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泄泻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
(三)、证治分类
1、暴泻
(1)寒湿内盛证 主证: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 兼证: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舌脉: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 治法:散寒化湿。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
*
(2)湿热伤中证
*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大便粪质稀溏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2.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 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 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或情志 等因素诱发。
*
(二)、病证鉴别 1、泄泻与痢疾
*
感受外邪
寒湿困脾 肠中湿热
饮食所伤
脾胃失调 食湿相和
泻由脾湿
情志失调
脾胃失和 肝郁乘脾
病后体虚
肾阳不足 中焦虚寒
湿由脾虚
脾虚湿盛
阑门无能 分清泌浊
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
清浊相混
泄泻
二、病机
*
二、病机小结
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 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病理因素与湿邪关系最大,但可夹寒、夹热、夹滞。
不 同
相 同
泄泻
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
第四节、泄 泻
*
一、定义: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 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 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2.饮食所伤 3、情志失调 4.病后体虚 5.禀赋不足
*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凡病势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 利者,多属实证。 2、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多属虚证。 3、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多属寒湿之证。 4、粪便黄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湿热证。 5、久泻迁延不愈,倦怠乏力,稍有饮食不当,或劳倦过度即 复发,多以脾虚为主。 6、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不遂而复发,多为肝郁克脾之证。 7、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腰酸肢冷,多为肾阳不足。 8、泄泻而饮食如常,说明脾胃未败,多为轻证,预后良好。 9、泻而不能食,形体消瘦,或暑湿化火,暴泄无度,或久泄 滑脱不禁,均属重证。
*
(3)肝气乘脾证 主证: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 兼证: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 舌脉:舌淡红,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 治法:抑肝扶脾。 代表方:痛泻要方加减。
*
五、预防调护
1、起居有常,注意调畅情志,保持乐观心志,慎防风寒湿邪侵袭。 2、饮食有节,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 3、急性泄泻病人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热炙博、肥甘厚味、荤腥油腻食物;某些对牛奶、面筋等不耐受者宜禁食牛奶或面筋。若泄泻而耗伤胃气,可给予淡盐汤、饭汤、米粥以养胃气。若虚寒腹泻,可予淡姜汤饮用,以振奋脾阳,调和胃气。
*
2.泄泻与霍乱
泄泻
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特征,一般预后良好。
两者均大便次数增多。
霍乱
上吐下泻并作的,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吐下如米泔水;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
*
2、久泻 (1)脾胃虚弱证
主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 兼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虚失运,清浊不分。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
(2)肾阳虚衰证 主证: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 腹部喜暖,泻后痛安。 兼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细。 证机概要: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代表方:四神丸加减。
主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 褐,气味臭秽。 兼证: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证机概要: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
(3)食滞肠胃证
主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兼证: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 舌脉: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 治法:消食导滞。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生理情况下: 1、脾主运化,喜燥恶湿 。 2、大小肠司泌浊、传导 。 3、肝主疏泄,调节脾运 。 4、肾主命门之火,能暖脾助运,腐熟水谷。
病理情况: 若脾运失职,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 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则发生 泄泻。日久脾病及肾,肾阳亏虚,脾失温煦, 不能腐熟水谷,可成命门火衰之五更泄泻。
*
*
(三)、相关检查
1、粪便检查比较重要,显微镜下粪检包括观察血细胞数及病原体;粪便培养可找出病原菌等。 2、慢性泄泻可行结肠内窥镜、小肠镜检查。 3、慢性腹泻可考虑做结肠钡剂灌肠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 。 4、腹部B超或CT检查有助于胰腺病变、腹腔淋巴瘤等疾病的诊 断。 5、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也可引起腹泻,可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
(二)、治疗原则
泄泻的治疗大法为运脾化湿。
1、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重在化湿,佐以分利,再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夹有表邪者,佐以疏解;夹有暑邪者,佐以清暑;兼有伤食者,佐以消导。
2、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因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因肾阳虚衰者,宜温肾健脾。中气下陷者,宜升提。久泄不止者,宜固涩。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若病情处于虚寒热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