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2010 年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是小
儿时期常见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性, 病毒性, 支原体性和真
菌性等 , 根据病理可分为大叶性, 节段性, 支气管性和间质性等,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 迁延性 , 临床上各种分类之间有区别有联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 1 症状: 急性发病, 突然发作性喘憋. 尤以病毒引起者多见. 发热(部分可无发热) , 咳嗽, 呼吸困难.
1. 2 体征: 病变肺部叩诊浊音, 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或捻发音.
1. 3 X 线检查: 肺部 X 线摄片或胸部透视有斑片状阴影. 2、实
验室检查 2. 1 血象: 细菌感染时,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若为病毒性肺炎, 上述值均可偏低. 2. 2 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或者支原体抗体阳性, 冷凝集试验阳性. [治疗] (一) 中医治疗1、风寒闭肺主证: 恶寒, 发热, 无汗, 呛咳频作, 痰白清稀, 甚
则呼吸急促, 舌淡, 苔薄白或白腻, 脉浮紧. 治法: 辛温开肺. 方药: 三拗汤加减. 痰多白粘,苔白腻者,加苏子、陈皮、半夏、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寒邪外束,肺有伏热,加桂枝、石
膏表里双解。
2、风热闭肺主证: 发热恶风, 微有汗出, 口渴欲饮, 咳嗽, 痰稠色黄, 呼吸急促, 咽红. 舌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治法: 辛
凉宣肺, 止咳化痰. 方药: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状热烦渴,
倍用石膏,加知母,清热宣肺;喘息痰鸣者加葶苈子、浙贝母泻
1/ 16
肺化痰;咽喉红肿疼痛,加射干、蝉蜕利咽消肿;津伤口渴加天
花粉生津清热。
3、痰热闭肺主证: 壮热烦躁, 喉间痰鸣, 痰稠色黄, 气促喘憋, 鼻翼煽动, 或口唇青紫.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 泻肺降气, 定喘涤痰. 方药: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虎汤加减. 痰
重者加猴栆散豁痰;热甚腑实加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泄热;痰多
加天竺黄、制胆南星化痰;唇紫加丹参、当归、赤芍活血化瘀。
4、正虚邪恋①阴虚肺热主证: 病程延长, 低热出汗, 面色潮红, 干咳无痰. 舌质红而干, 苔光剥, 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肺.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低热缠绵加青蒿、知母清虚热;咳甚加
泻白散泻肺;干咳不止加五味子、诃子敛肺止咳;盗汗加地骨皮、煅龙骨敛汗固涩。
②肺脾气虚主证: 病程延长, 低热起伏, 气短多汗, 咳嗽无力, 纳差, 便溏,面色淡白, 神疲无力, 四肢欠温. 舌质偏淡, 苔薄白, 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健脾.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动则汗
出加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固表敛汗;咳甚加紫苑、款冬花止咳
化痰;纳谷不香加神曲、谷芽、麦芽;大便不实加淮山药、炒
扁豆健脾益气。
(二)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对症处理. 2、抗菌药物治疗, 针对病原应用青霉素, 先锋霉素, 白霉素, 红霉素等. 3、重
症肺炎的治疗: 补液给氧, 肾上腺皮质激素, 强心利尿, 呼吸兴奋
剂等 . 4、对症治疗: 祛痰可使用沐舒坦, 有喘息者加用氨茶碱.
5、雾化吸入. (三)经验方 1、青黛 3g,白果、地骨皮、车前子、车前草、陈皮各 9g。
1 日 1 剂,分 2~3 次服。
用于细菌性肺炎。
2、板蓝根、大青叶、银花各 15g,百部、桑白皮各 6g,玄参 9g,甘草 3g,水煎服。
1 日 1 剂,分 2~3 次服。
适于病毒性肺炎2010 年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的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肺炎喘嗽(肺炎)是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严重者可致呼吸不畅、缺氧等,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我们按照肺炎的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后,提高了诊断率及治愈率,结合小儿生理及病情特点,时刻注意突出中医特色。
在原有优化后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辩证论治,学习、总结老一辈中医临床医师的宝贵经验,归纳、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经验方,更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对小儿肺炎的诊疗规范。
2011 年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性, 病毒性, 支原体性和真菌性等 , 根据病理可分为大叶性, 节段性, 支气管性和间质性等,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 迁延性 , 临床上各种分类之间有区别有联系. [诊断] 1、临床
3/ 16
表现 1. 1 症状: 急性发病, 突然发作性喘憋. 尤以病毒引起者多见. 发热(部分可无发热) , 咳嗽, 呼吸困难. 1. 2 体征: 病变肺部叩诊浊音, 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或捻发音. 1. 3 X 线检查: 肺部 X 线摄片或胸部透视有斑片状阴影. 2、实验室检查2. 1 血象: 细菌感染时,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若为病毒性肺炎, 上述值均可偏低. 2. 2 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或者支原体抗体阳性, 冷凝集试验阳性. [治疗] (一) 中医治疗 1、风寒闭肺主证: 恶寒, 发热, 无汗, 呛咳频作, 痰白清稀, 甚则呼吸急促, 舌淡, 苔薄白或白腻, 脉浮紧. 治法: 辛温开肺. 方药: 三拗汤加减. 痰多白粘,苔白腻者,加苏子、陈皮、半夏、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寒邪外束,肺有伏热,加桂枝、石膏表里双解。
2、风热闭肺主证: 发热恶风, 微有汗出, 口渴欲饮, 咳嗽, 痰稠色黄, 呼吸急促, 咽红. 舌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治法: 辛凉宣肺, 止咳化痰. 方药: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状热烦渴,倍用石膏,加知母,清热宣肺;喘息痰鸣者加葶苈子、浙贝母泻肺化痰;咽喉红肿疼痛,加射干、蝉蜕利咽消肿;津伤口渴加天花粉生津清热。
3、痰热闭肺主证: 壮热烦躁, 喉间痰鸣, 痰稠色黄, 气促喘憋, 鼻翼煽动, 或口唇青紫.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 泻肺降气, 定喘涤痰. 方药: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虎汤加减. 痰重者加猴栆散豁痰;热甚腑实加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泄热;痰多
加天竺黄、制胆南星化痰;唇紫加丹参、当归、赤芍活血化瘀。
4、正虚邪恋①阴虚肺热主证: 病程延长, 低热出汗, 面色潮红, 干咳无痰. 舌质红而干, 苔光剥, 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肺.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低热缠绵加青蒿、知母清虚热;咳甚加
泻白散泻肺;干咳不止加五味子、诃子敛肺止咳;盗汗加地骨皮、煅龙骨敛汗固涩。
②肺脾气虚主证: 病程延长, 低热起伏, 气短多汗, 咳嗽无力, 纳差, 便溏,面色淡白, 神疲无力, 四肢欠温. 舌质偏淡, 苔薄白, 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健脾.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动则汗
出加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固表敛汗;咳甚加紫苑、款冬花止咳
化痰;纳谷不香加神曲、谷芽、麦芽;大便不实加淮山药、炒
扁豆健脾益气。
(二)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对症处理. 2、抗菌药物治疗, 针对病原应用青霉素, 先锋霉素, 白霉素, 红霉素等. 3、重
症肺炎的治疗: 补液给氧, 肾上腺皮质激素, 强心利尿, 呼吸兴奋
剂等 . 4、对症治疗: 祛痰可使用沐舒坦, 有喘息者加用氨茶碱.
5、雾化吸入. (三)经验方 1、青黛 3g,白果、地骨皮、车前子、车前草、陈皮各 9g。
1 日 1 剂,分 2-3 次服。
用于细菌性肺炎。
2、板蓝根、大青叶、银花各 15g,百部、桑白皮各 6g,
5/ 16
玄参 9g,甘草 3g,水煎服。
1 日 1 剂,分 2-3 次服。
适于病毒性肺炎2011 年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的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肺炎喘嗽(肺炎)是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严重者可致呼吸不畅、缺氧等,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我们按照肺炎的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后,提高了诊断率及治愈率,结合小儿生理及病情特点,时刻注意突出中医特色。
在原有优化后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辩证论治,学习、总结老一辈中医临床医师的宝贵经验,归纳、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经验方,临床效果好,继续使用目前诊疗方案。
2012 年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 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性, 病毒性, 支原体性和真菌性等 , 根据病理可分为大叶性, 节段性, 支气管性和间质性等,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 迁延性 , 临床上各种分类之间有区别有联系. [诊断] 1、临床表现 1. 1 症状: 急性发病, 突然发作性喘憋. 尤以病毒引起者多见. 发热(部分可无发热) , 咳嗽, 呼吸困难. 1. 2 体征: 病变肺部叩诊浊音, 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或捻发音. 1. 3 X 线检查: 肺部 X 线摄片或胸部透视有斑片状阴影. 2、实验室检查 2. 1 血象: 细菌感染时,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若为病毒性肺炎, 上述值均可偏低. 2. 2 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或者支原体抗体阳性, 冷凝集
试验阳性. [治疗] (一) 中医治疗 1、风寒闭肺主证: 恶寒, 发热, 无汗, 呛咳频作, 痰白清稀, 甚则呼吸急促, 舌淡, 苔薄白或白腻, 脉浮紧. 治法: 辛温开肺. 方药: 三拗汤加减. 痰多白粘,苔白腻者,加苏子、陈皮、半夏、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寒邪外束,肺有伏热,加桂枝、石膏表里双解。
2、风热闭肺主证: 发热恶风, 微有汗出, 口渴欲饮, 咳嗽, 痰稠色黄, 呼吸急促, 咽红. 舌尖红, 苔薄黄, 脉浮数治法: 辛凉宣肺, 止咳化痰. 方药: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状热烦渴,倍用石膏,加知母,清热宣肺;喘息痰鸣者加葶苈子、浙贝母泻肺化痰;咽喉红肿疼痛,加射干、蝉蜕利咽消肿;津伤口渴加天花粉生津清热。
3、痰热闭肺主证: 壮热烦躁, 喉间痰鸣, 痰稠色黄, 气促喘憋, 鼻翼煽动, 或口唇青紫.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 泻肺降气, 定喘涤痰. 方药: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五虎汤加减. 痰重者加猴栆散豁痰;热甚腑实加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泄热;痰多加天竺黄、制胆南星化痰;唇紫加丹参、当归、赤芍活血化瘀。
4、正虚邪恋①阴虚肺热主证: 病程延长, 低热出汗, 面色潮红, 干咳无痰. 舌质红而干, 苔光剥, 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肺.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低热缠绵加青蒿、知母清虚热;咳甚加泻白散泻肺;干咳不止加五味子、诃子敛肺止咳;盗汗加地骨皮、煅龙骨敛汗固涩。
7/ 16
②肺脾气虚主证: 病程延长, 低热起伏, 气短多汗, 咳嗽无力, 纳差, 便溏,面色淡白, 神疲无力, 四肢欠温. 舌质偏淡, 苔薄白, 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健脾.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动则汗
出加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固表敛汗;咳甚加紫苑、款冬花止咳
化痰;纳谷不香加神曲、谷芽、麦芽;大便不实加淮山药、炒
扁豆健脾益气。
(二)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对症处理. 2、抗菌药物治疗, 针对病原应用青霉素, 先锋霉素, 白霉素, 红霉素等. 3、重
症肺炎的治疗: 补液给氧, 肾上腺皮质激素, 强心利尿, 呼吸兴奋
剂等 . 4、对症治疗: 祛痰可使用沐舒坦, 有喘息者加用氨茶碱.
5、雾化吸入. (三)经验方 1、青黛 3g,白果、地骨皮、车前子、车前草、陈皮各 9g。
1 日 1 剂,分 2-3 次服。
用于细菌性肺炎。
2、板蓝根、大青叶、银花各 15g,百部、桑白皮各 6g,玄参 9g,甘草 3g,水煎服。
1 日 1 剂,分 2-3 次服。
适于病毒性肺炎 2012 年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的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肺炎喘嗽(肺炎)是小儿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病情严重者可致呼吸不畅、缺氧等,影响小儿
的生长发育。
我们按照肺炎的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后,提高了诊断率及治愈
率,结合小儿生理及病情特点,时刻注意突出中医特色。
本年度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印发的《22 个专业 95 个病种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格式要求,基本要素(包括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齐全,故在原有本科方案基础上重新制定并实施 2013 年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2013 年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 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 1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 2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 3 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 4 肺部听诊:
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 5 血象:
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9/ 16
1. 6 X 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6 年 l0 月)。
2. 1 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 2 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 3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2. 4 实验室检查:
( 1)胸部 X 线检查:
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 2)周围血象检查: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 3)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风寒闭肺证:
恶寒、发热,无汗,呛咳平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2. 风热闭肺证:
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3.痰热闭肺证:
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4.毒热闭肺证:
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5.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现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啰音经久不消者。
(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11/ 16
( 2)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药汤剂( 1)风寒闭肺证治法:
辛温开肺推荐方药:
三拗汤加减( 2)风热闭肺证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开闭推荐方药: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
( 3)痰热闭肺证治法:
清热涤痰,泄肺开闭推荐方药: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炙麻黄、石膏、杏仁、甘草、葶苈子、鱼腥草、瓜蒌壳、桑白皮。
( 4)毒热闭肺证治法:
清热解毒,泄肺开闭推荐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甘草、知母。
( 5)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治法:
健脾益气,宣肺化痰推荐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人参、白术、云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
( 6)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治法:
清热宣肺,养阴益胃推荐方药:
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玄参、贝母、生甘草。
2.中药煮散剂(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针对肺炎喘嗽的常证,以宣肺开闭清热化痰为基本原则,选用儿科院内制剂中药煮散剂,再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舌象、脉象,根据不同证型随证加减。
煮散剂服用方法:
每日 2~ 3 次,水煎滤渣服。
3.中成药辨证选择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鲜竹沥口服液、肺力咳合剂等(二)中药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根据说明书按儿童年龄及体重计算用量。
(三)外治法 1.药物敷胸疗法,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各证型。
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咳嗽或气喘症明显者。
3.肺炎贴经皮治疗,适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或肺部听诊有明显的湿性罗音者。
4.雾化吸入疗法,适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者。
5.药物敷脐疗法,适用于肺脾气虚证者。
6.中药灌肠法,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择中药灌肠法,根据
13/ 16
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液体(辨证汤剂)。
7.拔罐疗法;用于肺炎后期痰多,肺部罗音难消者。
(四)西医治疗原则:
抗感染治疗、改善通气、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1、一般治疗及护理:
室内通风,保持安静,尽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给予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控制钠、水摄入,输液时避免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多,以防止增加心脏负担。
2、抗感染治疗:
( 1)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依据痰培养、血培养) : 青霉素类:
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疗程:
体温正常后 5-7 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 3 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 2-3 周,葡萄球菌肺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 2 周,总疗程 6 周。
( 2)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干扰素。
3、对症治疗:
( 1)氧疗:
凡有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面色苍灰应给予吸氧。
( 2)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祛痰剂,雾化吸入;( 3)支气管解痉剂:
喘憋严重可选用;( 4)治疗心力衰竭:
镇静、给氧、强心;( 5)腹胀:
低钾,补钾;,如系中毒性肠麻痹,应禁食、胃肠减压,亦可使用酚妥拉明;( 6)感染性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的治疗;( 7)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适用于中毒症状明显;喘憋严重;胸膜渗出伴脑水肿、中毒醒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时。
三、难点分析:
并存症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并存佝偻病、营养不良,应给予相应治疗。
并发脓胸、浓气胸应及时抽浓、排气。
必要时闭式胸腔引流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指标 1.主要症状:
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的改善情况 2.体征:
肺部罗音改善情况; 3.理化指标:
X 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15/ 16
(二)疗效判断临床痊愈:
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消失,其它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消失或 X 线全胸片阴影明显吸收。
显效:
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其它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体征明显好转。
有效:
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减轻及肺部体征好转。
无效:
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