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课件——模块二 汉语表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导游人员常常会碰到游客提出的各种各样的 问题和要求,除了一些通常的问题和一些合 理的但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要求可予以解释 或满足外,也有一些问题和要求是不合理的 或不可能办到的,对这类问题或要求导游人 员需要避而不答或率直的表达。下面介绍四 种答问的方法。
❖ (1)柔和式回绝
❖ 柔和式回绝是导游人员采用温和的语言进 行推托的回绝方式。采取这种方式回绝游 客的要求,不会使游客感到太失望,避免 了导游人员与游客之间的对立状态。
(二)自我介绍语言艺术 自我介绍是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的重 要方法和手段。把握好以下几点: 1、热情友善,充满自信。 2、繁简得当。 3、适当的诙谐幽默。 4、借助名片。
导游自我介绍
经典案例
例1:我姓袁,叫袁开亮。袁呢?是袁世凯的 袁,开呢?是开心打开,亮呢?是光亮的亮, 首先我先用自己的名字,祝在座的各位,家 庭团团“袁袁”,生活“开开”心心。学习, 前途工作一片光“亮”(等待掌声)
❖ 如某旅游团有一位游客常常在游览中,喜欢离团独 自活动,出于安全考虑和旅游团活动的整体性,导 游人员走过去对他说:“××先生,大家现在游览 休息一会儿,很希望您过来给大家讲讲您在这个景 点游览中的新发现,作为我导游讲解的补充。”这 位游客听了会心一笑,自动地走了过来。
❖ 在这里,导游人员没有直接把该游客喊过来,因为 那样多少带有命令的口气。而是采用间接的、含蓄 的方式,用巧妙的语言使游客领悟到导游人员话中 的含意,游客的自尊心也没有受到伤害
❖ (2)协商式提醒
❖ 协商式提醒是导游人员以商量的口气间接 地对游客进行的提醒方式,以取得游客的 认同。协商将导游人员与游客置于平等的 位置上,导游人员主动同游客进行协商, 是对游客尊重的表现。一般说来,在协商 的情况下,游客是会主动配合的。
❖ 如某游客常常迟到,导游人员和蔼地说: “您看,大家已在车上等您一会儿了,以后 是不是可以提前做好出发的准备。”又如, 某游客在游览中经常离团独自活动,导游人 员很关切地询问他:“××先生,我不知道 在游览中您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您能否 告诉我,好在以后的导游讲解中予以结合。”
经典案例
例2:欢迎光临我们的历史文化古都北京,先自我 介绍下,我就是北京千年一遇的,北京乃至旅游届 最富有才华、英明神武、智慧于美貌并重,英雄与 侠义化身、人见人爱车见车载,为司机师傅可以两 肋叉倒,为客人可以叉师傅两刀的张三。
跟大家开个玩笑啊,活跃一下我们的气愤。我叫 xxx是大家本次在北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x, 很高兴能在这茫茫的十几亿人海中与大家相遇,这 是我们的缘分,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度,咱们也是 百年修得同车缘。既然大家在大连遇见我为大家服 务,我一定会让大家玩的开心、玩的尽兴。希望我 们的服务会给你们带来,在家千日好、出门也不难 的感觉`````
❖ (1)敬语式提醒
❖ 敬语式提醒是导游人员使用恭敬口吻的词语, 对游客直接进行的提醒方式,如“请”、 “对不起”等。导游人员在对游客的某些行 为进行提醒时应多使用敬语,这样会使游客 易于接受,如“请大家安静一下”、“对不 起,您又迟到了”。这样的提醒比“喂,你 们安静一下”、“以后不能再迟到了”等命 令式语言要好得多。
❖ 导游人员的这席话使游客激动的情绪开始平静了 下来,一些游客表示愿意乘座火车,另一些游客 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表示认可。
(2)迂回式劝服
迂回式劝服是指不对游客进行正面、直接 地说服,而采用间接或旁敲侧击的方式进 行劝说,即通常所说的“兜圈子”。这种 劝服方式的好处是不伤害游客的自尊心, 而又使游客较易接受。
模块二 汉语表达 任务7 口头语言表达
❖ 教学目标: 1、了解口头语表达的特点和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 2、掌握口头语言表达的技巧
❖ 教学重点:口头语言表达在生活、工作中的运用
❖ 教学难点:口头语言表达的技巧
★口头语言表达通俗的说就是说话。 ★是用有声语言作为传播信息的手段,达到交
际目的的表达方式。
(3)诱导式回应
❖ 诱导式回应是指导游人员针对游客提出的问 题进行逐层剖析,引导游客对自己的问题进 行自我否定的回应方式。
❖ 如有位法国游客问导游人员:“有人说,西 藏应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对此你是怎样看 的?”
❖ 这位导游人员反问他:“您知道西藏政教领 袖班禅、达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该游 客摇摇头说:“不知道。”导游人员接着说: “我告诉您吧,他们的名字是清朝皇帝册封 的,可见西藏早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正如布 列塔尼是法国的一部分一样,您能因为那里 的居民有许多自己的风俗就说它是一个独立 的国家吗?”这位法国游客摇摇头笑了。
❖ 这种满足求知欲望和解答疑难问题的方法, 我问客答是最能奏效的。
❖ 在中国的园林旅游景点中, 我们时常会看见各种砖 雕、木雕以及各种花纹图案, 导游员除了讲解这些 所见物的年代、历史和典故外, 还可以向游客提问 它们的寓意。
❖ 比如蝙蝠、桃子和灵芝三种图案合在一起为何寓意? 导游员这么一问, 游客定会兴趣大增、七嘴八舌。
❖ 导游员提出问题后, 一般要停顿数秒钟, 见游客实在 回答不出, 立即给予答案, 否则时间过长会陷入尴尬 的场面。这时, 导游员将蝙蝠、桃子和灵芝在中国 古代的身价和象征细说一番后, 说:“三者合而为一, 寓意为福寿如意!” 此后, 周围定会响起一阵掌声。
❖ 我问客答注意事项
❖ 关键在于问:善于问,要启发游客开动脑筋。
(3)暗示式劝服
❖ 暗示式劝服是指导游人员不明确表示自己 的意思,而采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 使人领悟的劝说。
❖ 如有一位游客在旅游车内抽烟,使得车内 空气混浊。导游人员不便当着其他游客的 面,伤了这位游客的自尊,在其面向导游 人员又欲抽烟时,导游人员向他摇了摇头 (或捂着鼻子轻轻咳嗽两声),使游客熄 灭了香烟。
❖ 第一,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时地提问;为 了提高旅游者的参与兴趣,适当在讲解中设计一些 问题;
❖ 第二,问题要提的恰当,这些提问要有感而发,不 能太难了,事先自己要有所估计,要诱导他们作答, 不能强迫,无论对错,鼓励为主;
❖ 第三,导游员要讲解,并利用回答问题能够引出更 多、更广的话题。
2、应对法
❖ 有人说:会说话=成功了一半 您同意吗?能否举例说明?
❖ 说话有说话的技巧,假如出口不够谨慎, 没有顾虑到听者的立场,就很容易在无 意中伤害别人,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 会。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就 是这个道理。
佛科院 旅游系
语言是一门艺术
当你向恋人表露爱意的时候, 当你处理家庭矛盾的时候, 当你广交四海亲朋的时候, 当你奠定事业根基的时候, 当你处理工作关系的时候, 当你表达思想的时候, 当你展示自己才华的时候, 当你发表高论的时候…… 掌握了说话的艺术和才能,就掌握了成功的钥匙。
一、口头语言表达的特点 (一)共时性 (二)空间性 (三)通俗自然性 (四)灵活多变性
二、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
(一)适应言语对象的需要:因人而异,区 别对待。
(二)适应场合的需要:交谈的时间、地点、 气氛等。
(三)适应言语的目的需要:“话有三说, 巧说为妙”。
三、口语表达的辅助手段
(一)副语言:笑声、哭声、咳嗽、叹息、 吹口哨等等
(三)交谈语言艺术
在导游交际过程中,虽然导游讲解占据 主要的地位,但往往还有大量的时间是属于 同游客自由交谈的时候,这种情况下的交谈 对导游人员与游客的沟通、对游客情况的了 解非常关键,因此在与游客自由交谈时要注 意讲究聊天的技巧。
1、问答法
❖ 就是在讲解时向旅游者提出问题或启发他们提问题 的导游讲解方法。
❖ 颐和园的园中园——谐趣园的八趣
❖ 时、水、桥、书、楼、画、廊、仿。
❖ (2)我问客答
❖ 如游览黄山时, 导游员就可问:“三前摘翠为何 意? 您能说出哪三前吗? ” 翠即茶叶, 换言之 哪三个节气之前是采茶叶的最佳时间?
❖ 喝茶一般人都喜欢, 但要说清哪三前恐怕为 数不多, 导游员过一会儿才告诉游客说:“清明、 谷雨、夏至。” 游客中间定会有人说 :“我猜 到两个, 还有一个无论如何想不起”。
(二)体态语 1、表情语:目光语、微笑语
2、体势语:手势
坐姿
站姿
(三)装饰语:TPO原则
四、导游交际语言艺术
(一)招呼语言艺术
招呼的第一步是要给对方一个恰当的称谓, 这是十分重要的开始。
恰当的称谓取决于这二个基本的方面: 1、双方的身份、年龄; 2、所处的交际场合。
1、称呼得体 第一种方式:姓+职称/职业 如:李教授、王医生 第二种方式:泛尊称 如:女子称“女士”、“小姐”
3、劝说法
(1)诱导式劝服
❖ 诱导式劝服即循循善诱,通过有意识、有步 骤的引导,澄清事实,讲清利弊得失,使游 客逐渐信服。
❖ 思考:某游团原计划自武汉飞往深圳,因未 订上机票只能改乘火车,游客对此意见很大。 导游人员应该如何劝服游客?
❖ 这时导游人员首先要十分诚恳地向游客致歉,然 后耐心地向游客说明原委并分析利弊。导游人员 说:“没有买上机票延误了大家的旅游行程,我 很抱歉,对于大家急于赴深圳的心情我很理解。 但是如果乘飞机去深圳还得等两天以后,这样你 们在深圳只能停留一天,甚至一天还不到;如果 现在乘火车,大家可在深圳停留两天,可以游览 深圳的一些主要景点。另外,大家一路旅途都非 常辛苦,乘火车一方面可以观赏沿途的自然风光, 一方面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休息。”
❖ 问答法讲解可以活跃气氛、激发想象、融洽关系、 加深印象,另外可避免导游员唱独角戏的灌输式讲 解,加深旅游者对景点的印象。更可满足各种游客 的求知欲及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 从而给人难以忘 怀的回味。
❖ 问答法包括自问自答、客问我答、我问客答三种方 法。
❖ (1)自问自答
❖ 自己提出问题并作适当停顿,目的是为了吸 引旅游者的注意力,促使他们思考,激发其 兴趣,然后做简洁明了的回答或生动形象的 介绍,以此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
男子称“先生” 也可男女都通过的“同志” 第三种方式:老+姓/小+姓 、姓+辈份 如:老黄、小王、郭老等
2、寒暄热情有礼 导游人员常用的寒喧方式: 问候式:“旅途辛苦了!”“早上好!” 征询式:“我能为您做点什么?”“您有什么事 吗?” 夸赞式:“你的气色真好。” 祝愿式:“旅途愉快!” 寒暄不论采取何种类型,使用不宜过多,过多地 使用会使人厌烦;寒喧的使用要注意分寸,恰到好 处:过分的吹捧会使人感到虚伪和警觉。
❖ 如某领队向导游人员提出是否可把日程安排得紧 一些,以便增加一二个旅游项目。导游人员明知 道这是计划外的要求不可能予以满足,于采取了 委婉的拒绝方式,“您的意见很好,大家希望在 有限的时间内多看看的心情我也理解,如果有时 间能安排的话我会尽力的。”这位导游人员没有 明确回绝领队的要求,而是借助客观原因(时 间),采用模糊的语言暗示了拒绝之意。
❖ 这里导游人员运用了副语言——摇头、捂 鼻子咳嗽,暗示在车内“请勿吸烟”,使 游客产生了自觉的反应。
4、提醒的语言技巧
❖ 在导游服务中,导游人员经常会碰到少数游 客由于个性或生活习惯的原因表现出群体意 识较差或丢三落四的行为,如迟到、离团独 自活动、走失、遗忘物品等。对这类游客, 导游人员应从关心游客安全和旅游团集体活 动的要求出发给予特别关照,在语言上要适 时地予以提醒。
❖ (3)幽默式提醒
❖ 幽默式提醒是导游人员用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 的词语对游客进行的提醒方式。导游人员在欢愉的气氛中受到启示或警觉。
❖ 如导游人员在带领游客游览长城时,提醒游客注 意安全并按时返回时说:“长城地势陡峭,大家 注意防止摔倒。另外,也不要头也不回一古脑儿 地往前走,一直走下去就是丝绸之路了,有人走 了两年才走到,特别辛苦。”
(2)迂回式
迂回式回应是指导游人员对游客的发问或要 求不正面表示意见,而是绕过问题从侧面予 以回应。如一次某导游人员在同游客交谈时 谈到了西藏,这时一位美国游客突然发问: “你们1959年进攻西藏是否合法?”该导游 人员想了想说:“你认为你们在19世纪60年 代初期派兵进攻密西西比河南方的奴隶主是 否合法?”美国游客一时语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