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评论的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闻评论的结构
摘要:结构是新闻评论的基石。

新闻评论的结构不仅是文章版面的整体设计,也是逻辑思维的整体安排。

确定结构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

结构作为思维表达的外在形式,深刻地反映了思维和理解的方式。

结构不仅仅是思想层面的问题,更是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的问题。

本文基于长期的写作实践,从多维度深刻阐述了如何理解和把握新闻评论的结构。

关键词:新闻评论;结构;整体设计
新闻评论的结构,即新闻评论中观点和材料的组织。

涉及文章的长度、段落的安排、开头和结尾、文章的过渡、前后呼应等多个方面。

古人做文章讲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其中“序”就是指谋篇布局。

如同房子的框架设计一样,评论的结构既是对评论谋篇布局的整体设计,也是对评论逻辑思路的总体安排。

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如果说主题(或中心论点)是灵魂、是统帅,材料是血肉,而结构则是骨架。

当有了思想观点和材料之后,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这就是结构的任务了。

清晰而明了的思想,是结构好的先决条件,但是有了好的思想并不等于一定有好的文章结构,结构既是一个思想认识水平问题,也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更是一个逻辑思维问题。

一、结构是新闻评论的基石
一般来说,评论的结构形式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种是标题、开头、结尾、段落、过渡和指称所反映的语言因素,称为表层结构;二是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怎么做所反映出来的逻辑因素,也叫深层结构。

评论主要是一种合理的文体,而结
构作为思想表达的外在形式,深刻地反映了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

只有安排好结构,才能严格论证论点。

否则结构松散,层次混乱,影响思想的表达和论点的论证。

俗话说,结构决定功能。

写文章也是如此。

写作之初,写得清楚往往比写得生动更重要;比起评论的内容,评论的结构更重要。

评论的结构设置好了,内容的填写就相对容易了。

有了好的结构,即使内容表达很差,读者也能尽快理解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是新闻评论的基石。

实践证明,掌握了结构,就能很好地表达内容和深度。

这是因为结构可以帮助思考。

比如平行结构导致思维全面,递进结构导致思维深刻。

掌握结构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训练过程。

在我们的写作经验中,往往在更熟练地掌握了结构之后,才会提出更有深度的观点。

也有人说,结构是新闻评论的基石,因为它可以提高表达的效率。

没有好的结构,再好的观点和论点也无法有效表达,形成有力的论证。

所以写评论一定要注意结构,研究结构,掌握结构的基本要求,力求做到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跌宕起伏。

(一)新闻评论的结构要完整
新闻评论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头、正文、结尾三个部分。

结构完整,就是一篇评论要有开头,有正文,有结尾。

不能无头无尾,也不能有头无尾。

有些新闻评论的形式结构比较特殊,如编者按和编后,只有几句话,几十个字或几百个字,而且不分段。

也有的只分为两段,第一段提出评论对象,第二段进行分析议论。

其实,它们的结构同样有开头、正文、结尾三个部分。

它虽然没有独立的结尾段,但是结尾是有的。

有的意尽言止,自然结束;有的最后一两句话带有结束全文的作用,这实际上就是结尾的部分。

有的篇幅较长的评论,也没有独立的结尾,只是在最后一两句或几句话有总结全文的作用。

如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结尾,就是这样。

这些都叫有头有尾。

如果话没有说完,意不尽言就止,那就叫有头无尾。

这种情况就不叫结构完整。

(二)新闻评论的逻辑要严密
逻辑严谨是指各部分材料的安排和内容的安排是恰当的,有必然的联系。

一方面,论点和论据必须有联系。

一篇综述有一个总论点,作为论点的一些子论点必然与总论点有联系。

这些分论点也应该与证明它们的具体论点相关。

另一方面,在开头、正文、结尾和正文的所有部分之间必须有一种必然的联系。

开头提出问题,展示论点,文中分析问题论证论点,结尾解决问题或总结全文。

这样评论的结构就会比较紧凑。

(三)新闻评论的层次要清楚
复习文章分层次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根据论证的要求,区分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按照分论点的逻辑联系,分层次进行深度排列。

每个子论点和它的论点是一个层次;另一种方法是按照分析的层次来安排题目,从几个方面或几个层次来分析题目,先讨论后论证,逐层论证,让读者读得通顺,明白道理。

(四)新闻评论重在波澜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

”波澜起伏是对所有文章的要求,评论自然也不例外。

评论的波澜起伏,是事物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的反映,是分析问题论证论点过程的反映,也是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反映。

因此,波澜起伏既是评论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也是结构安排和结构技巧的问题。

懂得结构的技巧,将结构安排得波澜起伏,就有利于层层深入地分析问题论证论点。

这样的评论就会有深度,就会具有吸引读者的力量。

二、确定结构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
评论的结构反映了思维。

思路清晰严谨,评论的结构安排就会有条不紊;另一方面,如果思路不清,写出来的文章思路和材料安排就会失衡,甚至会出现忘东西、拖后腿的现象。

因此,安排结构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理解,
然后从内容中找到最恰当、最新颖的结构形式。

可以说,确定结构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也就是论证过程前后顺序的具体表达。

它要求各部分的材料和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成为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新闻评论的结构必须遵循认知的一般规律和结构的基本原则,才能清晰地表达思想内容和论点。

(一)结构要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认识过程
在批评性写作中,结构形式有许多变化。

如果有题目,提出论点,然后分析问题进行论证;有的先提出论点,再提出问题,再通过对问题的具体分析来证明论点;还有的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分析提出论点,等等。

但无论结构形式如何变化,都要建立在对问题、事件、事件的正确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要体现对客观事物、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过程。

没有对事件和问题的各个方面和联系的正确认识,评论的结构就安排不好,评论的内容就会颠倒,结构就会混乱,不知所云。

可以说,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越清晰,结构就会安排得越好。

(二)结构要服从服务于论点的论证
复习的论点是复习的灵魂和统帅。

写检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说服人。

因此,编排结构必须服从论证,为论证服务。

如果不顾论证的需要,随意安排某些层次的某些材料和段落,就不可能把论证证明清楚。

新闻评论的编排结构既要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过程,又要服从为论点服务的论点。

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

只有满足这两个要求,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结构。

(三)结构要适应不同评论形式(体裁)的特点和要求
新闻评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文章、短评、编者按、编辑等多种形式。

什么样的评论形式是由问题的大小、重
要性和要求的长度决定的。

如果评论的是重大问题和事件,意义重大,就以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内容重要,但具体工作中的问题以短评的形式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评论是以编辑的形式出现的。

虽然不同评论形式的结构各有特点,但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一些简单的社论、评论员文章,也可以是短评、署名评论的形式。

社论和评论文章的结构相似,社论和短评的结构更相似。

这一切都说明,各种评论形式的结构并没有绝对的边界。

结构形式的选择取决于评论的形式和内容。

(四)安排结构要从内容而不是从公式出发
我们通常将评论的结构形式,归纳总结为几种基本类型,这是安排结构的一些基本规律,对于我们组织好结构很有意义。

但不能不顾内容生搬硬套现成的结构形式。

如果这样,就会削足适履,影响思想内容的表达。

事实上,对结构形式的套用,主要是由于对问题缺乏具体深入的分析和深刻认识,没有形成自已独特的思路,只好套用“一国际、二国内、三任务、四措施”一类的现成结构公式。

新闻评论一般都有新的内容,或者是新事件、新问题,或者是新材料、新观点,或者是新道理,安排结构时,就要将评论的新内容安排在最醒目的地方,并且突出它。

比如将新事件、新材料、新问题、新观点安排在前面,将新道理在议论中予以精彩表述等,就能给人以新的感觉,避免雷同和一般化。

三、把握结构的内在逻辑
毛泽东同志说过:“写文章要讲逻辑。

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结构的方法就是怎么开头、怎么展开、怎么结尾。

新闻评论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开展论述步骤的,它的逻辑关系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基本要素就
是论点、论证、论据。

常见的形式是:有的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进行论述;有的先作总的说明,然后再分别论述;有的先摆事实,后讲道理再作结论;有的先分别论述,然后再进行总的论述;有的先正面论述,然后再进行反面论述;有的先驳后论;有的边驳边论;等等。

无论哪种形式,其一般程序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这个程序,文章的谋篇布局一般由引论(开头)、正论(展开部分)、结论(结尾)三部分构成。

(一)引论是全文的统率
引言,也叫序言,是概括全文的部分,是提出论点和话题的部分,主要任务是回答是什么,是全文的统领。

引言往往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关系到文章的宣传效果。

写作的时候,一要一开始就说清楚,二要标新立异。

开头说明意思就是直接说明题目的意思,提出问题或者发表意见。

标新立异意味着新鲜、有意义、有趣和鼓舞人心。

我们说一篇文章的开头一般讲究开门见山。

然而,在提问之前,评论通常以对事件的概述开始。

因此,这里的开门见山应该包括开门见山或者开门见山。

引言可以有多种写法,常见的有:提出题目,直接提出论点;说明写作理由,指出论点;提出问题并解释问题的重要性;描述典型案例作为评论对象;表扬先进的东西,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寓言、故事、笑话等。

,形式多样,兼收并蓄。

(二)正论是评论的主体
正统是分析问题,论证论点,解决问题的部分。

主要任务是回答为什么要做,怎么做。

布局规划,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解决正统部分的问题。

正统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要有严密的层次安排和论证,符合逻辑推理,全面展开,使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

要分别提出分论点和支持中心论点的论点,分层次对中
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充分论证其合理性。

我们应该充分陈述事实和理由。

除了理论阐述,还要注意选择有说服力的例子。

不要舍不得选例子,有时候没有例子。

理论和实例的阐述除了要简洁准确之外,如果可能的话,还要自然地表现出哲学、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素养。

正论结构的安排形式很多,但总的来说就是两种,横向(并列)结构和纵向(递进)结构。

横向结构从论证方法上来看,就是并列分层论证。

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和不同的角度来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

如《爱国感情信念责任》一文,在论述怎样理解“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论题时,就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爱国首先是一种感情;爱国是我们心底的激情,又是我们心中的信念;爱国更是一种责任。

纵向结构从论证方法上来看,就是层层深入论证。

它的特点是按照事物的本质联系安排层次,各层次之间形成纵的不断递进的关系。

比如写工作问题的评论,往往沿着这样的思路论证:为何提出这个问题;它的现实表现和现实意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应当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写理论色彩深厚的评论,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文章,则大多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从理论上阐述所论述观点的正确性;从历史事实、现实表现、长远发展上,论证它的意义及正确性;澄清或批驳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提出采取什么措施;等等。

纵向结构显示了事理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引导人们根据问题的前因后果间的内在联系去认识事物,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新闻评论和一些驳论性的新闻评论常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三)结论是全文的总结
结论是新闻评论的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是提出希望、发出号召的部分。

这是全文论证部分的必然结果,也是文章思想内
容发展的必然结果。

结论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综合全篇,卒章显志;有的展示未来,鼓舞斗志;有的提出问题,引起注意;有的提出希望,发出号召;等等。

它对文章来说是告一结束,而对于写作目的来说,则是鼓励人们去行动的开始。

因此,结尾一定要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挥,既要总结全文,又要高于全文,使人读后若有所思,得到启迪。

“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结构的类型反映思维的规律
评论的结构看起来千变万化,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

比如人们经常把它分为几种常见的类型,这是评论结构的基本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对安排结构很有意义。

当然,要使用某种结构类型,也要从评论的具体内容来灵活运用,这样评论的结构才不会变成公式化的东西。

新闻评论的结构多种多样,但都是一样的,掌握几种常见的类型很重要。

(一)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指各部分之间为平列关系,即围绕着中心论点多侧面展开的辐射型结构。

这种结构能使围绕论点的各个方面都展现出来,让人在较宽广的领域内对文中的论点有一个全局性认识。

文章的每一条线索都是为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从而说服受众接受。

一般是先提出总论点,然后排列出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每个分论点都能独立论证总论点。

如《一年之计在于秋》,提出总论点后,并列三个分论点:秋天是重新思考与规划明年生产的季节;秋天是收获后集中人力物力加快农田基本建设的季节;秋天是抓紧明年夏熟作物田间管理的季节。

也有的并列是围绕论题展开的,即在逐步论述分论点的基础上,归纳出总论点。

如《解放日报》在鸦片战争150周年时发表的社论《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分论点是:启示一,落后就要挨打;启示二,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
的要求;启示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又如毛泽东同志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先提出问题,然后对中国社会各个阶级进行分析,最后加以综合得出结论。

(二)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各层次之间是不断递进的关系,显示出事理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引导人们根据问题的前因后果间的内在联系去认识事物。

一般是开头摆出论题,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一层层讲清论点成立的理由,证明论点。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如毛泽东同志写的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就是这种结构形式。

第一段摆出论题,点明论点,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展开论证:一是分析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形势以及出现的严重物质困难,论述精兵简政是克服困难的好政策;二是进一步分析鱼大水小的矛盾,而精兵简政正是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方法;三是针对“现状与习惯”(思想扣子)对人们头脑的束缚,说明只有克服这种思想障碍才能真正实行精兵简政,最后战胜敌人。

总之,是用各种论证方法将为什么要精兵简政的理由讲得很深刻、很透彻,有力地证明这个论点。

(三)剥笋式结构
一般用于批评一种现象。

这种结构也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的。

但是,它分析问题是按照对论题的分析安排层次的,从几个层面分析就是几个层次。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像剥笋一样,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一层层地说透道理,证明论点。

如毛泽东同志写的《反对自由主义》,就是用的这种结构形式。

它分析了自由主义的表现、危害、根源、性质,一层层地说清反对自由主义的道理。

(四)阐析式结构
一般用于对某项工作的评论。

首先提出问题并点明论点,或先提出论点,再摆出表现;或先摆出表现,然后再分析提出论点。

如果是负面的、错误现象,分析时一般先从概念、常识、政策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讲明为什么是错误的;然后再从正面比如规律上、理论上说明正确的辩证的观点是什么;最后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有几种可能的原因就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不要乱提新思路》《切忌一哄而起》,等等。

如果所分析的现象是正面的、好的、积极的,那就分析它好在哪里,并在正反对比中说明它的可贵,以及这种表现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去学习。

这种结构的运用非常广泛,很多情况都可以归为此类。

如对比式、反证式、反驳式、点晴式、评议式等,不过是它的变形。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篇综述中,各种结构并不是互不相容的,有的整体上是平行结构,但在某一部分是递进结构,反之亦然。

此外,各种结构形式各有利弊。

纵向递进结构便于深入追求,不利于横向展现,用不好会造成很大的片面性。

横向并列结构便于横向展开和多角度论证,但不利于纵向分析。

用不好,就会像中药房一样缺乏深度和整体性。

总之,新闻评论的结构与其他文体一样,是“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定体则无”,是说评论的结构没有固定的凝固的程式,“大体须有”是说它有一般的规律。

认真学习和研究评论文章的结构,努力掌握结构安排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于我们清楚地阐明事理,有效地表达观点,更好地发挥评论的说服作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原副主任、高级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