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一、前言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术语定义
二、编制范围与内容
2.1 编制范围
2.2 编制内容
三、编制原则和方法
3.1 编制原则
3.2 编制方法
四、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4.2 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调查
4.3 社会经济基础调查
五、发展战略及规划目标
5.1 发展战略
5.2 规划目标
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6.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6.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
七、规划实施及监测
7.1 规划实施
7.2 规划监测
八、规划编制的质量控制
8.1 规划编制的质量要求
8.2 质量控制的组织和实施
九、编制报告的撰写
9.1 编制报告的组成
9.2 编制报告的撰写要求
十、编制报告的审查与批准
10.1 编制报告的审查
10.2 编制报告的批准
十一、附则
11.1 审查程序
11.2 技术资料的保存
11.3 编制报告印制和装订
一、前言
1.1 编制目的
本技术规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结合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实际,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技术指导。

1.2 编制依据
本规程的编制依据主要有以下法律、法规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修订版);
2)《城乡规划编制技术导则》(GB/T 50198-2011);
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导则》(GB 50168-2015);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范》(GB 50190-2019)。

1.3 术语定义
本规程中涉及的术语定义如下: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对一个地区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全面规划的计划,包括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用途结构、空间组织、保护和利用等内容。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一个地区内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情况、土地质量、利用方式等方面的
内容。

3)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调查:对一个地区内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方面
的内容。

4)社会经济基础调查:对一个地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包括人口、经济、交通、文化、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二、编制范围与内容
2.1 编制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对一个地区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全面规划的计划,包括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用途结构、空间组织、保护和利用等内容。

2.2 编制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意义;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调查结果分析;
4)社会经济基础调查结果分析;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和监测;
9)规划编制的质量控制;
10)编制报告的撰写;
11)规划编制的审查与批准。

三、编制原则和方法
3.1 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规划编制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实用的原则,依据可靠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准确、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2)综合性原则:规划编制应当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可行性原则:规划编制应当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公正性原则:规划编制应当遵循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依法依规进行规划编制,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正
性和合法性。

3.2 编制方法
1)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和实践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2)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规划编制,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度。

3)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编制的公开透明和参与性。

四、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对一个地区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情况、土地质量、利用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2)通过现场调查、遥感技术等手段获取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4.2 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调查
1)对一个地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内容。

2)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遥感技术等手段获取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调查报告。

4.3 社会经济基础调查
1)对一个地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包括人口、经济、交通、文化、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2)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手段获取社会经济基础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社会经济基础调查报告。

五、发展战略及规划目标
5.1 发展战略
1)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

2)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5.2 规划目标
1)根据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2)规划目标应当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6.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1)制定规划编制方案;
2)组织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4)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
5)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用途结构、空间组织、保护和利用等内容;
6)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和监测计划;
7)制定规划报告和图件;
8)组织规划编制的审查和批准。

6.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具有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充分考虑土地利用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具有公正性和合法性,依法依规进行规划编制,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意义;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调查结果分析;
4)社会经济基础调查结果分析;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包括总体布局、用途结构、空间组织、保护和利用等内容;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和监测计划。

七、规划实施及监测
7.1 规划实施
1)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2)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实施的公开透明和参与性。

7.2 规划监测
1)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规划监测计划,定期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2)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

八、规划编制的质量控制
8.1 规划编制的质量要求
1)规划编制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实用的原则,依据可靠的数据和科
学的方法,进行准确、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2)规划编制应当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性和协
调性。

3)规划编制应当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规划编制应当遵循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依法依规进行规划编制,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8.2 质量控制的组织和实施
1)建立规划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规划编制质量控制手册和规范。

2)采取多种控制手段,如实地检查、专家评审、内部审核等方式,对规划编制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3)及时总结和反馈规划编制质量问题,及时加以整改和改进。

九、编制报告的撰写
9.1 编制报告的组成
1)封面;
2)目录;
3)编制说明;
4)前言;
5)任务和意义;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7)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调查结果分析;8)社会经济基础调查结果分析;
9)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
10)编制原则和方法;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
12)实施和监测计划;13)质量控制;14)参考文献;15)附件。

9.2 编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