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个菜豆品种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个菜豆品种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作者:严泽生,江雷雨,张中典
来源:《农学学报》 2013年第5期
严泽生,江雷雨,张中典(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为了加强对收集的菜豆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筛选出适合弱光照、高降雨量地区栽
培的菜豆品种,对32 个菜豆品种进行栽培学试验,从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
营养成分含量、抗病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显示:紫花品种11 份,白花品种15 份。

矮生品种6 份,蔓生品种26 份。

单株产量超过0.25 kg 的有7 份,不足0.15 kg 的有7 份。

鲜荚蛋白质含量超过5 g/100 g 的有9 份,维生素C在26 mg/100 g 以上的有8 份,可溶性
固形物超过4.3%的有9 份,总糖含量在2 g/100 g 以上的有4 份。

‘新选白不老架豆’、
‘红花四季豆’、‘架豆1’等几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品质好,营养价值及产量较高,适合
在光照弱、降雨量较大的地方种植。

关键词:菜豆;种质资源;栽培试验;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S643.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141
0 引言
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是豆科蝶形花亚科菜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四季豆、玉豆、架豆[1]。

菜豆起源于美洲中部和南部,于17 世纪引入欧洲栽培,后传入亚洲,再传入
中国并广泛栽培[2]。

目前,中国菜豆的产量居世界首位[3],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是主要的
蔬菜种类之一,并且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菜豆种质资源丰富且绝大部分是各地的地方
品种,截至2008 年,已有4900 份普通菜豆资源收入国家种质库保存[4],其中东北、西北和
云贵高原为主要分布中心[5]。

目前中国已成功选育出很多菜豆新品种,其中许多具有早熟、外观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等优良商品性状,受到菜农和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但各个品种优良性
状都要求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实现,目前已选育品种的优势区域多在北方,适合西南地区广
泛栽培的优良品种并不多见,特别是缺乏在弱光照、高降雨量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远不能满
足广大菜农和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已有育种基础上进一步选育、提高。

为此
笔者在四川、重庆、湖北等地收集并筛选出地方菜豆品种32 份并进行田间栽培试验,对其植
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含量、抗病性状进行研究比较,期望从中选出适
合弱光照、高降雨量地区栽培的品种,从而为进一步的栽培推广和品种杂交选育提供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研究田间试验于2012 年3—6 月在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农场进行,室内试验于
2012 年7 月在四川农业大学蔬菜种质改良实验室进行。

试验地为紫色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温16.2℃,1 月均温为6.1℃,7 月均温为25.4℃,日照1005 h,降雨在1250~1750 mm。

1.2 试验材料
菜豆种子32 份,来自四川、重庆、湖北等国内地区。

1.3 试验方法
对所收集的菜豆种子进行编号,3 月23 日播种于试验地中,畦宽60 cm,沟宽20 cm,穴
距25 cm,每穴2株,用竹子搭人字架,常规管理[6]。

参照《普通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
据标准》,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调查记录各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性状和抗病性情况。

用游
标卡尺和电子天平等测定相关的农艺性状指标,统计产量;采用手持式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
物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 法测定蛋白质含量[7],2,6-D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8]。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特征
对32 个品种的栽培试验及植物学特征的观察比较,从表 1 可以看出,各品种在茎秆、叶、种子、花、鲜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茎秆主要以绿色为主,占81.3%,绿紫色只占
18.7%;叶色有浅绿、绿、深绿3种,分别占9.7%、59.3%、31.2%;叶形中卵圆形和菱圆形的
品种比例相当;花序上小花的颜色有白色、粉红色、紫红色、黄白色,其中白色和紫红色占据
了约81%,黄白色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小,只有3%左右;鲜荚的颜色中绿紫色的只有12.5%,其
他的都为绿色,鲜荚的形状主要有长圆棍形、弯圆棍形、短圆棍形、长扁条形、弯扁条形、短
扁条形;种子的颜色比较丰富,包括了浅褐色、褐色、红褐色、黑色、灰绿色、红色、浅黄色、深黄色、灰白色、黄白色、浅绿色及黄绿色等。

2.2 生物学性状
通过对32 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多数品种不耐涝,对光周期不敏感;播种前期若温
度太低,则出苗期变长,当温度在20℃左右时,植株的生长速度较快。

3 月23 日播种,采用
地膜覆盖保温,大部分品种出苗期在10 天左右,一般播种后45~55 天开花结荚,75~80天豆
荚成熟,生育期在95~105天。

2.3 农艺性状
通过表 2 可以看出,32 个品种在生长习性、始花节位、单株结荚数、鲜荚的大小、形状、种子数及重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32 个供试品种中,矮生菜豆有 1 号、6 号、8 号、18 号、19 号、24 号,其余26 个品种均为蔓生种;各品种单株结荚数分布于8~45 之间,结荚较多的主要有23 号、21 号、16 号等;鲜荚重量超过20 g的有27 号、29 号、15 号、11 号;单株产量较高的有23号、27 号、16 号、5 号、26 号、20 号、21 号、32 号,而 6 号、8号、18号、22号单株产量较低,约为0.1 kg。

2.4 营养成分含量
通过对32 个品种的部分营养指标的测定,从表3可知,鲜荚总糖含量在2 g/100 g 以上
的有1 号、4 号、19号、23 号;可溶性固形物在4.0%以上的有1 号、2 号、3号、5 号、6 号、8 号、9 号、10 号、11 号、12 号、15 号、17号、18 号、20 号、25 号;蛋白含量在5 g/100 g 以上的有2 号、6 号、8 号、9 号、14 号、22 号、28 号、30 号、32 号;维生素C 大于26 mg/100 g 的有1 号、2 号、6 号、8 号、22号、27 号、28 号、30 号。

综上所述,
6 号、8 号、9 号、2 号营养价值高,22号、30号、32号、23号、27号品质次之。

2.5 抗病性及抗逆性
通过对32 个菜豆品种生长过程的观察,发现容易出现的病害主要是细菌性疫病和炭疽病,虫害主要以蚜虫和豆荚野螟危害最严重,此外还会因土壤含水量过大出现一定的烂根。

其中20
号、5 号、9 号、16 号、28号、22 号、27 号、32 号等品种对细菌性疫病和炭疽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在高湿环境下发病机率较小,很少出现烂根现象;32 个品种的抗虫性都不突出,栽培过程中必须做好虫害的防治工作。

3 结论
综合32 个菜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营养成份分析结果,32 号(‘新选白不老架豆’)品种
营养价值较高,商品性好,抗病性强,单株产量相对较高,综合性状较好;5号(‘红花四季豆’)和27号(‘架豆1’)具有较高的单株产量和较强的抗病性,营养价值较好;9 号
(‘春分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强的抗病性,但单株产量较低,需要改进栽培技术;
23 号(‘改良双青玉豆’)具有极高的单株产量,品质中等,抗病性较差,应及早采收和防治病害。

因此,32 号(‘新选白不老架豆’)、5号(‘红花四季豆’)、27 号(‘架豆1’)、9 号(‘春分豆’)、23 号(‘改良双青玉豆’)可以根据栽培目的不同进行推广开发。

另外,几个矮生品种在本地试验中均表现出长势偏弱、产量低、病虫害多发等缺点,极不适应本地环
境特点,需要进一步改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

4 讨论
菜豆在中国栽培广泛,已成为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旱地农业发展以及
出口创汇中具有重要作用[9]。

中国菜豆种质资源丰富,截至2008 年已有4900 份普通菜豆种
质资源收入国家库保存[4],然而在各级种质贮藏库中,以种子形式保存的种质达90%以上,缺
乏对搜集来的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包括品种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及抗逆性等[10],这极
大的影响了国内菜豆的育种工作。

目前,菜豆育种方法多以常规育种为主,主要包括引种、选
择育种和杂交育种[11],各育种方法一般都要求在了解种质资源的特性上进行,因此加强对种
质资源的基础研究能够为后期育种奠定基础。

笔者对收集的32 个菜豆品种进行了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抗病性以及营
养价值等方面的研究。

在研究中发现菜豆粒色和花色并不是严格相关,部分白粒品种开紫红色花,这与王述民等[12]提出的“菜豆粒色与花色紧密相关,白粒品种开白花,黑粒品种开深紫
色花,其他粒色品种介于白和深紫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品种部分色泽性状上发现比较明显
的趋向性,即主茎色、叶色、嫩荚主色多数表现为绿色,种皮色无明显趋向性,这与徐丽鸣等[13]的研究一致;在抗病性方面初步筛选出了8 个对炭疽病和细菌性疫病具有相对强的抗性的
品种,可参考古瑜[14]、陈明丽等[15]的研究方法进行进一步鉴定。

本研究中采用弱光照、高降雨量的陆地栽培环境,这与设施栽培中的高湿度、弱光照、温度变化剧烈、病虫害严重等环境条件基本吻合,因此推测筛选出的‘新选白不老架豆’、‘红花四季豆’和‘架豆1’等品种适合进行设施栽培,目前尚未进行验证。

此外,本研究对上述菜豆品种未进行亲缘关系远近的鉴定,因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品种遗传组成的快速分析,将有利于杂交育种的成功和个别优良性状的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