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消防安全培训的实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消防安全培训的实效性
第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消防安全培训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消防安全培训的实效性
大家都知道消防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首先从消防安全培训入手,但绝大多数消防安全培训的效果不太尽如人意。

本人通过这几年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总结了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的理论和培训方法,来和大家分享。

一、消防安全培训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的思考
从理论上讲,消防安全培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植入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消防安全培训的施行,可以看成是一个外推力,受训的个体是否会发生行为的改变,要看这个外推力被个体认可、消化和吸收的情况。

若个体认可这个外推力,并经过自我消化和吸收,就会产生一个内在的驱动力。

这一驱动力促使个体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情绪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发生改变。

这说明,消防安全培训是一个外在的作用过程。

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受训者的内在响应程度。

若个体响应程度高,则消防安全培训的效果好,若个体响应程度低或不响应,则消防安全培训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消防安全培训方法
1、理论讲授法。

主要由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受训者传授,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培训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从理性的角度,向受训者传授消防安全知识;引导人们理解消防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如何处置初期火灾等,掌握预防、控制火灾发生发展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理论灌输,来强化消防安全的意识,使受训者不仅仅知道怎样去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种培训方法的优点是培训内容具有系统性、理论性,能一次对多人进行培训并且能降低培训成本。

其缺点是理论性过强,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并尽量将理论与实际案例、感性知识相结合,
在形式上多采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2、情感疏导法。

“情、理、法”架构被称为中国式管理,它是建立在中国文化的性善论根基上的管理模式。

尽管“情”排第一,但“情、理、法”中却是以“理”为中心。

以情感人,是要用情来讲理,讲情要讲到合理的地步,同样,讲法也要讲到合理的程度,这才是“情、理、法”的真正意义。

在消防安全培训中,也必须注意“情”,情感启迪法的目的,是要让受训者从内心深处受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消防安全培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环境渲染法。

文明、整洁、有秩序的经营环境,醒目的安全防火警示标志,严格的规章制度向顾客传递一种向上的企业文化、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等信息的同时,也起到了暗示和约束作用。

顾客受到良好环境和氛围的感染,会自愿地使自己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产生与周围环境相符合的情绪和行为,乱扔烟头、损坏消防设施等行为便受到约束。

反之,管理作风拖拖拉拉,工作场地杂乱无章,会向顾客传递一种管理无序的信息,受这种氛围的影响,顾客会获得没有约束的暗示,并认为可以我行我素。

因此,单位应尽量营造良好的消防环境,使顾客自愿地改变自己,以适应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4、寓教育乐法。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

这一类教学方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其形式丰富多彩,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活动类。

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消防安全从我做起”以及“消防安全月”、“消防安全周”等活动。

二是表演类。

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文艺汇演,“消防安全在我心中”演讲会,消防安全书法、漫画、摄影展等。

三是竞赛类。

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查隐患竞赛,消防安全征文征联竞赛,有奖征答等。

5、以身示范法。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消防安全培训还应体现在各个单位的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单位领导者应自觉成为“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方针的模范执行者,名符其实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者”,并要善于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素质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持久的消防
安全局面。

6、自我转变法。

消防安全培训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培训,使广大受训者的消防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由消防培训的客体转变为消防培训的主体,使外在施压式的学习过程变为一种内在需求的索取过程。

消防安全培训的方法多种多样,消防安全培训的形式千变万化。

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关键在于激发受培训者的内在需求,引起思想的共鸣,这样外因才能通过内因的响应起作用,消防安全培训的效果才能持久。

王煜
2012年8月13日
第二篇:浅议如何提高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浅议如何提高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内容摘要: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美好乡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农广校等公益性培训机构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本文通过对农民参训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有益的解决建议。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美好乡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农广校在农民培训中起着主导作用,肩负着了解需求、传递知识、推广技能、接受反馈、答疑解惑等重要责任。

从我县培训现状来看,许多农民对于很多的新技术、新品种有着期待但缺乏了解,想通过培训增长知识,但对目前这种“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培训积极性不高。

如何解决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影响农民参训积极性原因分析
新型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动力机制不完善
一是农户生产规模小,制约了农业新科技的推广。

山区耕地本身就少,加上实行农户家庭经营后,考虑到耕地质量和公平问题,人为分为小块,这就造成了规模小而分散,不利于采用新科技大规模生产。

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技术和学经营来增加收入,如果学
到的新技术由于种养规模狭小而无用武之地,就没有参训的动力。

农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有参训意愿,但毕竟是少数人,在全体农户中所占比例有限。

二是训后配套政策不完善。

现有培训后续措施只有跟踪服务,而没有将参训和相关扶持政策紧密相联。

农民除了关心参训学到新科技能否实际应用,还要考虑参训后是否有政策倾斜,若没有相关扶持政策参训积极性就不高。

(二)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尊重自然规律和农民意愿
从培训的内容看,农民期望的是与从事产业相关的种养殖技术、非农技术技能、经营管理知识和法律基础知识等方面培训。

培训内容设置一定要征求农民意愿,同时考虑本地产业、自然条件等实际。

就培训形式而言,单一的理论培训较抽象,缺乏活力,不易掌握。

而互动交流、实用技术视频、现场示范操作、实地参观指导,深受农民欢迎,这些培训形式看起来较直观且记忆深刻。

(三)培训模式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农民期望培训能安排在农闲时间,如果培训时间安排在农忙时节,农民没时间参训。

培训地点选择不能相当然的便于集中管理而安排在县城,最好是离村近,培训结束后能及时回家干活。

二、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和实效性的建议
(一)创新培训管理,完善动力机制
农民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政府部门、培训机构、企业和农民等积极主动参与,并建立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

1、切实贯彻“政府推动、部门实施”的总体要求,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对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给予各种政策扶持。

新型农民培训补助资金是专款专用的,此外没有给培训机构任何资金扶持,没有给任何工作经费,等于是要求培训机构完全免费承担培训任务,这限制了培训机构承担培训的积极性,造成只有农广校等公益性机构参与。

农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改善农广校等公益性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提升培训能力。

要加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发挥农广校远程培训优势,
拓展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二是要切实提高从事农民教育培训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对做出突出成绩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这样提高了培训人员积极性,鼓励培训人员多钻研、多创新,提高课题质量,从而提高参训人员听课兴趣。

2、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创新培训评价机制,对获证农民给予配套扶持,从而激发广大农民参训积极性。

参训后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颁发培训证书,并建立规范农民培训证书待遇问题。

一是对持证农民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是探索建立农业资格准入制度,逐步健全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参训农民获得相应职业证书后方可进入相关领域,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3、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民参训主动性。

鼓励并引导农民自行调换土地,解决山区土地分产到户后的地块小而散的局面,让农民承包地连成片,降低耕作管理成本,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土地向种养能手流转集中。

通过扩大种养规模,降低新科技推广的成本,从规模经济效益的增大方面来刺激新型农民乐学参训、乐在其中。

(二)健全农民培训讲师团,保证培训质量
农民培训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支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1、拓宽讲师团成员的选拔范围。

要培养专业型、管理型、服务型的农业人才,必须打破农业专业技术领域限制,从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党政领导中聘请老师,从各村选拔科技种植户和有一定威望的“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农民辅导员,增加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师。

2、完善师资库信息,补充师资“已取得的研究专题和专题授课时间”方面的信息,便于培训机构科学选课题、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3、注重教师的提升性培训。

农委要依托县农广校加大对教师的锻炼和培养力度,打造一支过硬的培训新型农民的教师队伍,提升科学新技术推广能力,提高人才培养与农民培训的质量。

4、建议由省组织部统一协调部署,从涉农高职院校派出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到基层、到县级农广校,担任科技副职党政领导,担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专家,充实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力量。

(三)创新培训机制,增强培训实效性
必须坚持把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接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坏、质量高低的标准,不断探索农民培训的新机制、新措施。

1、建立农民培训调研长效机制,提高培训针对性。

农委要发动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千家万户,密切关注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培训需求,使需求调研制度化、动态化。

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民培训需求发布机制,适时向社会公布农民培训需求信息,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到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中来。

作为农民培训承训机构主力军的农广校,更要深入农村去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需求,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计划。

2、科学设置培训课题,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拓展培训内容,注重实际效果。

紧紧围绕本地的农业特色优势,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民致富、美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政府中心工作需要,从单纯农业技术培训拓展到涵盖农业政策信息、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

二是要根据培训对象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培训需求,并结合县情,选择好培训教材。

同时,结合本地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的产业,编写具有本地特色、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培训教材。

3、创新培训模式,降低参训成本。

一是送教上门。

深入乡村,将培训班办到农民家门口,采取现场示范、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学习兴趣。

二是结合农时、季节。

对需现场示范指导的培训内容可紧密结合农时,其它培训内容则要尽量错开农时,选择农闲时节,做到学农两不误,提高培训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安、徐铁辉、刘向荣《新型农民培训需求影响要素分析与培训课程暨内容的选择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9期
[2]省农委、省财政厅印发《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3] 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
作者:程峰安徽省歙县农广校
第三篇:提高员工培训实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
【摘要】企业员工培训是指为了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增加员工各项工作能力,从而促进员工现在和未来工作业绩所做的努力。

本文首先阐明了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系统介绍了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出了“企业在员工培训中缺乏系统、健全的培训体系”。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树立培训理念、健全培训体系、拓展培训方式三方面着手阐述了如何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

【关键词】员工培训问题有效性
【前言】当今社会,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一方面在于企业能否得到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更在于企业能否用好现有的人才,能否最大限度地培训、开发已有的人力资源,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

培训作为企业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培训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本投入。

但是由于大部分国内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多数企业都面对着培训效果不明显或者培训的收益存在差距等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企业培训效果的现状,发现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企业的培训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一、企业员工培训概述
企业员工培训指为了提高员工知识和技能,增加员工各项工作能力,从而促进员工现在和未来工作业绩所做的努力。

通过培训使员工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技术和管理技能,更加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从形式上来说,企业员工培训分为企业内部和外部培训;从内容上来说,分为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从方
法上来说,分为在岗培训、脱产培训、部门互动培训、专项讨论等。

其特点表现为全员性、终身性、多样性和计划性。

本文是从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性入手,来谈谈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方法。

二、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就是看在这个企业里的人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通过对员工培训和提高,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人是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把“人”变成“人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长远问题。

由此可见,员工培训对于企业未来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是毋庸质疑的。

从培训的作用来看,有效的员工培训可以提高企业自有员工的工作技能,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竞争需要,满足企业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管理者的意图得到贯彻,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企业的制度得到具体落实,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所以,员工的培训关系到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不仅仅是必需的,而且还是非常必要的。

三、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企业员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所带来的效果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但是有时候企业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去培训员工,却没有带来任何高效益的回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培训得不到领导及其他部门的重视,认为培训仅仅是培训部门的事情;二是认为培训无用,培训没有与激励机制挂勾,组不组织,参不参加,无所谓;三随着社会大流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学什么,与工作目标脱节;四是对培训效果缺乏后续跟进,仅是走走过场,完成任务;五是有些企业将培训作为员工的一种福利,成了观光旅游的一种借口,真正开展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

通过以上的现象和我们的调查分析发现, 企业培训投入失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理念、体系不符合培训的实际模式,即
(一)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
由于培训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对待培训很随意,没有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培训,而过分强调短期效应,使得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战略支持,往往流于形式。

具体表现为:一是目前许多企业管理层并不十分重视员工是否参加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

部份员工未能将培训作业提高自已能力的一种方式,而是将培训作为可以暂离岗位休息的机会,培训部门得不到企业领导的有力支持,同时也无法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再好的培训项目也难以顺利开展;二是一些企业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应该尽量降低。

事实上,对企业而言,培训是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是一种间接投资,跟其他投入相比,这种投入更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其效益是巨大的。

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它们的投入产出比为1:50。

[1];三是企业的领导不清楚培训的需求,没有认真分析公司的困境是否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只是简单的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教会员工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知识,无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联系起来,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救火式、应急式工作,达不到真正激励员工的目的,更谈不上将培训制度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同时,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企业往往会忽视对管理层和决策层领导的培训。

(二)缺乏系统、健全的培训体系
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

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

[2]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

很多企业一提到培训,就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很少考虑自身需要,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培训需求没有深入的分析,培训计划仅为应付上级检查,没有针对岗位分析员工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从课程着手,考虑接受培训能掌握什么知识,从而出现跟风赶时髦现象;二是培训过程缺乏沟通和监督,企业管理者往往重视培训前的准备,没有很好地监督实施中与参训人员
的沟通,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及今后的改进方案,使得培训出现“虎头蛇尾”现象,培训效果可想而知;三是未能学以致用,培训结束后,获得的成绩因企业内部的一些因素未能使培训的效果得以体现,有关培训的研究表明,一般的培训仅产生10~20%的转化率,即80~90%的培训资源成果被浪费了。

[3]
四、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方法
企业培训效果非常好或较好,可以在提高员工素质,最大发挥其潜能,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提高经营效益。

相反,如果企业培训效果不好或很差,不但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形成很多不良现象,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即浪费了财力又损失了人才。

针对企业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
大多数可持续经营的企业,都具有远景、规划来指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同样,培训工作要取得预期的效果,也应确定企业培训理念来指导整个培训工作。

企业培训理念就是企业进行培训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所以,在确定企业的培训理念时,要从企业的多角度进行考虑,以在企业内部树立一种员工不断学习和培训的信念,实现培训理念从“要我培训”的到“我要培训”的转变,从而达到变被动为主动的培训机制。

理念的灌输和落到实处离不开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一些企业存在“培训是一种福利,不需要再有任何的奖励”、“培训不能占有工作时间”等错误的想法,这对培训效果的实现很不利。

因此,企业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推进企业培训工作的、具有约束和激励的制度与规范等。

(二)构建系统、健全的培训体系
要把企业全员培训和终身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1、明确培训需求,按需施教。

培训工作首先要获得企业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指导,必要时他们也要参加有关培训的报告会,并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做出指示或建议,同时健全与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其次,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