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54.0分)
1.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 H2O
B. N2
C. Cl2
D. Fe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
...电解质的是()
A. 蔗糖
B. NaCl
C. NaOH
D. H2SO4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
B. 物质的量就是1mol物质的质量
×10−23g
C. 一个Fe原子的质量约为56
6.02
D. F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g/mol
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B. 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
C. 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
D. 光束穿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5.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
A.苯(苯酚)溴水过滤
B.苯(甲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C.乙酸乙酯(乙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
D.乙醇(溴乙烷)蒸馏水分液
A. A
B. B
C. C
D. D
6.下列离子组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Fe3+、SO42−、NH4+、SCN−
B. Fe2+、Cl−、Ba2+、OH−
C. Na+、Mg2+、Cl−、SO42−
D. H+、Fe2+、Cl−、NO
7.能正确表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
A. KI 溶液久置空气中变黄色:4Iˉ+O 2+2H 2O = 2I 2+4OHˉ
B. 少量三氧化硫与氨水反应:SO 3+NH 3·H 2O = NH 4
++HSO 4ˉ C. Na 与CuSO 4水溶液反应:2Na +Cu 2+=Cu +2Na +
D. (NH 4)2Fe(SO 4)2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 反应:Fe 2++2OHˉ= Fe(OH)2↓
8. 下列反应中,能用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NaOH 溶液和CO 2的反应
B. Ba(OH)2溶液和稀H 2SO 4的反应
C. NaOH 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D. 氢氧化铜和稀H 2SO 4的反应
9.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 −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 Na +、Ca 2+、SO 42−、Cl −
B. H +、Mg 2+、CO 32−、S 2−
C. K +、Mg 2+、SO 42−、NO 3−
D. K +、Na +、NO 3−、SO 32−
10.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2Fe +3Cl 2 △ ̲̲̲̲̲̲ 2FeCl 3
B. Fe 2O 3+3CO
高温 ̲̲̲̲̲̲̲̲
2Fe +3CO 2 C. CaO +CO 2=CaCO 3
D. H 2SO 4+2NaOH =Na 2SO 4+2H 2O
11. 下列物质不能做还原剂的是( )
A. H 2S
B. Fe 2+
C. F 2
D. SO 2
12. 下列化学反应中硫元素仅被还原的是( )
A. S +2Na Na 2S
B. SO 2+2H 2S =3S +2H 2O
C. 3S +6NaOH 2Na 2S +Na 2SO 3+3H 2O
D. SO 2+H 2O 2=H 2SO 4
13. 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C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物
B. 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片,铁片上出现红色沉淀物
C. 向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
D. 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
14.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H2O2→H2O IO3−→
I2MnO4−→Mn2+HNO3→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 H2O2
B. IO3−
C. MnO4−
D. HNO3
15.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KClO3是氧化剂
B. 标准状况下产生33.6L Cl2时有3mol电子转移
C. H2SO4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
16.在下列溶液中分别投入一小块钠,既有气体产生又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A. 饱和澄清石灰水
B. 稀盐酸
C. NaHCO3溶液
D. 稀食盐水
17.下列有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固体中,分别加入足量盐酸,得到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晶体析出
C.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
D. 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18.向含有一定量盐酸和少量Mg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产生沉淀的质量m克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时的沉淀成分为BaSO4与Mg(OH)2
B. 原混合溶液中:n(HCl)=2mol
C. c点时的溶液中c(Cl−)>c(OH−)>c(Ba2+)
D. b→c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OH−=H2O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0分)
19.同学们在实验室里配制80mL1mol/L的NaOH溶液,进行了如下操作:
A.向称好NaOH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NaOH.
B.迅速将A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C.继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
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
使溶液混合均匀.
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F.计算所需NaOH的质量
G.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NaOH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所选容量瓶的规格是______mL,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是______
(2)上述操作中有一项需要改进,请写出改进方法______,改进后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
序号)
(3)该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4)若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_.
20.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探究CH4还原CuO并且验证反应的所有产物。
已知:CO+PdCl2+H2O=CO2+Pd↓(黑色)+2HCl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之前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B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CH4,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实验中发现B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CH4
还原了CuO。
(3)C中所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_,C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定生成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装置B中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E的位置______(填“能”或“不能”)互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0分)
2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可以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
(1)钠在上述空气、冷水中发生反应中______填“得”或“失”)电子,表现出______性(填“氧
化”或“还原”).
(2)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体现出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4)当有0.2mol钠发生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______(标准状况)
22.氮、磷、砷为周期表中的第 VA 族元素,它们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在性质上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
性。
回答下列问题:
(1)N、P 两种元素都能形成多种气态氢化物。
联氨(N2H4)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与氨相似,
写出联氨在水中第一步电离方程式______,联氨与磷酸(H3PO4)形成磷酸二氢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P2O5是一种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P2O5干燥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SO2
B.NH3
C.CO
D.H2
E.H2S
F.O2
(3)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它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
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
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Ba(H2PO2)2为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
(4)成语“信口雌黄”中的雌黄分子式为As2S3,雌黄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雄黄(As4S4)
和
SnCl4并放出H2S气体,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A
解析:解:A、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正确;
B、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错误;
C、氯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C错误;
D、铁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纯净物的定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答案:A
解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据此即可解答。
本题重点考查了电解质概念的辨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以及导电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为条件,都不能导电的是非电解质,题目难度不大。
A.蔗糖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只有蔗糖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是化合物,所以属于非电解质,故A正确;
B.NaCl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完全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导电,是化合物,所以它是电解质,故C错误;
D.H2SO4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导致导电,所以H2SO4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质量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不大,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意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能力。
A.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mol,98g为1mol硫酸的质量,故A错误;
B.质量的单位为g,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故B错误;
C.一个铁原子的质量=M
N A =56
6.02×1023
g,故C正确;
D.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解: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能通过滤纸,具有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的性质,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
故选:B。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学生教材基本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B
解析:解:A.溴易溶于苯,则不能用溴水来除去苯中的苯酚,应选择NaOH溶液反应后分液,故A 错误;
B.苯与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甲苯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水溶液,与苯会分层,然后分液分离,故B正确;
C.乙酸乙酯在NaOH溶于中能水解,应选饱和碳酸钠溶液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C错误;
D.溴乙烷能溶于乙醇,溴乙烷不能溶于水,加蒸馏水不能除去溴乙烷,故D错误;
故选:B。
A.溴易溶于苯;
B.甲苯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水溶液,与苯会分层;
C.乙酸乙酯在NaOH溶于中能水解;
D.溴乙烷能溶于乙醇。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明确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物质性质的应用,侧重有机物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A.Fe3+与SCN−离子之间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Fe2+、OH−可以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Mg2+、Cl−、SO42−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
D.H+、Fe2+、和NO3−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A.KI溶液久置空气中变黄色,因为碘离子被氧气氧化,方程式为:4I−+O2+2H2O=2I2+4OHˉ,故A正确;
B.少量三氧化硫与氨水反应,应该生成硫酸根离子,不是硫酸氢根离子,故B错误;
C.Na与CuSO4水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故C错误;
D.(NH4)2SO4和FeSO4混合溶液与足量NaOH反应,除了亚铁离子反应外,铵根离子也发反应,故D 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离子反应的实质是表示一类化学反应,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解答,难度不大。
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H++OH−=H2O表示,故A错误;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和水,硫酸钡是难溶解的物质,不能用H++OH−= H2O表示,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是强碱,盐酸是强酸,生成的氯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盐,能用H++OH−=H2O表示,故C 正确;
D.氢氧化铜是难溶物,不能拆开,氢氧化铜和稀H2SO4的反应不能用H++OH−=H2O表示,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
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加入OH−能产生白色沉淀来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A.Ca2+、SO4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
B.Mg2+、CO32−结合生成沉淀,H+、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H+、S2−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B;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加入OH−能与Mg2+产生白色沉淀,故选C;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加入OH−不反应,故不选D;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解:A.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也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所以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即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有属于化合反应,说明该反
应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及化合反应,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及化合反应的概念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及化合反应特征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解:A.H2S中S元素−2价,是最低价态可做还原剂,故A不选;
B.Fe2+的化合价是中间价态可做还原剂,故B不选;
C.F元素化合价为0价,为最高价态,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故C选;
D.SO2中S元素是+4价,是中间价态可做还原剂,故D不选.
故选C.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高低判断物质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最高价的元素只有氧化性,最低价的元素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的是判断氧化剂、还原剂,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只要根据元素的化合价高低判断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A.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选;
B.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也降低,S被氧化,也被还原,故B不选;
C.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也降低,S被氧化,也被还原,故C不选;
D.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仅被氧化,故D不选。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解:A.为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A选;
B.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Cu和Fe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生成氧气,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铁被氧化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生活现象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与生活中化学的联系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B
解析:解:氧化时I−,H2O2→H2O得到2个电子,IO3−→I2得到5个电子,MnO4−→Mn2+得到5个电子,HNO3→NO得到3个电子,I−→I2,失去1个电子,但IO3−由于也被还原为I2,则得到I2最多的是IO3−,
故选B.
反应中I−→I2,失去1个电子,而H2O2→H2O得到2个电子,IO3−→I2得到5个电子,MnO4−→Mn2+得到5个电子,
HNO3→NO得到3个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本题关键是IO3−由于也被还原为I2,为本题的易错点.
15.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与计算,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即可解答,选项D为解答的易错点。
由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可知,KCl中Cl元素由−1价升高为0,KClO3中Cl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以此来解答。
A.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反应中KClO3中Cl元素由+5价降低为0,则KClO3是氧化剂,故A正确;
B.由反应可知,生成3molCl2时有5mol电子转移,标准状况下产生33.6LCl2即1.5mol氯气时有2.5mol 电子转移,故B错误;
C.H2SO4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则H2SO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C正确;
D.KCl中Cl元素由−1价升高为0,KClO3中Cl元素由+5价降低为0,KCl为还原剂,被氧化,KClO3是氧化剂被还原,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故D正确;
故选B。
解析:
本题考查了钠的性质,明确发生的反应及物质溶解性是解本题关键,结合物质的颜色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A.钠与饱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有白色沉淀析出,故A选;
B.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得不到沉淀,故B不选;
C.钠与NaHCO3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生成碳酸钠,得不到沉淀,故C不选;
D.钠与稀食盐水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没有沉淀,故D不选。
故选A。
17.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难度中等,掌握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A.据化学方程式及碳元素守恒可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
84:m
106
=1
84
:1
106
,故A错
误;
B.因是饱和溶液,同时反应水会减少,有利于碳酸氢钠的析出,反应为:Na2CO3+CO2+H2O= 2NaHCO3↓,故B正确;
C.据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所以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消耗的酸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C正确;
D.这两个盐均可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A。
18.答案:D
解析:解:向含有一定量盐酸和少量Mg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开始阶段发生的反应为:Ba2++SO42−+2H++2OH−=BaSO4↓+2H2O,对应图象为a−b段;图象b−c段中沉淀不变,消耗了1mol氢氧化钡,说明发生反应:H++OH−=H2O,此过程中消耗2mol氢离子;c−d段加入1mol氢氧化钡,沉淀物质的量增加,发生反应为:Mg2++2OH−=Mg(OH)2↓,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镁离子1mol;d−e段沉淀的量不变,说明此时镁离子完全沉淀,
A.根据分析可知,a→b时的沉淀成分为BaSO4,故A错误;
B.a−b段、b−c段总共消耗2mol氢氧化钡,说明原混合液中含有4molHCl,故B错误;
C.c点时为氯化镁、氯化钡的混合液,氢氧根离子浓度非常小,则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Ba2+)> c(OH−),故C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b→c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OH−=H2O,故D正确;
故选D.
向含有一定量盐酸和少量Mg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开始阶段发生的反应为:
Ba2++SO42−+2H++2OH−=BaSO4↓+2H2O,对应图象为a−b段;
图象b−c段中沉淀不变,消耗了1mol氢氧化钡,说明发生反应:H++OH−=H2O,则此时消耗氢离子为2mol;
c−d段加入1mol氢氧化钡,沉淀物质的量增加,发生反应为:Mg2++2OH−=Mg(OH)2↓,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镁离子1mol;
d−e段沉淀的量不变,说明此时镁离子完全沉淀,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侧重考查离子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9.答案:100;4.0g;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移液入容量瓶;FGABDCE;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解析:解:(1)配制80mL1mol/L的NaOH溶液,应选择100mL容量瓶,实际配制100mL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1L×1mol/L×40g/mol=4.0g;
故答案为:100;4.0;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装瓶等,容量瓶盛放过热液体,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所以应: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移液入容量瓶,正确的操作步骤为:FGABDCE;
故答案为: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移液入容量瓶;FGABDCE;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过程中,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作用为:搅拌,加速溶解,在移液操作中作用为:引流;
故答案为: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4)依据C=n
可知,凡是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或者使溶液体积偏大的操作,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
V
例如: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故答案为: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1)配制80mL1mol/L的NaOH溶液,应选择100mL容量瓶,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2)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结合容量瓶使用方法解答;
(3)依据玻璃棒在溶解、移液操作中的作用解答;
(4)分析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n
可知,凡是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
V
小或者使溶液体积偏大的操作,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及误差分析,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容量瓶使用方法和注意问题,注意误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难度一般.
20.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除去空气,防止对反应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并防止CH4与O2混合加热发生危险
(2)浓硫酸;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3)无水CuSO4;白色固体变蓝
(4)
(5)不能;若互换,则CO与PdCl2反应产生CO2,对CO2的检验会造成干扰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装置的作用、制备原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实验之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B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CH4,目的是防止对反应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并防止CH4与O2混合加热发生危险;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除去空气,防止对反应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并防止CH4与O2混合
加热发生危险。
(2)A中加入的试剂是除去甲烷中的水蒸气,试剂A应是浓硫酸;
实验中发现B中黑色的氧化铜被还原为红色的铜,现象为: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3)试剂C检测产物水蒸气,因此试剂C应是无水CuSO4;C中出现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
(4)实验测定生成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装置B中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7CuO+2CH4=Δ7Cu+CO+CO2+4H2O;
(5)D是用于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若顺序互换,E中CO+PdCl2+H2O=CO2+Pd↓(黑色)+ 2HCl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对二氧化碳的检验就会产生干扰,因此不能互换;故答案为:不能;若互换,则CO与PdCl2反应产生CO2,对CO2的检验会造成干扰。
21.答案:失还原2Na+2H2O=H2↑+2NaOH密度小,熔点低 2.24L
解析:解:(1)钠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钠在反应中易失电子作还原剂,体现还原性,故答案为:失;还原;
(2)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H2↑+2NaOH,
故答案为:2Na+2H2O=H2↑+2NaOH;
(3)钠与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且不断熔化,说明熔点低,故答案为:密度小,熔点低;
(4)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H2O=H2↑+2NaOH,可知0.2mol钠生成0.1mol氢气,体积为2.24L,故答案为:2.24L.
(1)钠在反应中易失电子作还原剂;
(2)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3)钠与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且不断熔化;
(4)根据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计算.
本题综合考查钠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双基知识,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22.答案:N2H4+H2O⇌N2H5++OH−N2H4+H3PO4=N2H7PO4 B 2P4+3Ba(OH)2+6H2O= 3Ba(H2PO2)2+2PH3↑正盐2As2S3+2SnCl2+4HCl=As4S4+2SnCl4+2H2S↑
解析:解:(1)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
联氨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N2H4+H2O⇌N2H5++OH−;联氨与磷酸(H3PO4)反应生成N2H7PO4,故化学方程式为N2H4+H3PO4=N2H7PO4,
故答案为:N2H4+H2O⇌N2H5++OH−;N2H4+H3PO4=N2H7PO4;
(2)A.SO2为酸性气体,可以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故A不符合;
B.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可用碱石灰干燥,故B符合;
C.CO为还原性气体与五氧化二磷不反应,可以利用P2O5干燥,故C不符合;
D.H2为还原性气体与五氧化二磷不反应,可以利用P2O5干燥,故D不符合;
E.H2S为酸性气体与五氧化二磷不反应,可以利用P2O5干燥,故D不符合;
F.O2与五氧化二磷不反应,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故F不符合,
故答案为:B;
(3)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反应方程式为2P4+3Ba(OH)2+
6H2O=3Ba(H2PO2)2+2PH3↑;H3PO2是一元弱酸,则Ba(H2PO2)2为正盐,
故答案为: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正盐;
(4)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雄黄(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As2S3+ 2SnCl2+4HCl=As4S4+2SnCl4+2H2S↑;
故答案为:2As2S3+2SnCl2+4HCl=As4S4+2SnCl4+2H2S↑。
(1)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
联氨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N2H4+H2O⇌N2H5++ OH−;联氨与磷酸(H3PO4)反应生成N2H7PO4;
(2)五氧化二磷为酸性氧化性,能够与碱反应,所以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书写方程式;H3PO2是一元弱酸,则Ba(H2PO2)2为正盐,据此进行分析;
(4)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雄黄(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据此书写反应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干燥剂的选择,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