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前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前后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领域上下的位置关系课后反思怎么写
一年级的孩子们对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只是表面的认知,只知道谁在上面,谁在下面,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但是对于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的理解,也就是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还没有都达到。

正是因为我们认为简单,觉得没什么可教的了,往往学生对此位置关系不清晰,那也就谈不上空间观念的建立了。

这两个位置关系我是分为两节课来完成的。

在设计时我也力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如在学习《上下》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我的脸,说说脸上都有什么
然后我问“鼻子在嘴巴的()面》。

学生回答“上面”,我引导学生用我提问的句式来回答,把话说完整。

接着,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脸上的嘴巴、鼻子、眼睛、眉毛的排列位置关系。

同桌互相说,小组内互相说,然后再找学困生同学汇报说位置关系。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观察书上主题图—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汽车、火车、轮船的位置关系,来自学并回答图下问题。

通过检查,只有两名学生答错,但是口述的答案却是对的。

这让我想到会说了还有会根据图和题目来回答问题。

那就得多练习一些题目,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

动手摆桌面上的书本文具来明确上下的位置关系,再到黑板前来回答我出的“()在()的()面”这样的句式问题。

《前后》的教学也是如此,因为前后在做题时要求填写这两字,所以我先教学这两个的书写。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和后面都是谁。

再让学生用“(我)在()的()面”来描述自己的位置,课堂气氛马上激情昂扬,都争着说。

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不光是数字的计算问题,其实就是生活问题,数学就是生活,更来源于生活,对数学课充满了信心。

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真的很重要。

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利用教室里的场景,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表述自己和他人的位置关系,再表述物品的位置关系,建立空间位置的概念。

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这就是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我想今后我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不就教材教教材,而是更多的搜寻生活涉及多的问题来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既学习数学知识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题认识方位,上下左右前后,怎么做
活动名称:
计算—在哪里(认识方位:上下前后)
活动目标:
1、学会以自身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

2、学习方位词:上面、下面、前面、后面。

活动准备:
一幅图画、布娃娃几个,小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游戏:找一找。

为幼儿提供娃娃几个,分别藏在桌子下面,上面,椅子前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9653734面,后面等位置。

导入:今天我们班上来了许多小动物,请小朋友瞪大眼睛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
(引导幼儿说出“我在某某地方找到的某革玩具”)
教师随机进行讲评,巩固幼儿对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的认识,并引导幼儿正确学说以上方位词。

2、游戏:小猫在哪里。

一名幼儿戴头饰扮小猫藏起来,师扮猫妈妈,其它幼儿先闭眼再寻找,并大声告诉猫妈妈,它的孩子在哪里。

3、看图说一说。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
天上(上面)有什么
地上(下面)有什么
房子的前面有什么
房子的后面有什么
4、师总结讲评,并请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或某某小朋友前面是谁
后面呢
5、活动延伸:
来,让我们到户外观察一下:地上有什么
天上有什么
滑梯的前面是什么…
教案《上面下面》课后反思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根据研究,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分相对应,建立起以下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面是左手,右面是右手。

一般学生在6岁以前就能完全正确辨认“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并未发展完善。

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为标志为中心进行辨认。

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
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但
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
但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时候,学生是很难讲出来参照物不同的,我觉得只能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会到相对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总结。

2、为什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而练习却错误百出呢
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巩固练习中,动物游泳比赛,有部分学生填了上下。

说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

而在楼层问题中,学生的第
几层的概念没有发展完善,最高的一层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第一层。

特别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中班健康安全活动教案和课后反思:应该怎样上下楼梯
(1)学习儿歌《上下楼梯》,并指导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初步树立安全意识,逐步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追逐打闹,照顾前后的良好安全习惯.
3、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教会幼儿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难点:让幼儿懂得上下楼梯安全的道理,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大班科学《认识左右方位》教学反思有没有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

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
(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

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中班数学辨别里外上下前后左右教案和相应的说课稿,有吗设计意图:
在一次游戏活动中,娃娃家的妈妈对爸爸说:\"你去把奶瓶给我拿过来吧
爸爸找了一会没有找到,就问妈妈:\"在哪里呀
我怎么找不到呢
妈妈指着冰箱说:\"在那里呀
可爸爸还是没有看见。

通过这次事件,我感觉小班孩子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方位,因此在圣诞节来临之际,我开展了此活动,希望通过活动的神秘和有趣
让幼儿轻松地掌握简单的方位。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理解并掌握方位词:上下、里外。

2.积极参与、大胆讲述,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创设情境:两棵挂有礼物的圣诞树;几只放有礼物的圣诞帽子。

2.各种包装好的礼物,圣诞老爷爷手套一只。

3.音乐:圣诞歌。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进活动室。

(播放圣诞歌)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爷爷给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块儿去瞧瞧吧
评:圣诞歌这段音乐比较轻松欢快,听着音乐进活动室可以让幼儿容入到圣诞节的气氛里。

(二)感知方位:上下、里外。

1.找一找、说一说礼物在哪里
(1)师:圣诞老爷爷把礼物放在哪里了
我们一块儿去找找吧
(播放圣诞歌)评:让幼儿自由找礼物,说说礼物放在什么地方,这里给幼儿一个自由说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幼儿和老师、好朋友相互交流的机会。

在音乐的伴奏下,氛围比较轻松、活跃。

(2)提问:圣诞老爷爷把礼物放在了哪里
评: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说完整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这个环节不仅要让幼儿理解上、下、里、外这些方位词,还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这样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语言特点。

2.游戏:摸摸礼物跑回来。

圣诞老爷爷要请小朋友去摸摸礼物,你们愿意吗
(游戏玩法: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男孩摸摸树上面的礼物女孩摸摸树下面的礼物快回来。

评:在理解方位词的基础上,和幼儿玩一个他们平时经常玩的游戏,加深了对方位词的认识。

这个游戏不仅活跃了活动的气氛,而且可以递进师生间的感情。

幼儿对这个游戏很熟悉,所以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男孩、女孩分开摸不一同方位的礼物,一方面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同时解决了游戏时拥挤的现状。

3.自由取下自己喜欢的礼物。

(1)师小结:圣诞老爷爷带来了这么多的礼物,有的放在上面(动作),有的放在下面(动作),有的藏在里面(动作),有的摆在外面(动作)。

评:教师结合动作小结礼物的方位,动作的表现更加形象,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2)小朋友你们想要这些礼物吗
请你去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礼物。

评:看到这些包装精美的礼物,孩子们一定很想要,如果一直把礼物挂在树上或者放在帽子里进行教学,过一会就不感兴趣了,所以设置拿礼物这个环节,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4.藏礼物,说说将礼物藏在了哪里。

(1)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
今天我们一起和礼物捉迷藏好吗
(2)你怎么和礼物玩捉迷藏的游戏的
评:\"捉迷藏\"这个游戏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首先让幼儿自己选一个喜欢的礼物,然后和礼物玩\"捉迷藏\"的游戏,使礼物和幼儿直间发生关系,在玩\"捉迷藏\"游戏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礼物藏在了什么地方,这里说的方式也有好几种,如先请几个幼儿告诉圣诞老爷爷,然后请小朋友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这样就满足了他们说的欲望。

捉迷藏\"的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习正确运用这四个方位词。

5.歌表演\"圣诞礼物。

(1)教师演唱\"圣诞礼物。

(歌词:圣诞礼物、圣诞礼物、在哪里
在哪里
有的放在上面、有的放在下面,真好看、真好看
圣诞礼物、圣诞礼物、在哪里
在哪里
有的藏在里面、有的摆在外面,真好看、真好看
评:老师利用幼儿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旋律,重新填了词,使小朋友听起来很明了,而且加上动作,更加形象生动,小朋友非常愿意表演。

而且我利用圣诞老爷爷的形象演唱,小朋友更加觉得希奇,听的很认真。

(3)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演唱。

圣诞老爷爷唱的好听吗
你们想唱吗
那我们一起跟着圣诞老爷爷唱吧。

(三)拆礼物。

1.摇一摇、听一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
2.拆开礼物,相互说说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
3.品尝、分享糖果。

评:最后一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高潮部分,其实从一开始幼儿就很想拥有这份礼物,当我以圣诞老爷爷的口吻说要把礼物送给他们时,他们可高兴了,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东西于是我借助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摇一摇,猜一猜里面到底藏了些什么,这里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小朋友的猜想很多,有的说巧克力、有的说积木、有的说小手帕…在这个充满神秘的盒子里,到底藏着什么呢
小朋友已经等不及了,于是我又以圣诞老爷爷的口吻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拆礼物,然后把自己收到的礼物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巩固、运用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

教学反思:
课文《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脉络清晰,第一人称的写法令人倍感亲切,在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小水珠落下来。

人们就管我叫“雨”。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在执教这一段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一)小组合作,读词组句。

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段话之后,我安排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示事先准备好的6个词语卡片(“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打”、“飘”),先指名孩子们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试着把这6个词语拼组成3个句子。

并安排一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拼组。

由于学生熟读了课文,对词句已有初步感知,孩子们大都能准确地按上下排列的顺序排列出“小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

(二)感知句意,调整句序。

学生组好句子之后,我把握契机地问道:“这里面有三个动词,分别是什么
孩子们不由地脱口而出:“落、打、飘。

我又接着问到:“那它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
问题一出孩子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窃窃私语,还有的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但不一会便有人跃跃欲试地嚷嚷道:“不能,不能。

并有理有据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打下来;花朵很轻,当然是飘下来;而水珠自然是落下来了。

而这时我又故做疑惑状说道:“听大家这一说,仔细地想一想,这三个句子的位置好像有点不妥,能不能重新调整一下顺序呢
讲出你的理由来。

孩子们一下子又被难住了,但马上有又一个个喜形于色:“我知道了
“我也看出来了
接着开始动手调整三个句子的顺序。

最后又一个个争着向我和同学们讲自己的发现,说调整的理由。

一个小组汇报:“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时有的轻有的重,我们组是按照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的:第一句是‘花朵飘下来’,第二句是‘小水珠落下来’,第三句是‘小硬球打下来’。

另一个小组汇报:“我们组是按照小水珠、小硬球落下来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最先落下来,小花朵最轻,当然是最后飘下来。

但大家都能通过对“落”、“打”、“飘”这三个动词不同意义的感知而作出判断的。

(二)朗读感悟,想象情境。

学生读词组句,又按自己地理解重新修改了课文,可这时我又出一招:“同学们已经重新排列了这些句子,且理由都非常充分,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出色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来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呢
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又再次被激活,一个个又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读了起来,并都在“飘”、“落”、“打”这三个字的读音处理上做文章,反复尝试,相互提示,如有的学生将“飘”读得轻而长,将“打”读得重而促,我检查上也进一步提醒学生:“小花朵飘得还不够轻不够慢。

“小硬球还应该打得再重些。

最后,我又让学生把这些句子放回原文中去读整段话。

同学们在交流朗读时的感受和互相评议时,有的说:“我读这句话的时候,眼前像是真的有千千万万朵雪花在空中飘舞。

有的说:“我听ххх同学朗读这一句时,眼前也像在放电影:无数的雹子像子弹一样打在地面上和我们的脸上,硬硬的,凉凉的,蹦
蹦跳跳的,真好玩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可能的将“唤醒、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

这应该就是语文基础的渗透性教学,就是关注学生语感的能力培养,就是“读”与“练”的有机整合吧。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实录与反思(转载)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下教材《微小世界》单元的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微小物体的前提下,尝试用两个放大镜把细节放得更大。

课文分“做个简易显微镜”和“显微镜的发展”两部分。

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领悟显微镜发明中的科学性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过程与方法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了解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和显微镜的发展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经历显微镜的发明,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
显微镜。

教学难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关系和距离。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塑料片、双面胶。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苔藓等。

(2)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有关显微镜发展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

1、课前分发好苔藓,分别用肉眼和一个放大镜观察,并比较。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认识它吗
生…师:有办法把它放大吗
生:用放大镜。

师:来领个放大镜去看看。

生领取放大镜,观察。

师:这与直接用眼看有什么不同
生:放大了。

2、设法把苔藓放得更大。

师:能放得更大吗
板书:放得更大。

师:怎样放
板书:怎样生:能,用两个放大镜或显微镜。

(评注:教材上提供了几种供观察的材料,不是由于时令关系难以找到就是观察效果不够明显,于是改为观察蚂蚁的足。

一块载玻片,一条较宽的透明胶带,中间粘个活的蚂蚁,观察起来效果不错,学生的兴致很高,但是难以保存。

一重叠,蚂蚁就缺胳膊断腿了。

最后改为青苔,对比效果明显。

青苔要求是天鹅绒式的那种,又矮又细又密,这样学生用肉眼就不容易看清每根青苔的样子,用放大镜才能比较清楚地观察,显示出放大观察的迫切性。

二、探究怎样放得更大。

1、学生尝试用两个放大镜放大苔藓,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师: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放大镜。

学生再领取放大镜。

师:两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一样吗
生:不一样。

这个大,这个小。

2、探究两个不同倍数放大镜的摆法。

师:用这两个放大镜观察有哪几种看法
生:重叠的。

小大、大小。

生:分开的。

小大、大小。

生回答,师板书。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这些摆法中哪种能放得又大又清楚
我们来试试看。

学生逐一验证四种摆法。

师:我们发现哪种摆法能放得又大又清楚
选出最佳摆法,形成共识(①倍数大的放下面更清楚;②两个放大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比直接叠在一起放得更大。

③清晰看到放大倒立的像时最大)如有不同意见的,就不同意见再验证。

师:你是怎样操作的,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评注:提供两个不同倍数的放大镜引领学生思考放置方法,培养逻辑思维;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试两个不同倍数放大镜的放置秩序,培养严谨的探究态度。

三、自制简易显微镜。

1、过渡:这样观察有什么不方便吗
生:能固定就好了。

2、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师:要固定的话,需要哪些材料
生边说师边出示。

师:怎样固定
我们小组里先讨论一下。

组内讨论。

抽两位学生班内交流。

师适时演示并提醒操作步骤。

如两个都固定还是固定下面一个。

操作步骤:① 调节第一个放大镜,直到看到很清晰的像;② 用双面胶把这个放大镜固定;③ 调节第二个放大镜的位置高低,直到看到很清晰的像;④ 在第二个放大镜柄的下方粘住两侧胶片。

3、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评注:由设计到演示到制作,学生思维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旨在兼顾中差生。

允许简易显微镜个别程序的个性化,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讲解原理:师: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

300多年前,人们就是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提高了放大倍数,发明了最早的显微镜。

5、师:现在我们也制作出了显微镜,想体验一下吗
可以用它观察指纹、汗毛等细小的东西。

学生观察。

6、师:用它观察与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比,有什么不同
生:放得更大了。

生:能看到细小的东西。

7、了解自制显微镜的倍数:师:那它能放大多少倍
我可以告诉大家小的是2倍,大的是5倍①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倍数相加等于7.5倍、倍数相乘等于12.5倍。

②师:到底放大了多少倍呢
我们留到课外探究,看谁能先探究出来
四、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1、过渡:关于显微镜,你们还想了解什么
2、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

生: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能放大多少呢
生:显微镜是怎样发展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
生:上网、看书…师:还可以同学间帮忙。

如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谁能解答。

师展示列文虎克的单式显微镜结构图(资料卡):老师也从网上找到的列文虎克的单式显微镜结构图。

这是镜头,这是放标本的地方,这儿可以调节上下左右距离。

我把它贴在后面布栏里和大家分享。

贴图。

师:我们通过这些途径课外收集资料,做成资料卡,建个专栏共享,好吗
生:好。

师:那让我们课外继续研究,现在下课。

(评注:对显微镜的发展史的了解,侧重于方法指导,有利于课外探究的拓展。

教后反思:一、探究材料的选择。

本课教学的知识点比较少,简易显微镜的制作也比较简单,关键是制作显微镜所采用的材料选择。

期中两个放大镜的要求是:直径一样大小,倍数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买。

实验中关键性材料是镜筒纸。

试教中我仿照参考书选用了铅画纸作镜筒材料,结果发现观察时光线过于微弱,细节虽放大了,但是模糊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