标题。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从整篇⽂章的⾓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定要注意⽂章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它可能就是点明中⼼的句⼦。

4、揣摩词句、品味语⾔。

⼀⽅⾯要从语⾔本⾝去揣摩,另⼀⽅⾯也要了解作者的⽣活体验、思想感情。

四、实战演练
被遗忘的稻草
①那码得整整齐齐的⼀垛稻草被⼈遗忘了,堆在⽥埂上,像⼀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

收完了⾕,那堆在⽥⾥的捆捆稻草就被⼈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灶⾥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把塞进去,然后哄的⼀声蹿出⽕苗——但是这⼀垛稻草却被⼈们遗忘在⽥埂上了。

或许是⼀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上的稻草已经装得像⼀座⼭。

⼈们预备着过⼏⽇再来将这些稻草挑回去。

②但是那块⽥已耕好,油菜也栽上了,⼈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垛稻草却仍然堆在⽥埂上。

③在清寒的晨⽓中,秋天的阳光抹在⽥野,也抹在这⼀垛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

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