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舒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教师点拨 【问】请结合上文分析诗人是怎样具体展现“木棉”这一形象的。
重、难点解析:
【解析】 “紧握”“相触”“互相致意”,这些词反复强调两者的对
称平等,“根”“叶”句侧重在外形上的亲密和睦,有“枝枝 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意味。
——《神女峰》
重、难点解析: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重、难点解析:
教师点拨
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它最大的贡献 是唤醒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例如: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北岛《宣告》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回答》
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
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课堂检测
同学们,我们如何评价《致橡树》中作者的这种爱情观?
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 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 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 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 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 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 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 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 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
难点:在阅读中,可引导学生从中体味到爱情的多种滋味,加深 学生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导课
从小我们都听过很多美丽的传说,例如许仙与白娘子的传 说、牛郎与织女、七仙女与董永、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传说 都与爱情有关。的确,世间最甜蜜也最令人烦恼的感情也许就 是爱情了,难怪古人曾叹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 许”。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女诗人舒婷心 灵深处,倾听她的心灵独白。
“致意”句侧重在精神上的相互尊重,相敬如宾。 “言语”句侧重在两者的心心相映,默契相知,有“身无彩 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而这里更是“身有彩凤双 飞翼”。
重、难点解析:
品读课文(第三部分)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解析:
品读课文(第四部分)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难点解析:
【解析】 彼此独立但并不孤立,他们同甘共苦,休戚与共,困难时,
他们不是一方蔽护一方,而是“分担”,成功了,也不是一方 居高临下的赐予另一方,而是“共享”。“分离”既指物质上 的独立性,更指个性上的独立性,不像“凌霄花”“鸟儿”那 样死死纠缠、紧紧寄托,“相依”则指精神上的相互依存性。
教师点拨
朦胧诗的特点:
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 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 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
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 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等。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 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 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 -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舒婷是朦 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 中的代表作之一。
教师点拨
关于朦胧诗派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 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 以被称作“朦胧诗”。
【问】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在这一节 里诗人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针对“橡树”而言分别具有怎样 的特征?
教师点拨
【解析】:凌霄花:攀援高枝,炫耀自己(借别人的“高枝”证 明自身的价值) 鸟 儿:借树阴栖身蔽日(一厢情愿的频频取悦别人,遭遇冷遇 仍痴心不改) 泉 源:送来清凉(无限忘我不求回报地奉献) 险 峰:增加、衬托(默默支撑和铺垫) 日 光:奉献光热 春 雨:提供水份
重、难点解析:
品读课文(第五部分)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解析】 这里,诗人以坚决的口吻总结全诗。
总结
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 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 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 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 ,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 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 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 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 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 高的、伟大的。
【解析】 “铜枝铁干”“刀”“剑”“戟”,具有男性的刚强、果
敢、锐利,“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则具有女性的 热烈、柔韧、内敛。
理想爱情的双方应在心智、能力方面相匹配,才能互为 支撑,分担苦难,共享人生。否则,只能像藤那样软弱的依 附,像鸟儿那样豪无尊严的取悦,像泉源、险峰、日光、春 雨那样付出而没有回应。
作业及点评
1.对上节课作业的点评: 针对上节课作业字迹工整/作业问题较多的同学进行点名表扬/。 2.本节课作业 (1)背诵《致橡树》,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至少三首爱情诗歌(本课除外)。
认真听诗朗读《致橡树》,说说你的体会。
导课
认真听诗朗读《致橡树》,说说你的体会。
自我探究
一边听朗读,一边思考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 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 木棉象征什么?
教师点拨
作家作品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 建泉州,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 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重、难点解析: 【问】这几种意象又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呢? 【解析】:象征着奉献型
分析:
诗人一开篇,连用了六个比喻,层层深入,形象地给我 们展现了两种传统的爱情观,并坚决的表白了自己对这两种 爱情观的否定和摒弃,那么,诗人所提倡的爱情观又是什么 呢?就让我们在第二部分来寻找答案。
重、难点解析: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第二节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把握诗中形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的意境。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学生正
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 的丰富内涵。
教师点拨 【问】请结合上文分析诗人是怎样具体展现“木棉”这一形象的。
重、难点解析:
【解析】 “紧握”“相触”“互相致意”,这些词反复强调两者的对
称平等,“根”“叶”句侧重在外形上的亲密和睦,有“枝枝 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意味。
——《神女峰》
重、难点解析: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重、难点解析:
教师点拨
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它最大的贡献 是唤醒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例如: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北岛《宣告》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回答》
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
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课堂检测
同学们,我们如何评价《致橡树》中作者的这种爱情观?
诗人以独白的口吻,表现女性作为独 立个体的反思,她不是以单纯的容貌和柔 情取悦对方,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 是并肩携手、互尊互重、互敬互爱、自由 平等、心心相印,一起同甘共苦,在思想 情感和形体上达到完满的结合,即追求同 一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为着共同的目 标而奋斗,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崇高伟大 的爱情,才会“终身相依”永不分离。
难点:在阅读中,可引导学生从中体味到爱情的多种滋味,加深 学生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导课
从小我们都听过很多美丽的传说,例如许仙与白娘子的传 说、牛郎与织女、七仙女与董永、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传说 都与爱情有关。的确,世间最甜蜜也最令人烦恼的感情也许就 是爱情了,难怪古人曾叹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 许”。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女诗人舒婷心 灵深处,倾听她的心灵独白。
“致意”句侧重在精神上的相互尊重,相敬如宾。 “言语”句侧重在两者的心心相映,默契相知,有“身无彩 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而这里更是“身有彩凤双 飞翼”。
重、难点解析:
品读课文(第三部分)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解析:
品读课文(第四部分)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难点解析:
【解析】 彼此独立但并不孤立,他们同甘共苦,休戚与共,困难时,
他们不是一方蔽护一方,而是“分担”,成功了,也不是一方 居高临下的赐予另一方,而是“共享”。“分离”既指物质上 的独立性,更指个性上的独立性,不像“凌霄花”“鸟儿”那 样死死纠缠、紧紧寄托,“相依”则指精神上的相互依存性。
教师点拨
朦胧诗的特点:
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 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 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
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 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等。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 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 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 -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舒婷是朦 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 中的代表作之一。
教师点拨
关于朦胧诗派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 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 以被称作“朦胧诗”。
【问】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在这一节 里诗人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针对“橡树”而言分别具有怎样 的特征?
教师点拨
【解析】:凌霄花:攀援高枝,炫耀自己(借别人的“高枝”证 明自身的价值) 鸟 儿:借树阴栖身蔽日(一厢情愿的频频取悦别人,遭遇冷遇 仍痴心不改) 泉 源:送来清凉(无限忘我不求回报地奉献) 险 峰:增加、衬托(默默支撑和铺垫) 日 光:奉献光热 春 雨:提供水份
重、难点解析:
品读课文(第五部分)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解析】 这里,诗人以坚决的口吻总结全诗。
总结
诗人在冲破传统爱情观念的 同时,洋溢着一种强烈的现代 意识,流贯着新时代的特征, 诗人所向往并为之讴歌的爱情 ,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 互不依附,而又在祖国的土地 上坚持各自的岗位,为了一个 伟大的目标共同战斗而凝结起 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才是崇 高的、伟大的。
【解析】 “铜枝铁干”“刀”“剑”“戟”,具有男性的刚强、果
敢、锐利,“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则具有女性的 热烈、柔韧、内敛。
理想爱情的双方应在心智、能力方面相匹配,才能互为 支撑,分担苦难,共享人生。否则,只能像藤那样软弱的依 附,像鸟儿那样豪无尊严的取悦,像泉源、险峰、日光、春 雨那样付出而没有回应。
作业及点评
1.对上节课作业的点评: 针对上节课作业字迹工整/作业问题较多的同学进行点名表扬/。 2.本节课作业 (1)背诵《致橡树》,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至少三首爱情诗歌(本课除外)。
认真听诗朗读《致橡树》,说说你的体会。
导课
认真听诗朗读《致橡树》,说说你的体会。
自我探究
一边听朗读,一边思考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 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 木棉象征什么?
教师点拨
作家作品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 建泉州,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 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重、难点解析: 【问】这几种意象又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呢? 【解析】:象征着奉献型
分析:
诗人一开篇,连用了六个比喻,层层深入,形象地给我 们展现了两种传统的爱情观,并坚决的表白了自己对这两种 爱情观的否定和摒弃,那么,诗人所提倡的爱情观又是什么 呢?就让我们在第二部分来寻找答案。
重、难点解析: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第二节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把握诗中形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的意境。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学生正
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 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