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南充市陈寿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南充市陈寿中学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蒸馏
B. 潮解
C. 干馏
D. 结晶
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水、氨气属于氧化物
B. 煤、石油、甲烷都属于化石燃料
C. 黄铜、铁矿石属于金属
D. 空气、石油属于混合物
3.20℃时,某氯化钠溶液的烧杯底部尚有部分氯化钠晶体未溶解,现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后,
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完全溶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加水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加水后氯化钠溶解度增大了
C. 加水后溶液质量增大了
D. 加水后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了
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A
B. B
C. C
D. D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 碱溶液的pH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6.下列关于SO2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SO2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 一个SO2 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C. SO2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D. SO2 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1
7.可由金属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的物质是()
A. CuCl2
B. FeCl3
C. AgCl
D. AlCl3
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性质用途
A氢氧化钙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氧气
C氧气能支持燃烧作燃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
A. A
B. B
C. C
D. D
9.下列物质间的反应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A. 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
B. 将CO2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
C.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D. 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铜中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0.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
系是:a>b>c
B.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 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M比金属N活泼
D.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分)
11.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氩元素______;
②氯原子______;
③2N______;
④2S2−______;
⑤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
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

12.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P点的表示t2℃时,甲、丙两种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50%;
B.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
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

C.t3℃时,50g水中加入30g乙物质可得到乙的饱和溶液。

D.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
顺序为______。

13.工厂产生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

为节能减排,回收硫酸锌及有关金
属,设计如图部分流程。

(1)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步骤Ⅱ中滤液C中所含的溶质有______。

(2)写出步骤Ⅱ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食盐(NaCl)、碳酸钠(Na2CO3)、生石灰(CaO)是制作皮蛋料泥的主要原料。

制作料泥时,将上述
原料加入适量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可。

(1)①制作料泥时,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制作料泥时,与碳酸钠反应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溶液碱性强弱的因素展开探究。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
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a1a2a3b1b2b3c1c2c3
溶质质量分数2%2%2%6%6%6%10%10%10%水的温度(℃)204060205060205070
溶液pH10.9011.1811.2611.0811.2711.3011.22X11.50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①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实验编号)
②实验a1、b1、c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③在相同的条件下,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与碳酸钠溶液pH的关系是______。

④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是______(填选项)。

A.11.20
B.11.25
C.11.37
D.11.62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15.康康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物质充分反应.在实验中用托盘天平和量
筒准确测量出下表中m1、m2、m3、m4和V(实验操作正确,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ρg/cm3).
实验序号12…
m1(MnO2)/g
m2(KClO3)/g
m3(试管)/g
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cm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
(2)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ρ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
16.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
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

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

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______。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______错误(填“1”“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______。

(4)写出工业上制取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7.将含有NaCl杂质的某烧碱样品10g完全溶于90g水中,再向所得
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在实验过程中,
溶液的pH值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求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2)求10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求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蒸馏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再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潮解是吸收水分而溶解,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干馏有煤焦油、焦炉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结晶是由于水分蒸发,析出晶体,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而氨气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故错误;
C.黄铜属于合金;铁矿石属于矿石,均不是金属,故错误;
D.空气和石油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矿石的种类来分析;
D.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溶液中加入食盐,充分搅拌后,尚有固体未溶解,所以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B错误;
C、加水后,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增多,所以溶液质量增大了,故C正确;
D、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又因为再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所以此时不能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即可作答.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不能让题意中的文字叙述迷惑你,一定要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作答.
4.答案:C
解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个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根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木条熄灭,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氢氧化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出去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除杂规则,故D错误。

故本题C正确。

5.答案:B
解析:解: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但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碱溶液不能能吸收CO 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正确。

C、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推理错误。

D、碱溶液的pH>7,但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pH>7的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6.答案:A
解析:解:A、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D、SO2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1: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个SO2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熟记金属活动顺序表,然后结合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可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及物质的化学性质,采用逐一验证法,排在氢前的金属能把氢从酸的溶液置换出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还有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价。

A.铜的活动性位于氢之后,不会与盐酸反应,故A错误;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故B错误;
C.银的活动性位于氢之后,不会与盐酸反应,故C错误;
D.铝的活动性位于氢之前,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铝,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解:A.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故正确;
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正确。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若产生沉淀、气体、固体溶解、颜色变化等,则会观察到明显现象,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会观察到产生气泡,故IA不符合题意;
B.将CO2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反应,但无明显变化,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故C 符合题意;
D.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铜中,会观察到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C
解析:
A.根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低而减小进行解答;
B.根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且温度不变,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进行解答;
C.根据活动性越强的金属,反应速率越快进行解答;
D.根据向酸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降低,pH变大,但溶液仍呈酸性进行解答。

A.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1℃升温至t2℃时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则升温后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饱和溶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
100g+溶解度
度的升高而减小,且t2℃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1℃ab物质的溶解度,故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b,所以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为a= b>c,故A错误;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质量逐渐减小,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但是当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以后,由于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就会保持不变,故B正确;
C.活动性越强的金属,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可知,M金属用的时间少,而N金属用的时间多,所以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N,故C正确;
D.向酸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降低,pH变大,但溶液仍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不会大于7。

也不会等于7,故D错误。

故选BC。

11.答案:①Ar;②Cl;③2个氮原子;④2个硫离子;⑤O;⑥N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①氩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②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氯原子表示为:Cl;
③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N可表示为2个氮原子;
④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S2−可表示为2个硫离子;
⑤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
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
故答案为:①Ar;②Cl;③2个氮原子;④2个硫离子;⑤O;⑥N。

12.答案:B;乙>丙>甲
解析:解:A、P点的表示t2℃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丙两种的饱和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都是50g
150g
×100%≠50%,故A错误;
B、t4℃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故B正确;
C、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50g水中加入30g乙物质不能得到乙的饱和溶液,故C错
误;
D、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乙物质的溶解度次之,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降低温度,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4℃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故D正确。

故答案为:B,乙>丙>甲。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铜、铁、锌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Fe+H2SO4=FeSO4+H2↑,Zn+H2SO4=ZnSO4+ H2↑Zn+FeSO4=ZnSO4+Fe
解析:解:(1)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锌,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因此固体A的成分是铜、铁、锌;
步骤Ⅱ中,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因此滤液C中所含的溶质有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

故填:铜、铁、锌;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

(2)步骤Ⅱ中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Zn+H2SO4=ZnSO4+H2↑;
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是:Zn+FeSO4=ZnSO4+Fe。

故填:Fe+H2SO4=FeSO4+H2↑,Zn+H2SO4=ZnSO4+H2↑;Zn+FeSO4=ZnSO4+Fe。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4.答案:CaO+H2O=Ca(OH)2Ca(OH)2c3 在相同的条件下(在水温相同时),探究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溶液pH的影响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 C
解析:解:(1)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 +H 2O =Ca(OH)2;
②能与碳酸钠反应的物质是氢氧化钙,故填:Ca(OH)2;
(2)①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c3的pH 最大,碱性最强,故填:c3;
②实验a1、b1、c1的温度相同,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不同,故这三个实验探究的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在水温相同时),探究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溶液pH 的影响,故填:在相同的条件下(在水温相同时),探究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溶液pH 的影响;
③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 越大,故填: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 越大;
④c2条件下,溶液的pH 应该介于c1和c3溶液的pH 之间,故填:C 。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表格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5.答案:(1)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2)2KClO 3=MnO 2
Δ2KCl +3O 2↑ (3)m 1+m 2+m 3=m 4+Vρ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

(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故答案为: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2)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答案为:
2KClO 3=MnO 2
Δ2KCl +3O 2↑; (3)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m 1+m 2+m 3=m 4+Vρ;故答案为:m 1+m 2+m 3=m 4+Vρ。

16.答案:Ⅰ.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1)1;
(2)CaO+H2O=Ca(OH)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解析:
本题探究了物质的组成情况,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Ⅰ.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放出热量,水较多时会吸收热量,据此分析回答;
Ⅱ.【结论与反思】(1)根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来分析;
(3)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分析回答;
(4)根据工业上制取生石灰的原理来分析解答。

Ⅰ.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故填: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结论与反思】(1)因为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进一步说明干燥剂中含有碳酸钙,所以猜想1不正确;故填:1;
(2)甲同学实验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填:CaO+H2O=Ca(OH)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故填: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4)在工业上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反应的方程式为,故填:。

17.答案:HCl和NaCl
解析:解:a点之前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a点pH=7,两者恰好完全反应,b点pH小于7,此时盐酸有剩余。

所以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过量的HCl和生成的NaCl;
设10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58.5
x 100g×7.3%y
40 x =
36.5
100g×7.3%
=
58.5
y
x=8g
y=11.7g
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g−8g+11.7g
10g+90g+100g
×100%=6.85%
答:(1)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
(2)10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
(3)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5%。

根据pH的变化与酸碱性关系分析反应进行程度以及溶液的组成,进而结合消耗的HCl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氢氧化钠的治理以及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然后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