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昼夜长短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点到凌晨3点左右,电力总需求量等于电力净需求量
[2021河北,7—8,6分]家住某城 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 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A. 一直增加 B. 先增后减 C. 一直减少 D. 先减后增
北京时间12:30,当地地方时为12:14,接近正午,由于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H=90∘− (36.5∘+23.5∘)=30∘,由材料可知落地窗高2.6米,若阳光进深为2.6米,根据 tan 45∘=1可知,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45∘,即当日阳光进深约4.5米 。
D
考向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生产实践
获取解读信息
审题圈画关键词
调动运用知识一: 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的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
书房窗子朝向正南
调动运用知识二: 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在此期间书房白天均能见到阳光,书房的采光时间随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从图中可以看出3—18时左右,电力总需求量大于电力净需求量,说明在这段时间有光伏发电量,即这段时间有太阳,因此当地昼长约15小时,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为一年中比较长的月份,因此最可能为6月。
北半球
B
获取解读信息
当电力总需求量等于电力净需求量时,光伏发电量为0,说明此时为黑夜;读图可知,电量总需求量等于电量净需求量的时段为格林尼治时间大约18点到凌晨3点多,夜长约9小时,为北半球夏季,德国位于北半球,B正确;3月和9月昼夜大致等长,12月昼长远小于夜长。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
(4)日出、日落方位——看“太阳直射点位置” (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
注:此表日出、日落方位及昼夜长短不涉及发生极昼、极夜地区和极点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冬至日太阳光照图
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全球昼夜有什么分布规律?极昼极夜情况?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时间
太阳直射点
变化特点
【必备知识整合】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昼夜长短的产生
(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弧和夜弧:晨昏线将地球上的__________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________,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__________。
昼弧
纬线圈
夜弧
(3)昼夜长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
②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③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日期上,越接近春秋二分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规律总结 1)太阳直射点直射某地(除赤道外),该地昼长夜短,但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分析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及其影响。2.综合思维:掌握黄赤交角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3.地理实践力:观察昼夜长短变化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4.人地协调观:联系二十四节气、日晷、圭表等中华传统文化,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越高
昼夜平分
2) 图2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⑤___________。
昼夜平分
【必备知识整合】
二、昼夜长短的的变化规律
3) 图3太阳直射⑥___________(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⑦___________,纬度⑧_______,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相反。赤道⑨___________。
正西方
西南方
误区警示 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0时日出,24时日落)。
日出日落方位规律(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关)
日出
日落
太阳视运动的判读技巧
[归纳总结]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二分日前后间隔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反。二至日前后间隔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同。(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4) 图 图 图3,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白昼逐渐⑩_______,由⑪_______变为⑫_______,黑夜逐渐变短,⑬_________________;南半球⑭_______。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越高
昼夜平分
变长
最短
最长
由最长变为最短
相反
太阳直射点北移
(1)分布规律:直射点所在半球,昼_____夜_____,且纬度越高昼越_____;与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归纳: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应关系(北半球)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昼夜状况
昼=夜
昼>夜
昼=夜
昼<夜
日出
时刻(地方时)
6时
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
6时
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
方位
正东方
东北方
正东方
东南方
日落
时刻(地方时)
18时
晚于18时,夏至日最晚
18时
早于18时,冬至日最早
方位
正西方
西北方
[2021全国甲卷,4,4分]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下题。
考向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生产实践
审题规范化 审图---对图像处理过程
1. 图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向哪个半球,该半球昼变____夜变_____,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_____;与直射点位置无关。



90°
春分、秋分日太阳光照图
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全球昼夜有什么分布规律?
赤道上
等长,均为12小时
N
S
夏至日太阳光照图
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全球昼夜有什么分布规律?极昼极夜情况?
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我们从地球上看太阳的运动方位(称之为太阳周日视运动:一天中地球上观察太阳运动的方位变化)会发生变化。
日出日落方位规律
①非极昼极夜区。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关,即
②极昼区。北半球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0时日出,24时日落);南半球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0时日出,24时日落)。
日采光时间与昼长呈正相关
[2021河北,7—8,6分]家住某城 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 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 ) A. 6:30 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 9:30 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 12:30 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 15:30 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①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如图所示)
(3)极昼、极夜的范围和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的范围和变化)
规律总结:极昼、极夜的分布变化
地球公转的意义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一个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为:昼渐长,夜渐短。
点北北长,越北越长
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1. 昼夜长短变化中的“看”与“定”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
【关键能力突破】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四看”。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点北北昼长
点南南昼长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夏至
春分或秋分
冬至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南北移动,引起昼弧、夜弧的长短变化,从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3.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典型图示
读下图,补充下列内容。
1) 图1太阳直射①___________(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②___________,纬度③_______,昼越短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④___________。
(1)春分过后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昼,此后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夏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北极圈。夏至日过后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秋分日消失。秋分过后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此后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冬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次年春分日消失。
(2)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时间就越长。极点附近极昼和极夜的时间长达半年左右,极圈上极昼极夜的时间仅为一天。(3)发生极昼和极夜的最低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
春、秋分日
赤道
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 道
昼 渐 长 夜 渐 短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 渐 短 夜 渐 长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
秋分日
昼夜平分
春分日
夏至日
昼最长夜最短
(以北半球为例)
昼短夜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短夜最长
地形
昼弧和夜弧所占的比例
昼弧=夜弧,则昼夜等长
昼弧>夜弧,则昼长夜短
昼弧<夜弧,则昼短夜长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反映该纬度地区昼和夜的长短。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则昼越长。
不同纬度地点:
2. 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
昼长 = 昼弧所跨经度数/15°
夜长 = 夜弧所跨经度数/15°
北半球夏半年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
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时,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提能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依据图文材料创设试题情境的前提下,通过图文材料中隐性或显性信息,通常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考查:
角度一:结合生活实际,考查某特定时间不同区域昼夜长短的状况。
01
角度二: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太阳方位的影响。
02
角度三:联系日常生活现象,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应用。
03
【怎么考●明方向】
D
15:30时,当地时间接近15:14,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日影朝向东北方位,书柜位于落地窗的东北方位,阳光正好照射到书柜上。
S
N
W
E

北京时间6:30,当地(116°E)地方时为 6:14,因冬至日昼短夜长而不可能看到日出。冬至日应是在北京时间7:30左右日出。
9:30时,太阳位于东南方,书房接近正方形,书桌在书房对角线的东北一侧、窗子正北方,阳光受东南0.5 米墙的遮挡照射不到书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